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858477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人力资源生产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主讲:郭淑主讲:郭淑英教授英教授 2006-10-152006-10-152006-10-152006-10-15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n n了解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题,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生活消费、教育和人力资源生产的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人口人力资源实体生产人力资源实体生产 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再生产,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一、人口与人力资源 (一)人口基本范畴和特点 1.人口基本范畴: 人口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特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人口基本特点: (1)人口是基于人类生命体之上的一种社会存在

2、,它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细胞,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n n(2) 人口具有数量和质量的规定性。n n人口的数量。是指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的数目。有时加上限制语,表示人口总体中的某一部分,如“男性人口”、“老年人口”、“农业人口”。人口总体中具有经济效能的人口,即成年人口或劳动适龄人口至关重要。n n人口的质量。包括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它们一般可以通过人类体质水平、患病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和平均受教育程度等表现出来,它无疑对人的经济效能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人口的状态和结构.n n 人口有着自身的状态和结构,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家庭、经济活动与收入、所处经济

3、产业、地区与城乡、教育程度、社会职业与阶层、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二)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n n1.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n n人口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力资源是人口的核心和关键。n n人力资源是以人口为存在的自然基础的。人口具人力资源是以人口为存在的自然基础的。人口具有推动生产资料、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因而能有推动生产资料、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因而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资源。够成为国民经济的资源。n n 构成人力资源的只是人口中的一部分,即劳动构成人力资源的只是人口中的一部分,即劳动年龄人口。要得到人力资源,必须以一定的劳动年龄人口。要得到人力资源,必须以一定的劳动年年 龄人口为前提;要有劳动年

4、龄人口,则必须龄人口为前提;要有劳动年龄人口,则必须要以总体人口的存在为前提。因此,人口成为一要以总体人口的存在为前提。因此,人口成为一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n n 一定的人口总体决定了即时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该人口总体的再生产状况决定人力资源未来的基本格局。n n人口的迁移流 动则对改变一定地域的人力资源结构布局产生定的作用。 人力资源,涉及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n n 2.人力资源涉及的问题n n(1)通过对近期人口再生产的调节,调控远期的人力资源生产数量和质量。n n(2)根据近期和远 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未

5、来人口数量与合理结构做出科学预测,作为人口数量与质量再生产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控依据。n n(3)对目前和近期的存量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合理扩大就业人口比重,扩大其经济性、增加其生产能力。二、人口再生产二、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过程 1人口再生产的含义 人口的再生产,是指人口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更替,维持自身。 从总体上看,人口是在不同个体的逐渐替代中实现更新生产维持自身的。这种更新的结果,是新一代人口的出生、成长,替换、补充老一代人口的衰老、死亡,从而实现总体的再生产。 2人口再生产过程 人口再生产过程包括人口再生产过程包括: :结婚、离婚、生育、结婚、离婚、生育、出生、死亡。出生、死亡。n

6、n (1)(1)结婚。结婚是人口更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人口再生结婚。结婚是人口更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前提。产过程的前提。n n (2)(2)离婚。是结婚的反方向运动离婚。是结婚的反方向运动, , 抑制人口再生产。抑制人口再生产。 n n(3)(3)生育。是两性家庭重要的功能,是人口再生产过程生育。是两性家庭重要的功能,是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关键环节。n n (4)(4)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过程的初始环节。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过程的初始环节。n n (5)(5)死亡使得生命过程结束,这是人口自然变动死亡使得生命过程结束,这是人口自然变动n n 的最终环节。的最终环节。n n

7、不断的循环中,总体人口保持自身的规模,保持自不断的循环中,总体人口保持自身的规模,保持自身的更新和发展。身的更新和发展。( (人口负增长,未来社会的危机人口负增长,未来社会的危机) )(二)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因素 人口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客体。人类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人口再生产也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社会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人口政策及其他社会、经济政策。(三)人口再生产指标 人口再生产指标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率等人口自然变动指标。 广义的人口指标还包括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它与人口

8、自然变动互相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总体的变动情况。人口迁移分为国内、国际二种。三、人口问题三、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的性质 所谓人口问题,指的是人口发展过程中的非良性状态,它表现为自身的非良性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人口问题的核心与实质,是经济问题。(150:1)(二)人口问题的内容 1人口数量问题 人口数量问题,包括人口过剩与人口不足,这是人口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常说的人口问题在于此,尤其是指人口过剩问题。2人口质量问题 如同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口质量的内容也较广泛,包括体质、(东亚病夫)文化两大方面。 决定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卫生保健因素、营养因素、教育因素等。谈到人口质

