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766390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专业教育(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2.1 引言引言 2.2 移动通信体制移动通信体制 2.3 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 2.4 蜂窝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配置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配置 2.5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2.6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 2.7 多信道共用技术多信道共用技术 2.8 移动性管理移动性管理 2.9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10 信道自动选择方式信道自动选择方式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1 引引 言言 移动通信网就是承接

2、移动通信业务的网络,主要完成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这里的“信息交换”不仅仅指双方的通话业务,还包括数据、传真和图像等通信业务。 一些移动通信网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移动通信业务,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联系密切,并经专门的线路进入公共交换电话网,我们称之为公用移动电话网,简称公网。 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也有的移动通信网是一些专用网,并不对公众开放,不进入电话网,或与PSTN的互连较少,如工业企业中的无线电调度、公安指挥、交通管理、海关缉私、医疗救护等部门使用的无线电话网,通常称之为专用移动通信网,简称专网。 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3、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2 移动通信体制移动通信体制2.2.1 2.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大区制就是在一个服务区域(如一个城市)内只有一个或几个基站(Base Station,BS),并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如图2-1所示。 通常为了扩大服务区域的范围, 基站天线架设得都很高, 发射机输出功率也较大(一般在200 W左右), 其覆盖半径大约为3050 km。 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图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示意图大区制移动通信示意图 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由于电池容量有

4、限,通常移动台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较小,因此移动台距基站较远时,移动台可以收到基站发来的信号(即下行信号),但基站收不到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即上行信号)。为了解决两个方向通信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在服务区域中的适当地点设立若干个分集接收站,如图21中的虚线所示,以保证在服务区内的双向通信质量。 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大区制中,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在服务区内的所有频道(一个频道包含收、发一对频率)的频率都不能重复。比如,移动台MS1使用了频率f1和f2,那么,另一个移动台MS2就不能再使用这对频率了;否则,将产生严重的同频干扰。因而,这种体制的频率利用率和通信容量

5、都受到了限制,满足不了用户数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大区制的优点是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或用户较少的地域。例如,在农村或城镇,为节约初期工程投资,可按大区制设计考虑。但是,从远期规划来说,为了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要,提高频率的利用率,还需采用小区制的办法。 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2.2 2.2.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小区制就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Cell),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 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可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

6、,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比如,可以把图2-1中的服务区域一分为七,如图2-2所示。每个小区(半径为220 km, 目前小的有13 km,有的城市为500m)各设一个小功率基站(BS1BS7),发射功率一般为520W,以满足各无线小区移动通信的需要。 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加,无线小区还可以继续划小为微小区(Microcell)和微微小区(Picrocell), 以不断适应用户数增长的需要。 在实际中, 用小区分裂(Cell Splitting)、小区扇形化(Sectoring)和覆盖区域逼近(Coverage Zone Appro

7、aches)等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是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的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由于小区分裂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 因而使系统容量有了明显提高。 假设系统中所有小区都按小区半径的一半来分裂, 如图2-3所示,理论上,系统容量增长接近4倍。 小区扇形化依靠基站的方向性天线来减少同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 通常一个小区划分为3个120的扇区或是6个60的扇区。 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图2-2 小区制小区制(蜂窝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 1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采

8、用小区制不仅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基站功率减小,也使相互间的干扰减少了。此外,无线小区的范围还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多少灵活确定,具有组网的灵活性。采用小区制最大的优点是有效地解决了频道数量有限和用户数增大之间的矛盾。所以,公用移动电话网均采用这种体制。 但是这种体制在移动台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小区转入另一个小区时,移动台需要经常地更换工作频道。无线小区的范围越小,通话中切换频道的次数就越多,这样对控制交换功能的要求就提高了,再加上基站数量的增加,建网的成本就提高了,所以无线小区的范围也不宜过小。通常需根据用户密度或业务量的大小来确定无线小区半径,目前,宏小区半径一般为(15)km。 11优选

9、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图2-3 按小区半径的一半进行小区分裂示意图按小区半径的一半进行小区分裂示意图 1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当基站采用全向天线时,基站覆盖区大致是一个圆。当多个无线小区彼此连接并覆盖整个服务区时,可以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来近似。能全面覆盖一个平面的正多边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三种。在这三种小区结构中,正六边形小区的中心间隔和覆盖面积都是最大的,而重叠区域宽度和重叠区域面积又最小。这意味着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所需的小区数最少,所需频率组数最少,各基站间的同频干扰最小。由于小区采

10、用了正六边形小区结构,形成蜂窝状分布,因此小区制亦称蜂窝制。由于公用移动电话网均采用这种体制,因此,公用移动电话也称为蜂窝移动通信(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s)。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基站进行选址以及分配信道组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规划(FrequencyPlanning)。 1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当用正六边形来模拟覆盖范围时,基站发射机可安置在小区的中心(中心激励方式)或者安置在六个小区顶点之中的三个点上(顶点激励方式)。通常,中心激励方式采用全向天线,顶点激励方式采用扇形天线。 1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11、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3 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 2.3.1 话音信道话音信道(VC) 1. 检测音检测音(SAT) 在模拟蜂窝系统(AMPS和TACS)中,检测音(SAT)是指在话音传输期间连续发送的带外单音。MSC通过对SAT的检测,可以了解话音信道的传输质量。当话音信道单元发射机启动后, 就会不断在带外(话音频带为3003400 Hz)发出检测音(5970 Hz或6000 Hz或6030 Hz)。SAT由BS的话音信道单元发出,经移动台MS环回。 1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2. 数据数据 在一定情况下,在话音信道上还可传递数据。 例

12、如, 在越区切换时,通话将暂时中断(模拟蜂窝系统中一般要求限定在800 ms之内),可利用这段时间在话音信道中,以数据形式传递必要的指令或交换数据。 3. 信号音信号音(ST) 信号音为线路信号。它是由移动台发出的单向信号。例如,在BS寻呼MS过程中,如果BS收到MS发来的ST,就表示振铃成功。在切换过程中,原BS收到MS发来的ST信号,则表示MS对切换认可。 ST是带内信号, 一般在0300 Hz之间。 1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3.2 控制信道控制信道(CC) 1. 寻呼寻呼 当移动用户被呼时,就在控制信道的下行信道发起呼叫移动台信号,所以将该信道称

13、为寻呼信道(PC)。 2. 接入接入 当移动用户主呼时,就在控制信道的上行信道发起主呼信号, 所以将该信道称为接入信道(AC)。 在控制信道中,不仅传递寻呼和接入信号,还传递大量的其他数据,如系统的常用报文、指定通话信道、重试(重新试呼)等信号。 1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4 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 1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由表2-1可以看出,对于频分双工(FDD)蜂窝移动通信系统,900MHz频段收发频差为45MHz,1800MHz频段收发频差为95MHz,2000MHz频段收发频差为90MHz

14、。注意:对于450MHzFDD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收发频差为10MHz;对于150MHzFDD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收发频差为5.7MHz。以中国联通GSM900为例,6MHz带宽,收发频差为45MHz,载波间隔为200kHz,即200kHz一个载波频点,共30个载波频点,除去工作频点首尾各一个保护频点,共28个频点。 1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3G频段分配方面,中国移动TD-SCDMA获得的频谱为(18801900)MHz,共20MHz,之前TD-SCDMA试验网还曾获得(20102025)MHz的频谱,两者加起来,TD-SCDMA共获得35MHz。(1900

15、1920)MHz频段目前尚被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小灵通(PHS)使用。2009年2月,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2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中国电信cdma2000除了原先使用的800MHz频段外,获批的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中国联通WCDMA获得的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它们分别获得30MHz,而且无论上行还是下

16、行,中间都相隔了5MHz,以免相互干扰。此外,目前运用的800MHz/900MHz/1800MHz频段的2GFDD频谱也为未来3GFDD使用频谱。对于早期的模拟蜂窝系统,不同设备的信道(载波)间隔不同。北美为30kHz,如AMPS系统的信道间隔为30kHz;德国为20kHz;日本、英国、北欧和中国都是25kHz,如TACS系统的信道间隔为25kHz。 2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5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2.5.1 同频道干扰同频道干扰 1.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指标同频道干扰保护比指标 接收机输出端有用信号达到规定质量的情况下,在接收机输

