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64178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自然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自然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自然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自然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4教学设计教学设计6设计理念设计理念5一、教学设计理念一、教学设计理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要求本文的教学内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八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一篇介本课内容是八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在第四单元的五篇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在第四单元的五篇说明文中,说明文中,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排在第一课,是排在第一课,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篇传统课文,更重要的是作者因为它不仅是一篇传统课文,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行文思路很清晰、有条理,是一篇典范的说

2、的行文思路很清晰、有条理,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而且语言严谨准确、生动形象,学生容明文,而且语言严谨准确、生动形象,学生容易理解。为以后说明文的学习打下基础。易理解。为以后说明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1、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文的能力。 2 2、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准确

3、的语言说明事物。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 3 3、探究作者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探究作者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充分感知文本,培养学生 筛选、提取并整合文章主要信息的能 力。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地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 点;点;2 2、探究作者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

4、。、探究作者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探究作者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五、教法学法分析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教法:要以启发探究为主,此外还运用朗读要以启发探究为主,此外还运用朗读 法、归纳法、比较法和分析讨论法等。法、归纳法、比较法和分析讨论法等。 学法:学法:把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定定 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在

5、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我的原则。我的教学过程为五个环节:教学过程为五个环节: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初读,整体感知初读,整体感知品读,品读,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疑读,解析疑问疑读,解析疑问课堂小课堂小结。结。(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美丽的图画。冬美丽的图画。春夏秋冬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草长莺飞草长莺飞”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研究“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的一门学科的一门学科物候学的有关知识。同学们,物候学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你们想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吗?那就让我们你们想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

6、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起走进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大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整体感知1听读,听准字音,初步感知文 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 显示) 萌萌发发 翩然翩然 孕孕育育 销销声声匿匿迹迹 衰草连天衰草连天 风雪风雪载载途途 草长莺草长莺飞飞mngynnzi词语积累词语积累3 3再读,看书中介绍了哪些知识?再读,看书中介绍了哪些知识? 生讨论交流,找生回答、归纳: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三)品读,合作交流(三)品读,合作交流1 1在这些知识中,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可

7、在这些知识中,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要性和因素能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要性和因素) )。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步的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课文的内容。让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课文的内容。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再一次去探索这些知识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再一次去探索这些知识的奥秘吧!的奥秘吧!2.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可以根据问题的多少来设置几个小组以竞可以根据问题的多少来设置几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同时展开探究,竞赛活动的开展,赛的形式同时展开探究,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注: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

8、的思维。注:因素有四个,可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有四个,可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 看看作者围绕这一问题具体写了哪些内容看看作者围绕这一问题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再次筛选信息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再次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向大家作的介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向大家作的介绍?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或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此题涉及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可在点评时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不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说明?试可不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说明?试举例?举例?

9、可让学生引用农谚来说明物候对农可让学生引用农谚来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业的重要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农谚,此时正好可以用上。很多农谚,此时正好可以用上。 也可让学生列举某些野生动植物的也可让学生列举某些野生动植物的物候现象来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还可让学生用列图表的方法将文中所举的例子展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列图表和举例子哪个更好。山桃山桃 杏花杏花 苹果苹果 榆叶梅榆叶梅 西府海棠西府海棠丁香丁香 刺槐刺槐1960年年1961年年1962年年植物植物年份年份探讨一下,结合你平时的观察,探讨一下,结合你平时的观察,你是否还可以

10、补充新的内容?你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内容?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文章的主体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深学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特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阅历和观察生的理解,特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阅历和观察来补充。来补充。 “经度经度”的举例。的举例。 结合课后习题三的第结合课后习题三的第2 2小题白居易的小题白居易的大林寺大林寺桃花桃花一诗,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影响物一诗,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影响物 候的第候的第三个因素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高下的差异”。 3 3、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4、归纳:(板书) 平时要注意观察 要

11、用合适的方法 要准确的表达(四)疑读,解析疑问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1大家都说说明文语言要严谨准确,那么第大家都说说明文语言要严谨准确,那么第1、2两段两段的语言符合这一点吗?的语言符合这一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既可以激起阅读的兴趣,也可以为下文作渲染和铺垫。既可以激起阅读的兴趣,也可以为下文作渲染和铺垫。2改写改写1、2两段,让学生用平实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两段,让学生用平实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个开头,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

12、果。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说明文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语言的不同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力。(五)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系统归纳本节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竺可桢 物候、物候学物候、物候学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重要性重要性 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方法 因素因素 准确的表达准确的表达 意义意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语言严谨而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走进自然,热爱科学。让我们走进自然,热爱科学。走进自然热爱科学作作 业:业: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包含的物候知识。 感谢大家的聆听!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