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896327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保健之中药与饮食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保健中医保健临床医学系 中医教研室1 中药与饮食中药与饮食 2 一、一、中药基本常识中药基本常识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微寒)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微寒)四种不同的药性四种不同的药性。(一)四气(一)四气寒 凉 平 温 热3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一般来说,寒凉药分别具有一般来说,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降火清热降火,凉凉血解毒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分别具有等作用;温热药分别具有温中散寒温中散寒,温经通络温经通络,补火助

2、阳补火助阳,回阳救逆回阳救逆等作用。等作用。(一)四气(一)四气4(二)五味(二)五味 五味是指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五种不同的药味。的药味。 另外有些药物具有另外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淡味或或涩味涩味,由于,由于“淡附于甘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涩附于酸”,故习惯上仍称,故习惯上仍称五味。五味。 五味一方面通过口尝获得,但更主要的五味一方面通过口尝获得,但更主要的药药味是药物功效的标志味是药物功效的标志,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用。 51 1、酸:能收、能涩。、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乌梅、山茱萸、五味子。2 2、苦:能泄、能燥。、苦:能泄、

3、能燥。有泻下、泻火、降气作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苦参。 3 3、甘:能补、能和缓。、甘:能补、能和缓。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甘草、饴糖。4 4、辛:能散、能行。、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麻黄、薄荷、木香、红花。 5 5、咸:能软、能下。、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瓦楞子、芒硝。五味不同的作用五味不同的作用 6 每味中药都有每味中药都有“气气”和和“味味”,但一种中药只有一种“气”,却可有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味”。 如五味子五味子 酸、甘、温:酸敛汗,甘养心安神。 “气”和“味”是辩识药物功效的重要依据,药物的气味相同,作用相似药物的气味相同,作用相似;气

4、味不气味不同,作用往往亦不同同,作用往往亦不同。因此,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气气”和和“味味”的关系的关系7(三)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趋向不同的作用趋向。它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概括出的药物性能。 升浮药:升浮药:多有发汗解表、升阳举陷发汗解表、升阳举陷等功效,治疗表证、表证、 脱肛脱肛等病证。 沉降药:沉降药:多具有降逆平喘、清热泻火、降逆平喘、清热泻火、泻下等功效。泻下等功效。 个别药的作用趋势具有双向性:如川芎、麻黄。8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升浮(阳)升浮(阳)沉降(阴)沉降(阴)四气四气

5、 温、热温、热寒、凉寒、凉五味五味辛、甘辛、甘酸、苦、咸酸、苦、咸质地质地轻的花、叶、藤、茎轻的花、叶、藤、茎沉重的种子、矿石、沉重的种子、矿石、贝壳贝壳炮制炮制酒制多升、姜制能散酒制多升、姜制能散醋制能敛、盐制能下醋制能敛、盐制能下9(四)归经(四)归经归经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选择性作用。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归经密切相关: 1 1、归经不同,其治疗的脏腑经络的病变、归经不同,其治疗的脏腑经络的病变不同。不同。 2 2、归经相同,其治疗的脏腑经络的病变、归经相同,其治疗的脏腑经络的病变也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相同,还必须与药性气、味、升降浮沉相结合。 有些药物可同时归入几经,说明该药

6、对这几经的病变均有治疗作用 。10 有些药物不仅能自入某经,还能作为其他药的向导,将其他药物引入某经,称为“引经药引经药”。如:白芷引药入阳明经;桔梗载药上行,治胸隔以上病证;牛膝引药下行,治疗腰膝以下病证常用。 药物的气、味、升降浮沉及药物归经是药物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临床上准确用药。11(五)毒性(五)毒性 药物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说:药物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广义之毒广义之毒”即古人即古人泛指药物的偏性泛指药物的偏性,古文献中,常把药物称古文献中,常把药物称“毒药毒药”, 故有故有“是是药三分毒药三分毒”之说。之说。 “狭义之毒狭义之毒”即现在所称的毒性,主

