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76241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必修2 .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二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产生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思考讨论2017年1月4日,受不利天气形势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雾霾天气,该现象是否属于环境问题?为什么?提示属于环境问题。该现象是由于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一二2.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

2、可进行如下分类。链接生活每年春天,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是哪种环境问题的反映?提示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一二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不敷人类资源需求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损害。一二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1)环境污染的概念。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有害物质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一二(2)几种主要污染类型。一二思考

3、讨论我国已经有多年没有在野外观测到华南虎了,这说明了什么环境问题?提示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探究一探究二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主题活动材料人类与环境关系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提示如果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2)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提示环境污染。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探究一探究二

4、典例剖析【例题1】下图为300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B.全球变暖C.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第(1)题,森林、草原面积下降,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的结果。第(2)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进而会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

5、的频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答案(1)C(2)D探究一探究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题活动材料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分为四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下面几幅漫画表示了部分环境问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的是,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提示图甲图丙(2)图丁中展示了哪些环境污染问题?成因是什么?提示图丁示意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其成因主要是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3)图乙所示的是哪类环境问题?目前该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还有哪些?提示图乙所示的是因砍伐

6、森林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的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环境污染问题探究一探究二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探究一探究二3.生态破坏问题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2】“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

7、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2)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高。答案(1)A(2)B草场退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读下图,完成第12题。莫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1.据图判断,退化率

8、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的坡向为()A.南坡与北坡 B.南坡与西南坡C.东坡与东南坡D.东南坡与南坡2.对图示信息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A.降水越少,草地退化率越高B.草地退化率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C.该地的居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约47004900米左右的南坡附近D.该地区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北坡草场进行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可知,草地退化率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的坡向为东南坡和南坡。故选D项。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海拔39004100米之间草地退化率最高;草地退化率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根据草地退化率分析,该地区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东南坡和南坡草场进行。故选B项。答案1.D2

9、.B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3.画面所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森林砍伐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D.沙尘暴4.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林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臭氧层破坏A.B.C.D.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砍伐“公益林”“开荒种粮”可知出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砍伐。第4题,臭氧层破坏与砍伐森林无关。答案3.A4.D下图示意某国20世纪后期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及处理构成变化。读图,完成第56题。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固体废弃物回收做混合肥料不会造成水源污染B.回收利用是目前较理想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C.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不会造

10、成二次污染D.填埋处理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6.上图显示该国()A.20世纪90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B.20世纪90年代的垃圾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量没有增长D.20世纪90年代垃圾的回收利用量增长速度最快解析第5题,不是所有固体废弃物都可以回收做混合肥料,而且固体废弃物回收做混合肥料也可能会造成水源污染;焚烧法可能会带来大气污染等二次污染;回收利用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填埋处理是将废弃物当做了垃圾,不会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据此选B项。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变化不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垃

11、圾增长速度要低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回收利用的垃圾总量增长速度明显较快,大于其他时期;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在20世纪90年代有明显增长。据此选D项。答案5.B6.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在气温5以下易受冻害。我国西双版纳(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8%,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单一种植橡胶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2、1)与同纬度广东相比,分析西双版纳橡胶产区风灾和冷害较少的原因。(2)分析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说明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因。(4)有人提议在西双版纳地区进一步拓展橡胶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与同纬度广东相比,西双版纳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北部高大地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利于橡胶树越冬;地处内陆,夏秋季节不受台风影响,风灾较少。第(2)题,水土流失形成的条件有降水强度大、地形坡度大、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等。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层次单一,

13、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流水冲蚀力强,地表侵蚀加剧。第(3)题,经济效益高主要表现在收入的增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产,增加收入。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被覆盖度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第(4)题,在西双版纳地区进一步拓展橡胶种植规模,答赞同与不赞同,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赞同的理由主要从拓展橡胶种植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地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橡胶树种植;种植历

14、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橡胶种植能增加当地人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模式也能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不赞同的理由要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地土地资源有限,适宜橡胶种植的后备耕地不足;进一步拓展橡胶种植规模,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橡胶树种植(破坏原始森林)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北部高大地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利于橡胶树越冬;夏秋季节不受台风影响,风灾较少。(2)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层次单一,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单产。植被覆盖度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4)赞同。理由:当地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橡胶树种植;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橡胶种植能增加当地人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模式也能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或不赞同。理由:适宜橡胶种植的后备耕地不足;橡胶种植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橡胶树种植(破坏原始森林)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