17、入端测得有用射频信号与同频无用射频信号之比的最小值,称为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该指标与网络提供的话音质量有 关 。 话 音 质 量 通 过 用 户 平 均 意 见 得 分 ( MOS,MeanOpinionScores)进行评价,分为15级,级越高越好。 2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1) 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 对于三级话音质量其下限信噪比为14 dB。 对应的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之比为8 dB。 所以,为了维持三级话音质量下限, 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要求大于等于8 dB。四级话音质量其下限信噪比约为25 dB。为了维持四级话音质量下限,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要求

18、大于等于12 dB。 (2) 同频道干扰概率。同频道干扰概率规定为10%。 2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3)考虑衰落影响、干扰概率和静态射频保护比后的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当有快衰落和慢衰落时,通常的做法是在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P)上加上同频道干扰余量(ZP),即P+ZP(dB)。 表2-2列出干扰概率为10%时的P+ZP值。 2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2.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D D/ /r r 在蜂窝网中,使两个同频小区保持必要的距离是保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达到指标要求的主要办法。在全向基站区中

19、,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由图2-4定义。为了满足表22的同频道干扰保护比指标,所需要的系数可由式(2-1)计算,其结果列于表23。 式中,D/r为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 (2-1)2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4 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 2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5.2 邻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 工作在k频道的接收机受到工作于k1频道的信号的干扰,即邻道(k1频道)信号功率落入k频道的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邻频道干扰。解决邻频道干扰的措施包括: (1)

20、降低发射机落入相邻频道的干扰功率,即减小发射机带外辐射; (2) 提高接收机的邻频道选择性; (3) 在网络设计中,避免相邻频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内使用,以增加同频道防护比。 2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5.3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 在专用网和小容量网中,互调干扰可能成为设台组网较关心的问题。产生互调干扰的基本条件是: (1)几个干扰信号(A、B、C)与受干扰信号的频率(S)之间满足2A-B =S或A+B-C =S 的条件。 (2) 干扰信号的幅度足够大。 (3) 干扰(信号)站和受干扰的接收机都同时工作。 互调干扰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和接收机互调干扰两类。

21、2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1. 发射机互调干扰发射机互调干扰 一部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入了另一部发射机,并在其末级功放的非线性作用下与输出信号相互调制,产生不需要的组合干扰频率,对接收信号频率与这些组合频率相同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称为发射机互调干扰。 减少发射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有: (1) 加大发射机天线之间的距离; (2) 采用单向隔离器件和采用高Q谐振腔; (3) 提高发射机的互调转换衰耗。 3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2. 接收机互调干扰接收机互调干扰 当多个强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前端电路时,在器件的非线性作用下,干扰信

22、号互相混频后产生可落入接收机中频频带内的互调产物而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 减少接收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有: (1) 提高接收机前端电路的线性度; (2) 在接收机前端插入滤波器, 提高其选择性; (3) 选用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工作。 3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3. 在设台组网中对抗互调干扰的措施在设台组网中对抗互调干扰的措施 (1)蜂窝移动通信网。 由于需要频道多和采用空腔谐振式合成器,只有采用互调最小的等间隔频道配置方式, 并依靠设备优良的互调抑制指标来抑制互调干扰。 (2) 专用的小容量移动通信网。 主要采用不等间隔排列的无三阶互调的频道配置方法来

23、避免发生互调干扰。表2-4列出无三阶互调的频道序号。由表2-4可见,当需要的频道数较多时, 频道利用率很低, 故不适用于蜂窝网。 3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5.4 阻塞干扰阻塞干扰 当外界存在一个离接收机工作频率较远, 但能进入接收机并作用于其前端电路的强干扰信号时,由于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非线性而造成对有用信号增益降低或噪声增高,使接收机灵敏度下降的现象称为阻塞干扰。这种干扰与干扰信号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干扰越严重。当干扰电压幅度非

24、常强时,可导致接收机收不到有用信号而使通信中断。 3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5.5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 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距离d2)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1)的到达功率,若二者频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仰制,甚至将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淹没。 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干扰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间隔; 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

25、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由于频率资源紧张,几乎所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基站和移动终端都采用APC工作方式。 3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6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 2.6.1 等频距分配法等频距分配法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同信道干扰问题已在分群时考虑, 保证有足够的防护比,而邻道干扰的问题则在信道分配时应加以考虑。 等频距分配法按频率等间隔分配信道,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邻道干扰。若需要M个信道,将其分为N个信道组,则每个信道组中有M/N个信道,而N个信道组的信道序列可以确定如下: K+jN K=1,2,3, , N; J=0,

26、 1, 2, , (M/N)-1式中, K为信道组的序列号,最大为K=N,j为信道序号的取值。 3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我国GSM网和TACS网均采用了这种方法。如果基站采用了无方向性激励时,通常以12个无线小区(基地区)作为一个簇(cluster), 其信道组配置如图2-5所示。按K+jN的规律,可以确定各信道组的信道序列如下: 第一信道组, K=1, j=012, 故有(1,13,25, ) 第二信道组, K=2, j=012, 故有(2,14,26, ) 第三信道组, K=3, j=012,故有(3,15,27, ) 第四信道组, K=4, j=0

27、12, 故有(4, 16, 28, ) 3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第五信道组, K=5, j=012, 故有 (5,17, 29, ) 第六信道组, K=6, j=012, 故有(6,18,30, ) 第七信道组, K=7, j=012, 故有(7,19,31, ) 第八信道组, K=8, j=012, 故有(8,20,32, ) 第九信道组, K=9, j=012, 故有(9,21,33, )第十信道组, K=10, j=012, 故有(10,22,34, )第十一信道组,K=11, j=012, 故有(11,23,35, )第十二信道组, K=12, j

28、=012, 故有(12,24,36, )这样同一信道内的最小间隔为12, 保证了对邻道干扰的抑制。 3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5 12个无线小区为一个簇的信道组配置 4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6 4个基站24个扇形无线小区为一个簇的信道组配置 4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6采用4个基站、6个顶点为60的扇形定向天线,则每个基站应有6组信道,每个簇有24个信道组,共96个频点,其信道分配为: BS1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1,25,49,73);(5,29,53,77);(21

29、,45,69,93); BS2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2,26,50,74);(6,30,54,78);(22,46,70,94); BS3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3,27,51,75);(7,31,55,79);(23,47,71,95); BS4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4,28,52,76);(8,32,56,80);(24,48,72,96)。 4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7 7个基站、21个扇区为一个簇的信道组配置 4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6.2 信道分配策略信道分配策略 信道分配策略可分为两类: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和

30、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 在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中,每个小区分配给一组预先确定好的话音信道。前面介绍的等频距分配法采用将某一组信道固定分配给某一基站,即基站的频点是固定不变的,就属固定信道分配法。它具有控制方便,投资少的特点。但信道的利用率较低。在各个覆盖区话务量不均匀的情况下,当一个基站的信道全忙时,邻近的信道即使空闲也不能使用。 4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使信道的配置方法能够随移动通信网的地理分布及业务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一种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它不是将信道固定地分配给某个基站,而是实现信道动态分配,其频谱的

31、利用率大约可提高20%。动态信道分配需要智能控制,以便于及时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实时给出结果并进行控制。动态信道分配可以做到按业务量的大小,合理地在不同基站之间按需分配信道,避免了小区忙闲不均的情况。其比较突出的缺点是会在此时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和邻道干扰)比较严重,必须要有一个既可充分利用无线频谱以增加用户容量而又能减少干扰的综合考虑方案。为此,人们提出许多不同的信道分配策略。 4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6.2 信道分配策略信道分配策略信道分配策略可分为两类: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和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在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中,给每个小区分配一组预先确定

32、好的话音信道。前面介绍的等频距分配法采用将某一组信道固定分配给某一基站,即基站的频点是固定不变的,就属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它具有控制方便、投资少的特点,但信道的利用率较低,在各个覆盖区话务量不均匀的情况下,当一个基站的信道全忙时,邻近的信道即使空闲也不能使用。 4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使信道的配置方法能够随移动通信网的地理分布及业务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一种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它不是将信道固定地分配给某个基站,而是实现信道动态分配,其频谱的利用率大约可提高20%。动态信道分配需要智能控制,以便于及时收集和

33、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实时给出结果并进行控制。动态信道分配可以做到按业务量的大小,合理地在不同基站之间按需分配信道,避免了小区忙闲不均的情况。其比较突出的缺点是此时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和邻道干扰)比较严重,必须要有一个既可充分利用无线频谱以增加用户容量又能减少干扰的综合考虑方案。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信道分配策略。 4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中,各基站在接到呼叫请求后,就向MSC请求一个信道。MSC则根据某种算法给发出请求的小区分配一个信道。这种算法应考虑以下问题:该小区中以后呼叫阻塞的可能性,候选信道使用的频次,信道的复用距离以及其他要

