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762255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详细)道路交叉设计课件(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平面交叉的定义一、平面交叉的定义定定义义:道道路路与与道道路路(或或铁铁路路)在在同同一一平平面面上上相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交叉设计道路交叉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平面交叉设计平面交叉设计二、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二、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正确确选选择择交交叉叉口口的的形形式式,确确定定各各组组成成部分的几何尺寸;部分的几何尺寸; (2)进进行行交交通通组组织织,合合理理布布置置各各种种交交通通设设施;施; (3)验验算算交交叉叉口口行行车车视视距距,保保证

2、证安安全全通通视视条件;条件; (4)交交叉叉口口立立面面设设计计,布布置置雨雨水水口口和和排排水水管道管道。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n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n分流点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 驶的地点;驶的地点;n合流点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 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n冲突点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相互交叉的地点。相互交叉的地点。 1实实行行交交通通管管制制。在在交交叉

3、叉口口设设置置交交通通信信号号灯灯或或由由交交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2采采用用渠渠化化交交通通。在在交交叉叉口口内内合合理理布布置置交交通通岛岛、交交通通标标志志和和标标线线、或或增增设设车车道道等等,引引导导各各方方向向车车流流沿沿一一定定路路径径行行驶驶,减减少少车车辆辆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干干扰扰。如如环环形形平平面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交叉可消灭冲突点。3修修建建立立体体交交叉叉。将将相相互互冲冲突突的的车车流流从从通通行行空空间间上上分分开开,使使其其互互不不干干扰扰。这这是是解解决决交交叉叉口口交交通通问问题题最最彻彻底的

4、办法。底的办法。n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可分为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可分为: “十十”字字形形两两条条道道路路以以9090度度正正交交,使使用用最最广广泛泛,具具有有形形式式简简单单、交交通通组组织织方方便便,外形整洁、行车视线好等特点。外形整洁、行车视线好等特点。X形形-两两条条道道路路以以非非9090度度斜斜交交,交交叉叉角角应应大大于于4545度度,一一方方面面交交叉叉口口太太小小,导导致致行行车车视视距距不不良良,对对交交通通安安全全和和交交通通组组织织不不利利,另另一一方方面面,交交叉叉口口太太小小,增增加加交交叉叉面面积积,从而会增加

5、通行时间而降低通行能力。从而会增加通行时间而降低通行能力。三、三、平面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T”字字形形主主要要道道路路与与次次要要道道路路的的交交叉叉,或一条尽头式的路与另一条路的搭接;或一条尽头式的路与另一条路的搭接;Y形形通常用于道路的合流及分流处;通常用于道路的合流及分流处;错位错位相邻相邻T或或Y行相隔很近,形成错位行相隔很近,形成错位复复合合式式(多多路路)交交叉叉5条条及及5条条以以上上道道路相交叉。路相交叉。平面交叉口的布置类型:平面交叉口的布置类型: 1 1加加铺铺转转角角式式:交交叉叉口口用用适适当当半半径径的的圆圆曲曲线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

6、路基和路面。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特点: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 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 小。小。 适用: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 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也可用于转 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 交叉。交叉。设计关键:设计关键:确定合适的加铺转角半径,以满确定合适的加铺转角半径,以满 足行车和通视要求。足行车和通视要求。通通过过设设置置导导流流岛岛、划划分分车车道道等等措措施施,使使

7、单单向向右右转转或或双双向向左左、右右转转车车流流以以较较大大半半径径分分道道行行驶的平面交叉驶的平面交叉 2分道转弯式:分道转弯式:特点: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适用: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设计关键:设计关键:确定较大的转弯半径,并设置合确定较大的转弯半径,并设置合理的交通导流岛。理的交通导流岛。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

8、车道的平面交叉。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扩宽路口式: 特点: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投资较大。 适用: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关键:设计关键: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在交叉口中央设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使进入环道

9、的所有车辆一律按有车辆一律按逆逆时针时针方向绕岛单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俗称转盘。 4环形交叉:环形交叉: 优点:优点:驶驶入入交交叉叉口口的的各各种种车车辆辆可可连连续续不不断断地地单单向向运运行行,没没有有停停滞滞,减减少少了了车车辆辆在在交交叉叉口口的的延延误误时间;时间;环环道道上上行行车车只只有有分分流流与与合合流流,消消灭灭了了冲冲突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交交通通组组织织简简便便,不不需需信信号号管管制制;对对多多路路交交叉叉和和畸畸形形交交叉叉,用用环环道道组组织织

