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652677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王志兵王志兵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目前关于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没有统一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凡是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凡是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即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制技术信息技术信

2、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定义定义1: 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其内容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其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存储、检索等。 定义定义2: 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广义广义:培养社会成员

3、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狭义: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起源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起源与发展与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是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是从1982年由计算机教年由计算机教育起步,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今育起步,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天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按其特征大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按其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时间上可分为前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时间上可分为前10年、年、中中10年和后年和后10年,即重点试验到逐步普及年,即重点试验到逐步普及发展的前

4、发展的前10年;更新换代向深层次加速普年;更新换代向深层次加速普及发展的中及发展的中10年;在全国中小学完成普及年;在全国中小学完成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校校通”和教育初和教育初步信息化的后步信息化的后10年。年。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特征特征前前10年年(19821991)PC机以尖端科学领域新贵的身份出现在机以尖端科学领域新贵的身份出现在科研、政府核心部门,用于中小学计算科研、政府核心部门,用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机型为苹果机和中华学习机教育的主要机型为苹果机和中华学习机苹果机上有固化的机苹果机上有固化的BASIC语言,中华语言,中华学习机除了固化

5、学习机除了固化BASIC语言外还增加了语言外还增加了固化固化LOGO语言。应用软件较少主要为语言。应用软件较少主要为游戏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游戏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序设计、算法语言、文序设计、算法语言、文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件处理等件处理等件处理等。指导思想表现为从指导思想表现为从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化论起步,年代初期的文化论起步,向向80年代后期的工具论转年代后期的工具论转化,受教育者从无到有,化,受教育者从无到有,从重点试验到在全国逐步从重点试验到在全国逐步发展发展精英教育精英教

6、育 中中10年年(19912000)微型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提高、档次的升微型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提高、档次的升级、价格的降低,社会上计算机使用率级、价格的降低,社会上计算机使用率普遍提高,在办公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更普遍提高,在办公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更是普及化。是普及化。PC机开始走人家庭。机开始走人家庭。 文字处理、文字处理、文字处理、文字处理、 电子表格、电子表格、电子表格、电子表格、数据库、绘图、计算机数据库、绘图、计算机数据库、绘图、计算机数据库、绘图、计算机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教学用计算机在机型上淘教学用计算机在机型上淘汰了苹果机和中华

7、学习机,汰了苹果机和中华学习机,改为改为PC机并逐步转为多媒机并逐步转为多媒体计算机。学生接触和学体计算机。学生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的机会大大增加,习计算机的机会大大增加,逐步消除了神秘感。逐步消除了神秘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后后10年年(20002010)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因特网在各个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因特网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领域广泛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达建立计划、进行表达建立计划、进行表达建立计划、进行表达(表现(表现(表现(表现) )现等,并重视灵现等,并重视灵现等,并重视灵现等,并重视灵活

8、运用信息技术从事分活运用信息技术从事分活运用信息技术从事分活运用信息技术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析、综合、创作、展示析、综合、创作、展示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等活动等活动等活动计算机课更名为信息技术计算机课更名为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转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转为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培养目标由计算机技能转培养目标由计算机技能转变为信息素养变为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有代表性的图片从选修课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选修课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1983年,制订了年,制订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 ”1994年年10月颁布月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

9、纲要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1997年年10月颁布月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修订稿订稿)2001年年10月颁布月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试行)2003年年9月颁布月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实验) 计计 算算 机机 文文 化化 论论计计 算算 机机 工工 具具 论论信信 息息 素素 养养 论论19821991重点学校选修课重点学校选修课1984邓小平:计算机从娃娃抓起邓小平:计算机从娃娃抓起1981伊尔肖夫:计算机语言是人类第二文化伊尔肖夫:计算机语言是人类第二文化19922000所有中学校选修课所有

10、中学校选修课1994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1997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20012010所有中小学校必修课所有中小学校必修课2000: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2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200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信 息息 文文 化化 论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技术信息技术的文化特

11、征演化信息技术的文化特征演化1982198219911991: DOSDOS, 精英技术、精英文化精英技术、精英文化1991199120002000:WindowsWindows、OfficeOffice、WpsWps等等 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傻瓜化、人性傻瓜化、人性化、与用户友化、与用户友好好2000200020102010:互连网互连网、多媒体多媒体、支持终身学习和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的手段 大众技术大众技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从专业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专业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专用工具专用工具前沿技术前沿技术傻瓜化操作系统傻瓜化操作系统大众文