9、量方面的“问题”,就是指人口的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的缺陷。 人口质量差问题是许多国家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3人口城市化问题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过程,它与城市作为大工业中心的发展相联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城市化形成人口问题,一般说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过快,形成城市人口的比重过大、数量过多的局面,超过城市的合理容量,造成就业、住宅、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使得农村经济凋敝。“民工潮”、三八六零。4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它是指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的过程。 人口老化问题,是人口平均年龄增长到达

10、某种限度,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使得成年人口的负担较重,人力资源的减少,人口数量锐减的前景,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老年社会问题。进入老令化社会。 人口老化问题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长期的、难于逆转的,比人口过剩问题难于应付和解决。5人口过程的不稳定问题 人口过程不稳定,指的是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即人口数量大幅度变化,在一个历史过程中时大时小,人口增长率忽高忽低。人口过程的不稳定,一般是由人口外部的原因引起。 (三)人口再生产指标n n 人口再生产指标包括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人口再生产指标包括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增长率“ “三率三率” ”和妇女生育率等人口自然变动指

11、标。和妇女生育率等人口自然变动指标。广义的人口指标还包括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它与广义的人口指标还包括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它与人口自然变动互相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总体变动情况。人口自然变动互相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总体变动情况。n n 1 1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出生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区出生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n n 2 2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死亡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区死亡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n n 3 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在

12、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中出生与死亡变动的数量占原人口或地区的人口总体中出生与死亡变动的数量占原人口总数的比例。总数的比例。n n它是一个人口群体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是出生与它是一个人口群体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是出生与死亡现象发生影响的综合表现。死亡现象发生影响的综合表现。 第二节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形成人力资源的形成 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源再生产 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 人力资源形成除自身物质条件: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物质条件。外部基本物质条件的三个方面:(一)生活消费 生活消费,是人

13、们购买和使用的用于满足自身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以及劳务。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二)教育(二)教育n n 教育,是一定的主体对于人这种客体赋予知识、技教育,是一定的主体对于人这种客体赋予知识、技能以及思想理念的活动。就现代经济活动而言,人能以及思想理念的活动。就现代经济活动而言,人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掌握必要的能力、知识、技能,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掌握必要的能力、知识、技能,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经济活动的资源。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经济活动的资源。 (三)时间(三)时间 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接受教育形成劳动能力,需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接受教育形成劳动能力,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经过一定

14、的过程。因此,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此,时间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时间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金钱、才金钱、才富、生命、无端浪费别人时间等于图才害命富、生命、无端浪费别人时间等于图才害命) )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 (一)时间对人力资源形成的作用 时间作为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与含义: 1.人从出生到具备从事社会劳动所必需的体质的人体自然生长期。这段时间同时也需要付出人口生活投资(即生活费用)。 2.人从儿童期开始接受教育到具备从事社会劳动所必需的智力、知识、技能的受教育期。这个时期同时也需要付出教育费用。(二)劳动者的时间运用结构

15、1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则可以使自身的消耗更快地恢复,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恢复、维持和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非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占据人的自然时间的2/3,包括不同的内容,对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相当大的影响.(1)(1)家务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2)(2)生理需要时间。生理需要时间。 (3)(3)闲暇时间。闲暇时间。 三、人力资源再生产三、人力资源再生产 (一)人力资源再生产原理(一)人力资源再生产原理 1.1.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必要前

16、提。 2.2.人力资源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要保人力资源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取得平衡。持一定的比例,取得平衡。 3.3.人力资源生产要经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人力资源生产要经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n n 4.4.人力资源再生产有区别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人力资源再生产有区别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独特内容。影响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因素:独特内容。影响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因素:n n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劳动者的生活资料( (这来源于其收入这来源于其收入)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消费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消费( (即劳动量与劳动强度即劳动量与劳动强度) )、文化技能的教育或训练、资本对劳

17、动力的需求以文化技能的教育或训练、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二)人力资源再生产内容 1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获得 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育、训练、劳动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学等途径实现的。这直接构成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形成。 2存量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保持 存量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保持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生活消费、恢复体力实现的。一般说,这是现有人力资源的养护问题,从广义的人力资源再生产角度看,可以认为这对人力资源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3存量人力资源人员替换和补充扩大 存量人力资源的人员替换和补充扩大主要是通过新成长劳动力以及其他未就业的劳动适龄人口进入社会劳动领域(以及替换下