10、渠渠化化交交通通更更为为有有效。效。缺点: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量总数为量总数为5003000辆小时,左右转弯车辆小时,左右转弯车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两

11、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2. 转转弯弯交交通通:设设计计速速度度因因分分、合合流流及及用用地地等等影影响响,通通常常应应适适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左转弯车道: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第二节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一)设置专用车道(一)设置

12、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划分。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实行交通管制3变左转为右转变左转为右转(图(图a)(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在在车车道道上上划划线线,或或用用绿绿带带和和交交通通岛岛来来分分隔隔车车流流,使使各各种种不不同同类类型型和和不不同同速速度度的的车车辆辆能能象象渠渠道道内内的的水水流流那那样样,沿沿

13、规规定定的的方方向向互互不不干干扰扰地地行行驶驶的的交通组织。交通组织。 (三)组织渠化交通三)组织渠化交通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n(一)行人交通组织(一)行人交通组织n 行行人人交交通通组组织织的的主主要要任任务务是是组组织织行行人人在在人人行行道道上上行行走走,在在人人行行横横道道线线内内安安全全过过街街,使使人人、车分离,干扰最小。车分离,干扰最小。(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1. 在在交交叉叉路路口口,非非机机动动车车道道通通常常布布置置在在机机动动车车道道和和人行道之间。人行道之间。2. 在在交交叉叉口口内内,一一般般车车流流量量下下非非

14、机机动动车车随随机机动动车车按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2. 车车流流量量较较大大时时,可可采采用用分分隔隔带带(或或墩墩)将将机机动动车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3. 当当车车流流量量很很大大,机机、非非之之间间干干扰扰严严重重时时,可可考考虑虑采采用用立立体体非非机机动动车车交交通通组组织织,并并与与人人行行天天桥桥或或地地道道一起考虑。一起考虑。 第三节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n 交交叉叉口口各各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车车道道数数,应应根根据据交交通

15、通控控制制方方法法、交交通通量量、车车道道的的通通行行能能力力及及交交叉叉处处用用地地条条件件等等决决定定。在在城城市市道道路路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n 从从渠渠化化交交通通考考虑虑,交交叉叉口口最最好好按按车车种种和和方方向向分分别别设设置置专专用用车车道道,以以使使左左、直直、右右机机动动车车和和非非机机动动车车能能在在各各自自的的专专用用车车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n 但但在在交交通通量量较较小小的的道道路路上上设设置置过过多多的的车车道道是是不不经经济济的的,可

16、可考虑车道混合行驶。考虑车道混合行驶。 n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道道路路通通行行能能力力:是是在在一一定定的的道道路路和和交交通通条条件件下下,道道路路上上某某一一路路段段适适应应车车流流的的能能力力,以以单单位位时时间间内内通通过过的的最最大大车车辆辆数数表表示示。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辆小时)。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辆小时)。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车头时距法和车头间距法车头时距法和车头间距法车车头头时时距距:指指连连续续两两车车通通过过车车道道或或道道路路上上同同一一地地点点的的时时间间间间隔。隔。以

17、车头时距计算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以车头时距计算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C=3600t车头间距:车头间距:是指交通流中连续两车之间的距离。是指交通流中连续两车之间的距离。以车头间距计算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以车头间距计算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C=1000Vl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n(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n 停停车车线线断断面面法法:已已知知交交叉叉口口处处车车道道使使用用规规定定、信信号号显显示示周周期期及及配配时时,以以进进口口道道停停车车线线为为基基准准断断面面,凡凡通通过过该该断断面面的的车车辆辆即即认认为为己己通通过过交交叉叉口口。据据此此来来计计算

18、算通通过过停停车车线线断断面面上上不不同同行行驶驶方方向向车车道道上上的的小小时时最最大大通通过过量量(即即该该车车道道通通过过能能力力),各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即为交叉口的可能通行能力。各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即为交叉口的可能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n1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N直直:n式中:式中:T信号周期(信号周期(s),),一般一般T=6090s;n Tg一个周期内的绿灯时间(一个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n vs直行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车速(直行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车速(ms););n a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m/s2););n ts直行车平均车头时距(直行车