34、增加的开销等等。因此,MSC只分配符合以下条件的某一频率:这个小区没有使用该频率,而且任何为了避免同频干扰而限定的最小频率复用距离内的小区也都没有使用该频率。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有利于提高信道利用率,并可以减小系统呼叫阻塞率,但要求MSC连续实时地收集关于信道的占用情况、话务量的分布情况以及所有信道的无线信号强度指示(RSSI)等数据,这增加了系统的计算量和存储量。 4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7 多信道共用技术多信道共用技术 2.7.1 话务量与呼损话务量与呼损 1. 呼叫话务量呼叫话务量 话务量是度量通信系统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所谓呼叫话务量A,是指

35、单位时间内(1小时)进行的平均电话交换量。 它可用下面公式来表示: (2-2)4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式中: C每小时平均呼叫次数(包括呼叫成功和呼叫失败的次数); t0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的时间(包括接续时间和通话时间)。 如果t0以小时为单位,则话务量A的单位是厄兰(Erlang,占线小时,简称Erl)。如果在一个小时内不断地占用一个信道,则其呼叫话务量为1 Erl。 它是一个信道具有的最大话务量。 例如,设在100个信道上,平均每小时有2100次呼叫,平均每次呼叫时间为2分钟,则这些信道上的呼叫话务量: 5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

36、作:蔡彦物信学院 2. 呼损率呼损率B 当多个用户共用时,通常总是用户数大于信道数。因此,会出现许多用户同时要求通话而信道数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这时只能先让一部分用户通话, 而让另一部分用户等待,直到有空闲信道时再通话。这后一部分用户虽然发出呼叫, 但因无信道而不能通话称做呼叫失败。在一个通信系统中,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称为呼叫失败概率,简称为呼损率(B)。 设A为呼叫成功而接通电话的话务量,简称为完成话务量;C为总呼叫的次数;C0为一小时内呼叫成功而通话的次数; t 为每次通话的平均占用信道时间, 则 5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完成话务量A为 呼损率B为 式

37、中,(AA)为损失话务量。 所以呼损率的物理意义是损失话务量与呼叫话务量之比的百分数。(2-3)(2-4)5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显然,呼损率B愈小,成功呼叫的概率越大,用户就越满意。因此,呼损率也称为系统的服务等级GOS(the Grade Of Service)。例如,某系统的呼损率为10%,即说明该系统内的用户每呼叫100次,其中有10次因信道被占用而打不通电话, 其余90次则能找到空闲信道而实现通话。但是,对于一个通信网来说,要想使呼损减少,只有让呼叫流入的话务量减少,即容纳的用户数少一些,这是不希望的。可见呼损率和话务量是一对矛盾,即服务等级和

38、信道利用率是矛盾的。 5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如果呼叫有以下性质: (1) 每次呼叫相互独立, 互不相关(呼叫具有随机性); (2) 每次呼叫在时间上都有相同的概率; 并假定移动电话通信服务系统的信道数为n;则呼损率B可计算如下: (2-5)5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5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5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5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 繁忙小时集中度繁忙小时集中度K日常生活中, 一天24小时中总有一

39、些时间打电话的人多, 另外一些时间使用电话的人少, 因此对一个通信系统来说, 可以区分忙时和非忙时。 例如, 在我国早晨8点到9点属于电话的忙时, 而一些欧美国家晚上7点属于电话忙时, 因此在考虑通信系统的用户数和信道数时, 显而易见, 应采用忙时平均话务量。 因为只要在忙时信道够用, 非忙时肯定不成问题。 忙时话务量与全日的话务量之比称为繁忙小时集中度。 繁忙小时集中度K为K一般为8%14%。 5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4. 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Aa) 假设每一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为C,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的时间为T(单位为秒),忙时

40、集中率为K,则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 可以看出,Aa为最忙时间的那个小时的话务量,它是统计平均值。例如,每天平均呼叫3次,每次的呼叫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 忙时集中度为10%(K=0.1),则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 Erl/用户。 (2-6)5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一些移动电话通信网的统计数值表明,对于公用移动通信网, 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可按0.01 Erl计算;对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由于业务的不同,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也不一样。一般可按0.06 Erl计算。 6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7.2 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

41、户数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 当每个用户忙时的话务量确定后, 每个信道所能容纳的用户数为: 每个信道的m与在一定呼损条件下的信道平均话务量成正比,而与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成反比。 例如,某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无线小区有 8 个信道(1 个控制信道, 7个话音信道),每天每个用户平均呼叫10次,每次占用信道平均时间为80秒,呼损率要求10%,忙时集中率为0.125。 问该无线小区能容纳多少用户? (2-7)6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1) 根据呼损的要求及信道数(n=7),求总话务量A:可以利用公式,也可查表。求得A=4.666 Erl。 (2) 求每个用户的忙时话

42、务量Aa: (3) 求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 (4) 系统所容纳的用户数: 6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8 移动移动性管理移动移动性管理 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 其主要优点是可移动性(Mobility)。 移动性是指对于用户和终端位置的改变而持续接入服务、 继续通信的能力。 移动性可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个称为游牧移动, 指用户在移动时能改变其网络接入点, 但正在进行的服务会话会完全停止, 必须重新启动; 另一个称为无缝(seamless)移动, 指当用户或终端移动时能随时改变其网络接入点而不中断正在进行的服务会话。 它们都要求在核心网提供相应的

43、功能。 这些功能应该包括用户鉴别、 授权、 位置更新、 用户信息的下载等, 我们称之为移动性管理(MM, Mobility Management)。 从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开始, 人们就致力于无缝移动。6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用户的移动性和对移动性的自动管理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 因此移动性管理(MM)是移动通信网络必不可少的功能。 移动性管理包括两个方面: 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 其中, 位置管理确保了移动台在移动过程中能被移动通信网络有效地寻呼到; 切换管理确保了与网络正进行业务连接的移动台在跨小区或跨MSC时具有原有业务的连续性。 6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44、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8.1 位置管理位置管理移动网络跟踪记录移动台(MS)的位置信息,这样就能把来话转至被叫用户。为了实现位置跟踪,一个移动服务区被划分成几个位置区(LA,LocationArea)或注册区。一般情况下,LA的范围固定。每个LA包括一组基站收发信机(BTS),这些BTS通过无线链接与MS进行通信。位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当MS从一个LA移动到另一个LA时更新MS的位置信息。通常一个移动通信网的位置管理系统由一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以及若干个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组成。一个VLR管理若干个LA,而每个LA由一定数量的蜂窝小区(BTS)组成,如图2-8

45、所示。当然,当某一地区用户数量超过一个HLR所承受的数量时,可以通过多个HLR来分级管理。 6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8 位置区结构 6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位置更新过程如下: BTS周期性地向MS广播相应的LA地址。 当MS收到的LA位置信息与所存储的位置信息不同时, MS就向网络发送一个位置更新请求或注册消息。 位置管理使得移动通信网络能够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 当有外来呼叫寻呼该移动终端时, 移动通信网络需要确定该移动终端所在的具体蜂窝小区, 即确定该移动终端的精确的小区位置。 所以, 位置更新的过程即为“注册

46、”过程。位置管理分为两个部分, 即位置更新(Location Update)和寻呼(Paging), 如图2-9所示。 6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9 位置管理功能框图 6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为了确定每个移动终端的精确的小区位置,移动终端需要不时地向移动通信系统报告其当前所在位置,这便是位置更新的过程。在位置更新过程中,移动终端首先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位置更新消息,然后执行更新数据库的信令过程。在位置更新阶段,移动终端把它的新的接入点(LA+BTS编号)通知网络,使网络能对移动终端进行鉴权并能更新数据库中移动终端

47、位置档案等数据。寻呼则是搜索并确定移动终端所在具体蜂窝位置的过程。寻呼包括查询数据库中移动终端的位置档案,并进行呼叫。 6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由此可以看出, 位置更新的目的是使移动网络能够有效地掌握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 以便在呼叫该移动用户时能及时寻呼到该用户。 但位置更新和寻呼是两个对立的过程。 如果将LA划小, 则网络对移动终端位置信息掌握得越精确, 定位越准, 寻呼代价Cp就越小, 此时移动终端进行位置更新越频繁, 即位置更新消耗的系统资源越多, 位置更新Cu代价就越大。 反之,如果将LA划大, 则移动终端位置更新得越少, 移动通信网络对该移动