18、一部分超龄劳动力)实现的。这是人力资源总体的部分更新和扩大问题。 (三)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 从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的角度,可以分为简单的、扩大的、缩小三种类型。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n n 1.1.人力资源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类型。人力资源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类型。从短期的从短期的角度看,这种角度看,这种 简单再生产可能是存在的,例如某简单再生产可能是存在的,例如某企业的员工数量在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保持企业的员工数量在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保持 不变;不变;从长期运动过程来看,则很难存在。从长期运动过程来看,则很难存在。n n 2. 2. 人力资源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类型。人力资源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类型。是人力是人力

19、资源生产的本质特征。人力资源资源生产的本质特征。人力资源 扩大再生产,分扩大再生产,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长期运动过程来看,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长期运动过程来看, 这种扩大主要表现在质量方面。人力资源质量的这种扩大主要表现在质量方面。人力资源质量的扩大,来源于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口的体质、能力、扩大,来源于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口的体质、能力、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n n 3. 3. 人力资源规模的缩减再生产类型。人力资源规模的缩减再生产类型。在大部在大部分国家一般只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分国家一般只在一些特殊条件下 才出现,例如大才出现,例如大规模战争或者瘟疫流行以后;在经济发

20、达国家,规模战争或者瘟疫流行以后;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化的由于人口老化的 影响,会导致人力资源的老化,影响,会导致人力资源的老化,进而是退出人数大于新增人力资源人数的结果,进而是退出人数大于新增人力资源人数的结果,即出现人力资源缩减再生产的局面。即出现人力资源缩减再生产的局面。第三节第三节 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 生活消费支出,生活消费的作用,生活消费水平,生活消费的来源 消费可以分为社会公共消费、集体消费和个人消费三部分。这里阐述的是指针对于人力资源的个人消费。一、消费支出一、消费支出 (一)消费资料的类别 1消费资料的划分(1)生存资料为人体生命保存、延续所必需,这是人

21、力资源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2)发展资料用于发展人的能力、个性,它是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和其劳动能力提高的主要源泉,在人力资源形成方面的作用巨大、非常积极。(3)享受资料是生存费料与发展资料之外,为提高消费水平而使用的生活资料,它的弹性极大。2各类消费资料的关系nn (1)同一种消费资料内部会具有不同的生存、发展、享受类别属性。n n (2)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n n (3)一般来说,在总体生活消费之中,生存资料占的比重越大,发展资料与 享受资料占的比重越小,说明人力资源总体生产状况越差。反之,生存资料占的比重越小,发展资料与享受资料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人力资源总体

22、生产状况越好。 n n (二)消费支出的类别 从人的现实消费角度看,消费资料可以分为商品指出和服务项目支出两类: 1商品支出:消费者个人的商品支出(1)食品(其中包含粮食、肉禽蛋、菜、烟酒茶、瓜果、其他食品和饮食业开支等.(2)衣着;(3)家庭设备及用品;(4)医疗保健用品;(5)交通和通讯工具;(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7)居住。2服务项目支出消费者个人的服务项目支出的类别:(1)电讯费;(2)邮费;(3)交通费;(4)洗理美容费;(5)文娱费;(6)学杂保育费;(7)修理及其它服务费;(8)医疗保健服务费。二、消费水平二、消费水平 (一)消费数量 生活消费的数量可以从消费总量和按人口平均消

23、生活消费的数量可以从消费总量和按人口平均消费量两个方面衡量。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费量两个方面衡量。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人口总量不同、劳动强度不同、地理条件不同、人口总量不同、劳动强度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因而对若干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消费习惯不同,因而对若干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量的比较,经济意义就不很大。量的比较,经济意义就不很大。(二)消费结构 由于不同消费资料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以由于不同消费资料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某种替代关系,研究消费结构就具有极为重要及某种替代关系,研究消费结构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于消费水平的研究分析中,经常运的意义。在对于消费水平的

24、研究分析中,经常运用用“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三、消费的来源三、消费的来源 个人生活消费的来源途径:个人生活消费的来源途径: (一)工薪收入(一)工薪收入 工薪收入即人力资源将自身的劳动成果与使用单工薪收入即人力资源将自身的劳动成果与使用单位付与的薪酬相交换。这种途径在现代社会非常位付与的薪酬相交换。这种途径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比重很大,它主要表现为企业、事业、政重要、比重很大,它主要表现为企业、事业、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等用人单位发放给各类工作府机关、非政府组织等用人单位发放给各类工作人员的各种工资、薪金或薪酬以及相关的福利津人员的各种工资、薪金或薪酬以及相关的福利津贴等等。贴等等。 (二