19、平均车头时距(s)。)。n(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n 停停车车线线断断面面法法:已已知知交交叉叉口口处处车车道道使使用用规规定定、信信号号显显示示周周期期及及配配时时,以以进进口口道道停停车车线线为为基基准准断断面面,凡凡通通过过该该断断面面的的车车辆辆即即认认为为己己通通过过交交叉叉口口。据据此此来来计计算算通通过过停停车车线线断断面面上上不不同同行行驶驶方方向向车车道道上上的的小小时时最最大大通通过过量量(即即该该车车道道通通过过能能力力),各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即为交叉口的可能通行能力。各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即为交叉口的可能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的

20、通行能力 n1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N直直:2一条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右右n式中,式中,tr右转车平均车头时距(右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n 根据观测,平均根据观测,平均tr3.03.5s。 1)有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有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 3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左左n式中:式中:T1一个周期内的左转显示时间(一个周期内的左转显示时间(s););n v1左转车通过交叉口的车速(左转车通过交叉口的车速(s););n t1 左转车平均车头时距(左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取),取t1=2.5m。 1)有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有左转

21、专用信号显示时 3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左左(1)利利用用绿绿灯灯时时间间:当当有有左左转转专专用用车车道道而而无无左左转转信信号号显显示示时时,驶驶入入左左转转车车道道的的车车辆辆,只只能能利利用用绿绿灯灯时时间间内内对对向向直直行行车车流流中中出出现现可可穿穿越越空空档档实实现现左左转转。据据实实测测,可可穿穿越越时时距距约约为为8s,直直行行车车头时距约为头时距约为3.54s,故穿越时距约为直行车头时距的故穿越时距约为直行车头时距的2倍倍。 2)无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无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n 式中:式中: N直直一条直行车道一个周期的通行能力;一条直行车道一个周期的

22、通行能力;n N”直直每个周期实际到达的直行车辆。每个周期实际到达的直行车辆。(2)利用黄灯时间:)利用黄灯时间:黄灯亮时通过车数黄灯亮时通过车数n2为为 n 2)无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无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n式中:式中:Ty每周期黄灯时间,每周期黄灯时间,s。n 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左左为为n 式中:式中: N直直一条直行车道一个周期的通行能力;一条直行车道一个周期的通行能力;n N”直直每个周期实际到达的直行车辆。每个周期实际到达的直行车辆。 一条车道上有直、左混行时,因去向不同二相互干扰,甚至一条车道上有直、左混行时,因去向不同二相互干扰,甚至会停车,应乘以折减系

23、数会停车,应乘以折减系数K。 另据观测,左转车道通过时间约为直行车的另据观测,左转车道通过时间约为直行车的1.5倍。倍。n 4一条直左混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直左混行车道的通行能力N直左直左n式中:式中:1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n K折减系数,取折减系数,取K=0.70.9。n 5一一条条直直右右混混行行车车道道的的通通行行能能力力等等于于一一条条直直行行车车道道的的通通行行能能力。力。n 6一一条条直直左左右右混混行行的的通通行行能能力力等等于于一一条条直直左左混混行行车车道道的的通通行行能力。能力。 无无信信号号控控制制交交叉叉口口一一般般是是指指主主要要道道路

24、路与与次次要要道道路路相相交交时时,困困次次要要道道路路交交通通量量不不大大,可可不不设设交交通通信信号号控控制制,根根据据主主要要道道路路优优先先通通行行的的交交通通规规则则,次次要要道道路路上上的的车车辆辆必必须须等等待待主主要要道道路上的车辆之间出现足够长的间隔时间而通过交叉口。路上的车辆之间出现足够长的间隔时间而通过交叉口。 主要道路上的车流可视为无交叉的连续交通流。主要道路上的车流可视为无交叉的连续交通流。 当主要道路上的车流出现的间隔大于临界间隔当主要道路上的车流出现的间隔大于临界间隔a(即即50%的驾驶员可以接受)时,可供次要道路上车辆汇入或穿越。的驾驶员可以接受)时,可供次要道

