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学案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80268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工程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态工程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态工程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态工程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态工程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工程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工程学案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工程学案例生态工程学案例河道的平面(形态)设计河道的断面(多样化)设计生态型护坡和护岸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河岸带植被布置设计等河道生河道生态治理技治理技术应遵从河道自然和现状条件,这类天然的形态结构,有利于消能,提高水质和食物链的完善,也有利于减少洪水发生的频率以及造成的伤害;保持河流的蜿蜒性,实现河道断面宽窄变换,避免渠道化的直线型河道设计;设置具有蓄水功能的湖、池、潭,在发挥分洪滞洪功能的同时,兼具景观和生态效益;构建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河网规划,利于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河道的平面河道的平面(形形态)设计 根据过流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断面设计,尽量避免单一断面设计,禁止随意缩窄河道;要把河流

2、当做整体的系统,尽量完善河道断面设计,从而实现工程基础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流域系统具体组成,打造一个具有防洪功能的综合生态系统;河道设计断面在满足防洪、防冻、防渗、供水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通航的需求。河道的断面河道的断面(多多样化化)设计(1)矩形断面:河道矩形断面设计,常水位以下一般釆用干砌石砌筑为矩形,超过常水位部分采取碎石堆成斜坡,同时有利于保护堤坝和改善生态环境。(2)梯形断面:梯形断面是常见的断面形式,具有施工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梯形断面河道护坡常采用浆砌片,既可增加美化效果,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护坡上可布设亲水平台,平台上种植草坪,间植乔木、灌木、花草,创造立体感,提升美感

3、。(3)复式断面:复式断面自身占河道面积大,枯水季节,河道流量较小,河水只流经河流主槽,洪水来临时,允许洪水流过河滩。由于复式组合断面的截面面积大,洪水的水位很低,一般不需要建立高的堤坝。(4)双层断面:双层断面通常是应用在城镇位置的河道,上层是一条明河,约20厘米的浅水位控制,水质良好,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休闲、观光、亲水性等功能,可养殖各种各样的鱼,在河边建亲水平台,喷泉,水亭等休闲设施;下面一层为暗河,发挥河道的基本功能,供水质差的水流通过。断面断面类型型生态护坡:采用植物与其他材料结合,或用只采用植物措施的方式,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和抗烛性;同时保证坡面的安全和耐久性,使其接近自然,以便充

4、分发挥流域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生态型护坡护岸技术: 植物治理方法工程治理措施a.抛石护岸b.沉梢护岸c.面坡箱状石笼护岸d.填梢护岸生生态型型护坡和坡和护岸技岸技术生物膜:利用纤维等合成材料、辅以鹅卵石等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栅:是由充填料和植物根系的组合,对固体物质,胶体和NH3-N等进行沉降、截留,吸附等对水质进行净化和修复。生物浮床:为提供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人工搭建生物浮床,利用自然界本身的规律,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生物浮岛:借助人工搭建浮岛在上面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植物根系上的微生物等的作用,直接从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及吸附

5、其他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生生物生态治理治理 在坡面上布设植物措施,林冠层和草冠部可以有效地减少雨蚀,栏截雨水,延长产流时间,增加地表水下渗,影响径流系数K值,减少径流峰值,延缓汇流时间。沟道内生长的植物,增大了沟道的糙率,降低了流速,从而减少输沙率。径流中运动的泥沙颗粒会部分会被植物群体阻拦而沉积,从而降低了坡面的土壤侵蚀量。 堤岸上种植植物能有效地削减浪高,降低波浪对护岸的冲刷,防止土体坍塌或滑坡。植物根系活动具有“增强抗张拉力”,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速率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随着覆盖度增加,土壤侵蚀量减少。 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重要环节,河流岸边植被恢复遵循自然性、功能性、乡土树

6、种和外来树种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城市河道景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中塘河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属于杭嘉湖平原区,处于京杭大运河流域,全长约2.2k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 余杭区境内河网密布,水塘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江南河网平原地貌,堤坝两侧地形平坦、开阔。沿线多为农田、民房、厂房及居住小区等,高程在2.00m-3.65m之间。 中塘河河道概况中塘河河道概况 中塘河属于运河支流,两侧地块雨水主要排入该河道,河道治理可以解决区域内地块的雨水排放问题,提高周边区块的排涝能力。 河道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周边环境,大大提升周边环境质量,同时对提升当地整体形象、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幸福指数也