12、化工具大众文化工具精英端精英端大众端大众端课程目标的涵义课程目标的涵义为总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为总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称为总导思想而存在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称为总目标或目的。目标或目的。 对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精对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详细的说明,是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一个确、详细的说明,是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与学后应达到什么要求单元的教与学后应达到什么要求 (具有哪些效具有哪些效果果)的具体明确的表述,称为具体目标。的具体明确的表述,称为具体目标。 信信息息技技术术课课程程目目标标是是由由课课程程

13、的的性性质质、任任务所决定的务所决定的文化论文化论工具论工具论信息素养论信息素养论在在基基础础教教育育的的三三个个学学段段小小学学、初初中中和和高高中中分分别别开开始始信信息息技技术术课课程程,总总目目标标基本相同基本相同普普通通高高中中技技术术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对对信信息息技技术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导纲要(1994)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纲要(修订稿修订稿)(199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试行)

14、(2001)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普及计算机文化的重要途普及计算机文化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础性学科。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分,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学文化素质,帮助

15、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机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16、通过信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必要的基础。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17、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要(修订稿修订稿)(199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试行)(200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实验)(200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

18、技能性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理信息和应用信息

19、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必要的基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

20、交流的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和责任感。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修订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

2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2、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算机的基本操作。3、 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处理的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增强学生的信息

22、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

23、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初中阶段初中阶段初中阶段初中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二)1997纲要(修订)纲要(修订)2001纲要(试用)纲要(试用)2003标准(实验)标准(实验)1. 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利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方法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方法处理信息

24、的意识。处理信息的意识。2.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比较熟基础知识,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 更多更多1. 1.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工作、社会的影响。2.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更多更多1. 1. 理解信息

25、及信息技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术的发展趋势。2.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化。 更多更多高中阶段高中阶段高中阶段高中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三)从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转为重视提从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26、,转为重视提高学生高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从单纯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向重视经历过程、重视经历过程、运用方法,运用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化性。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化性。努力将教学起点从努力将教学起点从“ “零起点零起点” ”改为改为“ “非零起点非零起点” ”。中小学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要把它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也不仅仅是用它来录入文字、处理文档、数据和完成作业,而是要将它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中小学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地掌握各种(哪怕仅仅是主流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知识和技

27、能,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太快,而且是全方位的。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应该在满足中小学生当前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逐渐领悟信息社会及人类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形成自觉的信息意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把应用信息技术潜移默化为自觉行为,并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完善达到驾驭信息环境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应用、实践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内化为认知工具,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的内涵二、信息素养的内涵什么是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1.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2.能识别信息需求。能识别信息需求。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能在信息

28、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4.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5.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6.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7.能评估信息。能评估信息。8.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9.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10.能在批判性行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能在批判性行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信息素养定义信息素养定义1: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标标准准1 1: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学学生生能能够够有有效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和高

29、效地获取信息。标标准准2 2: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学学生生能能够够批批判判性地并按要求评价信息。性地并按要求评价信息。标标准准3 3: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学学生生能能够够准准确确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信息素养定义信息素养定义2:2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标标准准4 4:作作为为独独立立学学习习者者的的学学生生是是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养的并能捕捉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素养的并能捕捉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标标准准5 5:作作为为独独立立学学习习者者的的学学生生是是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并并能能欣欣赏赏文文学学作作品品和和对对信信息息进进行行的的其他有创意的表

30、达。其他有创意的表达。标标准准6 6:作作为为独独立立学学习习者者的的学学生生是是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并并力力争争在在信信息息搜搜索索和和知知识识生生成成方方面面具有杰出能力。具有杰出能力。3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标标准准7 7: :对对学学习习共共同同体体和和社社会会做做出出积积极极贡贡献献的的学学生生是是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并并能能认认识识到到信信息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标标准准8 8: :对对学学习习共共同同体体和和社社会会做做出出积积极极贡贡献献的的学学生生是是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并并能能践践行行有有关关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合乎伦理的行为。息和信息技

31、术的合乎伦理的行为。标标准准9 9: :对对学学习习共共同同体体和和社社会会做做出出积积极极贡贡献献的的学学生生是是具具有有信信息息素素养养的的并并能能有有效效参参与与到到捕捉和生产信息的群体中。捕捉和生产信息的群体中。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索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探索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对其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内容能欣赏作品和对其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

32、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信息素养定义信息素养定义3: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道德 信息的意识信息的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对自然界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讲,面对不懂的东西

33、,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信息的知识信息的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它不仅体现着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对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进一步掌握。 二、

34、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我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我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信息的道德信息的道德 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会对具

35、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意识是先导, 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知识是基础, 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能力是核心, 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的内涵“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有效地

