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05902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计划课时主备人第1周(3.13.7)开学摸底考试1.1等腰三角形5第2周(3.83.14)1.1等腰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5第3周(3.153.21)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4角平分线第一章练习课5第4周(3.23.28)第一章测试与讲评2.1不等关系2.2不等式的性质2.3不等式的解集5第5周(3.294.4)2.4一元一次不等式2.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5第6周(4.54.11)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练习课第二章测试与讲评5第7周(4.124.18)3.1图形的平移3.2图形的旋转5第8周(4.194.25)3.2图形的旋转3.3中心对称3.4简单的图案

2、设计第三章练习课第三章测试与讲评5第9周(4.265.2)期中复习期中考试5第10周(5.35.9)4.1因式分解4.2提公因式5第11周(5.105.16)4.3公式法第四章练习课第四章测试与讲评5第12周(5.175.23)5.1认识分式5.2分式的乘除5第13周(5.245.30)5.3分式的加减法5.4分式方程5第14周(5.316.6)5.4分式方程第五章练习课第五章测试与讲评5第15周(6.76.13)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第16周(6.146.20)6.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6.3三角形的中位线6.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5第17周(6.216.27)第六章练

3、习课第六章测试与讲评期末复习5第18周(6.287.4)期末考试【二次备课】1.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发现证明方法的多样性,提高逻辑思维水平;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

4、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出示目标提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

5、S);今天这节课的目标是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二环节:自学感知活动内容:阅读本节教材,独自折纸观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小组进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并进一步的整理,感受证明是探索的自然延伸和发展,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二次备课】第四环节:展示点拨小组内一起完成以上两个个性质定理的证明及例题,并选代表进行展示。(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3)如图(图略),在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求BA

6、D的度数。第五环节:课堂小结让学生畅谈收获,包括具体结论以及其中的思想方法等。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感想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晰部分收获供学生共享,如:1、具体有关性质定理;2、通过折纸活动对获得的定理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为今后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3、体会了证明一个命题的严格的要求,体会了证明的必要性。第六环节:当堂检测本节习题。【教学反思】【二次备课】1.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

7、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命题的变式中,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命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图形的观察中,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3情感与价值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难点: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出示目标在回忆上节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指出本节课的目标是

8、: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第二环节:自学感知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第三环节:合作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同伴的交流,学生一般都能在直观猜测、测量验证的基础上探究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并对这些命题给予多样的证明。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学生得到了下面的证明方法: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二次备课】证法1:AB=AC,ABC=ACB

9、(等边对等角)1=ABC,2=ABC,1=2在BDC和CEB中,ACB=ABC,BC=CB,1=2BDCCEB(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2:证明:AB=AC,ABC=ACB又3=4在ABC和ACE中,3=4,AB=AC,A=AABDACE(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第四环节:展示点拨1.在课本图14的等腰三角形ABC中,(1)如果ABD=ABC,ACE=ACB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2)如果AD=AC,AE=AB,那么BD=CE吗?如果AD=AC,AE=AB呢?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2.已知:如图,ABC中,AB=BC=AC求证:A=B=C=

10、60.第五环节:课堂小结让学生畅谈收获,包括具体结论以及其中的思想方法等。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感想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晰部分收获供学生共享,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中线)的相关性质;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第六环节:当堂检测本节习题。【教学反思】【二次备课】1.1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

11、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难点: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出示目标通过问题串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证明的思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3.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二环节:自学感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问题2.我们是如何证明上述定理的?问题3.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

12、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我们改变问题条件,得出了很多类似的结论,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问题,这也是获得数学结论的一条途径例如“等边对等角”,反过来成立吗?也就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按要求将推理证明过程书写出来我们类比归纳获得一个数学结论,“反过来”思考问题也获得了一个数学结论如果否定命题的条件,是否也可获得一个数学结论吗?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小明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二次备课】有学生提出:“我认为

13、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因为我画了几个三角形,观察并测量发现,如果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但要像证明“等角对等边”那样却很难证明,因为它的条件和结论都是否定的”的确如此像这种从正面人手很难证明的结论,我们有没有别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呢?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想法: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但已知条件是BC“C=B”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ABAC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再例如,我们要证明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也可以采用这位同学的证法,假设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90,B=90,可得A+B=180,但ABA+B+C=180, “A+B=180”与“A+B+C=180”相矛盾,因此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引导学生思考:上一道面的证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引出反证法。都是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已知或公理或已证明过的定理相矛盾,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也是证明命题的一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反证法第四环节:展示点拨1.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BC且1=2求证:AB=ACNMCBAD2.如图,BD平分CBA,CD平分ACB,且MNBC,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