7、具有重要意义。中塘河河道治理必要性中塘河河道治理必要性中塘河河道治理中塘河河道治理对策及技策及技术 对现状河道进行了多次踏勘调查,了解河道沿线的植被生长、河岸冲刷、浅滩和深潭的分布等情况,对周边村民进行了走访,了解河道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情况以及近年来大洪水的淹没情况。中塘河的平面设计符合区域河网规划,河道走向基本沿老河道走向,尽量保留了河道的蜿诞性,打破了传统河道设计的渠化设计以及单一断面设计,根据不同河道段的特点,采用的不同的断面设计,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的河道浅滩和深潭,结合河道留地以及两岸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绿化及景观搭配方式。 以上设计满足了河道的排洪防错的基本功能,也最大限度的实现了

8、河道的生态功能。河道平面河道平面线形形设计 综合考虑河道防洪、防渗、通航、以及景观生态等要求,河段断面设计采用多种断面变换,而且断面设计多以复式断面、双层断面为主,实现了河道功能多样化和生态景观功能多样化。 另外河道的断面选取考虑了断面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原则的基础上,优化施工工艺,优先考虑生态性护岸护坡,并对特殊基础及病害河堤岸段进行了特殊的加固处理。河道河道纵断面断面设计(1)浆)浆砌砌块石直立式护岸块石直立式护岸(A型护岸型护岸) A型护岸结构安全可靠,确保后土体稳定,防止水土流失。 该段沿线分布部分居民点以及农田,为防治其被俺没,同时满足 通航要求,采用浆砌块石直立式护岸,以保证护岸

9、的稳定性,同时满足防洪、防冲、防渗等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减少通航时的船行波对河岸的冲刷,具有较强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缺点是植物措施相对布设较少,河岸渠化明显,为提高其综合生态效益,建议河道底部投放鹅卵石,形成生物膜,在河岸两侧种植攀援植物,以掩盖护岸的单调灰色。河道河道护岸形式岸形式A A型护岸型护岸型护岸型护岸 该护岸型式利用浆砌块石的结构稳定性、防冲刷性和景石的美观性、生态性功能。护岸优点:利用土体本身的稳定性,以减少对石材等材料的用量,满足游人亲水性要求,提供鱼虾、微生物逗留、嬉戏的场所,同时也能满足防洪排洪的要求。 该段属于深潭河道段,因该段水流速度较缓,水深较大,本身具有较强的滞洪

10、防洪效果,一般考虑浆砌块石亲水护岸(B型护岸),与A护岸不同的是常水位以下一般砌筑为矩形,超过常水位部分采取碎石堆成斜坡,边坡采用顺坡,并辅以综合绿化,总体景观自然感较强,并适合水生植物生长以及水生动物如鱼、虾、蟹等繁衍。该段由于水流较缓,河道富营养化严重,建议采用生物栅、生物浮床、生物浮岛等生物生态治理方式进行处理。(2)浆砌砌块石石亲水水护岸岸(B型型护岸岸)B B型型型型护护岸岸岸岸 C护岸型式:该段属于浅滩河道段,因该段水流速度较缓,水深较浅,周边较为空矿,防洪要求相对较低,在大洪水来临是容许被淹没,采用浆砌块石亲水平台护岸(C型护岸),C型护岸的设计最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的亲水性要求,同

11、时有效解决河道边线离建筑较近、绿地范围小的问题。(3)浆砌砌块石石亲水平台水平台护岸岸(C型型护岸岸)该护岸型式利用护坡自身稳定性结合生态带及松木桩基础满足河道冲刷,生态带可种植河草,满足河道生态要求,同时为鱼虾、微小生物逗留、嬉戏的场所。护岸优点:生态环保,造价较低,施工简单,满足河道抗冲刷要求。该段属于浅滩河道段,因该段水流速度较缓,水深较浅,周边较为空矿,防洪要求相对较低,在大洪水来临是容许被俺没,D型护岸适合支流等平时流量较小的河道,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河道的景观属性,结合生态带及松木桩基础防治河道冲刷,生态带可种植河草,满足河道生态要求。(4)生)生态带自然自然护岸岸(D型型护岸岸) 根

12、据所处位置的景观特性用地性质的不同,中塘河设计上整体考虑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环境治理为主导,整治拓宽与现状保护并举,因地制宜,亲近自然,保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整个河道景观空间又可以分成两片。 廊风留香:该区块主要是考虑人们驻留休息的场所,结合道路设计拾级而上的台阶,并设计残疾人坡道,无障碍设计全线贯通,设置风雨长廊组合,在河道和道路的交叉位置通过小型的集散场地并设计景观小品,景墙等形成优美的入口景管。绿化设计:在绿化空间设置上,提升水景廊道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郁闭度,但是有开阔的水域应适当保留风景线,如在局部地区创建一个缓坡绿化带,形成立体感强,郁闭度不同的河道景观。在具体的植物搭配上,植物造景风格应结合河流的生态美学理论,注重整体效果,形成乔,灌,草结合;花,果,叶搭配;高,低层次明显,四季常青的景观。河道景河道景观绿化建化建设谢谢完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