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801506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检验科检验科 XXX认识采血管认识采血管特点:1、有负压、有抗凝剂2、有标签3、有刻度 认识采血管认识采血管 血凝管血凝管( (蓝帽蓝帽):):枸橼酸钠管枸橼酸钠管它有助于凝血因子的稳定。适用于凝血因子检测、血小板功能分析、纤溶活性测定等。抗凝剂与血液的体积比为1:9。血沉管血沉管( (黑帽黑帽):):用于血细胞沉降速率的检查,并提供专业用于韦氏血沉法的上机血沉管。抗凝剂与血液的体积比为1:4。 血常规管、糖化血红蛋白管血常规管、糖化血红蛋白管(紫帽紫帽):EDTA-K2,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维持细胞形态。肝素管(绿色绿色):肝素钠。用于血气或其它

2、项目。 管盖塞的颜色管盖塞的颜色采用国际通用规则,清晰指示采血管添加剂种类采血管添加剂种类和临床用途,便于采血人员和临床检验医师准确辨认和使用。真空真空采血管侧面标签彩色条带指示采血量和添加剂种类,便于头盖开启后辨认采血管用途。标签内容包括添加剂种类、采血量、是否无菌、生产批号、失效日期、生产商和品牌名称。 管塞形状设计独特,管塞与试管接触部位涂布润滑剂,不仅使开启和关闭管塞极为轻松,而且有效保持真空度。 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出现的问题: 1、 不该有凝集的标本有凝块 2、 标本量抽多了或抽少了 3、 管子抽错了 4、在输液同侧抽血 5、标志不清1、不该凝固的标本不能有凝块 包括血常规管、血沉

3、管、凝血检查管血常规管、血沉管、凝血检查管为什么?如果血常规管出现了明显或如果血常规管出现了明显或不明显不明显的凝块。的凝块。?。? 为什么要重抽?为什么要重抽?将会带来的问题-结果误差! 凝固的标本:凝固的标本: 血小板已已聚集仪器无法识别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导致血小板测导致血小板测定值大大下降!其它结果不准确定值大大下降!其它结果不准确! 凝固的标本:凝固的标本: 阻塞仪器,仪器故障!阻塞仪器,仪器故障! 如果血沉管已有凝块 则该实验便无法无法进行!如果凝血功能采血管有凝块如果凝血功能采血管有凝块凝血机制启动。内、外源性凝血因子被消凝血机制启动。内、外源性凝血因子被消耗耗,无法检测

4、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大大不准确!如何正确采集标本?准备好采血针准备好采血针以常规方式穿以常规方式穿刺刺先采抗凝管,先采抗凝管,再采不抗凝管再采不抗凝管要求:1、对于有抗凝剂的采血对于有抗凝剂的采血管(如血常规管、凝血管(如血常规管、凝血管、血沉管),将采血管、血沉管),将采血后的试管立即轻轻颠倒后的试管立即轻轻颠倒混匀混匀5-8次。次。 对于血液凝固试验来讲,如果血液比例过低低,APTT时间会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亦会有显著改变。PT测定3.8%的抗凝剂比3.2%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高,其差别变化一般在0.72.7个INR单位之间。2、采血量符合要求、采血量符合要求三、不可在输

5、液同侧抽血三、不可在输液同侧抽血 1、血液稀释带来实验室误差(见左表)。项目同侧抽血异侧抽血WBC2.311095.47109RBC2.011093.97109HGB67G/L132G/LPLT34109102109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检验操作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规程第三版)最佳采集时间:血液标本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昼液节律、减少饮食影响)输液完毕后至少输液完毕后至少1h方可采取血液标本送检方可采取血液标本送检。防止边输液边采血防止边输液边采血。唯一性标志。唯一性标志。标本及时送检。(多数项目稳定时间标本及时送检。(多数项目稳定时间2-4H)。)。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是检验准确的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是检验准确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一个溶血标本,一个正在输入KCL的同侧采集的标本,即使用最好的方法、最熟练的技术去检测,其钾的测定值一定是增高的。对该标本来说,此结果是准确的,因为它反映了血清中钾的真实含量,但对患者来说,此信息有误!对医生来说,此信息会误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