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婴儿期的发展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84365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婴儿期的发展4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8、婴儿期的发展4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8、婴儿期的发展4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8、婴儿期的发展4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8、婴儿期的发展4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婴儿期的发展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婴儿期的发展4(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儿期的发展4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婴儿的人格和社会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回顾埃里克森的观点早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后期(1-3岁):自主对羞怯婴儿的气质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自我的发展婴儿重要的社会关系:依恋婴儿的养育与看护婴儿的气质气质的定义与成分气质与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 婴儿气质类型 气质的稳定性 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气质的定义与成分定义: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气质的重要成分包括:活动量(行为特有的步调与活力)、易怒或情绪性(对异常事件沮丧的程度)、平静或自我调整(沮丧后所能获得的轻松平静)、恐惧和社交能力(对社会刺激的敏锐性)等特质 气质无所谓好

2、坏吗?气质无所谓好坏吗? _气质与认知、行为的关系气质与认知、行为的关系一岁的孩子的毅力情况(专注程度)与婴儿期的情绪测试分数和学龄前儿童的IQ相关。注意力不集中和过于活跃的孩子学习情况一般不太好。 高度活跃的学龄儿童特别善于和小朋友打交道,但他们也比其他一般活跃的孩子更容易卷入冲突。情绪敏感、容易激动的儿童更容易打人、抢玩具;而害羞、内向的孩子则采用推他的同伴或很少与同伴说话的方式。 内向儿童的焦虑水平更高,这使得他们在做错事之后感到更自责,对他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可能变得很有攻击性。相反,易怒的儿童就更有攻击性和反社会的可能。 婴儿气质类型(托马斯) 容易护理(高规律性,正向的情绪,高适应

3、性,高反应强度40%)、困难的(低适应性、低规律性,负向情绪,退缩,高反应强度 10%)、慢慢活跃起来的(低活动量、退缩,低适应性,负向情绪,低反应强度15% )、混合型(35%)。 容易护理的婴儿日后在学校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行为的比率只有18%,而困难型达到了70%。慢慢活跃起来的孩子,在学前阶段并没有表现出多少适应问题。但到了儿童中期,这类儿童有50%左右出现了适应困难,如过分胆小、行为缓慢并且抑制。 气质稳定性吗?刚出生几周的婴儿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气质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一个婴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周期的长短、敏感性、社会交往能力、害羞程度如何,在评估后的几个月到几年内也会保持这种倾向,甚

4、至到他成年以后。实证研究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在大量的气质特征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共同点。这说明气质有着很强的先天遗传性质。但另一方面,稳定总是相对的,有一些孩子的气质甚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气质为什么不是特别稳定 ? 首先,气质本身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 其次,某些行为的含义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早期不受欢迎的特征可能在后来被看作是发展良好的; 三是环境对气质也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气质与环境的优化拟合模型 (goodness-of-fit model) 托马斯认为:儿童气质类型的好坏,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 启示:孩子有一种

5、与生俱来的性格倾向,成人必须接受。对此,父母既不能任其自然发展,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父母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设置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征服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挑战。 婴儿的情绪发展1、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伴随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变化,包括生理、表情和体验这三个基本成分。生理成分 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体验。 1、艾克曼等研究者发现面部的六种表情模式所对应的生理唤醒是不同的:如发怒时“脖子以下发热”,“血液沸腾”;而恐惧时,报告“骨子发冷”,“脚底发冷”。 2、舍雷尔(Scherer,1994)研究了37个国家和地区的3

6、000名被试,发现基本的情绪体验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如快乐、恐惧、发怒都会有心跳加快的现象;悲伤、厌恶、发怒都有肌紧张的现象。表情成分1、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的: 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对30张表情照片辨认出现了高度一致性。2、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如研究发现: 眼睛对表达忧伤,口部对表达快乐和厌恶很重要。 愉快、感兴趣等正性情绪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 真笑时,面颊上升,眼周围肌肉堆起,大脑左半球电活动增加;假笑时仅嘴唇肌肉活动,左半球的电活动没明显变化。表情成分 3、辨别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

7、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辨认;恐惧、悲伤较难辨认;怀疑、怜悯最难辨认。 4、面部表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间婴儿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是相同的,但在表达程度上存在差异。中国的婴儿相比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婴儿来说,普遍表情比较少(Camras et al.,1998; Eisenbergetal.,2000;Camras,Meng,&Ujiie,2002。 体验成分个体在情绪状态下的主观感受或认知判断。情感体验受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影响。敏感的儿童体验更多的消极情绪。情绪的功能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的孩子更可能去接近、探索和学习周围的环境。伤心的孩子则更多的表现为退缩。情绪

