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78754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信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信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中信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中信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与目标新课标理念与目标背景及课程结构介绍背景及课程结构介绍1与指导纲要的差异与指导纲要的差异2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现状分析3软硬件资源建设与管理软硬件资源建设与管理4主要内容5理念与目标理念与目标(一)背景与课程结构(一)背景与课程结构背背 景景 介介 绍绍 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势在必行。基础教育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以后,基础教育即进入了一个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教育部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于2002年12月,经部党组讨论通

2、过了经专家组审议的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同意以省为单位进行实验。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标。 高中新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模模 块块Text领领 域域科科 目目背背 景景 介介 绍绍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略)学习学习领域领域科目科目模块模块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定

3、学分;三年中获得三年中获得116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515学分,社区服务学分,社区服务2 2学分,社会学分,社会实践实践6 6学分),并在选修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中至少获得6 6学学分;分;总学分达到总学分达到144144方可毕业。方可毕业。高中课改的亮点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全国统一课程全国统一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者学习者高中课改的亮点完全被动接受完全被动接受有了自主选择的可能评价评价高中课改的亮点单一单一选拨性评价选拨性评价多元过程性评价选修:选修: 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

4、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结构:必修:必修: 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选修模块的前提。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设置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设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块设置: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选选修修5 :人人工工智智能能初初步步 选选修修1 :算算法法与与程程序序设设计计 选选修修2 :多多媒媒体体技技术术应应用用 选选修修3 :网网络络技技术

5、术应应用用 选选修修4 :数数据据管管理理技技术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模块特点模块特点模块特点模块特点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算算法法与与程程序序设设计计多多媒媒体体技技术术应应用用网网络络技技术术应应用用数数据据管管理理技技术术选修5作为计算机应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设置的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以满足不同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需求作为智能信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处理技术专题设置设置人人工工智智能能初初步步学分学分 安排安

6、排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分安排: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 毕业要求: 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有兴趣、有潜能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二)高中信息技术(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理念一:课程理念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

7、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课程理念二:课程理念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理念三:课程理念三:关照全体学生,

8、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课程理念四:课程理念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

9、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课程理念五:课程理念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课程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课程总目标

10、: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核心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价值观导向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知识技能的目标: 要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

11、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信息技术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核心素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并形成一种自然的意识重视信息需求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核心素养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

12、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性。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真伪。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采集、存储和管理。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过程与方法目标核心素养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辅助其他学科学习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

13、信息作品。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自主规划。过程与方法目标核心素养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发布方式。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 过程与方法目标核心素养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同分析测验结果;学生是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归纳

14、有关原理、思想、方法分析缺陷,鼓励创新。过程与方法目标核心素养强调渗透;避免教条式的讲解强调渗透;避免教条式的讲解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技术的求知欲求知欲,养成,养成积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10、能、能辩证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范,负责任地、安全地、

15、健康地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 新课标与指导纲要的主要差异1.1.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2.2.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技能3.3.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4.4.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价值观和责任感 5.5.新课标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新课标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掘挖掘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要

16、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必修模块“更多关注课程的深层内涵。该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将课程重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 。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转变观念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和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做,而是要教会学生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当然这首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转变观念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

17、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转变观念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学生现有水平与目标的差距在2000年指导纲要中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没有被列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又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因此,我们面对的学生究竟学过了哪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学生现有水平与目标的差距所以,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界定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或补课)?需要归纳总结哪些技术上的方法?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学生现有水平与要求间的差距课标解读的第54页还指出

18、“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学生现有水平与要求间的差距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必修模块“所依托的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可以在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一定的实用技巧,注重对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由此看来,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要具体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面对的第三个问题:如何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标还强调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能评价信息的真实

19、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标中提到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及训练是很少的,即使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少而又少的。面对的第三个问题:如何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面对的第四个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

20、新课标的教学中面临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面对的第五个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 新课标除了必修模块外,还引入了五个选修模块,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等。面对的第五个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 “各选修模块是沿着技术分类纵向设置的” ,“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

21、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面对的第五个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 这里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也不同于以往所讲的VB程序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些控件对象及编程,而且是对算法的理解,对软件工程思想的挖掘;“数据管理技术”要挖掘数据库技术思想和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等等。 面对的第五个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

22、技术思想 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的第五个问题就是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它背后更深层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我们需要再学习。(四) 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现状分析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那么起点在哪里?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水平的差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差异、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差异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初中开课的不均衡,造成

23、了新课之间小学初中开课的不均衡,造成了新课标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差不标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差不齐。我们知道,学生之中不乏特别优秀的,齐。我们知道,学生之中不乏特别优秀的,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大有人在,一知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大有人在,一知半解的人又占多数。解的人又占多数。调查表ldm调查结果10%对常用工具熟悉并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85知道点,会一点5什么都不会ldm2、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除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上的差异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之所以强调自主学习能力,是鉴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现状,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将面临着双重重任:技术应用的教学

24、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而由于课时所限,又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更多的技能要靠学生自学去补上。2、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不容我们乐观,由于长期采用STEP BY STEP的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于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热支持,大多数学生也不去看,仍然要问教师,即便是自认为自学能力很强的学生。只有少数学生(5%)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技术支持进行自主学习。3、信息素养基础不同信息素养基础不同 新课标要着重培养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各不相同。 他们可能会进行文字处理、会对某张图片进行处理、会制作动画,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选

25、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意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它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处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本校学生素材采集案例ldm(五) 软硬件资源建设与管理软硬件资源的建设软硬件资源的建设硬环境、软环境(资源、师生交流)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的教学环境。新课标下的教学环境要在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软硬件环境的管理软硬件环境的管理硬件的管理解决软硬件资源管理的关键是给予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的权限 软件资源的建设与

26、管理学习资源、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学生作业的提交与管理软硬件资源的管理通过活动目录AD,实现校园计算机及用户的统一管理 通过“网络驱动器”为师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存储空间 北京市新课标培训北京市新课标培训学生、老师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登录;桌面、我的文档、电子邮件可以跟着人走;每人有一个网络硬盘(学生登录的目录)软件资源的建设与管理软件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学生作业的管理学生作业的管理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素材、案例、学习指导等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

27、实践中利用网络文件夹为学生提供了“resource(资源)”、“初中教学”、“高中教学”等网络驱动器,其中动态存储着丰富的素材、案例、教师教案及进行学习交流的活动空间。 此外,各具特色的教学网站,从另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LDM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学习、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所以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资源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能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

28、师只能读等等。又如资源的上传区,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的文件中由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其他人只有阅读的权限,等等。学生作业的管理学生作业的管理长期以来。学生作业的管理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从早期的软盘保存,到“网络邻居”的共享文件夹,再到邮件、FTP提交等等,我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共享文件夹为学生的恶作剧提供的条件,由于同学之间的文件夹可以互相访问,一些同学刚刚提交的作业就被另一些同学改的面目全非。邮件提交作业又为教师增加的负担。经常长时间的试验,我采用了在AD域用户下为每位学生建立作业提交的网络文件夹,并设置只有学生本人有完成控制权,任课教师有访问权限,这样既方便了学生提交,也方便了教师批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