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058298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睛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最新考纲+三真题+阅卷案例+知识归纳+易混易错警示+一预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详解)(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153155页)灿烂的中华文化本考点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属于高频考点,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常有所涉及;“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属于低频考点。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知识方面讲,要特别重视对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的理解和运用;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重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活动的异同,并从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特征

2、及包容性。1.(2012年安徽文综,7,4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B.C.D.解析:D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错误,应排除;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实践,表述不准确,应排除;京剧、文房四宝、剪纸等“中国元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入选。2.(2012年天津文综,2,4分)初到

3、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海峡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特点,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两岸文化的差异,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3.(2012年福建文综,32,4分)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

4、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解析: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杜甫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大地诗人”,一直被人们所敬仰,是因为其诗歌关注苍生疾苦,还因为来源于“生命的体验”,即来源于社会实践,所以要想文化经久不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而且要反映人民呼声,所以B项正确;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追求,A项错误;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5、并非仅仅源于善良本性,C项错误;先进性不是传统美德的特点,D项错误。4.(2011年广东文综,31,4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B.C.D.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题干中“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是中华文化有顽强生命力且源远流长的表现,正确。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与时俱进,错误。材料中没体现,且“促进”的表述过于绝对。5.(2

6、010年广东文综,32,4分)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广东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征,A项正确。B项否认了各地文化间的联系,C项否认了文化间的共性,B、C两项本身错误。中华文化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升华,而非简单相加,故D项错误。6.(2010年福建文综,31,4分)福建惠安女

7、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汲取了闽越文化”等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D项入选;A、B、C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7.(2010年江苏单科,19,2分)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

8、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C.D.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材料列举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成果,并指出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与我国的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体现了两者的统一,正确;多种民族文化并存并在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正确;材料中所列举的少数民族文化成果,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正确;中的“差异逐步消失”是错误的。

9、8.(2010年安徽文综,38(1),12分,节选)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

10、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审设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审材料: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为引入点,以“文化世博”为主要内容的材料作为该题的背景材料。知识链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表现。思维过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社会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明确要求回答“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因此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其包容性角度分析。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

11、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考点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等属于高频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则考试频率相对较低。2013年高考复习中,从知识方面讲,要特别关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从时政热点看,要特别重视我国抗旱救灾、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神舟九号、志愿服务、援助他国等相关热点。1.(2011年福建文综,27,4分)“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

12、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且让我们“实现精神的升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项正确;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核心价值不可能人人践行,B项扩大了影响范围;治国化民、指引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中华美德,C项错误;D项混淆了中华文

13、化与传统文化。2.(2010年江苏单科,23,2分)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B.C.D.解析:B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因此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14、帜,因此正确。3.(2010年山东文综,29(3),6分,节选)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审设问:设问要求从文化传承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审材料: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华民族精神又一次获得振奋,且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作背景材料。知识链接: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中

15、华文化的包容性。思维过程:回答本题要明确设问的限制性要求:从文化传承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既属于传统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还有自身时代性特点,这几个方面要考虑全。答案:(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2010年北京文综,40(3),8分,节选)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