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71563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5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第79章表象语言情绪(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表象和想象n 第一节第一节 表象概述表象概述n一、表象及其特征n(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n(二)表象的特征 1、表象的直观形象性 表象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形象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不同于感知觉的直接性,也不如感、知觉鲜明、完整和稳定。 2、表象的概括性 表象所反映的不是某个具体事物或事物的某个特点,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特征,是一种归类化了的事物形象。n二、表象的种类n(一)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这是依据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其中视觉是比较鲜明、经常发生的表象形式。n(二)个别表象和

2、一般表象 这是依据表象产生的概括化程度而分类。 对某一具体事物所形成的表象称为个别表象;对某一类事物形成的表象称一般表象。 n(三)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依据表象的创造性成分分类。 记忆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人脑中的简单重现;想象表象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与整合的过程。n(四)遗觉象 刺激消失后,在人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遗觉象。它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第二节 表象理论表象理论n一、基本表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巴格斯基(B.B.Bagelcki)认为,人们将视觉和言语信息转化为表象储存在记忆中,表象是信息编码的基本形式,人们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而这种操作类似于对具

3、体事物的操作。 基本表象理论实验支持:库珀和谢波德(L.A. Cooper & R.N. She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n二、双重编码理论 佩维奥(A. Paivio)等人提出同时存在表象和言语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即双重编码。 表象和言语是相互平行、相互联系的两种编码系统。表象编码加工具体的形象信息;言语编码加工抽象的言语信息。 表象编码似乎是空间加工;而言语编码是有序加工。 第三节第三节 想象概述想象概述n一、想象的含义n(一)什么是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突出特征:形象性、新颖性n(二)想象的功能 1

4、、预见功能 指想象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的反映。 2、补充功能 可以弥补人类认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3、代替功能 当某些需要和活动不能满足或完成时,可以通过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某种替代和满足。n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分为两类:n(一)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n(二)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创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对有意想象进行分类: 1、再造想象 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和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 根据一

5、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 指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第四节第四节 想象规律的应用想象规律的应用n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n(一)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n(二)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n(三)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n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n(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n(二)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n(三)结合教学活动有目的地进行想象力训练。n(四)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第八章语言与言语第八章语言与言语第一节语言与言语概述第一节语

6、言与言语概述n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符号代表着一定的事物,是由人们共同约定创造出来的。言语是个体运用某种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或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n(一)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人的心理现象。n(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n(三)语言与言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n二、言语的功能与特征n(一)言语的功能 1、交流功能 指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言语活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表达意愿。 2、符号功能 在言语活动中,人总是借助于语言中具体的语词来表达确定的信息,言语中的词总是标志着一定的对象或现象。 3、概括功能 言语不仅

7、标志个别对象和现象,还可以标志某类事物的许多对象。n(二)言语的特征 1、言语的创新性 言语活动是一种生动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创造过程。 2、言语的规范性 人们不能随便而任意地用言语来表达思想感情,言语活动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3、言语的意义性 言语活动中运用的词语和句子,包含着有意义的思想与情感内容,用它们可以表示某物体、某动作、某关系或某抽象物。 4、言语的交际性 言语活动总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起着交流思想与情感的作用。n三、言语的种类n(一)外部言语 指言语活动的过程或结果具有外显表现的言语。它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1、口头言语 凭借发音器官发出语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是人类在劳动中产生

8、并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 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活动,需经过专门训练而掌握。n(二)内部言语 指一种个体自问自答或是在自己思考时所使用的言语活动,这是一种不出声的内隐言语。 第二节 言语的产生n一、言语的生理机制n(一)言语的发音机制人类发音器官主要有呼吸系统、喉头、声带、口腔、鼻腔与咽腔。n(二)言语活动的神经中枢参与人类言语活动的大脑皮层中枢部位,主要涉及四个不同区域:、言语运动中枢,又称布洛卡区,位于左半球额下回;言语书写中枢,又称艾克斯勒区,位于布洛卡区上方。、言语听觉中枢,又称威尔尼克区,在左半球顶枕颞叶交界处的颞上回;言语视觉中枢,称为角回,位于威