25、路上车辆汇入或穿越。(二)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二)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设设次次要要道道路路上上的的车车辆辆相相隔隔的的车车头头时时距距为为,则则次次要要道道路路单单向向可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可通过的最大车辆数Q次次为为(二)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二)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n式中:式中:Q主主主要道路双向交通量(辆小时);主要道路双向交通量(辆小时); n q 主要道路交通流率,主要道路交通流率,n qQ主主3600(辆秒);(辆秒);n 主主要要道道路路临临界界间间隔隔时时间间(s)。对对停停车车标标志志控控制制的交叉口为的交叉口为68s;对让路标志为对让路标志为57s;n

26、 次次要要道道路路最最小小车车头头时时距距(s)。对对停停车车标标志志为为5s;对让路标志为对让路标志为3s。第四节第四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一、交叉口的视距一、交叉口的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一)视距三角形 为为了了保保证证交交叉叉口口上上行行车车安安全全,驾驾驶驶员员在在进进入入交交叉叉口口前前的的一一段段距距离离内内,应应能能看看到到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上上的的行行车车情情况况,以以便便能能及及时时采采取取措措施施顺顺利利驶驶过过或或安安全全停停车车。这这段段必必要要的的距距离离应应该该大大于于或或等等于于停停车车视距视距ST。视视距距三三角角形形:由由相相交

27、交道道路路上上的的停停车车视视距距所所构构成成的的三三角角形形称称为为视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第四节第四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一、交叉口的视距一、交叉口的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一)视距三角形 为为了了保保证证交交叉叉口口上上行行车车安安全全,驾驾驶驶员员在在进进入入交交叉叉口口前前的的一一段段距距离离内内,应应能能看看到到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上上的的行行车车情情况况,以以便便能能及及时时采采取取措措施施顺顺利利驶驶过过或或安安全全停停车车。这这段段必必要要的的距距离离应应该该

28、大大于于或或等等于于停停车车视距视距ST。视视距距三三角角形形:由由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上上的的停停车车视视距距所所构构成成的的三三角角形形称称为为视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二)识别距离(二)识别距离 n识识别别距距离离:为为保保证证车车辆辆安安全全顺顺利利通通过过交交叉叉口口,应应使使驾驾驶驶员员在在交交叉叉口口之之前前的的一一定定距距离离能能识识别别交交叉叉口口的的存存在在及及交交通通信信号号和和交交通通标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n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n

29、 对对无无任任何何信信号号控控制制的的交交叉叉口口,可可采采用用各各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停停车车视视距距 。n 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n 对对有有信信号号控控制制的的交交叉叉口口,在在车车辆辆正正常常行行驶驶条条件件下下,识识别别距距离离力力使使驾驾驶驶员员能能看看清清交交通通信信号号和和显显示示内内容容,能能有有足足够够时时间间制制动动减减速直至停车,但这种制动停车并非急刹车。速直至停车,但这种制动停车并非急刹车。 n3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n对对停停车车标标志志控控制制的的交交叉叉口口,一一般般为为主主要要道道路路与与次次要要道道路路交交叉叉,主主次次关关

30、系系明明确确,而而且且对对标标志志的的识识别别要要比比对对信信号号容容易易,因因此此,可采用式(可采用式(8-10)及识别时间为)及识别时间为2s计算。计算。二、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二、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n 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n 交叉范围相交道路的圆曲线半径交叉范围相交道路的圆曲线半径n 分道转弯式圆曲线半径分道转弯式圆曲线半径n 加铺转角式圆曲线半径加铺转角式圆曲线半径n(一)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一)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n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V仍采用路段仍采用路段规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规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

31、的0.7倍;横向力系数倍;横向力系数可可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在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于以不大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当当右右转转弯弯车车辆辆比比较较多多时时,为为保保证证右右转转车车辆辆能能以以规规定定速速度度分分道道行行驶驶,应应对对最最小小转转弯弯半半径径加加以以限限制制。在在右右转转车车辆辆计计算算行行车车速速度度已已确确定定的的条条件件下下,取取=0.160.20,最最小小圆圆曲曲线线半半径径的的一一般般值值采采用用ih=2%计算,极限值用计算,极限值用ih=6%计算。计算。 n(二)