48、终端具体所在位置的精确信息掌握得越少, 此时位置更新代价小了, 但寻呼到该移动终端的寻呼代价大了。因此, 位置管理存在优化问题, 即存在位置更新代价和寻呼代价的折中问题。 7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总成本Ctotal为位置更新信令代价Cu和寻呼信令代价Cp之和, 即Ctotal=Cu+Cp (2-8)这里所谓的“代价”, 就是泛指执行位置更新或寻呼过程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及所要求进行的计算成本。我们所考虑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使得位置更新信令代价Cu和寻呼信令代价Cp的总和Ctotal最小, 即min(Ctotal)=min(Cu+Cp) (2-9)71优选课程第2

49、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1.位置更新位置更新位置更新的策略可分为静态位置更新(StaticLocationUpdate)策略和动态位置更新(Dynamic LocationUpdate)策略。1)静态位置更新策略静态位置更新策略基于网络发起位置更新操作。所谓静态,主要体现在位置区LA的范围是固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都是静态位置更新策略。在某个地区,各个位置区LA的界限是固定不变的。当然,这个固定的位置区LA是与当地的移动用户密集程度、话务量等相关的。当移动用户从一个位置区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区时,就会产生位置更新的过程。 7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50、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0 静态位置更新 7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如图2-10所示,当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离开原来的LA、进入一个新的LA时,由移动终端向系统发起位置更新。若新的LA与原来的LA属于同一个VLR,则只需在VLR中更新信息即可,如图2-10(a)所示;若新的LA属于不同的VLR,则新的VLR在确定移动终端的HLR后,向该HLR发出位置登记信息,HLR在经过鉴权之后,记录下移动终端的新的VLR,并给原来的VLR发出一个删除信息,删除在原来的VLR上的信息,如图2-10(b)所示。 7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

51、蔡彦物信学院静态位置更新策略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当移动终端在边界上来回运动时,将产生大量的不必要的位置更新操作,即会产生位置更新的“乒乓”现象。(2)信令负载过于集中,边界小区的信令负载要远大于内部小区。(3)位置区的大小、形状、配置对所有的移动终端并不是统计最佳的。(4)寻呼业务量过大,当呼叫到达时,要在LA的所有小区中进行寻呼。 7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2)动态位置更新策略静态位置更新策略所带来的一个很大问题是随着移动用户的增长移动网络所承受的信令负载急剧增加。对于位置管理来说,信令负载的增加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会导致无线带宽资源的稀缺,因

52、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减少信令负载。基于以上分析和考虑,研究人员提出了诸多动态的优化策略,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移动网络的性能。相对于静态位置更新策略而言,动态位置更新策略是基于移动用户的呼叫和运动模式来发起位置更新操作的。 7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现阶段,动态位置更新策略主要有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Distance-basedScheme)、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Time-basedScheme)、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Movement-basedScheme)以及其他一些动态位置更新策略。(1)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在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

53、策略中,移动终端在进行了一次位置更新之后,一直监测着自己与上一次位置更新点之间的距离,一旦检测到移动终端离开上次位置更新所在蜂窝小区的距离超过了一定的值d(距离门限),移动终端就进行一次位置更新,将其位置信息通告给网络。其中,最佳距离门限的确定取决于各个移动终端的运动方式和呼叫到达参数。 7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1 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 7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在图211中,假设距离门限d3,则移动终端零时刻在A点执行位置更新后,经过多次移动,最终将在点进行下一次位置更新,因为移动终端移动到B点时与其上一次

54、位置更新的A点距离为3个蜂窝小区。下面给出了在一维线性网络结构和二维六边形网络结构及均匀随机游走运动模型假设下,通过迭代求解最优距离门限的算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距离门限D的取值,它直接影响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的性能优劣。 7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假设位置更新信令代价为Cdistanceu,寻呼信令代价为Cp,U为发生一次位置更新的平均代价,T为某时间发生位置更新的次数,则该时间段位置更新信令代价为 Cdistanceu=UT (210) 假设V为一个小区发起寻呼的平均代价,M为LA内小区个数,则寻呼信令代价为 Cp=VM (211) 如果寻呼采用的是同步

55、全呼策略,则寻呼信令代价为 Cp=VN=V1+3(k2k) (212) 8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位置更新信令代价主要和移动用户的平均移动速度vav有关系。因为移动用户在单位时间内经过了vav个蜂窝小区,并且移动用户的运动路线并非是直线式的,所以位置更新信令代价和平均移动速度vav存在着下面的关系: 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的实现对系统要求的复杂度较高,是最不实际的一种动态位置更新策略。 (213) 8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就是使移动用户每隔T时间就周期性地进行一次位置更

56、新。这里的T是时间门限数值,其大小可以由系统根据呼叫到达间隔的概率分布动态确定。这个时间门限值的取值是影响该位置更新策略的关键。在图212所示的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中,如果零时刻移动终端在A点进行了一次位置更新,在T、2T、3T和4T时刻,移动终端分别运动到B、C、D和E点,则移动终端将分别在B、C、D和E点执行位置更新。执行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时,移动终端仅需一个定时器跟踪时间的情况,因此易于实现和应用。 8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2 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 8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该策略的一种变体是自适应时

57、间门限策略,即时间门限T可随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令负荷而变化。数值结果表明,在一维线性网络和随机游走运动模型的假设下,自适应时间门限策略的性能优于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如果我们希望使用的寻呼策略所消耗的寻呼代价与基于距离的寻呼代价一致,那么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的时间门限数值就应该为,移动终端的寻呼信令代价也如式(2-12)所示。 8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该策略的位置更新信令代价与vmax存在下面的关系: (214) 由式(212)和式(214)可以得到: (215) 令U=1,V=1,则可以得到图213。图213表明了式(213)中Cp与Ctimeu之

58、间的关系。从图213中可以看出,vmax为5cells/hour、10cells/hour和15cells/hour的三种情况,随着最大速度vmax的增大,寻呼信令代价Cp也随之增加。另外,从图213中还可看出,单位时间位置更新次数越大,寻呼信令代价Cp就会越小,这也表明了位置更新和寻呼之间的对立关系。 8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3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的性能分析 8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当移动终端穿越小区边界的次数超过一个门限值d(运动门限)时,移动终端就进行一次位置更新,这就是基

59、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的概念。如图214所示,当运动门限d3时,移动终端从A点出发,此后将分别在B、C点执行位置更新。该策略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情况动态选择运动门限。 8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4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 8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执行该策略时,移动终端仅需要一个计数器来记录跨越小区边界的次数,不需要掌握小区拓扑结构信息,因此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这里的运动门限d的取值对于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而言是最为关键的。d随每个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以及呼叫特性等情况而定,它直接影响该方法的移动性能。如果运动门限d为k,那

60、么一次外来呼叫寻呼该移动终端时,采用同步全呼时寻呼到该移动终端的寻呼信令代价同样也与式(212)所示的一致。 8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该策略的位置更新信令代价有下面的关系: (216)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到Cp与vav之间的关系式: (217) 执行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时,移动终端仅需要一个计数器来记录跨越小区边界的次数,而不需要掌握小区拓扑结构信息,因此对于单个移动终端而言实现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 9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由式(2-13)、式(-)及式(21)可以看出: (218) 以上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表明,与基

61、于时间和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相比,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具有最好的性能,该策略所产生的位置更新寻呼代价是最小的,但它要求的系统复杂度和实现的开销最大,它还要求移动终端拥有不同小区之间的距离信息并不断监测,网络必须能够以高效的方式提供这样的信息,这会带来大量的计算负荷,因此对于能量有限的移动终端来说,该策略并不十分理想。 9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相比之下,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其性能是最差的,但该策略实现起来也是相对最容易的。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的性能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的实现相对于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而言要容易,其复杂度也介于其他两者之间。因此,基于运

62、动的位置更新策略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移动性能,虽然该策略不是最有效的位置更新策略,但其实是最实际的。 9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4)其他动态位置更新策略。其他的有关动态位置更新的策略有如下几个:自适应位置更新策略。自适应位置更新策略中位置区的边界是变化的,它将位置区分为若干个等级,根据移动终端过去和现在的移动特性为不同的移动终端分配不同等级的位置区,每个等级的位置区大小不同。移动终端开机后,根据自身的移动特性请求分配一个等级合适的位置区,并将此位置区信息在系统数据库中进行存储登记。这些信息包括位置区的边界小区位置信息、位置区等级和用户标识等。在移动终端中,存储