9、尔尼克区上方的顶枕叶交界处。n二、言语产生的过程n(一)动机和意向阶段 人们的各种动机和意向是言语产生的起点。n(二)内部言语阶段 有了动机和意向后,就进入内部言语阶段,这个阶段具有片断性和压缩性的特点,思想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替一系列完整的句子。n(三)深层句法结构阶段 这个阶段显示基本句法关系,决定句子意思。n(四)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种结构是内部语言的外化,便于相互交流思想感情或进行交际。 第三节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n一、言语的感知n(一)口头言语感知 要正确理解口语,应正确感知口语的语音。 影响口头言语感知的因素有: 1、音位的语音特征 :分辨不同音位间的区别,就能辨

10、清语音,这对口头言语感知很重要 。 2、语音的强度是重要因素,用分贝衡量。 3、上下文语境和对语句和词语的预期作用在口头言语感知中也很重要。 4、语法和语义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句法、语义信息对言语感知有重要影响。n(二)书面言语感知 书面言语感知包括单词再认和句子阅读。 单词再认广义上是指个体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单词的语音、语义、词法等特征。 句子阅读就是指个体对句子及段落意义所含信息的接收。n二、言语理解n(一)什么是言语理解 是指在言语感知的基础上,使语音、文字在人脑中建立起意义的过程。 言语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水平: 初级水平是对单词的理解; 第二级水平是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 第三级水平是

11、对说话人意图或动机的理解。n(二)言语理解的阶段 1、感知阶段 是对音响或书面信息的感知过程。 2、分析阶段 把信息转换成词的组合意义的阶段。 3、使用阶段 听者对语义的实际应用过程。 第四节 言语的发展n一、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n(一)咿呀学语阶段 婴儿约在6个月前后进入这一阶段。n(二)单词句阶段 儿童在周岁左右开始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随后还会出现单词句。n(三)双词句阶段约1.5岁开始,单词句被双词句代替,儿童用这种组合来粗略表达语义关系。n(四)完整句阶段 从23岁开始,儿童可以说出包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来表达较完整的意思。n二、言语发展理论n(一)言语发展经验说 1、条件反射说 用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来解释。该理论认为,儿童获得言语包括两方面: 首先是第二信号刺激与第一信号系统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即词语的声音和具体事物的形象在脑中建立联系; 接着是第二信号刺激之间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即词语之间建立联系,这种神经联系是通过强化(具体事物的强化和词语的强化)而建立的。 2、学习强化说 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个体行为。他认为,儿童习得言语就像老鼠按门闩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一样,即儿童的言语行为是通过食物或别人的言语声音、手势的强化而习得的。 3、言语的模仿说 摩尔提出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通过模仿。他认为, 儿童最初模仿父母的发音,并由此感到愉快,因为这些声音常和母

13、亲的爱抚或哺乳相联系,儿童发出类似的声音就会使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状态。n(二)先天语言生成说 这种理论认为人具有一种先天的特殊言语获得装置,所以能快速有效地掌握语言。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在遗传上就具有非常独特的“语言官能”,儿童生下来就具备支配人类语言结构的普遍原则的天赋知识,这种知识体现在“语言获得装置”里,通过这个装置,儿童可以主动发现和确定普遍语法,以此来掌握语言。 他认为,儿童获得言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主动发现与确定普遍语法中的相关词汇的过程。n(三)关键期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自然成熟说”。它把儿童语言发展看成是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过程。当和语言有关的生理机能成熟到一

14、定状态时,只要受到外界适当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n(四)言语的认知加工说皮亚杰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言语的发展是以认知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言语之所以能以一种特定规则和方式表现出来,是因为儿童通过言语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第五节第二语言的学习n一、双语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双语是指可以熟练的掌握两种语言,并且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可以同样有效地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第二语言是指熟练掌握了一套语言,在接受到第二语言信息时需要先把它译成第一语言才能领会和理解。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是在掌握了汉语的前提下,把英语当作一门课程来开设,严格讲,这只是

15、一种“第二外语教学”。n二、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n(一)三、四岁起,儿童就能同时发展两种语言。掌握口语的过程中,若可以同时接触两种语言,那么二者的发展水平就可以保持平衡。n(二)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建立一套新的、独立自主的言语系统的过程。n(三)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从领会语言、随意掌握语言开始,到自发的言语结束的过程。领会,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n三、第二语言的教学n(一)创造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n(二)利用游戏学习外语n(三)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九章情绪和情感第九章情绪和情感n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FEELING)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需要而产生的态度态度体验。是人对

