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824692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臀肌挛缩症护理查房.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臀肌挛缩症的护理 骨二科骨二科 伍晓琳伍晓琳我们的目标 了解臀肌挛缩的病因。了解臀肌挛缩的病因。 熟悉臀肌挛缩的临床表现。熟悉臀肌挛缩的临床表现。 掌握臀肌挛缩的功能锻炼。掌握臀肌挛缩的功能锻炼。定义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国内外已有众多报道,但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病因臀肌内反复药物注射引起肌肉局部形成硬块,瘢痕化,是绝大多数病例的病因 注射性注射性GMCGMC国内外已有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多见于有臀部大量文献报道,多见于有臀部肌肉注射习惯的国家和地区。肌肉注射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区域性调查显示儿童患病国

2、内区域性调查显示儿童患病率为率为1 12.492.49,并指出苯甲,并指出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险的致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险的致病因素。据文献报道显示开始病因素。据文献报道显示开始肌肉注射的年龄越小,发病机肌肉注射的年龄越小,发病机率越高(平均发病年龄为率越高(平均发病年龄为2.72.7岁)岁)病因儿童易感因素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 ,疤痕体质疤痕体质 ,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外伤、感染等因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国内曾报道数例双侧术后并发症。国内曾报道数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SalterSalter截骨术后截骨术后3 34 4月

3、发月发现臀肌挛缩。臀部感染。现臀肌挛缩。臀部感染。临床表现一、步态异常1.1.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明显,上台阶时身体左右晃动幅度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明显,上台阶时身体左右晃动幅度大大2.2.跛行:双下肢明显不等长时跛行:双下肢明显不等长时臀大肌临床表现二、髋内收受限1.1.站立时双膝并拢困难站立时双膝并拢困难2.2.坐位时双膝分开或不能架二郎腿坐位时双膝分开或不能架二郎腿3.3.侧卧睡眠不适侧卧睡眠不适4.4.下蹲时双膝分开下蹲时双膝分开下蹲时两腿分开站立时双膝并拢困难站立时双膝并拢困难临床表现三、髋屈曲受限三、髋屈曲受限 下腰双手不能触地下腰双手不能触地 有的患者不能做仰卧有的患者不能做仰卧起起

4、坐动作坐动作临床表现四、下肢假性不等 长若双侧臀肌挛缩程度不若双侧臀肌挛缩程度不同可出现同可出现1.站立位一侧足跟不能站立位一侧足跟不能着地,伴脊柱侧弯着地,伴脊柱侧弯2.坐位双膝前后不一致坐位双膝前后不一致3.卧位双侧足跟不等高,卧位双侧足跟不等高,但下肢骨测量等长但下肢骨测量等长治疗一、手术适应症1.1.一般青少年、对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无明显影响可不做一般青少年、对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无明显影响可不做手术手术2.2.弹响、疼痛明显,日常生活感觉不便,体育运动受碍可弹响、疼痛明显,日常生活感觉不便,体育运动受碍可手术手术3.3.运动员患者,一旦其训练或动作质量受到影响,应考虑运动员患者,一旦其

5、训练或动作质量受到影响,应考虑手术手术治疗二、手术方法1.1.麻醉下髂胫束麻醉下髂胫束“Z”“Z”形松解延长术,适应于大多数挛缩形松解延长术,适应于大多数挛缩仅限于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弹响明显者仅限于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弹响明显者2.2.少数挛缩累及臀中肌、臀小肌甚至关节囊者,应在腰麻少数挛缩累及臀中肌、臀小肌甚至关节囊者,应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松解或硬膜外麻醉下松解3.3.挛缩轻、弹响明显者也可在关节镜下松解挛缩轻、弹响明显者也可在关节镜下松解术前护理同骨科一般术前护理同骨科一般术前护理特殊体位训练特殊体位训练术术前前3 3天开始训练床上俯天开始训练床上俯卧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卧位以适应术中和术

6、后卧位。后卧位。术后护理问题 焦虑和恐惧焦虑和恐惧 自理缺陷自理缺陷 疼痛疼痛 局部血肿局部血肿 感染感染 潜在并发症潜在并发症- -坐骨神经损伤、粘连、压疮坐骨神经损伤、粘连、压疮术后护理 潜在并发症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 术后用绷带或其他约束带绷拢双膝使双术后用绷带或其他约束带绷拢双膝使双下肢成内收位下肢成内收位, , 并用软枕垫高双下肢并用软枕垫高双下肢, , 使髋关节、膝关节使髋关节、膝关节呈屈曲位呈屈曲位, , 既利于臀肌的松弛也可减轻疼痛。术后仰卧既利于臀肌的松弛也可减轻疼痛。术后仰卧4h 4h 后更换体位。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仰卧与俯卧交替后更换体位。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仰卧与俯卧交

