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70150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特征一、风格特征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师法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融于自然)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在造园艺术上“师法自然”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园林中山水相依的

2、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洞、坡、涧各景观要素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实际。二是每个山水景观要素的形象要合乎自然形态。如假山峰峦的石料叠砌应模仿天然岩石纹脉,尽量减少人工的痕迹。水池岸线常作自然曲折,高低起伏。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

3、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 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多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

4、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

5、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古树名木 1600 余株。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此特点也称为:分隔空间,融于自然此

6、特点也称为: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用建筑、山体、植物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有限空间的局限性,构景无限,融于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漏窗的运用,使景观视觉通透,在空间上隔而不绝、互相渗透。3、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

7、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即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如: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 与“沧浪”之说暗合 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 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再如拙政园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