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73187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三中国近代篇模块通史贯通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通史贯通模块通史贯通一、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一、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革与转型阶段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在屈辱中逐步向近代化迈进。通史要点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2)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3)早期资

2、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1)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服、西餐、西式住宅传入中国(2)社会习俗受到冲击,婚俗、社交礼仪等发生重大变化二、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二、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阶段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异常活跃,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通史要点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1)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2)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1)资产

3、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3)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2)报纸等大众传媒在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阶段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通史要点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1)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共诞生(2)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

4、民革命、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打击(3)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领导了国民革命(3)毛泽东思想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1)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影视事业都得到较快发展(2)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生活进步缓慢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第一次: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中国没有抓

5、住这次机遇,从而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结果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将先进技术设备引入中国,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错失了第二次机遇。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实行

6、对外开放政策,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启示:纵观三次科技革命,由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和社会的狂飙式进步可知,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强大。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科技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去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应训练对应训练1.1864年,清政府某官员上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

7、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据此判断()A.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衰落B.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C.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答案答案D1864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刚刚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外国航运业冲击中国海船运输,但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企业并非指洋务企业,故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轮船公司参与竞争,中国江浙一带从事贩运贸易的传统航运业亏本乃至破产,这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2.1902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

8、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A.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B.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C.受到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D.受到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答案答案DA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在中国市场上的争夺,并非国际市场,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故D项正确。近代西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随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

9、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的工业化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更是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他们都推动了工业化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主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由殖民扩张和掠夺等各种方式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工业化次序先从轻工

10、业开始,再到重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滞后二、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差异二、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差异3.据学者研究,中国1936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年7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并投入使用。1929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1937年6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1935年开始修筑的苏嘉铁路,于1936年7月正式通车。在山西,1932年至1937年,修筑了长达860千米的同蒲铁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C.是社会长期稳定的结果对应训练对

11、应训练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答案答案D国民党“围剿”红军与材料中的地点不符,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为抗战做准备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中的时间,故B项错误;当时是国共内战、日本侵华,社会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国民政府进行了经济建设运动,所以铁路里程增加,故D项正确。一、自然经济解体一、自然经济解体典题例证典题例证1.(2018江西南昌调研)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洋货畅销导致的直接影响是()A.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的

12、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答案答案A由材料中的“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可知,洋货畅销直接影响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棉纺织业,故A项正确;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非洋货畅销导致的直接影响,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故D项错误。概念阐释内在联系“中体西用”“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

13、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等来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相同点:二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不同点:二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有着不同的阶级基础。维新思想主要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中体西用”思想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主要思想包括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二、二、“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与维新思想典题例证典题例证2.(2018东北名校联考)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答案答案C“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从根本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并非最理想的救国方案,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技术,并没有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在当时封建主义文化居主体的情况下,“中体西用”主张便于引进西方技术与文化,因而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主张,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在封建主义文化居主体的情况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不能体现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