32、分道转弯式交叉口最小圆曲线半径(二)分道转弯式交叉口最小圆曲线半径为为了了保保证证各各种种右右转转车车辆辆能能以以一一定定速速度度顺顺利利转转弯弯,交交叉叉口口转转角角处处的的缘缘石石或或行行车车道道边边缘缘应应做做成成圆圆曲曲线线或或多多心复曲线。心复曲线。加铺转角边缘的圆曲线半径:加铺转角边缘的圆曲线半径: n(三)加铺转角式交叉口转角半径(三)加铺转角式交叉口转角半径 定定义义:在在交交叉叉口口内内增增加加左左、右右转转车车道道,以以提提高高交交叉叉口口的的通通行行能力的设计方法。能力的设计方法。 一、设置条件一、设置条件1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转车道: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

33、转车道: (1)平面交叉角小于)平面交叉角小于60,且右转车较多时;,且右转车较多时; (2)右转交通量大,且为主要交通方向时;)右转交通量大,且为主要交通方向时; (3)右转车辆所需车速较高时;)右转车辆所需车速较高时; (4)有特殊需要时。)有特殊需要时。2平面交叉除下列条件外应设左转车道:平面交叉除下列条件外应设左转车道:n (1)不允许左转弯时;)不允许左转弯时;n (2)道路交通量很小,通行能力有富裕时;)道路交通量很小,通行能力有富裕时;n (3)相相交交道道路路设设计计速速度度为为40km/h以以下下,设设计计小小时时交交通通量量小于小于200辆时;辆时;n (4)无对向直行交通

34、,且进口道车道数较路段多一条时。)无对向直行交通,且进口道车道数较路段多一条时。第五节第五节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二、设置方法二、设置方法n(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n 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二、设置方法二、设置方法n(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n 在在进进口口道道的的右右侧侧或或同同时时在在出出口口道道的的右右侧侧拓拓宽右转车道。宽右转车道。(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n 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n 1宽宽型

35、型中中间间带带:当当没没有有较较宽宽中中间间带带(一一般般不不小小于于5m)时时,将将道道口口一一定定长长度度的的中中间间带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 n2窄窄型型中中间间带带:当当设设有有较较窄窄中中间间带带(宽宽度度小小于于5m)时时,利利用用中中间间带带后后宽宽度度不不够够,可可将将道道口口单单向向或或双双向向车车道道线线向向外外侧侧偏偏移移,增增加加不不足足部部分分宽度。宽度。 n3无无中中间间带带:当当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不不设设中中间间带带时时,可可通通过过两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n(1)向向进进口口道道的的一一侧侧或或两两侧侧扩

36、扩宽宽,增增加加进进口口道道路路幅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n(2)不不扩扩宽宽进进口口道道,占占用用靠靠近近中中心心线线的的对对向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车道作为左转车道。 第六节第六节 环形交叉口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n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n(一)中心岛的形状(一)中心岛的形状n一般多用圆形,有时也用圆角方形和菱形一般多用圆形,有时也用圆角方形和菱形n主次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椭圆形主次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椭圆形n交角不等的畸形交叉可采用复合曲线形。交角不等的畸形交叉可采用复合曲线形。 n(二)中心岛的半径(二)中心岛的半径n1

37、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计算: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计算:n式中:式中:b紧靠中心岛的车道宽度(紧靠中心岛的车道宽度(m););n ib环道横坡度(环道横坡度(%),一般采用),一般采用1.5%;交织: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交交织织长长度度:进进环环和和出出环环的的两两辆辆车车辆辆,在在环环道道行行驶驶时时相相互互交交织织,交交换换一一次次车车道道位位置置所所行行驶驶的的距距离离,称称为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 n 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计算半径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计算半径R:n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

38、近似地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按交织段长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n式中:式中: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m) 。环道上的车道布置:环道上的车道布置: (1)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2)最靠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最靠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3)中间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中间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为宜。如交织段长度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相交道路的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条车道。行道较窄

39、,也可设二条车道。 每条车道宽每条车道宽3.503.75m, 二、环道的宽度二、环道的宽度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交角度。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和中心岛和中心岛边缘边缘1.5m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的。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的。三、交织角三、交织角n 交织角越小,行车就越安全。交织角以控制在交织角越小,行车就越安全。交织角以控制在2030之间为宜。之间为宜。 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第七节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交叉口的立面设计n 1.相相同同等等级级道道路

