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700835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天气图分析精讲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气学分析之地面天气图分析地面天气图的概念地面天气图: 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 它填有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和雨、雪、雾等等;还填有一些能反映空中气象要素的记录,如云高、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及趋势的记录,如三小时变压、气压倾向等。地面天气图填写符号识别 S Sp pS Sp pS Sp pS Sp pW1W2RRRR R2424R R2424R R2424R R2424CL Nhh hT Td dT Td dT Td dPPPaPPPa WWVVVVPPPP PPPP (P P0 0P P0 0P P0

2、 0P P0 0)CMTTTTTTP P24 24 P P2424C CH HT24 T24T Tx xT Tx xT Tn nT Tn nT Tg gT Tg g陆地站填写格式陆地站填写格式 N N:总云量(:总云量(1010分制)分制)符号说明总云量总云量10总云量总云量910符号说明 C CH H、C CM M、C CL L:高云状、中云状、低云状高云状、中云状、低云状符号说明 N Nh h :低云量,低云量,以以1010分制的实际云量数表示分制的实际云量数表示 h h :低云高,低云高,以数字表示,单位为百米以数字表示,单位为百米电码 0123456789Nh134568910中云状:

3、透光高积云中云状:透光高积云低云状:普通层积云低云状:普通层积云低云量:低云量:10低云高:低云高:500米米高云状:卷层云高云状:卷层云低云状:鬃积雨云低云状:鬃积雨云低云量:低云量:6低云高:低云高:300米米 TTT :气温气温以数字表示,单位为摄氏度(数值前加以数字表示,单位为摄氏度(数值前加“”号表负值)号表负值) TdTdTd :露点露点以数字表示,单位为摄氏度以数字表示,单位为摄氏度(数值前加(数值前加“”号表负值)号表负值)气温:36 露点:34气温:0 露点:3 WW :现在天气现象现在天气现象 ,见附录表,见附录表4现在天气现象的符号现在天气现象的符号 VV :水平能见度,

4、以数字表示,单位:公里水平能见度,以数字表示,单位:公里现在天气:小雨夹雪能见度:10公里现在天气: 雷暴并有雨 能见度:4公里 PPPP :海平面气压以百帕数(hPa)表示,只填写最后三位,最后一位为小数,不加小数点。如海平面气压为1015.2hPa,图上只填152;若海平面气压为998.4hPa,图上只填984。 PPP :过去过去3 3小时气压变量,即观测时的气压与观测前3小时气压的差 值。变量用百帕数表示,最后一位为小数。 a:a:过去3小时气压倾向。数字前若标有“”号,表示气压是上升的;数字前若标有“”号,表示气压是下降的。 W1W 2 :过去天气现象过去天气现象 ,观测前观测前6

5、6小时内出现过的天气小时内出现过的天气 ,补充定时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为观测前绘图天气观测报告为观测前3 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 W W1 1W W 2 2 分别代表两种分别代表两种天气现象。天气现象。 9 8 7 6 5 4 3 2 1 0电码不填不填不填不填不填不填 9 8 7 6 5 4 3 2 1 0电码不填不填 RRR :观测前观测前6 6小时内的降水量小时内的降水量 ,用数字表示,单位为,用数字表示,单位为mmmm。1mm1mm以上以上为为整数,小于整数,小于1mm填写一位小数。填写一位小数。“T”表示微量。表示微量。不填不填 dd :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

6、方向指向站圈,表示风的来向,风的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表示风的来向,风的方位以图上的经纬线为准。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注:在方位以图上的经纬线为准。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注:在ChCh上面填有上面填有d d表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如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如d15d15表风向不明,风速表风向不明,风速15m/s15m/s. ff:风速:风速 。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线表示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线表示4 4 m/sm/s,一短划线表示,一短划线表示2 2 m/sm/s,一三角旗表示风速,一三角旗表示风速20 20 m/sm/s,风速不明时,在风向杆尖端填,风速不明时,在