63、了位置区的边界小区的信息。每个基站在自己的控制信道中周期地广播它的小区位置信息。移动终端收到小区位置信息后,将它与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位置区边界小区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一旦移动终端发现二者不相符,则认为当前正在穿越位置区边界,于是发起位置更新。此时系统根据用户在前一个位置区中的移动特性,以它当前所在的小区为中心,再分配一个等级适当的位置区。若在前一个位置区中的停留时间比预期的短,则认为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加快,为它分配一个更大的新的位置区;反之,认为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变慢,为它分配一个较小的新的位置区。9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自适应位置更新策略中,没有固定的

64、位置区边界,移动终端在每次穿越边界时更换一个新的位置区,并被置于位置区的中心。自适应位置更新策略具有以下优点:位置更新的频率大大降低(因为它被分配了一个适当的位置区且位于位置区的中心);位置更新的信令负载均匀分布;不再出现边界信令过于集中的情况(因为边界是不固定的)。然而在实际中,位置区的大小经常变化,实现起来较复杂。 9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带预测的策略。该策略的思想是认为移动终端将来的速度和位置与当前的速度和位置是相关的,并且移动终端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向网络报告它的位置地点及运动速度,网络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移动终端位置的概率密度函数,并据此预测移动终端未来

65、时刻所处的位置,网络端和移动终端都维护预测信息,移动终端周期性地检查它的位置,当移动的距离超过根据预测信息所确定的距离门限时执行位置更新。在一次位置更新以后,移动终端定期计算与位置更新点的距离,统计出均值d,在下一次位置更新时,向系统报告这个均值以及速度、位置等具体信息,同时移动终端计算与更新点的距离s,当发现|s-d|超过了事先设定的值N时,发起一次位置更新。在高斯马尔可夫运动模型、泊松呼叫过程及一维线性网络结构的假设下,数值结果显示该策略的性能优于不进行预测的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 9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基于状态的位置更新策略。状态信息可以指上一次

66、位置更新后所经历的时间、跨越的小区数目或者运动的距离等。不同的状态信息对应于不同的位置更新策略。一种情况是状态信息包括当前所在位置及上一次位置更新后所经过的时间,移动终端运动模型为时变高斯过程,则基于该状态信息的位置更新策略比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策略获得了10的性能改善。 9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寻呼(寻呼(Paging)当呼叫(IncomingCall)某移动用户时,移动通信网络需要及时通过有效的寻呼策略将该呼叫传递到该移动用户。在一次寻呼期间,移动网络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终端可能驻留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即在位置区内以一次或多次呼叫方式向一个或多个寻

67、呼区(PA)内的所有移动终端广播寻呼信号,而所有的移动终端时刻都在监听寻呼消息,只有被呼移动终端响应并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发回应答消息。每一个寻呼周期都有一个超时期,如果移动终端在超时期之前响应,则寻呼过程终止,否则进入下一个寻呼周期。为了避免掉线,移动网络必须在允许的时延内确定移动终端位置。最大寻呼时延对应于定位移动终端所允许的最大寻呼周期数。例如,最大寻呼时延为1,则必须在一个寻呼周期内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 9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由于无线信道资源有限,因此设计和实现有效的寻呼策略就显得比较重要。寻呼策略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寻呼策略对移动

68、网络所消耗的信令代价比较小。正是由于存在激增的移动用户使得移动网络所承受的信令负荷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减小寻呼策略所引起的信令负荷就显得非常必要。(2)寻呼时延比较小。每个移动网络都有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寻呼时延。只要在寻呼过程中,寻呼时延都在移动网络所承受的最大时延限内,就可以实现正常的寻呼过程。当然,寻呼时延越小,寻呼策略越有效,并可显示出对应的寻呼方案处理寻呼过程的及时性。 9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实用性较强。很多寻呼策略在理论上往往比较理想,而实际上对移动网络的相应处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简易、实用且有效的寻呼策略才是非常适合的

69、。目前, 寻呼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同步全呼(Simultaneous Paging)、 依序单呼(Sequential Paging)、 依序组呼(Sequential Group Paging)、 用户档案法、 直线寻呼、 智能寻呼等。 除同步全呼属静态寻呼策略外, 其余为(动态)优化的动态寻呼策略。对下面用到的一些符号, 我们先作如下具体说明: N: 位置区中的所有小区数目。9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k:在寻呼区中最大的小区数目。C:在位置区中控制信道的总数。G:位置区中寻呼区的个数。p:移动用户在位置区内移动时,呼叫该移动用户的入呼率(Arriva

70、lCallRate)。:在一次呼叫的寻呼过程中,寻呼到该移动用户的平均寻呼次数。:移动网络所能承受的最大时延单位。 10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1) 静态寻呼策略(同步全呼)如果图2-15所示的整个区域为一个位置区,那么当有呼叫到来时,移动网络在移动终端所在位置区内的所有小区同时发起对目标移动终端的寻呼,如图2-15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可见,在同步全呼寻呼策略中,寻呼区其实就是位置区。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寻呼延迟最小,即为一个单位的寻呼时延。然而,该策略的寻呼开销主要依赖于位置区内蜂窝数目的大小。特别在微蜂窝大范围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位置区内的小区数目较多

71、,采用同步全呼寻呼策略所引起的寻呼开销必然很高,会引起过量的信令负载。 10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5同步全呼寻呼策略 10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 (动态)优化寻呼策略(1) 依序单呼。传统的依序单呼是指以每个蜂窝小区为单元依一定的概率次序逐个地寻呼过来, 直到寻呼找到移动终端, 如图2-16所示。 当然, 该寻呼策略的前提是当前移动网络能够承受不少于该位置区内所有蜂窝小区数目大小的单位时延数。 一般这种情况下, 可以认为移动网络对时延不敏感, 可以承受任意大的时延。 10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72、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6依序单呼寻呼策略 10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上述依序单呼寻呼策略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 即移动网络能够承受任意大的时延。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往往讨论的是如图2-17所示的以每层小区为单位的依序单层寻呼策略。 如图2-17所示, 从中心第0层小区开始一层一层地寻呼, 直至寻呼到移动终端。 10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7依序单层寻呼策略 10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一般移动终端进行一次位置更新之后,就以这次位置更新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多层小

73、区为当前的位置区。这种依序单层寻呼策略其实就是一种环状寻呼策略。所谓环状寻呼策略,就是以上次位置更新时移动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把寻呼区域划分为环绕中心小区的若干个环,然后进行依次寻呼。这里所述的依序单层寻呼策略要求移动网络的最大时延必须不小于如图2-17所示的位置区的层数。 10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 依序组呼。 顾名思义, 依序组呼就是以多环形成一组依次按组进行寻呼。 特别在基于运动和距离的位置更新策略中, 往往都是按依序组呼方式来实现的。 如图2-18所示, 位置区被分为两个寻呼区PA1和PA2(图中以不同的阴影标识出来), 中心第0环和第1环形

74、成一组(PA1), 作第一次寻呼, 如果这次寻呼过程未发现移动终端, 则进行下一次寻呼。 第二次寻呼以第2环和第3环形成一组(PA2)一起寻呼。 10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8依序组呼寻呼策略 10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依序组呼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分组,即如何将各环组成寻呼区。最短距离优先划分(SDF,ShortestDistanceFirst)方法是一种分组方法,它是指把移动终端的驻留区划分为l=min (,d)个子区域。其中,为最大呼叫延迟,d是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策略中的运动门限数值。用Aj代表第j个子区域,0jT

75、,则直接进入步骤(3)。在操作记录里的LA的概率将被增加一个补偿量W,系统根据此时的概率大小重新安排LA列表,再按照此新列表进行寻呼。这个改进方案有效地减少了以上两种情况下多余的寻呼量。 11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4) 直线寻呼。 如图219所示,每个LA都被赋予一个合适的坐标(X1,Y1),(X2,Y2),(X3,Y3),(Xn,Yn),若相邻两个LA的坐标的差值(X2-X1,Y2-Y1),(X3-X2,Y3-Y2),,(Xn-Xn-1,Yn-Yn-1)相等,则认为它们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一个移动终端在这些LA上移动,则认为它的移动方向不变。移动终

76、端每进入一个LA就对当前LA的坐标和前一个LA的坐标进行相减运算,得到坐标差值(DXc,DYc),并将它与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在前一个LA进行相减运算得到的坐标差值(DXp,DYp)进行比较,若两者不同,则认为移动终端改变了移动的方向。此时移动终端发起位置更新操作。在位置更新时,也将移动方向(DXc,DYc)通知网络。当有呼叫到达时,寻呼的过程就是在整条直线上依次对每个LA进行寻呼。当然,移动终端不能沿直线走无限远,因此需要设立一个门限值d,当移动终端离开更新位置的距离超过门限值时,发起位置更新。11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19 直线寻呼 118优选课程第