8、与社会行为:情绪的良好发展对孩子与他人交往帮助很大。情绪与身体健康:长期或暂时将婴儿与一个爱她的人分开,将会使她在童年甚至到成年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Laudenslager & Reite,1984)推孟对高智商儿童的纵向研究表明,成年的时候遭遇过婚姻的不稳定,或儿童时期经历过父母离婚,均能有效的预测死亡年龄。父母离婚的男性平均寿命为76岁,未离婚的为80。相应的女性为82和86岁。到了40岁,拥有稳定婚姻和始终独生始终独生的人最不可能死亡,而那些频繁变动婚姻的人早亡的危险性急剧上升,并高于分居、离婚的人。 婴儿的原始情绪婴儿在出生早期就表现出的基本的情绪,这被称为原始情绪,如喜、怒、哀

9、、惧。但具体在什么时候出现存在争议。但具体在什么时候出现存在争议。情绪专家伊扎德发现,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有强烈的感受。但在最初,他们的感受仅仅局限于痛苦、厌恶和兴趣。这些情绪是先天性的,与婴儿生理需要是否满足密切相关。在婴儿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新的情绪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发展起来。大约4-6周出现愉悦,即社会性微笑;在3-4个月获得愤怒、惊奇和悲伤;在5-7个月获得恐惧;在大约6-8个月获得害羞、耻辱和自我意识;在第二年获得轻蔑和内疚(Izard et al,2002)。但坎波斯(Campos et al.,2002)则认为,所有的基本情绪在一出生就有了,只不过婴儿并不能将最初的情绪体验很好的表

10、达,所以很多情绪要晚些时间才能观察的到。无论情绪在出生就存在,还是在成熟过程中逐渐浮现,婴儿的情绪表达在一岁后变得更高级、精细和复杂。 快乐几个星期的婴儿就已经在微笑和消除紧张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吃饱之后、深度睡眠中、面对温柔的抚摸和声音等),这些早期的微笑由边缘神经系统自发产生。一个月后,婴儿看到有趣的事物会笑。6-10周,婴儿看到人脸会笑(社会性微笑)3个月后,与人交流时经常会笑。哈哈大笑在3-4个月后产生,比起微笑,表现出更快的信息处理能力。半年后,与熟人的交流更容易使他们大笑,这种行为维系和强化了亲子关系。 愤怒婴儿对不愉快的经历表现出普遍的痛苦,如饥饿、疼痛、体温变化、太多或太少刺激

11、。愤怒是一种强烈的社会信号,告诉照料者他需要安慰,以减少他的痛苦。4-6个月直到第二年,儿童的愤怒情绪在频率和强度上都会有所增加。再大一点的孩子会在更多场合下表现出愤怒。原因:儿童的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对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控制和评估。此外,新的运动能力使孩子能用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悲伤伤心也是在痛苦刺激下的反应,但没有愤怒频繁。在儿童时期,亲子交流严重受挫最容易引发伤心。尤其是孩子在与熟悉的照料者长期分离或得不到成年人的细心照料,可能产生极度的悲伤。恐惧 婴儿早期没有恐惧反应,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产生。婴儿的陌生人焦虑:婴儿在遇见陌生人所表现出的小心与谨慎,在出生后下半年开

12、始出现。什么原因导致了陌生人焦虑的出现? 大脑的发展和婴儿与日俱增的认知能力。随着记忆的发展,他们将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区分开来。此外,在6-9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试着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试着去期待和预测。当某件他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出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他们就会感到恐惧。这就好像婴儿有了一个疑问,但却没有办法回答(Ainsworth , 1973 ; Kagan, Kearsley, & Zelazo,1978).环境和婴儿的经验也很重要。对婴儿来说,父母是否在场、环境是否熟悉、陌生人特点都是影响他们恐惧程度的因素。环境影响非洲扎伊尔的群居人群中母亲的死亡率很高,为了确保婴儿的存活,孩子

13、被一个又一个人收养,孩子的陌生人焦虑很低(Tronick,et al.,1992)。在以色列的集体农场,频繁的恐怖主义袭击使大多数婴儿对陌生人都很警觉,一岁的孩子比在城市养育的同龄人表现出更高的陌生人焦虑(Saarni,et al.,1998)。 婴儿的自我意识情绪(高级情绪)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都是生理性的,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反应。随着婴儿的成熟,和与成年人的不断交往,他们的高级情绪,即自我意识情绪不断的得到发展。18-24个月开始表现出难为情或尴尬,但妒忌和愧疚要到3岁才会出现。3岁儿童在顺利解决难题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快乐,而当容易题目解不出的时候更觉耻辱。自我意识情绪在与儿童成就相关的行