7、替, , 预防预防骶尾部压疮的发生。指导在床上练习起坐,防止切断的挛骶尾部压疮的发生。指导在床上练习起坐,防止切断的挛缩束接触,粘连。缩束接触,粘连。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 挛缩松解术后可因臀肌再粘连而复发,故挛缩松解术后可因臀肌再粘连而复发,故术后采用主动运动及功能锻炼以克服弹响征及蛙腿征、延术后采用主动运动及功能锻炼以克服弹响征及蛙腿征、延长残存的挛缩组织、改善肢体不等长障碍,防止浅层阔筋长残存的挛缩组织、改善肢体不等长障碍,防止浅层阔筋膜张肌髂胫束断端再粘连,巩固松解效果是很重要的膜张肌髂胫束断端再粘连,巩固松解效果是很重要的功能锻炼术后术后6 6小时小时良好肢位:去枕良好肢

8、位:去枕平卧,用绷带将双膝并拢缠平卧,用绷带将双膝并拢缠绕,膝下垫软枕,屈髋绕,膝下垫软枕,屈髋6060,屈膝,屈膝3030,固定,固定2424小时。小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渗血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渗血或引流不多时可拔除引流,开引流不多时可拔除引流,开始功能锻炼。始功能锻炼。术后术后24244848小时内小时内,协助,协助与指导病人在床上作双下肢与指导病人在床上作双下肢的交叉运动,屈曲内收双髋的交叉运动,屈曲内收双髋关节,练习起坐,关节,练习起坐,3 3次次/ /天,天,3030分钟分钟/ /次。次。功能锻炼术后术后4848小时,小时,走一字步:走一字步:挺胸抬头双肩水平,双下挺胸抬头双肩水平

9、,双下肢交叉直线行走。肢交叉直线行走。3 3次次/ /天,天,3030分钟分钟/ /次。次。 术后术后3 34 4天天,在走一字步,在走一字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紧臀外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紧臀外展并膝下蹲练习:双脚并展并膝下蹲练习:双脚并拢,双手平举,足跟不能拢,双手平举,足跟不能离地,腰背部挺直。离地,腰背部挺直。3 3次次/ /天,重复运动天,重复运动200200次。次。功能锻炼 术后第术后第7 7天天,在纠正异常步态的基,在纠正异常步态的基础上,进行腿部锻炼础上,进行腿部锻炼( (翘二郎腿,翘二郎腿,踢毽子踢毽子) ),翘腿时端坐于靠背椅上,翘腿时端坐于靠背椅上,背部紧贴靠背,一腿过膝,交叉背部

10、紧贴靠背,一腿过膝,交叉架于另一腿上,左右腿交叉,进架于另一腿上,左右腿交叉,进行左右摆臀主动伸展运动。行左右摆臀主动伸展运动。3 3次次/ /天,天,3030分钟分钟/ /次。次。功能锻炼 2 2周拆线,可练习跑步,坚持周拆线,可练习跑步,坚持3636月,定期复查。月,定期复查。 上述功能锻炼时要上述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防止活动过度引起伤口渗血,防止活动过度引起伤口渗血切口裂开。切口裂开。出院指导 在巩固上述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出院后作膝关节功能锻炼在巩固上述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出院后作膝关节功能锻炼操操。 出院后坚持作出院后坚持作1 12 2月,以下蹲、坐起自如为自理标准。月,以下蹲

11、、坐起自如为自理标准。 掌握锻炼的幅度和强度,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既要掌握锻炼的幅度和强度,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既要防止运动幅度过大,造成软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又防止运动幅度过大,造成软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又要防止怕痛苦,训练方法不正确,造成软组织粘连影响疗要防止怕痛苦,训练方法不正确,造成软组织粘连影响疗效。总之坚持科学,有效长期的康复训练,才能彻底改变效。总之坚持科学,有效长期的康复训练,才能彻底改变患者不良的姿势和步态,使患者康复。患者不良的姿势和步态,使患者康复。健康教育任何注射用药物都有刺激性,但由于药物分子结任何注射用药物都有刺激性,但由于药物分子结构及分子团大小不

12、同,对人体组织的刺激程度也构及分子团大小不同,对人体组织的刺激程度也各异。各异。对儿童应尽量避免臀肌注射,尤其避免用苯甲醇对儿童应尽量避免臀肌注射,尤其避免用苯甲醇做溶媒的药物注射。做溶媒的药物注射。确实需要肌肉注射的,疗程以确实需要肌肉注射的,疗程以5 5天为宜。对注射部天为宜。对注射部位用热毛巾外敷,每日位用热毛巾外敷,每日2 2次,每次次,每次1010分钟。分钟。对一些较多地接受肌肉注射的患儿,在每一注射对一些较多地接受肌肉注射的患儿,在每一注射疗程结束后,应给予适当的理疗,改善局部组织疗程结束后,应给予适当的理疗,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功能的恢复,同时进行髋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功能的恢复,同时进行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及屈曲运动锻炼。关节的内收、内旋及屈曲运动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