77、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5) 智能寻呼。 智能寻呼根据某些信息选择位置区中的部分小区组成寻呼区(PA), 因此寻呼分成多步进行。 为减少寻呼代价和寻呼延迟, 应使第一步寻呼成功概率(PSFS)尽可能高。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与寻呼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 与用户相关的信息: A 新近与用户进行相互操作的基站, 何时进行的操作。 B 用户是高移动性的用户还是低移动性的用户。 C 用户在哪些区域逗留的时间较长, 逗留多久。 与用户无关的信息: D 当前的情况(如上下班高峰期、 工作时间等)E 寻呼基站的分布情况。 11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

78、彦物信学院根据以上信息, 智能寻呼共有5种方案, 每种方案对信息的利用情况如表2-8所示。12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12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方案1:网络存储了最近与用户进行操作的基站信息。当有呼叫到达时,这些基站首先发起寻呼。这对于低移动性的用户来说,PSFS较理想,但对于高移动性用户来说,并不能保证较高的PSFS。因此引入时间判决门限T,若呼叫到达的时刻距离上次呼叫的时间间隔tT,则采用寻呼最近与用户进行操作的基站,若tT,则认为原有的位置信息已经过时,采用单步寻呼策略。方案2:根据用户的移动性,把用户分为高移动

79、性用户和低移动性用户。当有呼叫到达时,先查询被叫用户是属于哪一类的,对高移动性用户,采用单步寻呼策略,对低移动性用户,则利用A类信息在最近与用户进行过操作的各基站中首先发起呼叫。 12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方案3:在呼叫到达时,查询A、B、C类信息,先利用C类信息,在用户常去的区域首先发起呼叫,而B类信息起辅助作用。对高移动性用户,则采用单步呼叫策略。方案4:根据D类信息,有高移动时间段(如上下班高峰期)、低移动时间段(如夜晚居家时间)、一般时间段(如工作时间)等不同的时间段。首先确定当前是属于哪一个时间段,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不同大小的PA。

80、例如,在高移动时间段,PA就要选得大一点。其他信息起辅助作用。方案5:综合运用5类信息。例如,当一个用户从起点走向终点时,如果途中与网络进行了一次操作,在快要到达终点时,有呼叫到达,则此时在起点附近的基站就不需考虑。如果是高移动用户,则在确定寻呼区域时,PA就要比低移动性用户的PA多增加几个基站。由此可见,智能寻呼策略对于LA较大的区域比较合适,但是它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和一定的运算处理能力。 12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8.2切换管理切换管理1.切换的基本概念切换的基本概念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当一个正在运行的移动台(MS)渐渐离开其当前工作的基站(简称

81、原BS)移动到邻近的基站(简称新BS)覆盖的小区时,连接到原BS的无线链路最终被迫中断,因此,需要及时建立一条到新BS的链路,以保持继续通话,这一过程称为切换。切换是蜂窝系统的基本操作。切换按情况不同可分为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12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所谓硬切换,就是MS在业务(如通话)过程中离开原工作BS覆盖的小区,进入相邻BS覆盖的小区时为保持业务的连续性,需将工作信道进行切换,由于使用的工作频率不同,MS需先中断与原BS的联系,再与新BS取得联系,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硬切换时,一个终端一次只能与一个BS进行连接,在与新BS建立连接之前必须立刻切

82、断与原BS的连接,即所谓的通前断(breakbeforemake)方式。 12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上述切换中,当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BS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BS的通信,而是先与新BS(可能不止1个)取得联系,在保证业务切换成功后,才中断与原BS的通信,即所谓的“断前通”(makebeforebreak)。软切换在进行切换的时候,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BS相连,利用短PN码来区分不同基站的信令,并分析监测各个基站的信令以控制切换过程。目前,软切换应用于具有相同载波的CDMA信道之间的切换。所谓更软切换,是指发生在同一BS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

83、区之间的切换。更软切换只由BS完成,一般不通知MSC。 12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软切换的优点是:信道转换平滑。新BS渐渐接入,在MS从原小区走向新小区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原小区的信号功率比新小区弱很多时,MS根据收到的引导信号强度或者由原小区采取行动让MS完成切换。为避免在小区边界附近的频繁切换,软切换在新小区(可能不止1个)信号比原小区足够高(通常6dB)时启动,先建立新链路,稳定后再拆除原连接。由于在软切换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同时保留2条以上链路,因此软切换明显地加大了蜂窝系统的负荷。在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中,小区覆盖的半径较大(一般为五到几十公里),通话

84、发生切换的频繁程度不高。 12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第二代数字蜂窝系统中,小区覆盖的半径相对较小(在高密度地区的小区半径一般小于500m)。在一次呼叫完成前,移动用户穿越一个小区的概率很高,因此切换频繁发生,在市区,一次呼叫可能会经历多次切换。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满足高容量和高数据速率的需要,小区覆盖的半径会变得更小,因此,切换必须更加快速和准确。另外,不同的系统(如用于室内高密度环境的无绳电话系统、用于室外的微蜂窝系统)之间要实现完全透明的漫游。切换性能往往影响整体网络性能。 12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第一

85、代和第二代系统运营后发现,通话途中中断现象主要是由切换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切换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基站切换都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切换的性能除与切换本身的算法有关外,跟BS的布点有着极大的关系。(1)从抗干扰的角度讲,相邻小区的无线重叠区应尽可能小,但从切换的角度看,相邻小区的无线重叠区不宜太小。相邻小区的无线重叠区如果太小了,由于MS的高速移动等原因,会造成原BS的信号强度无法维持通信,而新的BS尚未来得及提供新的信道,从而造成通信中断。 12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 相邻小区的无线重叠区(即切换区)应避免与交

86、通流量大的区域重叠, 否则会造成MS在相邻两个小区之间来回切换, 即造成切换的“乒乓”现象。 软切换与进出切换小区的频繁程度无多大关系, 可使中断概率大大降低。 此外, 在软切换中的分集接收技术不需要像硬切换那样靠增大功率、 扩大切换区域来改善通信质量。 但由于软切换在切换期间要占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信道, 因而导致信道利用率降低。 对于硬切换, 一个呼叫只占用一个信道, 因此信道利用率为1; 对于软切换, 每一个移动台在切换区最少占用两个信道(每个小区一个信道), 而不是一个, 其信道利用率降低了。 13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为了评价切换策略是否完善, 通常

87、可通过以下三个切换性能指标来衡量: (1) 新呼叫阻塞概率(the Probability of New Call Blocking)PNCB。 新呼叫到达而被拒绝接入的概率称为新呼叫阻塞概率, 也称阻塞概率。 在每个小区内, 为了使切换到该小区内的用户由于拥塞而掉线的情况尽可能少, 通常都需要预留一部分专用作切换的预留带宽或切换预留信道。 如果预留太小, 则切换掉线率(切换失败率)可能太高, 用户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 如果预留太大, 则本小区新呼叫用户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且导致预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13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 由于切换造成

88、的强迫中断概率(the Probability of Forced Termination)PFT。 所谓强迫中断(Forced Termination)概率, 也称切换掉线发生的概率, 是指一个正在进行的业务由于切换失败而造成的业务被迫终止的概率。 (3) 切换速率(the Rate of Handover)RH或信道利用率(中继资源利用率)。 如果是硬切换, 则切换将造成通话的中断, 切换速率越快, 由于切换造成通话的中断时间越短,反之, 越长。 因此, 用切换速率衡量较为合理。如果是软切换, 则虽然切换不会造成通话的中断, 但同时占用多条(至少两条)链路, 会造成网络资源紧张, 切换速率

89、越快, 由于切换造成网络资源紧张的时间越短, 反之, 越长。 因此, 用信道利用率(中继资源利用率)替代切换速率来衡量软切换的切换性能更为合理。 13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切换的三个阶段切换的三个阶段一个完整的切换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切换的初始阶段、新的连接产生阶段、新的数据流建立阶段。在切换的初始阶段,由用户、网络代理或正在改变的网络状态来识别出切换的必要性,即检测切换需求。在新的连接产生阶段,网络必须找到新的资源来进行切换连接,并执行额外的路由操作。在新的数据流建立阶段,进行从旧的连接路径到新的连接路径的数据的传送,并根据已协商的业务保证来进行维护。

