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854983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课件 语文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蜘蛛蜘蛛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老子道德经【译文】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虽然不与别物相争,却能取胜;不说太多的话,却总有人响应。【感悟】人们立身处世要顺应自然规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那种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走捷径,甚至铤而走险的行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C 2结合下列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着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 )A捆缚B捆绑C束缚D缠绕(2)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披甲的飞将)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蜘蛛只能( )地在网上望一望。A惆怅 B茫然 C怅然 D恍然(3)但是最难捉的是披

2、甲的飞将,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 )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A缚住 B粘住 C困住 D兜住(4)空的蛛网从此不再行( ),逐日破坏下去,至于飞散、消灭。A修复 B修补 C修理 D修缮ACDB这里是指蜘蛛,因为蜘蛛有八只脚而且它的网像八卦,并善于在网中运用智慧捉虫子,所以作者这样戏称。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蜘蛛的身体部位比作人的身体器官,通俗易懂。4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 )(2)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 )(3)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

3、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 )( )打比方举例子举例子打比方5 5填空。(1)蜘蛛的作者是 , 家、 家。(2)小品文是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 说明文,是一种兼有 与 特点的文体。它的特点是 性、 性、 性。(3)阅读和写说明文时,应抓住事物的 。说明顺序有 三种。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等几种。周建人政治活动生物学文艺性科学文学科学文学通俗特征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 6仿照示例猜谜语。示例: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花生)(1)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打一植

4、物)( )(2)弟兄三个人,同名不同姓,走路分快慢,午时才相逢。(打一物品)( )(3)高高绿骨儿,圆圆金黄脸,最爱向太阳,盈盈笑不停。(打一植物)( )(4)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打一动物)( )莲藕钟表向日葵羊7 7学习了课文后,班级开展了“关爱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野生动物物种正迅速减少,21世纪,已经灭绝了5400种,专家们预测,从1990年到2016年,还可能有包括动物、植物、菌类及其他低等生物在内的240万种生命消失。材料二自1970年到2010年,地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约35%,陆地、淡水和海

5、洋的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约40%。(地球生存报告)材料三19世纪初,北美大陆有6000多万头野牛,到1990年,只剩下不到1000头;四种犀牛已经灭绝了两种,特别是在近20年间,黑犀牛的数量减少了97%。野生动物的物种及数量正急剧减少。(2)电视台打算根据上述材料拍摄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请你帮他们拟一则简短的广告词,提醒人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不少于10字)示例:野生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保护它们,人人有责。_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今天的动物。_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_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8 8第一段的谜语能否删去,请

6、简述理由。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9 9第二段中写飞来的是蚊蚋等小虫时都用了哪些动词?动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写蚊蚋“飞”“”“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食”,或者“咬、回”。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1010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如“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的不费力气”,“来的飞将

7、是带枪的”,“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这对说明有什么作用?因为是科普读物,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1111作者说“这倒还没有什么要紧,最可怕的是碰见蜾蠃”,请说说“这”所指的具体内容。“这”指蜘蛛费尽力气捉到甲虫又被它从网里逃脱。青蛙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

8、前部,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前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

9、,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故事。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 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

10、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1212请结合第段内容,发挥想象力,简要阐述一下青蛙舌头位置和舌尖构造对捕食虫子的作用。青蛙舌根和舌尖的特殊位置与构造,使舌头可以伸得更长,伸出的速度更快,从而更容易捕捉到虫子。1313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说明青蛙眼睛的奇特结构呢?因为要捕捉虫子,首先必须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判断虫子的准确位置,这就必须

11、依靠一双与众不同的好眼睛。1414“电子蛙眼”是根据青蛙眼睛怎样的特点仿制的?(请尽量筛选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只要是运动的物体,不管速度多快,朝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1515依你之见,“电子蛙眼”除了可以帮助指挥飞机的降落之外,还能有哪些可能的用途呢?(写出两种)(1) 。(2) 。1616文章末尾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对调一下是否更好?为什么?会。因为对调后结构会更紧凑,也更顺理成章:先集中写青蛙的两个作用,再写其幼虫蝌蚪及画坛趣闻。指挥防空炮火,准确地击落来袭的敌机、导弹装在飞机上,监视地面和水面的活动目标17.17.结合你自己对蜘蛛的观察了解或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或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试模拟一只可爱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捕食的情景。我捉拿食物的方法各种各样,人称“诸葛亮”。如果蚊、蚋等小虫飞来,触在网上,我就采取“擒拿法”,迅速赶到,把它们捉住,咬在“嘴”里,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去,好像咬一片面包或饼干似的慢慢享用。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而是力气较大的飞虫,我就采用“相缚法”。用脚拿丝去缚它们,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如蜜蜂等,我就采用“游击战”的方法,用丝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等到看着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