40、路相相交交时时,一一般般维维持持各各自自的的纵纵坡坡不不变变,而而改改变变纵纵坡较小的道路的横坡度。坡较小的道路的横坡度。n 2.主主要要道道路路与与次次要要道道路路相相交交时时,主主要要道道路路的的纵纵、横横断断面面均均维维持持不不变变,而而将将次次要要道道路路双双坡坡横横断断面面,逐逐渐渐过过渡渡到到与与主主要要道道路路纵纵坡坡相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n 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n 4.交交叉叉口口范范围围布布置置雨雨水水口口时时,一一条条道道路路的的雨雨

41、水水不不应应流流过过交交叉叉口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n 5.交交叉叉口口范范围围内内横横坡坡要要平平缓缓些些,一一般般不不大大于于路路段段横横坡坡,以以利利于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n 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凸形地形凸形地形 凹形地形凹形地形 分水线地形分水线地形 谷线地形谷线地形 斜坡地形斜坡

42、地形 马鞍形地形马鞍形地形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1.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 n设等高距为设等高距为h,n则中心线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距离则中心线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距离l1为:为: n设设置置路路拱拱以以后后(路路拱拱高高h1),等等高高线线在在车车行行道道边边线线上上的的位位置置沿纵向上坡方向偏移的水平距离沿纵向上坡方向偏移的水平距离l2为:为: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

4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1.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 153.10153.20l2l1i1i3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1.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n2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hG=hA-AGi1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3. 平面交叉设计示例:平面交叉设计示例:BACD3. 平面交叉设计示例:平面交叉

44、设计示例: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定义:定义: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立交交是是高高速速道道路路(高高速速公公路路和和城城市市快快速速路路的的统统称称)必必不不可可少的组成部分。少的组成部分。优点:优点: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少了冲突点; 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

45、耗; 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第第五五章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一、立体交叉的组成一、立体交叉的组成 入口入口出口出口第二节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n一、按结构物形式分类一、按结构物形式分类n 1上跨式: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方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方式。n特特点点:施施工工方方便便,造造价价较较低低,排排水水易易处处理理,但但占占地地大大,引引道道较较长长,高高架架桥桥影影响响视视线线和和市市容容,宜宜用用于于市市区区以以外外或或周周围

46、围有有高高大建筑物处。大建筑物处。n 2下下穿穿式式:用用地地道道(或或隧隧道道)从从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下下方方穿穿过过的的交交叉叉方式。方式。n特特点点:占占地地较较少少,立立面面易易处处理理,对对视视线线和和市市容容影影响响小小,但但施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二、按交通功能分类二、按交通功能分类n (一)分离式立交(一)分离式立交n 构构成成:仅仅设设跨跨线线构构造造物物一一座座,使使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空空间间分分离,上、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离,上、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n 特特点点:立立交交结结构构简简单单,占占地地

47、少少,造造价价低低,但但相相交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n 适用:适用:高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之间的交叉。高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之间的交叉。n (二)互通式立交(二)互通式立交n 构构成成:设设跨跨线线构构造造物物使使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空空间间分分离离,且且上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n 特特点点:车车辆辆可可转转弯弯行行驶驶,全全部部或或部部分分消消灭灭了了冲冲突突点点,各各方方向向行行车车干干扰扰较较小小,但但立立交交结结构构复复杂杂,占占地地多多,造造价高。价高。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

48、方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n 1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n 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车车流流轨轨迹迹线线之之间间至至少少有有一一个个平平面面冲冲突突点的交叉。点的交叉。n适适用用条条件件:当当个个别别方方向向的的交交通通量量很很小小或或分分期期修修建建时时,高高速速道道路路与与次次要要道道路路相相交交或或用用地地和和地地形形等等限限制制时时可可采采用这种类型立交。用这种类型立交。n代表形式:代表形式:菱形立交菱形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n(1)菱形立交)菱形立交三路立交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四路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n(2)部分苜蓿叶式

49、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n2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互通式立交n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n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n适适用用条条件件:高高速速道道路路之之间间及及高高速速道道路路与与其其它它高高等等级级道路相交。道路相交。n代表形式:喇叭形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苜蓿叶形、蓿叶形、y形、形、X形等。形等。n 1)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 n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 n 1)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 n经环形左转匝道驶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出