90、切换的功能示意图如图220所示。 13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20切换的功能示意图 13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切换检测策略切换检测策略在切换需求检测方面,人们已经提出了3种策略:移动台控制的切换(MCHO)、网络控制的切换(NCHO)和移动台辅助的切换(MAHO)。(1)移动台控制的切换(MCHO)。在移动台控制的切换(MCHO)中,MS一直监测周围BS的信号,当满足某些切换准则时,启动切换过程。MCHO是低功率无线系统最流行的技术,在欧洲DECT和北美PACS空中接口协议中得到应用。在这种策略中,MS持续监督来

91、自所接入的BS和几个切换候选BS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当满足某些切换准则时,MS选定一个“最佳”可用业务信道作为候选BS,并发出切换请求。13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我们希望由MS完成自动链路转换(ALL,两个BS之间的切换)和时隙转换(TST,同一个BS中两个信道之间的切换)的组合控制,其原因是:减轻网络切换任务的负担。即使无线信道突然变差,也能通过允许重新连接两个呼叫来保证无线连接的稳固性。控制自动链路转换和时隙转换,以防止两个过程无益的、同时的激发。 13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自动链路转换控制需要MS在BS附近去进行当

92、前的和候选的信道质量测量。MS在同一个BS中两个信道之间的切换控制可以由误字指示器(WEI)通过将上行链路质量信息经下行链路传送给MS来实现。MCHO工作进程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正在进行的测量和测量数据的处理,其中允许MS监督质量。触发器决策机制,MS利用经处理的测量数据决定是否进行自动链路转换或时隙转换等动作。自动链路转换或新时隙转换的频率载波选择,这是一个与触发器决策密切相连的处理。在MS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一种信令协议执行自动链路转换或时隙转换。 13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换句话说,在某一个MS中,一个正在进行的测量过程负责检查无线链路的质量信息。当

93、达到某些准则时,该过程即明确切换需求,并选择一个新的信道。作为解调处理结果,MS能够每帧都得到一次当前信道的QI测量值。例如,在每个TDMA帧期间,当MS不接收和发送信息时,该单元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至少一次附加信道的测量(QI和RSSI)。MS也能获得下行链路的WEI。此外,BS能够向MS反馈上行链路的WEI。该信息只需占用每个突发脉冲下行链路流的一位。 13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PACS中,由于在下行链路采用TDMA,因此上行链路WEI反馈的使用可以表示同一个BS中两个信道的切换需求。另一方面,DECT采用动态信道分配,可以通过同一个BS中信道的转换来

94、同时改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DECT所需的切换时间是(100500)ms。对于PACS,据报道该时间可为(2050)ms。 13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网络控制的切换(NCHO)。在网络控制的切换(NCHO)中,周围的BS测量来自MS的信号,且当满足某些切换准则时,网络启动切换过程。NCHO主要用于CT2+、AMPS和TACS等系统。在这种策略中,BS监督来自MS的信号强度与质量。当这些参数低于某些阈值时,网络安排一次到另一个BS的切换,网络要求附近所有的BS监督来自某个MS的信号,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网络,然后网络为切换选择一个新BS,并同时通知该MS

95、(通过原BS)和新BS,随后切换生效。 14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BS通过测量RSSI监督所有当前连接的质量。移动交换中心(MSC)指示周围的BS经常测量这些链路。基于这些测量值,MSC决定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使切换生效。由于网络收集所需要的信令信息其业务量很重,因此在基站尚缺少足够的无线资源去频繁地测量相邻链路时,切换执行时间在秒数量级。因为不能频繁测量,所以精度自然就降低了。为了减少网络信令负荷,相邻BS不必连续地将测量报告发送回MSC,所以,在实际RSSI低于一个预先设定的阈值之前不做比较。NCHO所需要的切换时间可能达10s或更高。 141优选课程

96、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移动台辅助的切换(MAHO)。在移动台辅助的切换(MAHO)中,网络是控制切换的主体,网络要求MS测量来自周围BS的信号,并向原BS报告测量结果,因而网络能够确定是否需要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一个BS。高层GSM、IS95CDMA和IS136TDMA标准均采用这种切换策略,但任何低功率PCS标准均未采用此策略。在MAHO中,切换过程更加分散化,MS和BS共同监督链路的质量,如RSSI和WEI值,由MS来测量相邻BS的RSSI值。在GSM中,MS每秒钟向BS传送两次测量结果,而由网络(即BS、MSC或BSC)决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执行切换。GS

97、M切换执行时间大约为1s。 14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在MAHO和NCHO中,需要用网络信令去通知MS有关网络所做出的切换决策,即由一个正在失效的链路传送将要在信道分配(即在哪个信道上建立新的连接)的决策。因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此信息传送到MS之前信道已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呼叫被迫中断。随着移动通信的MS密度的增大,小区越划越小,加上MS的智能化程度及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加,移动网络由原来的网络集中控制渐渐转向网络集中控制和MS分散控制相结合,MS完全有能力进行切换的管理并积极参与整个切换过程。目前,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3G系统)均采用了MAHO。 1

98、4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4. 切换准则切换准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一般可以根据射频信号强度、 载干比、 手机到基站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字系统中的误码率来判断切换与否。 实际应用中, 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或几种作为参数。 假定移动台从基站1向基站2运动, 其接收来自基站1、 2的信号强度的变化如图2-21 所示。14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图2-21 越区切换示意图14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判定何时需要越区切换的准则如下所述。1)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1)切换判决基于从基站接收的信号强度平均值

99、,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手机连续监测各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当某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当前基站时,就发起切换。如图221所示,A点将发生越区切换。此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服务基站还能提供所要求的业务质量时就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切换。此外,容易造成切换的“乒乓效应”。 14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2)手机连续监测各个小区的信号强度, 当某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当前小区基站,并且当前小区基站的信号强度低于某一门限时, 才发起切换。 如图2-21所示, 在门限为Th2时, 在B点发生越区切换。

100、在此准则中需要恰当地选择门限值。 例如, 在图2-21中, 如果门限值选择太高, 取为Th1, 则由于信号强度总是低于门限Th1, 一旦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强度超过当前小区, 则立即切换,即在A点就进行了切换, 此时准则2就退化成为准则1; 如果门限值选择太低, 如Th3, 则信号强度总是高于门限Th3, 不满足准则2, 造成一直到达不了切换状态。 此时虽然相邻小区基站信号已远高于当前小区, 但在切换条件满足前, 可能会因当前小区的链路质量较差而导致通信中断。 另一方面, 这样会引起对同道用户的额外干扰。14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3)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

101、强度准则(准则3)准则3在准则1的基础上引入了滞后余量(Hysteresis Margin)h,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即大于h)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 例如, 在图2-21中基站2与基站1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滞后余量h时, 在C点进行切换。 此准则可以防止由于信号波动引起的移动台在两个基站之间来回重复切换, 即“乒乓效应”。14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4)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4)准则4在准则2的基础上引入了滞后余量,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的

102、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 如图2-21所示, 滞后余量为h,如设定门限为Th2, 则在C点发生切换, 如设定门限为Th3, 则在D点发生切换。14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9无线资源管理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9.1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功率控制算法可以显著减少干扰,增加系统容量,降低移动台的能耗。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所有的移动台以恰好能满足信号目标载干比要求的最低发射功率电平发送信号,以降低整个系统的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减小移动台的能量消耗,同时使基站接收到的本小区内的各个移动台的上行信号功

103、率相同,以克服“远近效应”。 15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目前上行功率控制主要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形式。开环功率控制算法是指利用移动台测得的基站导频的发射功率,通过开环功率控制算法决定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如果上下行链路是互易关系,比如时分双工(TDD)模式中上下行载频相同,则这种方式可以较为精确地设定发射功率。但是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上下行之间有一个较大的频率间隔,传输损耗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利用下行链路估计上行链路损耗的方法就不太适用了。所以在FDD模式下,开环功率控制只适用于上行链路的初始化,在通话的过程中还是由闭环功率控制来完成。闭环功率控制算

104、法是根据基站接收到的信噪比,决定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以保证基站收到的信号足够强,同时对其他信道干扰最小。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基于信噪比的固定步长功率控制方法。该法虽然收敛较慢,但是占用的信令资源比较少。 15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9.2接入控制接入控制如果无线通信系统空中接口上的负载过高,则由于干扰的存在,小区的覆盖区域会降低到规划值以下,并且已有的连接的业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接收一个新的连接之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控制单元必须检查该接入是否会牺牲规划好的覆盖区域或已有连接的质量。一项好的接入控制策略不仅可以同时保证新用户和已有用户的业务质量,还能