36、利用所需要的信息;有信息素养的人懂得如何学习,即知道如何组织,如何查找到相关信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提交的关于信息素养的总结报告 信息信息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理解技术、使用技术、技术素养: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整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理、整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1.获取信息:有收集和重新获取信息的意

37、识并获取信息:有收集和重新获取信息的意识并知道如何收集和检索信息;知道如何收集和检索信息;2.管理信息:能够应用现有组织或分类明细表管理信息:能够应用现有组织或分类明细表对信息进行管理;对信息进行管理;3.整合信息:能够解释和描述信息。这包括概整合信息:能够解释和描述信息。这包括概括、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括、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4.评价信息:能够判断信息的质量、适用性、评价信息:能够判断信息的质量、适用性、有效性和效率;有效性和效率;5.创造信息:通过组合、应用、设计、创造或创造信息:通过组合、应用、设计、创造或加工信息来生成新的信息。加工信息来生成新的信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学生兼顾信息素

38、养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学生兼顾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协调发展:技术素养的协调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展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如果简单化地用一个概念去取代另外一个概别。如果简单化地用一个概念去取代另外一个概念,会对深入理解和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造念,会对深入理解和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造成不利影响。成不利影响。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三、义务教育阶段信

39、息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1.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和国际竞争所需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自自1993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45%是由信息是由信息产业带动,作为信息领域高科技的代表,美国微软公司产业带动,作为信息领域高科技的代表,美国微软公司在发展的最快时期每周增加资产在发展的最快时期每周增加资产4 4亿美元。而这种变革亿美元。而这种变革是以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前提的。是以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前提的。 (资料出处:

40、黄光平(资料出处:黄光平经济转型与职教发展经济转型与职教发展, ,引自引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20022002年年1010月月4 4日第日第4 4版)版)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的准备“技术在以非凡的速度发展着,新技术层出不技术在以非凡的速度发展着,新技术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扩展。所有这些穷,现有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扩展。所有这些使得人们理解并自如地把握现代技术的概念和作使得人们理解并自如地把握现代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用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素养技术素养”之于个体

41、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资料出处:(资料出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技术学习的内容)“新世纪里,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新世纪里,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应用,单靠读、写、算等传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应用,单靠读、写、算等传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胜任。教师、学生、雇员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胜任。教师、学生、雇员和公民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批和公民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判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之于个体生存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发展的价值(资料出处:(资料出处:“2121世纪

42、素养峰会世纪素养峰会” 20022002年年3 3月月7-87-8日,德国柏林)日,德国柏林)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的准备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堪忧: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堪忧:不惜血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外软件公司的奴不惜血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外软件公司的奴隶?隶? 至少一部分人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原创能力至少一部分人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原创能力最大的软件输入国!最大的软件输入国!莫尔定律:每莫尔定律:每1818月一次、月一次、近乎麻木地集体买(埋)单!近乎麻木地集体买(埋)单!

43、中国应成为技术输出国:什么时候?怎样才能?中国应成为技术输出国:什么时候?怎样才能?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3.3.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亟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亟需反思和重新定位反思和重新定位4. 4. 我国各界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我国各界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和呼声的需求和呼声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9 9省市省市1212个行业个行业23782378位从业人员的调查,赞成在高中开设技术课位从业人员的调查,赞成在高中开设技术课程的比例:程的比例:厂矿企业、农业、运输、文教等行业人员厂矿企业、农业、运输、文教等行业人员87.42

44、%87.42%赞成;赞成;企业界赞成的占企业界赞成的占93.65%;93.65%;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长有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长有69.8%69.8%赞成(担心影赞成(担心影响高考)响高考)信息技术必修课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逐步普及所有农村初中和城镇初中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所有农村初中和城镇初中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课程的条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大中城市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在逐步普及的大中城市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在逐步普及的同时,还出现了同时,还出现了“开课时间提前,教育方式日趋开课时间提前,教育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即:有条

45、件的地区开始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小学1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内容在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内容在2000年年纲要纲要的基础上,很多学校还通过课内外结合的基础上,很多学校还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的方式,进行了机器人教学机器人教学、LOGO语言教学等语言教学等多种尝试。多种尝试。我国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国家规定我国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国家规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乡(镇):全国乡(镇)以上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增设以上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

46、合实践活动。2001年颁发的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必修课必修课2000年年11月月14日的颁发日的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试行)必修课必修课2003年年3月颁布月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稿)必必修修+选修选修四、四、普通高中技

47、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启示的启示 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本位阶段: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本位阶段:知识就是力量智力本位阶段: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智力本位阶段: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人本位阶段:人本位阶段:还教育的另一半还教育的另一半新课程的几点基本原则:新课程的几点基本原则:精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终身学习必备的的基础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构建

