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858354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规范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高血压、高血压1.指导规范1.1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随诊,35岁以上者

2、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1.2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3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注:(1)SBP为收缩压,DBP为舒张压;(2)危险因素:年龄5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

3、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3)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和肾功能受损;(4)临床疾患: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压1.3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

4、疗;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高血压、高血压1.4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年龄80岁者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1.5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120-139/80-89mmHg)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慢性肾衰,应给予降压药物治疗。1.6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若能有效降压,各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降低卒中风险。二、糖尿病二、糖尿病1.指导规范1.1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査;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査。对于首次血糖筛査结

5、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至少重复筛査1次。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包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耐量试验。1.2糖耐量异常(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应当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体重减轻7%,同时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如步行)150min以上。二、糖尿病二、糖尿病1.3糖尿病控制目标:控制目标需要个体化,推荐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6、2型糖尿病患者,HbAlc控制目标6.5%;对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或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建议HbAlc目标8.0%。二、糖尿病二、糖尿病1.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采取改进生活方式、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首先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运动疗法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起始药物治疗首选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无效者,应联合二线降糖药物,即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TZDs)。如果药物最大耐受剂量治疗3个月仍不能达到或维持HbAlC目标值者

7、,应加用胰髙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二、糖尿病二、糖尿病1.5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该190mg/dL的人群,应采取中、高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具体见表5)。1.4对于40-75岁、LDL-C为70-189mg/dL的糖尿病人群,应采取中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具体见表5)。三、血脂异常三、血脂异常表5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注:1.其他危险因素包秸: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2.冠心病等危症包括:(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缺血性卒中周围动脉疾病

8、、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2)糖尿病;(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已确立的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10年危险20%。三、血脂异常三、血脂异常1.5血脂异常伴高血压高危、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为卒中高危/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70mg/dL以下或使LDL-C水平比基线时下降30%-40%。1.6TG5.65mol/L应评估髙脂血症发生的原因,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也可根据情况考虑应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四、心脏病四、心脏病1.指导规范1.1心房额动1.

9、1.1对于首次就诊的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推荐主动进行心房颤动筛査,可先触诊脉率,如有异常可行心电图检査。对于确诊的房颤患者推荐进行电生理监测,确定药物和/或电生理治疗。1.1.2推荐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详见表5和表6)并进行临床分类。四、心脏病四、心脏病1.1.3对于具有卒中高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出血性风险较低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长期使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INR:2.0-3.0)进行抗凝治疗;1.1.4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出血风险较低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口服抗凝剂治疗,可应用华法林(INR:2.0-

10、3.0)或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1.1.5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非辨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不使用抗血栓治疗,也可考虑口服一种抗凝剂或阿司匹林治疗。四、心脏病四、心脏病1.1.6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抗血检治疗。1.1.7若不能正规监测INR值,可考虑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1.1.8对于不能正规监测INR值,而又不能负担新型抗凝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抗血小板治疗。1.1.9心房额动(CHA2DS2-VASc评分2分)合并终末期肾病(肌酐清除率40岁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

11、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筛査;对于年龄40岁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或既往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的人群建议常规检査颈动脉彩超。不推荐对低危人群常规进行常规筛査。1.2对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每年复査颈动脉彩超1次。五、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五、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1.3对于颈动脉彩超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应确定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1.4确诊的不稳定斑块(包括软斑块或混合性斑块)患者建议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5确诊的颈动脉狭窄(狭窄5

12、0%)患者应当每曰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同时,患者应当被筛査其他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并给予改变生活方式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建议其在有资质的医院每年复査颈动脉彩超。五、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五、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1.6确诊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70%)且预期寿命5年者,建议其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发生率80%)可考虑行预防性CAS。六、生活方式六、生活方式1.饮酒与卒中1.1指导规范1.1.1大量饮酒者应减少饮酒或戒酒。1.1.2对饮酒者,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酒精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个标准杯,女性每日酒精的摄入量应不超过1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12g酒精)。六、生活方式六、

13、生活方式2.缺乏锻炼与卒中2.1指导规范2.1.1应进行适当体力活动来降低卒中风险。2.1.2建议健康成年人从事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可涉及中度至强度的体力活动。六、生活方式六、生活方式3.肥胖与卒中3.1指导规范3.1.1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3.1.2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卒中发病风险。六、生活方式六、生活方式4.膳食营养与卒中4.1指导规范4.1.1建议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有益于降低血压。4.1.2建议多摄入蔬菜、水果(富钾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4.1.3建议多摄入富含坚果类食物的

14、地中海饮食,可能有利于降低卒中风险。七、偏头痛七、偏头痛1.指导规范1.1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少口服避孕药摄入。1.2降低偏头疼发作频率可以减少卒中发生,但不建议过度使用缩血管药物来治疗偏头痛。八、睡眠呼吸障碍八、睡眠呼吸障碍1.指导规范1.1对于成年人(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或药物抵抗的高血压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碍,必要时行呼吸睡眠监测。1.2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来降低卒中风险是合理的,尽管其有效性尚不明确。九、阿司匹林与卒中九、阿司匹林与卒中指导规范1.1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

15、病率10%),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卒中)的发生;对于卒中低危人群,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卒中一级预防用药。1.2当女性发生卒中风险超过治疗本身风险时,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mg或隔日100mg)有助于预防首次卒中的发生。九、阿司匹林与卒中九、阿司匹林与卒中1.3对于无其他明确的心血管疾病证据或伴无症状周围动脉性疾病(定义为踝肱指数0.99)的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卒中一级预防用药。对于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1.73m2)患者,可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首次脑卒中的发生。但该建议不适用于严重慢性肾脏病患者(4或5期,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2)十、高凝状态与卒中十、高凝状态与卒中1.指导规范1.1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需对具有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检形成倾向的患者进行筛査及卒中的预防性治疗。1.2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不建议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卒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