25、)经营收入(二)经营收入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除了被他人雇用、获取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除了被他人雇用、获取工薪收入外,还有许多人投资创业当老板,经营工薪收入外,还有许多人投资创业当老板,经营自己的事业,从而获得较为高额的经营收入。自己的事业,从而获得较为高额的经营收入。(三)自身劳动产品 这种途径实际上即生活消费(部分的或全部)的自给自足。在农业社会,这是一种常见的途径,现代社会其比重和作用显然是不大的。(四)社会再分配 社会再分配是按照某些特殊原则进行的,如财政补贴、社会救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这一途径是对于人力资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性来源。 (五)其他来源 例如资本收入、海外汇款、

26、馈赠收入等。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 教育基本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教育基本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 一、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形成的作用 教育是人力资源形成必不可少条件之一。 教育是高质量人力资源的主要生产手段。此外,从教育提高人们职业适应性的角度,也可以说它生产了一种“通用”性人力资源。在教育对于人力资源形成作用上,核心是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这里首先阐述教育的一般作用,进而分析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一、教育基本分析一、教育基本分析 (一)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人类传授知识与经验、开发能力,从而使自身获得更好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于社会、对于人力资源具有以

27、下功能: 1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功能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一般把生产力分为三要素或二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者即人力资源,教育是对“人”这一要素进行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最重要途径。生产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功能 2传授人类知识的社会文化功能 教育,使得人类的精神财富得以扩散、得以保存、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动物的一个标志,就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传授。 3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认识功能 教育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自身智力的发展,作用于积累的知识,进行理论思维,产生科学理论,进而生成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扩大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4培养社会管理者的

28、社会组织功能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社会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一部人从事以社会为对象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专门管理,例如交通管理、环境管理;一部分是全社会的总体管理。 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进步功能 教育使人们掌握了知识技能,发展了智力和多种能力,丰富和强化了人们的高尚情趣,培养了人们的良好性格,提高了人们自我认识的程度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二)教育的类别(二)教育的类别 教育,就其在生产人力资源的功能角度,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与专项教育两大类。 1.基础教育即普通教育,它从事的是一般性的文化教育,体现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以及以残疾人为对象的特殊教育方面。

29、 2.专项教育即生产某一类别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它从事的是各种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性技能方面的教育,这是普通教育的继续和目的。专项教育又可以分为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二、职业技术教育二、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技能教育基本分析(一)职业技能教育基本分析 职业技能教育也称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其功能是使人们掌握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职业操作技能,使其从可能的劳动力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 职业技能教育是生产实用性技能人力资源的主要部门。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最根本的要素,具有推动物质资源的主体能动力量,是取得国民经济效益的主要源泉。(二)就业前职业技术教育(二)

30、就业前职业技术教育 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最根本的要素,具有推动物质资源的主体能动力量,是取得国民经济效益主要源泉。n n 就业前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分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校之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是教学比较正规,注重理论,教学效果比较好,因而学生的适应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三)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三)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 知识陈旧率加速,从微观地角度看,企业在激烈知识陈旧率加速,从微观地角度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新设备、更新技术、更新产品来适应市的竞争中更新设备、更新技术、更新产品来适应市场,从而得到发展,这些都要求人力资源的状况不场,从而得到发展,这些

31、都要求人力资源的状况不断加以改善,才能较好地运用物力资源,更加积极断加以改善,才能较好地运用物力资源,更加积极地发挥生产能力。地发挥生产能力。 (四)企业的员工教育(四)企业的员工教育 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很大部分是由微观经济单位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很大部分是由微观经济单位企业及其部门举办,在我国近似地称为企业及其部门举办,在我国近似地称为“职工职工教育教育”,或者,或者“职工培训职工培训”。从企业的角度看,职。从企业的角度看,职业技术教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业技术教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n n 1新员工教育 对新到某一个企业就业的人员,进行其单位经济活动方向、生产的具体目标、主要工艺流程

32、、所在岗位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训练,使之能够较快地适应本岗位的工作。 2在职人员养护教育 通过对在职人员周期性职业技术教育,使其适应发生变化的劳动岗位。3在职人员提高教育 通过对在职人员的提高性教育,使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得以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这一单位的人力资源质量,并能较快地培养各类人才,对于一个经济单位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三、专业教育三、专业教育(一)专业教育基本分析(一)专业教育基本分析 专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之上,根据社会知识与学科的不同类别划分的教育。 专业教育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三个层次,广义的高等院校即指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大中专院校。大学以上又分为本科、硕士、博士三个等级。一般所说的“大学”是指大学本科的层次。(二)我国的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二)我国的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专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教育投入不足。在一定意义上,专业人才是“靠钱堆起来的”。在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都投入了大量资金。(2)产出效率不高。(3)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落后,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4)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