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901028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刻理解“四重境界”“觉解”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对“觉解”“四重境界”等进行鉴赏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促使学生对人生的精神境界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境界的内涵;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教学难点认识“觉解”的深刻性和局限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解话题1、小故事引入:有一个笑话,说下雨天,大家都拼

2、命的在雨中跑,有一个人却慢慢的走,别人问他为何不跑,他说,你没看见前面也在下雨吗,跑那么快有用吗?他说的没道理吗?在下雨天,在空旷的野外,没有避雨的地方,跑那么快和慢慢在雨中走,反正都是要淋湿,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他傻,也有人觉得他是大智若愚。笑过之后想想,那人何尝不是一个豁达之士啊,平静地面对风雨,既来之则安之。或许这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生境界。2、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3、古人有关于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

3、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几经阅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4、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他是用串联古诗名句来描述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还有的人在王氏三境界的基础上,于其第一、第二境界之间又加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境界。此说甚为合理。二、跳读文本,提取关键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主旨句;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说

4、明全文的结构特点。2、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和段落结构,就会走人误区。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即: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此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第一层(第2):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1、理解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健康、远大的人生目标。2、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层次清晰、思路严

5、密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在语文里,我们邂逅大师。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我们讲一讲人生的境界。默读课文,做批注教学过程一、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1、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的境界?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第1段)2、作者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哪4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划分依据: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3、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四种人生境界做注释,并结合你

6、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自然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功利境界:觉解到为自己而做各种事。道德境界:觉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天地境界:觉解到自己也是宇宙的一员,要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4、“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阅读第7,8段,回答这一问题。通过哲学,觉解到他的行动和生活中的道德原理,达到道德境界。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达到天地境界。二、把握文章思路1、本文是一篇学术随笔,也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要理解文章思路,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第1段

7、: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第2段:最后一句。第3段:最后一句。第4段:最后一句。第5段:最后一句。第6段: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价值。第7段: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方法。第8段:最后一句。第9段:强调天地境界是一种超越。第10段:进一步总结人生最高境界的特点。第一部分(16):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总(1):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分(25):分别阐述人生的四种境界。总(6):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及价值。第二部分(710)提高人生境界的途径。2、写作特色:层次清晰,思路严密。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

8、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2、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3、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3、独立思考、质疑课文,对自己的见解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教学方法:1、学生默读朗读,熟悉课文内容。2、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3、讨论交流,开拓思路。4、教师以漫谈式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确有所得。教学设计:理念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这

9、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文章的内容比较深奥,语言又平实,所以学生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在学术概念上兜圈子,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方能激发兴趣、搞活教学。至于课文内容,有些应该吸收消化,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若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有些似有可商榷之处;有些比较深奥的,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要求学生全面地透彻地理解课文,既无必要,也难以做到。不可脱离课文,也不可拘泥于课文,可以把思考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上去。步骤一、学生默读朗读二、归纳提要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3、请说明全文的结构特点。

10、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可以放在一起考虑。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和段落结构,就会走人误区。本文主要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第十二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4、请再找出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中的关键句。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

11、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找出此关键句,不仅是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也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展开作了铺垫。三、重点解读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请依旧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2、“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

12、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示范: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现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现而感到高兴。”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3、“自

13、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提示:今天的青少年正处在精神贬值、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之中,这决非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在过去“突出政治”的年代,精神曾被抬到吓人的高度,虚幻为海市蜃楼,这是一个极端,而现在又走向了另一极端。让学生谈成长体验,就是要使其明白在生活中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有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的博大襟怀,并用它们来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4

1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这是课文中的精彩之笔。请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示范:荀子中有一句话:“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课文中的这段话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渺小之人。是追求内心的“觉解”,还是注重外在的“表演”?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在今天这个注重包装的时代,很容易作秀于外在形式而忽略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小结:通过对一个词语和三处文句的解读,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人生境界的获得,需要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一个升华。当一个人有了哲学的觉解之后,他才可能对所做的事情赋以不凡的意义。四、发散训练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