50、主线(或正线)主线(或正线) n2)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 n2)苜蓿叶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 n(带集散车道形)(带集散车道形) n3)子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 定向定向Y形形 n 4)Y形立交:形立交: 半定向半定向Y形形 n 4)Y形立交:形立交: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n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车车流流轨轨迹迹线线因因匝匝道道数数不不足足而而共共同同使使用用,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n 3环形立交环形立交三路立交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四路立

51、交 多路立交多路立交 (一)立交位置的选定一)立交位置的选定一一般般应应选选择择在在地地势势平平坦坦开开阔阔、地地质质良良好好、拆拆迁迁较较少少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二)立交的间距(二)立交的间距 公公路路:在在大大城城市市、重重要要工工业业区区周周围围为为5km10km; 一一般般地地区区为为15km25kmm。最最大大间间距距以以不不超超过过30km为宜;最小间距不应小于为宜;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km。城城市市道道路路:互互通通式式立立交交的的间间距距一一般般比比公公路路小小,但但最最小小间间距距按按正正线线计计算算行行车车速速度度为为8

52、0km、60km和和50kmh,分别采用,分别采用1km、0.9km和和0.8km。 三、三、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n影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n 高高速速公公路路同同其其它它各各级级公公路路交交叉叉,必必须须采采用用立立体体交交叉叉。除除在在控控制制出出入入的的地地点点设设互互通通式式立立体体交交叉叉外外,均均采采用用分分离离式立体交叉。式立体交叉。(全部立交)(全部立交)n 一一级级公公路路同同其其它它公公路路交交叉叉,应应尽尽量量采采用用立立体体交交叉叉。交交叉叉类类型型可可根根据据具具

53、体体情情况况采采用用互互通通式式立立体体交交叉叉或或分分离离式式立体交叉。立体交叉。(部分立交)(部分立交)n 一一般般公公路路间间的的交交叉叉,在在交交通通条条件件需需要要或或有有条条件件的的地地点,可采用立体交叉。点,可采用立体交叉。(个别立交)(个别立交) (三)立交交叉形式的选择(三)立交交叉形式的选择(1 1)宜采用立体交叉的情况宜采用立体交叉的情况 1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性性质质、任任务务:高高速速、一一级级公公路路之之间间及及其其与与通通往往市市(县县)级级及及其其以以上上城城市市或或其其他他重重要要政政治治、经经济济中中心心、重重要要港港口口、机机场场、车车站站和和游游览览胜胜

54、地地的的道道路路相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2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交交通通量量:公公路路上上采采用用平平面面交交叉叉冲冲突突交交通通量量较较大大,通通过过渠渠化化或或信信号号控控制制仍仍不不能能满满足足通通行行能能力力要要求求时时。 城城市市道道路路规规定定进进入入交交叉叉口口的的交交通通量量达达4000辆辆小小时时6000辆辆小小时时(小小汽汽车车),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为为四车道以上。四车道以上。3经经济济条条件件:经经对对投投资资成成本本、运运营营费费用用和和安安全全性性分分析析,设设置置互互通通式式立立体体交交叉叉的的效效益益投投资资比比和和社社会会效效益益等等大于设置

55、平面交叉时。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2 2)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一)匝(一)匝道的基本形式道的基本形式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右转匝道、左转匝道。右转匝道、左转匝道。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四、四、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 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n 车辆须转约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跨线构造物。 n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

56、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n(1)左出右进式:)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n(2)右出左进式:)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n(3)右出右进式:)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 3)间

57、接式:又称环圈式)间接式:又称环圈式n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约270达到左转的目的。达到左转的目的。n特点:特点: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形指标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形指标差。差。 (二)匝(二)匝道的特性道的特性 n 1对称性:对称性: n 2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完成左转弯运行。 n 3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完成左转弯运行。 一个象限集中布置一个象限集中布置 两

58、个象限集中布置两个象限集中布置 三个象限集中布置三个象限集中布置 (三)匝(三)匝道的设计依据道的设计依据 n(1)立交的等级立交的等级n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级。 (2)匝道的设计速度匝道的设计速度 n 匝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条件选定。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条件选定。 (四)匝(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道的线形设计标准:n(1)匝道的平面匝道的平面n1匝道平曲线半径:匝道平曲线半径: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n2匝