105、最大限度地为系统提供高容量,使系统的业务分布更趋于合理化,资源分配更加科学化。 15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对于话音和电路交换业务,如呼叫请求被接纳,则经功率控制后就直接进行业务通信;对于分组业务,如被接纳,则被送到相应的队列中由分组调度技术进行控制。呼叫接入控制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预留信道方案和设置等待队列方案。前者为切换呼叫设置(静态或动态的)专用信道;后者在呼叫发现无空闲信道时,不是被立即阻塞,而是先进入队列等待,一旦有呼叫结束,队列中的呼叫就可以得到服务。设置等待队列方案由于需要排队,更加适合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交互类(Inte

106、ractiveClass)和背景类(BackgroundClass)业务。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会话类(ConversationalClass)业务来说,预留信道方案更加适合。 153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9.3负载(拥塞)控制负载(拥塞)控制负载(拥塞)控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正常情况下负载(拥塞)控制的任务是确保系统在不过载的情况下工作,并保持稳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负载控制必须和接入控制以及分组调度技术紧密结合,如果能安排得当,则过载就可以避免。一般称这种机制为预防性负载控制算法。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信道环境突然恶化,系统受到的干扰突然增加,导致系统瞬时

107、过载,此时负载控制的功能是使系统迅速并且可控地回到无线网络所定义的目标负载值。要进行负载控制,首先必须对系统的容量和负载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为了降低负载,减少拥塞,可能采取的负载控制措施有:强制某些用户掉话;在同一基站的不同时隙间进行负载均衡:下行链路执行快速负载控制,拒绝移动台发来的下行功率增加命令;降低分组数据流的吞吐量;减少实时业务的传输速率;切换到另一个载波;减小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小本基站的覆盖范围;迫使本基站内的部分移动台切换到其他小区;等等。 154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9.4信道分配信道分配无线通信系统中,将给定的无线频谱按照彼此分开或者互

108、不干扰的原则划分成信道,这些信道可以同时使用并保证一定的信号接收质量。通常使用的信道划分技术有频分、时分和码分三种。实际的系统中往往会同时采用几种技术。例如,在GSM系统中频谱首先采用频分技术划分成若干频段,然后采用时分技术使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载频。 155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对于无线系统来说,无线信道的数量是有限的,要提高系统的容量,就要对信道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按照信道分配方式的不同,信道分配技术可以分为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和混合信道分配(HCA)。FCA根据预先估计的覆盖区域内的业务负荷将信道资源分给若干个小区,相同的信道集

109、合在间隔一定距离的小区内可以再次得到利用(信道复用)。FCA的实施方式较为简单,但信道利用率较低,无法适应空间或时间上的突发业务波动,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中的负荷变化。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占有相当比重的3G系统中,业务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用户对于信道的需求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小区半径变小,同样的服务区域所划分的小区数目急剧增长,使得FCA的实现愈加困难,因此,3G系统信道分配方案以DCA为主。在DCA系统中,信道资源不固定属于一个小区,所有信道被集中分配,DCA根据小区的业务负荷,通过信道质量、使用率和信道的复用距离等因素选择最佳的信道,动态地分配给接入的业务。HCA是FCA和DCA的结合。在HCA中信

110、道被分为固定和动态两个集合,各小区可优先使用分给它的固定信道,当固定信道不够用时,再按DCA方式使用空闲的动态信道。 156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9.5分组调度分组调度考虑到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据业务传输为主的系统,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保证实时的、非实时的、高速的、低速的各种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并同时对无线资源加以优化使用,需要采用流量控制技术,结合无线链路特性,通过先进的分组调度算法提高数据业务吞吐量,保证用户公平性,满足业务服务质量。无线分组调度算法是提高系统容量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以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为前提,以确

111、保不同业务的QoS要求为基础。无线分组调度算法主要是判决在什么时间分配给哪些用户什么样的无线资源来进行通信,其中无线资源包括频率、时间、码字,甚至子载波。无线分组调度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在分组用户之间共享可用的空中接口资源;确定用于每个用户分组数据传输的传输信道;监视分组分配和系统负载等。 157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10 信道自动选择方式信道自动选择方式2.10.1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是指在给定的多个共用信道中, 选择一个专用呼叫信道专门用作呼叫处理与控制, 而其余信道作为业务(话音或数据)信道。 专用呼叫信道的作用主

112、要有两个: 一是处理呼叫,可分成下行信道(BSMS)和上行信道(MSBS), 下行信道又称寻呼信道(Page Channel), 上行信道又称接入信道(Access Channel); 二是指配话音信道。 158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平时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通过基站在寻呼信道上发空闲信号, 而移动台都守候在该呼叫信道上。 基站呼叫移动台通过寻呼信道进行, 移动台呼叫基站通过接入信道进行。 一旦寻呼或接入成功, MSC就通过寻呼信道指定可用的业务信道, 移动台根据指令转入指定的业务信道进行业务交互。 呼叫信道又空出来, 可以处理其他用户的呼叫。 为了减少

113、同抢概率(即用户间在占用信道时发生碰撞的概率), 要求专用呼叫信道处理一次呼叫过程所需的时间很短, 一般约几百毫秒甚至更短, 所以一个专用呼叫信道就可以处理成百上千个用户。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一般用于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 并采用数字信令。 目前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就采用这种方式。 由于专用呼叫信道方式专门需要一个信道用作呼叫信道, 相对来说, 减少了业务信道的数目, 因此不适合信道数目小于12的小容量移动通信系统。 159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10.2 循环定位方式循环定位方式 循环定位方式是指没有专用的呼叫信道, 由BS临时指定一个信道作呼叫信道, 并在该临

114、时呼叫信道上发空闲信号, 平时所有未通话的移动台都自动对全部信道进行扫描搜索, 一旦在哪个信道上收到空闲信号, 就停留在该信道上。 因此在平时所有移动台都集中守候在临时呼叫信道上, 当某个用户叫通后, 就在此信道上通话。 此时, 基站要另选一个空闲信道作为临时呼叫信道发空闲信号, 于是所有未通话的移动台接收机都自动转到新的临时呼叫信道上守候(定位)。 160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 可见, 在循环定位方式下, 其呼叫信道是临时的、 不断改变的。 一旦临时呼叫信道转为通话信道, BS要重新确定某空闲信道为临时呼叫信道, 并发空闲信号。 移动台一旦收不到空闲信道就

115、不断进行信道扫描。 采用这种方式信道利用率高(全部信道都可用作通话), 接续快。 但由于所有不通话的移动台都守候在一个临时呼叫信道上, 同抢概率大, 因此这种方式只适合小容量系统。 161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10.3 循环不定位方式循环不定位方式循环不定位方式是在循环定位方式的基础上, 为减少同抢概率而出现的一种改进方式。 循环不定位方式中的基站在所有不通话的空闲信道上都发出空闲信号, 网内移动台自动扫描空闲信道, 并随机地停靠在就近的空闲信道上(不定位)。 这种方式避免了像循环定位方式那样, 所有不通话的移动台都在一个临时呼叫信道上从而引起主叫抢占的

116、情况。 当基站呼叫移动台时, 必须选择一个空闲信道先发出时间足够长的召集信号(其他空闲信道停发空闲信号), 而后再发出选呼信号。 网内移动台由于收不到空闲信号重新进入扫描状态, 一旦扫到召集信号就停在该信道上等候被呼。 一旦发现自己未被呼中, 就重新处于不停的信道扫描状态。 162优选课程第2章 移 动 通 信 网 课件制作:蔡彦物信学院2.10.4 循环分散定位方式循环分散定位方式为克服循环不定位方式下移动台被呼的接续时间比较长的缺点, 人们提出了一种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在循环分散定位方式下, 基站在全部不通话的空闲信道上都发空闲信号, 网内移动台分散停靠在各个空闲信道上。 移动台主呼是在各自停靠的空闲信道上进行的, 保留了循环不定位方式的优点。 基站呼叫移动台时, 其呼叫信号在所有的空闲信道上发出, 并等待应答信号, 从而提高了接续的速度。 这种方式接续快, 效率高, 同抢概率小。 但当基站呼叫移动台时, 这种方式必须在所有空闲信道上同时发出选呼信号, 互调干扰比较严重。 这种方式同样只适于小容量系统。 163优选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