14、为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我意识情绪发展过程中,成人的指导、反馈和榜样至关重要. 对婴儿的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集中在社会性微笑、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和社会性参照等几个方面。 社会性参照定义:有意识的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能力。 特点:社会参照能力在8-10个月的时候出现。父母是重要的情绪信息的来源,当孩子拿不定注意的时候,父母的情绪提示鼓励他们在有安全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他们也能够对不寻常的表情做出反应,如当妈妈面无表情的时候,婴儿就会表现出忧虑不安(Nelson,1987;Adamson & Frick, 2003)。 社会性参照婴儿出现社会性参照的

15、意义:第一、促进自我觉知的发展;出现了儿童与成人在同一件事情上联系起来的结果,产生了所谓“意义分享”(meaning sharing)的现象。第二,促进道德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当婴儿面临不确定情形的时候,家庭成员应该提供一致的信息。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在婴儿时期,主要涉及到对自己的认识,这里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即主体自我,认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这是婴儿发展的第一步,主体自我让婴儿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另一个是客体自我,通过觉察他人对自己外表、行为、目标、性格等各方面对看法,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

16、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一种社会自我。婴儿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研究方法:在婴儿毫无知觉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去揭示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果婴儿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就表明了婴儿具有了自我认知的能力(红点实验)。列维斯的研究结果表明(Lewis,1979),9-12月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12-15月主体我得到明确发展;15-18月客体我得到发展;18-24个月具有了明确的客体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最初,孩子的自我意识来自特定的财产和动作,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拥有这些东西。2岁儿童已经能够区分出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语言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我

17、意识。孩子开始更清楚的表达自我。18到30个月,儿童开始发展类别自我,即根据显著特征来归类,区别自己和他人。婴儿期重要的社会关系:依恋 定义:儿童和特定个体之间所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当儿童体验到对特定对象有所依恋的时候,和他们在一起会使儿童感到愉快,当儿童感到难过的时候,他们出现会使孩子感到安慰。依恋的特点:(1)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2)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籍、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3)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 依恋的类型(Ainsworth et al.,1978 ) 如果孩子的依恋发展完好,如果婴儿将母亲看着是安全屏障,就会在陌生环境里自由探索,当父母离开的时

18、候,孩子应该表现出离别的焦虑,陌生人安慰一定不如父母的安慰有效。 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回避、矛盾和混乱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的反应直接说明父母在他们心目中作为安全保障的程度,也能够说明家里父母不在场时孩子的表现。 依恋与后期发展的关系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与孩子后期的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发展有关。(研究证据)婴儿期依恋安全的2岁儿童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表现更准确、更热情、更灵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有耐心。4岁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称赞他们自尊心强、社交能力强,善于合作、更自主、更受人欢迎。相反,回避依恋的同龄人则被认为是孤僻的、不合群的,那些抗拒依恋的则是分裂的、交往困难的(Elicker,Englund,

19、& Sroufe,1992)。也有不一致的研究出现,比如,依恋安全的孩子未必比不安全的孩子发展的更好。1岁时的依恋安全并不能说明18岁时的心理调节能力。不一致的原因? 不一致的原因父母照料的连贯性决定了依恋安全是否有助于孩子后期发展。如果父母不仅小时侯对孩子的需求敏感,孩子长大了还是如此,孩子就会发展的很好。相反,如果孩子的早期发展较好,但之后这种情绪维系减弱了甚至失去了,那么他的发展同样将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单亲和离异家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照料水平不断提高,或者有其他补偿性的情感维系,那么就会摆脱不利的发展境遇(艾里克森的观点,在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可以在后面的阶段得到弥补)。总之,努力

20、去营造一个温磬、敏感的抚养环境,不仅在婴儿和学步期很重要,在整个儿童时期和青春期都是很重要的。 依恋的理论观点依恋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同的人与特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依恋类型?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哈罗的恒河猴研究鲍尔比的生态学理论 精神分析观点 喂奶的方式很重要特别强调早期的、健康的依恋关系的重要性,认为这将给儿童带来爱和安全感,也有助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解决信任对不信任这一对矛盾。不论弗洛依德还是埃里克森,均强调哺育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行为主义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也强调哺育的重要性,但他们的解释完全不同:当孩子发出饿的信号之后,如果能够反复得到母亲的满足,那么母亲的存在就成为伴随