7、要即现在所称的毒性,主要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现书中有毒药后均。现书中有毒药后均有有“小毒小毒”(吴茱萸、川楝子)、(吴茱萸、川楝子)、“有毒有毒”(附子、半夏、白花蛇、蜈蚣等)、(附子、半夏、白花蛇、蜈蚣等)、 “大大毒毒”(巴豆、砒霜)的标示,以引起注意。(巴豆、砒霜)的标示,以引起注意。 12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的配伍禁忌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乌头反半夏、贝母、瓜蒌、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本草明言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十八反”

8、13“十九畏十九畏”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的配伍禁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14 中药煎服法中药煎服法 煎法与服法都与方剂的疗效煎法与服法都与方剂的疗效有关,若用之不当,药亦无功。

9、有关,若用之不当,药亦无功。15 医学源流论医学源流论“煎药方法。煎药方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此”。煎药法煎药法16用具:用具:砂锅、砂锅、瓦器、搪瓷、不锈钢瓦器、搪瓷、不锈钢(忌铜铁器忌铜铁器)用水:洁净冷水,如自来水、井水、泉水、用水:洁净冷水,如自来水、井水、泉水、 蒸馏水蒸馏水火候:先武后文火候:先武后文煎煮时间:浸泡煎煮时间:浸泡20-3020-30分钟,煎煮分钟,煎煮2 2次或次或3 3次,次, 每次每次沸后沸后煎煎20-20-3030分钟,每次煎得分钟,每次煎得150ml150ml左右,合并混匀,再分左右,合并混匀,再分2-32-3次服次服

10、。煎药法煎药法17先煎先煎质地坚硬的药物,如:质地坚硬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石膏龙骨、牡蛎、石膏18后下后下芳香药,以挥发油取效的如:芳香药,以挥发油取效的如:薄荷、鲜藿香薄荷、鲜藿香19包煎包煎易刺激易刺激咽喉咽喉,引起咳嗽,引起咳嗽,如:如:旋覆花、车前子旋覆花、车前子20单煎单煎有些贵重药,如:有些贵重药,如:羚羊角、西洋参羚羊角、西洋参21溶化溶化也称也称烊化烊化,如:,如:阿胶、芒硝阿胶、芒硝22冲服冲服不宜煎煮,应冲服,如:不宜煎煮,应冲服,如:朱砂、牛黄、麝香朱砂、牛黄、麝香23服药时间 病在上焦,食病在上焦,食后服;病在下焦,饭后服;病在下焦,饭前服;补益与泻下药前服;补益与

11、泻下药空腹服;安神药临卧空腹服;安神药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服;对胃肠有刺激,应食后服;急证则不应食后服;急证则不拘时服;治疟疾发作拘时服;治疟疾发作前前2 2小时服。小时服。服药法服药法24服药方法 一日一剂,分一日一剂,分2 23 3次服,多数药应温服,次服,多数药应温服,如果病邪较重,防止拒药不纳,可以用反如果病邪较重,防止拒药不纳,可以用反佐法服药,即热药冷服,寒药热服。对于佐法服药,即热药冷服,寒药热服。对于呕吐病人,宜加入少量姜汁,或先服姜汁,呕吐病人,宜加入少量姜汁,或先服姜汁,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小量频服的方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小量频服的方法。法。25药后调护 饮食宜忌

12、:饮食宜忌: 一方面是病忌,如:糖尿病人忌一方面是病忌,如:糖尿病人忌糖、忌酒、忌水果;水肿病人宜少食盐;糖、忌酒、忌水果;水肿病人宜少食盐;下利病人忌油腻,脾虚忌生冷硬物等。下利病人忌油腻,脾虚忌生冷硬物等。 另一方面是药忌,如:土茯苓忌另一方面是药忌,如:土茯苓忌茶叶,地黄忌萝卜,荆芥忌鱼,黄连忌茶叶,地黄忌萝卜,荆芥忌鱼,黄连忌猪肉等。猪肉等。26 一斤一斤=16两两=0.5kg=500g 一两一两=31.25g 一钱一钱=3g古今药量的计算古今药量的计算27 二、二、饮食保健饮食保健 我国古代就有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许多食物即药物

13、,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四性性”、“五味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四性”、“五五味味”。2829一般说: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一般说: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咸入肾。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因此我们只有对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因此我们只有对“五味五味”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饮食中吃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饮食中吃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功效。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功效。30313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