48、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

49、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台-环境需求环境需求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程-课程需求课程需求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行创新实践-学生需求学生需求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化-文化需求文化需求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50、、呈现与交流的能力;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形成与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一)(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2条条(二)(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6条条(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条条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 1. 理解信息及信息

51、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发展趋势。2.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3.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

52、信息需求。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相关性。5.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集、存储和管理。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6. 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7.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理的信

53、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品等。8.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度。10.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

54、术对社会发展、科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地使用信息技术。 多多媒媒体体技技术术应应用用通用技术课程目标:通用技术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

55、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

56、课程标准,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课程标准,我省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国家省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国家政策以及政策以及2000年年11月月14日的颁发日的颁发中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为基本,重点参考基本,重点参考2003年年3月颁布月颁布普通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稿)。五、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五、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和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57、,了解信息技术的发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58、,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初中初中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埋,学会使用与学、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埋,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在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习和实际生活在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

59、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建议总体目标建议总体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0、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具有积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形成继续发展自己在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形成继续发展自己在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形成从环境中敏锐地捕捉信息的意识,并对信息形成从环境中敏锐地捕捉信息的意识,并对信息的价值做出恰当的判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的价值做出恰当的判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获取、加工、管理、表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达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与信

61、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维护常识,能够主动防范或抵法律、法规及安全维护常识,能够主动防范或抵制不良信息行为,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制不良信息行为,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责任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责任感。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行为与创新 双素养双素养 双目标双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初中阶段继续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初中阶段继续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

62、具解决问题,并逐渐强调对技术原理、方法的掌握。并逐渐强调对技术原理、方法的掌握。1.知道数据、信息及计算机信息编码、度量等基础知识,知道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知道数据、信息及计算机信息编码、度量等基础知识,知道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熟练应用操作系统管理信息,了解计算机硬件功能及性能指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熟练应用操作系统管理信息,了解计算机硬件功能及性能指标,尝试设计装机方案,并能对计算机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尝试设计装机方案,并能对计算机简单故障进行诊断。2.知道计算机互联的原理与基础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局域网的结构、知道计算机互联的原理与基础技术,在有

63、条件的地方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局域网的结构、组建,尝试基于局域网的通信与资源共享。组建,尝试基于局域网的通信与资源共享。3.能够使用各种搜索技巧以提高网络资源搜索的效率,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下载工具保存能够使用各种搜索技巧以提高网络资源搜索的效率,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下载工具保存信息,对信息的真伪、优劣、权威性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利用网络资信息,对信息的真伪、优劣、权威性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研究技能。源提高研究技能。4.能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可读性强的文档,并能根据工作要求生能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可读性强的文档,并能根据工作要求生

64、成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如封面、履历表、研究性报告、展牌等。成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如封面、履历表、研究性报告、展牌等。5利用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数据查询、统计、排序及按要求提取利用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数据查询、统计、排序及按要求提取信息,了解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一般功能与工作过程。信息,了解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一般功能与工作过程。6.能够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综合利用文本、图片、表格、动画、声音、视频等多能够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综合利用文本、图片、表格、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设计具有清晰严谨的组织结构的多媒体作品,并考虑具体情景与观众种形式的信息

65、,设计具有清晰严谨的组织结构的多媒体作品,并考虑具体情景与观众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呈现方式与发布途径。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呈现方式与发布途径。7.了解多种网络通讯工具的功能与特性,知道网络交流中同步了解多种网络通讯工具的功能与特性,知道网络交流中同步/异步、点对点异步、点对点/点对面几点对面几种模式,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通讯工具开展远程交流合作。种模式,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通讯工具开展远程交流合作。8.能够结合产权、版权纠纷的具体案例展开讨论,理解信息社会知识传播的特点及产生能够结合产权、版权纠纷的具体案例展开讨论,理解信息社会知识传播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

66、识产权和版权相关规定的认识。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产权和版权相关规定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学阶段积累技术经验的前提下,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在小学阶段积累技术经验的前提下,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更准确地确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帮习中更准确地确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综合多种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综合多种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问题的能力。1.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能用信息技术解

67、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最后能够分析和整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最后能够分析和整合获得的信息求得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合获得的信息求得问题的可能性答案。2.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社区服务活动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寻求帮助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社区服务活动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寻求帮助与合作,开展调查、查阅资料、处理信息、数据统计、编写研究性报与合作,开展调查、查阅资料、处理信息、数据统计、编写研究性报告及发布信息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告及发布信息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一般工作过程,感受信

