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823262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7.25《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 北京课改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诸子论德八则课件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作者作者简介: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

2、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

3、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墨子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

4、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

5、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

6、、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点点击思思维1.注意

7、“初”“恶”“重”都是多音字,此处分别怎么读?2.要注意古诗文中的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如此处的“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字的含义主要是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背诵、默写打基础,不必字字落实。4.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

8、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5.结合注释,理解每一则内容的含义,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即可。名名师导学学1.理清结构:一则:如何提高道德修养二三两则:强调道义的重要性四则:仁、义、礼、智的内涵五六两则:诚信七则:“士”必须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八则:老子关于“柔弱”的辩证分析2.语言特色: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灿烂时期。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或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节选的八条先秦诸子论德的语录,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善于类比,不乏

9、文采,学习时应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3.把握重点:课文分析一则的“九思”,是关于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论述。“视思明,听思聪”,是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讲的。“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是待人接物的言行态度。可以看作是君子的行为规范。“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三点都是人的内在修养。二三两则都是强调道义的重要性,在人的品德中,恪守道义是最重要的,立身行事,首先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舍生取义”是孟子提出的关于道德选择的要求,与孔子提出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把维护正义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在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正义,这是对君子

10、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用鱼和熊掌的价值取向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古人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五项基本道德。四则对仁、义、礼、智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仁”是仁爱,是同情心。“义”是正义,是憎恶一切可耻的行径与邪恶的事物。“礼”是恭敬,是对他人的尊重。“智”是能够明辨是非。五六两则讲的是诚信。墨子的话包含两层意思:前一句讲意志是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的条件,后一句讲诚信是保证行为获得成功的条件。一个人要想事业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坚强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七则是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的语录,讲“士”必须具有心胸宽广、意志坚强的美德,因为他们任重道

11、远。曾子这里指的“士”应该是那些有济世之才和远大抱负的人。八则是老子关于“柔弱”的辩证分析。这里老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4.攻克难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是本文的学习难点。第一则:君子有九个方面应该随时考虑:观察事物要看明白,听别人谈话要听清楚,与别人相处脸色要温和,神情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老实,做事要认真敬业,有了疑惑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在气愤时要想到患难和后果,见到可得的利益要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第二则:富贵,这是人们想要得到的,贫贱,则是人们所憎恶的,但如果不是凭道义得到的富贵,君子不会享有它而摆脱贫贱。第三则: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

12、不能同时占有,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万维网我愿意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第四则:人人都有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的心;人人都有对自己或别人的坏处感觉羞耻和厌恶的心;人人都能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人人都能明辨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有了同情之心,就是仁爱的;有了羞恶之心,就是正义的;有了恭敬之心,就是有礼节;有了是非之心,就是有智慧。第五则: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诚心诚意。要达到诚心诚意,无须做别的事情,只要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可以了。第六则:一个人如果意志不坚强,就不能充分发挥它的聪明才智;说话不讲信用,他所作的事情就不会取得成功。第七则:志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它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遥远。把实行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奉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第八则: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5.质询疑点:如何理解孟子所倡导的“义”?“舍身取义”是孟子关于个人道德修养选择的要求,与孔子“杀身成仁”一脉相承。中国人过去所说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做人的五项基本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