16、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只是在内容和方式上与认识过程不同。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是复杂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n二、情绪分类n(一)情绪的划分情绪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普拉特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型”。三维模型的八个扇面表示8种基本情绪:狂喜、警惕、悲痛、惊奇、狂怒、恐惧、接受和憎恨。、克雷奇将情绪分为四种,即: 原始情绪:指快乐、愤怒、恐惧、悲哀4种; 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主要有疼痛、厌恶、轻快;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包括成功与失败、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的情绪; 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爱与恨等。 n(二)情绪研究埃克曼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提出:、人

17、类存在六种原始的基本情绪,即惊奇、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厌恶。、人类普遍存在着跨种族、跨文化的基本原始情绪经验。n三、情绪的功能n(一)适应环境的功能 情绪从人类远古祖先进化而来,并随着大脑的发育而得到分化,情绪有助于人类适应社会环境。n (二)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 人在知觉和记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选 择,情绪好比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 它促进或组织着个体的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 问题解决过程。n (三)信息传递的功能 指在社会交往中,除借助语言进行交流外, 还通过情绪来表达、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表情动作是情绪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有三类: 1、面部表情:是人类最主要的表情动作之

18、一。 2、身段表情:除面部外身体其它部位的表情 动作,又称肢体语言。 3、言语表情:是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机制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机制n一、与情绪有关的大脑皮层结构临床观察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使研究者认识到,大脑皮层,尤其是额叶与情绪的产生和表达有密切关系。其中,前额叶右侧与沮丧情绪有关,左侧则与快乐情绪有关。n二、情绪的生理反应n(一)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呼吸、心率、血压和血管容积、皮肤电、内外分泌腺的活动n(二)脑电波的变化 情绪状态变化时,神经中枢也有变化,所以脑电波也随之变化。情绪变化对 波影响最大。n三、测谎仪 根据情绪和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制成

19、的生理反应指标综合测量仪器,可以记录各项与情绪有关的生理指标。n四、情绪的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n(一)心身疾病的心理致病因素 情绪变化会有生理变化伴随,生理变化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引发躯体疾病。n(二)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神经生理机制中枢神经系统会对任何刺激进行加工和处理,接着会产生各种情绪变化和生理反应,使机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身心。第三节 表情n 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即“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n一、面部表情:n 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状态。n二、姿态表情:n 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n三、语调表情:语音、语调表达情绪。n四、感觉

20、反馈: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增强情绪体验。第四节情绪理论第四节情绪理论n一、早期情绪理论n(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必先有引起个体反映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个体由此产生情绪。、兰格还强调血液系统对情绪也有重要影响。n(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这项理论认为情绪中心不是在周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被唤起并活动时,情绪就会产生。n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阿诺德认为,情绪与人对事情或事物的评估有关,人的认知过程会左右对情绪的理解和反应。、不同情境下,知觉对象相同,情绪反应模式可能不同。、大脑皮层的兴奋是个体情绪行为的基础。、拉扎勒斯

21、强调个体所具有的先前观点和知识经验是左右情绪体验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和感受的差异极其显著。n(二)沙赫特和辛格的三因素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认知的参与及认知对环境环境和生生理唤醒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重要机制。具体来说:各种情绪状态特征由交感神经系统以特定形式唤醒,人通过环境暗示或对刺激的认知加工来解释和区分情绪状态。认知在个体对刺激引起的一定生理唤醒的引导下解释信息并产生特定情绪。沙赫特和辛格设计的三因素实验证明:个体情绪是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环境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节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第四节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n一、情绪智力n(一)沙洛维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用来指各种与情绪有关的能力。n(二)情绪智力的内涵 1、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的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n三、不良情绪的调控n(一)要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n(二)学会转移注意力n(三)能够合理地发泄情绪n(四)能够用言语控制和调节情绪n三、健康情绪的培养n(一)学校的情绪智力教育情绪智力对个人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重视情绪智力的培养。n(三)家庭的早期情绪智力教育成功的情感教育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促进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