68、息技术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表达与交流的一般工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对工作效率的提高。3.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或信息作品全面的评价,能够反思自己发现问题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或信息作品全面的评价,能够反思自己发现问题一直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包括对问题的定位、获取相关信息的策一直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包括对问题的定位、获取相关信息的策略、加工信息的策略以及集成软件的选择等等。略、加工信息的策略以及集成软件的选择等等。4.在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的基础上,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在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的基础上,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挖掘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并能广泛迁移。式,挖掘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并能广泛迁

69、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阶段应强调学生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理性认识,增强对技术后果的初中阶段应强调学生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理性认识,增强对技术后果的辩证分析能力,增强技术利用的责任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辩证分析能力,增强技术利用的责任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值观念。1.关注与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有应用新技关注与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有应用新技术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树立要成为未来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和积极投术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树立要成为未来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和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志向。身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志向。2

70、.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并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或探索其它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并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或探索其它学科学习问题或困难的意识。学科学习问题或困难的意识。3.通过参与更多的范围更广的信息活动以及调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通过参与更多的范围更广的信息活动以及调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从的应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从一些反面案例中初步体会信息技术影响的两面性。一些反面案例中初步体会信息技术影响的两面性。4.规范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能够遵守信息使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能够遵守信息使用

71、过程中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形成对自己的重要信息进行保密的意识,增强净化和维伦理道德等,形成对自己的重要信息进行保密的意识,增强净化和维护周围信息环境的责任感。护周围信息环境的责任感。(四)行为与创新(四)行为与创新 强调学生个性化地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自强调学生个性化地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并强调对技术的创新利用和创新开发觉地应用信息技术,并强调对技术的创新利用和创新开发的意识和能力。的意识和能力。1.形成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它科目学习和解决实际问形成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它科目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能够通过恰当地方式寻求更有力地帮助,提高题

72、的习惯,能够通过恰当地方式寻求更有力地帮助,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深刻性和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深刻性和创新性。2.具有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不盲信、盲从,自觉抵制具有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不盲信、盲从,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参与不良信息活动,做信息社会健康的良好不良信息,不参与不良信息活动,做信息社会健康的良好公民。公民。3.要养成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的习惯,在自己要养成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的习惯,在自己的信息作品或问题解决方案中要用规范的方式注明不同资的信息作品或问题解决方案中要用规范的方式注明不同资料的来源,包括论文、著作、网络资料等。料的来源,包括论文、著作、网络资料等。六、信息

73、技术课程存在着的几个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的几个突出问题突出问题 计算机教育的影响难以消除计算机教育的影响难以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目标出现偏差教育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内容陈旧、过时和重复内容陈旧、过时和重复 师资问题师资问题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七、信息技术课程未来发展七、信息技术课程未来发展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在实验中逐渐走向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在实验中逐渐走向成熟成熟 信息技术课程在探索中谋求突破信息技术课程在探索中谋求突破 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于学

74、科教学的共存互生教学的共存互生 八、反思自己的教学:八、反思自己的教学: 1.你认为有哪些教学活动会你认为有哪些教学活动会对学生将来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对学生将来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产生好的影响?产生好的影响? 2.有哪些教学活动能较好地有哪些教学活动能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谢谢老师们谢谢老师们!做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做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上好课的准备备课 上好课的过程驾驭课堂 好课的升华反思和研究教师的位置和职责制定课标制定课标人员人员部门部门职责职责课程专家课程专家教研员教研员教研员教研员教研员教研员教研员教研员解读课解读课程课程程课程标准标准我们我们的的

75、位置位置教育部教育部我们的我们的职职责责课程中心课程中心省教研部门省教研部门省教研部门省教研部门地市教研部门地市教研部门地市教研部门地市教研部门县(区)教研县(区)教研部门部门县(区)教研部门县(区)教研部门学校学校教务处教务处学校教研室学校教研室学校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落实课程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教学目标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制定政策制定政策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新课程思想的实践者,新课程思想的实践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落实者。的落实者。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从广义讲:执

76、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加强教学业务学习,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具体到学科,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一个博克的观点一个博克的观点调整心态,用心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夯实教学基本功。这是做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经常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并逐渐尝试写一些教学随笔,与同行共享。勤奋刻苦,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以更好的服务信息技术教学,并且适时的帮助同事(比如和他们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但不能只为他们做“嫁衣”)。筛选并辅导学生参加电脑作品大赛、机器人比赛、信息学奥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结合实际情况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自身的价值可以在学校的层面上得到认可。http:/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爱岗敬业前提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从一道招聘教师试题看信息技术教师素质要求从一道招聘教师试题看信息技术教师素质要求合格信息技术教师合格信息技术教师我是信息技术教师我做信息技术教师爱爱 岗岗 敬敬 业业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