7、风向杆尖端填“”。以上必填项目:以上必填项目: T T2424T T2424: 24小时气温变量,以为单位,填十位、个位。P24 P24: 24小时气压变量,以hpa为单位,只填十位、个位,十位数是零时不填。 TxTx:日最高温度,在每日02时图上填写(前天)。 TnTn :日最低温度,在每日14时图上填写(当天)。TgTg :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到08时之间出现地面最低温度。 以上三项填写与TTT相同(十位、个位、小数一位)。SpSpSpSp:重要天气现象。只在02、08、14、20四个时次的天气图上填写。如选填项目:选填项目:911fxfx911是指示码,表其后为17 m/sm/s

8、的极大瞬间风速,fxfx风速值。92sss92是指示码,表过去6小时有雨淞出现,sss表电线积冰直径(mm)9939A29939是指示码,表过去6小时内在测站或视区出现海陆龙卷或尘龙卷。1为海龙卷,2为陆龙卷,3为尘卷风。996HgHg表过去6小时出现冰雹现象。HgHg表冰雹的最大直径(mm)9977B表河流封冻情况。SpSpSpSp:重要天气现象 练习例1:北京(区号54,站号511),某年某月4日06时(指世界时,北京时是14时),地面天气报告。用仪器观测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能见度24千米;总云量10成;风向140度(即东南风),风速4米/秒;气温为26 ;露点温度5.7 ;海平面气压1

9、001.9百帕;过去三小时气压下降2.2百帕;过去6小时降水量21毫米;现在天气现象,小的阵雨;过去天气现象,雷雨,阵雨;低云状CL是9;低云量,9成;低云高1000米;24小时变压为3百帕;24小时变温为3oC。 练习总云量9成;高云状视毛卷云;中云状是透光高积云;低云状CL是普通层积云;低云量,6成;低云高1500米。风向东南风,风速2米/秒;气温为21;露点温度16 ;现在天气现象,有烟雾、炊烟;能见度4千米;海平面气压1008.1百帕;过去三小时气压下降2.1百帕;过去6小时降水量5毫米;设计天气符号设计天气符号活动目标:1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2能认出天气预报中常用的

10、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活动建议: 组织学生把自己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到的当天的天气消息发布给全班同学,同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风、雨、雪、阴、晴等天气设计一种图形符号,并用它来记录天气,体验用符号表示天气变化的简便性。在此基础上熟悉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的规范图形符号。设计天气符号设计天气符号 海平面气压场 三小时变压场 天气现象 锋线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地面天气图的分析:一、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 海平面气压场分析就是在地面图上绘制等压线,即把气压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线。 绘制等压线后,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气压在海平面上分布情况。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等值线分析原则等值线分析原则同一条等值线

11、上要素值处处相等。等值线一侧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相邻两根等值线数值是连续的,即其数值或者相等,或只差一个间隔。1、等压线分析原则(两方面)遵循地转风关系,即分析等压线要和风向近于平行。在北半球,观测者“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但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交角,在海洋上一般为15,陆地平原为30。在我国西部及西南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地形复杂,地转风关系常不能满足。第二方面:第二方面:2、绘制等压线注意事项: 等压线用黑色铅笔(2B)绘制。 等压线一般应保持平滑。 相邻两站间气压变化比较均匀时,等压线的位置可用内插法确定。 根据梯度风原则,在

12、低(高)压区,等压线可分析得密集(稀疏)。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相互平行并相距很近(eg:P8 fig.1.13)。 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地参照风的记录(eg:P8 fig.1.14) 。 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突然增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 (eg:P9 fig.1.15, fig.1.16) 。3、绘制等压线技术规定n在亚洲、东亚、中国区域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每隔2.5hpa分析一张,其等压线的数值规定为1000.0、1002.5、1005.0hpa,其余依次类推。n在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应通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在非闭合的等压线两端应标注等压线的百帕数值。如等压线是闭合的,则在等压线的上端开一小缺口,在缺口中标注百帕数值,要与纬线平行。n在低压中心用红色笔注“D”;高压中心用蓝色笔注“G”;台风中心用红色笔注“ ”,标注在气旋或反气旋流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