21、需要得到满足的另一个刺激。结果,孩子学会偏爱所有伴随哺育的刺激,包括母亲的爱抚、温和的微笑和温柔的安慰性话语。 哈罗的恒河猴研究哈罗的恒河猴研究 有奶便是娘? 尽管哺育是母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但依恋关系并不是建立在满足婴儿饥饿的基础上的。婴儿对父亲、兄弟姐妹和祖父母,甚至对玩具也会产生强烈的依恋。 鲍尔比的生态学理论在进化的历程中,能够与一个依恋对象维持亲近关系(通过看起来可爱或借助依恋行为来维持)的婴儿更有可能生存到生殖年龄。在鲍尔比看来,自然选择渐渐地“设计”出一套他称之为“依恋行为系统”的动机控制系统,用以调整与所依恋对象的亲近关系。在鲍尔比看来,依恋系统在实质上是要“询问”这样一

22、些根本性问题: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他接受我吗?他关注我吗?如果孩子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则孩子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以及交际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察觉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则孩子会体验到焦虑,并且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 影响依恋的因素有机会与照料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和善与敏感的抚养孩子自身的特点家庭状况父母的内在工作模式文化性别差异 为什么男孩穿蓝色女孩穿粉色性别与性的差异:性主要是指解剖学、生理学上的性。性别指的是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知觉.所有文化都指定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并在不同文化中有很大差异。婴儿时期的性别差异有多大?有些性别差异从刚出生就十分明

23、显。例如,男婴倾向于更活跃也更急躁,睡眠也更容易被打乱。但总体上讲,女婴和男婴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小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婴儿看起来非常相似,成人通常无法区分是男孩还是女孩。婴儿间的个体差异要比性别差异大的多(Unger & Crawford,1996)随着年龄增长,婴儿之间的性别差异日益明显?社会鼓励和强化。如对玩具的偏好;性格方面,男孩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和更少的服从。这类理论的启发是,对婴儿的抚养从一开始就最好遵循所在社会文化的性别指定。社会鼓励和强化并不能完全解释男孩和女孩之间的行为差异。对婴儿的养育与看护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与周围人进行互动以发展其心理能力和社会化程度,这能够给他们提供

24、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情感联结,从而有助于躯体认知和情绪发展.这些互动主要是由照料着提供的。谁来照看婴儿?母亲还是父亲? 传统观点在大多数家庭里,母亲在照料儿童,包括其他家务杂事方面投入了比父亲多的多的精力。一些科学家认为,生物性决定因素赋予女性更多养育和母性的角色,而赋予男性更多工具性的、家长式的角色。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母亲和父亲角色是由社会定义的,父亲的角色是养家糊口,将其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职业发展中,人们并不期待父亲来做家务。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儿童与母亲的关系,而美国人特别偏爱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母亲是最好的家长,更不可能抛弃孩子。 父亲也顶半边天积极的父亲孩子关系的缺失会削弱孩子整体的学业成绩和

25、IQ 分数、自尊、社会胜任力和发展自我控制以及避免不健康行为的能力(Brotherson,Amamoto & Acock,2003)。父亲离家时孩子越小,孩子受损害的范围越大。男孩比女孩似乎更受父亲缺失的影响(Cooksey & Craig , 1998).与完整家庭相比,父亲缺失的男孩在道德判断的内化标准方面较差,对于不良行为的严重性,他们倾向于按照被发现和惩罚的可能性来评估,而不是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来判断(Hoffman ,1971)事实表明,只要父亲愿意,他们在照料、养育和与儿童建立 联系方面,即便在婴儿早期,也能做的和母亲一样好(Nielsen,2001);社会机构的作用越来越多的

26、看护机构可以帮助在职的父母照看儿童,早教中心、托儿所等等。这些机构对儿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关键是看护的质量。比较在高质量看护中心和由父母养育的婴儿,他们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的强度和本质几乎没有区别;但在低质量的看护中心,婴儿较少产生安全依恋(NICHD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 Network,1997,1999,2001) 如何判断儿童看护中心的质量?看护者与婴儿的比例,最好是1:3,鉴于中国的情况,1:5也可以接受。从事照看婴儿的人员是喜欢他们的工作还是仅为糊口? 照看人员每天都在做什么?是否花时间与婴儿一起游戏、通过语言互动交流、悉心留意婴儿的举动?看护中心的婴儿是否干净?中心的设施是否能够保证婴儿活动时的安全?照看者本身的清洁卫生是否达到最高标准?换尿布之后是否洗手?是否专业?经过什么培训,是否具备有关婴儿发展的基本知识?中心的环境是否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儿童看护中心不只是一个提供照看儿童服务的场所,当婴儿置身其中 的时候,那就是婴儿的整个世界。因此,父母必须非常确信该中心会给予孩子们绝对的尊重和个性化的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