59、道回旋线参数:匝道回旋线参数:n (2)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n 1匝道最大纵坡匝道最大纵坡n 2匝道竖曲线半径及长度匝道竖曲线半径及长度(3)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及加宽n1匝道横断面匝道横断面n2匝道圆曲线加宽匝道圆曲线加宽n (4)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n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n2超高值确定超高值确定n3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n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绕行车道中心旋转n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五、五、 端部设计端部设计n定义:定义: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

60、车道及辅助车道等。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n(一)出(一)出口与入口设计口与入口设计n主线出、入口: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 n通视区域:通视区域: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和匝道和匝道60m的三的三角形区域内通视。角形区域内通视。 n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定义: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

61、设置的附加车行驶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道称为变速车道。减速车道: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车道称为减速车道;加速车道: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加速车道。车道称为加速车道。 1变速车道的形式:变速车道的形式: 平行式平行式 直接式直接式(二)变(二)变速车道设计速车道设计(1)平行式:)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n 原原则则上上加加速速车车道道采采用用平平行行式式,因因加加速速车车道

62、道较较长长,平平行行式式容容易易布布置置。平平行行式式变变速速车车道道端端部部应应设设渐渐变变段段与与正正线线连接。连接。n (2)直直接接式式:不不设设平平行行路路段段,由由正正线线斜斜向向渐渐变变加加宽宽,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n原原则则上上减减速速车车道道采采用用直直接接式式,另另外外加加速速车车道道较较短短或或双双车道的变速车道应采用直接式。车道的变速车道应采用直接式。n 2. 变速车道的长度变速车道的长度n 变变速速车车道道长长度度为为加加速速或或减减速速车车道道长长度度与与渐渐变变段段长长度度之和。之和。 (一)收(一)收费站和收费广场费站和收

63、费广场 (1)收费道路上立交的布置收费道路上立交的布置 1收费道路设置立交的办法收费道路设置立交的办法 六、六、 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主线主线1)三三路路收收费费立立交交:多多采采用用喇喇叭叭形形、y形形及及子子叶叶式式立立交,只需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交,只需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n 2)四路收费立交:)四路收费立交:n 一般只设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个收费站。 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

64、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分段收费管理分段收费管理(二)收费站(二)收费站n1设置位置:设置位置:n (1)直接设在主线上)直接设在主线上n 多用于主线收费路段的起、终点处;多用于主线收费路段的起、终点处;n (2)设在立交匝道或连接线上)设在立交匝道或连接线上 n 用于控制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进、出主线的收费。用于控制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进、出主线的收费。n2收费站车道数:收费站车道数:n 收收费费站站所所需需的的车车道道数数应应根根据据交交通通量量、服服务务时时间间和和服服务务水水平平三三个因素来确定。个因素来确定。 (三)收费广场(三)收

65、费广场 n 1线形标准:线形标准:n 设设在在主主线线上上时时,平平曲曲线线与与竖竖曲曲线线应应与与互互通通式式立立交交的的主主线线线线形标准一致;形标准一致;n 设设在在匝匝道道或或连连接接线线上上时时,其其平平曲曲线线半半径径不不得得小小于于200m,竖竖曲线半径应大于曲线半径应大于800m。n 收收费费广广场场处处纵纵坡坡应应小小于于2%,当当受受地地形形及及其其他他条条件件限限制制时时不不得大于得大于3%。n 横坡为横坡为1.5%2.0%。n 2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二、景观设计要点二、景观设计要点 n(一)坡面修饰(一)坡面修饰n 坡坡面面修修饰饰是是将将匝匝道道包包围围区区域域的的边边坡坡修修饰饰成成规规则则、圆圆滑滑和和接接近近于于自自然然地地形形的的形形状状。坡坡面面原原则则上上只只修修饰饰匝匝道道包包围围的的区区域域,其其外外侧侧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则适当修整。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则适当修整。 n(二)绿化栽植(二)绿化栽植n 互互通通式式立立交交的的绿绿化化栽栽植植除除了了美美化化环环境境、点点缀缀城城市市外外,还还有有诱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的作用。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的作用。 二、景观设计要点二、景观设计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