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634634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九年八月第三章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保护2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n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与意义n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n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3n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与意义n 旅游开发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和完善,以达到展示其价值,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的目的。n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必须经过开发才能被利用。以一种旅游资源为主和几种资源为辅并借助其它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一个旅游吸引物复合体,并由此带给旅游者的

2、一种经历,是最终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来旅游和消费的根本所在。因此,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以当地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效益为导向,发掘资源的潜在内涵,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和优势,选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佳的开发方向,以此增加旅游吸引力,满足各种类型的旅游者的需求。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4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n个性原则n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这也是它吸引旅游者的根本所在。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个性。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尽可能的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选择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突出民族化和地方传统格调,以达到保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独有的特色,并通过各项旅游

3、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主题,以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5n市场原则n 旅游资源开发应以旅游市场的需要和变化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随时注意旅游市场的变化,在旅游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选择开发重点,针对不同客源层次的需要进行开发,从而减少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n保护原则n 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保护旅游资源则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但是,开发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就保护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防止由于开发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6n综合原则n 旅游资源开发的

4、内容是多个子系统或要素的综合。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综合开发,才能使吸引力各异的旅游资源结合成一个吸引群,使旅游者能从多方面发现其价值,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的品味,以及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是围绕重点项目进行的综合开发,是在通盘考虑和全面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功能、规模、空间布局、开发难易程度、市场现状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最终形成系列产品和配套服务,使之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7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n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n 旅游资源的全面研究和准确的分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资源类型、数量、分布、规模及开

5、发利用现状,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现状。从而较为全面的分析、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区域环境和开发条件。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8n制定旅游规划n 旅游资源通过调查、评价做出开发可行性论证后,就要着手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当地开发旅游的基本条件,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方案设计,即确定该区域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旅游开发的目标、对象、规模、等级、方式、时间、步骤、配套设施及总投资估算、具体程序等等。n 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确定旅游业发展类型、数量、地点和时间,同时又能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富裕、

6、交流四方面的效应。n具体实施计划n 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的总体方案制定并通过评审之后,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开发过程。进入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好实施开发的具体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开发范围和目标;根据已有资料,提出项目的模式、土地使用要求等;制定建筑总体规划;资金来源及财务预算;进行项目具体设计,画出施工图纸;投标及施工;反馈与评估。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9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二、旅游资源调查基本要求三、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与内容四、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与方法五、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10 任何产业的发展,首先遇到的是资源问题。如农业的

7、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矿产资源。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第一步。调查成果的质量、准确性、科学性、对旅游景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保护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该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特征、成因、规模、结构,以及开发潜力等基本情况,为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奠定基础,为制定旅游规划与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通过调查,可建立和完善该区域旅游资源信息资料库,为区域旅游业管理、经营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调查,可深入地了解区域旅游环境质量,发现存在问题,为区域旅游环境质量监控

8、提供准确、具体的信息,为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11二、旅游资源调查基本要求旅游资源调查,应依据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必须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12三、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与内容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旅游资源详查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

9、区和调查线路。选定调查对象。实地调查并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旅游资源概查旅游资源概查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要求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1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旅游资源调查是为了查明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的资源状况,了解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及客源市场动态等,是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存量状况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美、特、稀、奇、古、名等特点,确定调查区的资源调查对象,并依据一定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结构、规模、级别、成因等基本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形成旅游资源的文字、影像、专题地图等有关资料。旅游环境条件调查 根据旅

10、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对与其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调查。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动植物等;社会条件包括行政归属与区划、人口与居民、文化、医疗环卫、安全保卫、历史等;经济条件包括位置、距离、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食宿等,可附上一些要素的地图。 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n 主要通过对海外游客、国内游客、外地游客、本地游客的数量、所占比例、各自停留的时间、旅游动机、消费构成和消费水平,以及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调查,了解当地旅游市场的客流来源,游客的旅游需求,以确定主体市场。 14四、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与方法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准备阶段是旅游资源调

11、查工作的开始,准备充分与否事关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该环节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调查的问题、确立调查目标、设计调查方案和制订调查工作计划。调查实施阶段准备阶段的一切工作就绪以后,就进入旅游资源调查、资料收集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和调查工作计划的安排,系统地收集各种资料数据,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遵循先易后难,先内部后外部的原则,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旅游资源调查整理分析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将所调查的资料全部汇集,进行仔细的整理,再作认真的分析研究,最后完成调查报告和图件,呈送相关部门审阅。15n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文案调查法:文案调查法又称间接调查法,是通过收集旅游资

12、源的各种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从中摘取与资源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询问调查法 :询问调查是调查者用访谈询问的方式了解旅游资源情况的一种方法。 观察调查法:观察调查是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事物和现象者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记录,以获得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的调查方法。 综合考察法 :野外综合考察是旅游资源调查最常用的一种实地调查方面。遥感调查法 :通过卫星照片、航空照片等遥感图像的整体性,全面掌握调查区旅游资源现状、判读各景点的空间布局和组合关系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 分类分区法 16五、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的文(图)件类型和精度不同,旅

13、游资源详查需要完成全部文(图)件,包括填写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编绘旅游资源地图,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概查要求编绘旅游资源地图,其他文件可根据需要选择编写。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要求,各调查区编写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篇目如下:前言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主要参考文献附图:旅游资源图或优良级旅游资源图17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四、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提交要求18一、旅

14、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通过对调查区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确定调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步骤等宏观规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规划的目的19通过对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种类、组合、特色、结构、功能和性质的评价,确定调查区旅游资源的质量,在宏观规划指导下,为新旅游区具体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专项旅游建设项目提供论证,评估其在开发建设中的地位,为新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已经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和扩大的依据。开发的目的管理的目的通过对调查区域旅游资源质量、规模、水平的鉴定,为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和判定标准。如具有地县级、省级、国家

15、级乃至具有世界罕见的国际意义的旅游资源地,经申报批准后作为相应的管理级别管理。20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价值表现、内涵、功能也就客观存在。评价旅游资源,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科学评价它的价值高低、大小、好坏和功能,充分应用地学、美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做到既不任意夸大,也不无限缩小,力求进行客观评价。科学性原则开展旅游资源评价时,要有科学的态度,符合客观科学的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能动辄就冠以神话传说,或故事传奇,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要给旅游者正

16、确的科学知识和浓郁的地方文化,寓教于游。21系统性原则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内容的。就旅游资源的价值而言,有观赏价值、运动价值和特殊价值;就旅游资源功能而论,有观光、科考、娱乐、休憩、健身、医疗、探险、商务、会议、度假等。有些可直接通过其形状、体积、颜色、质量等外露,有些则是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等的结晶和浓缩,代表一定的社会风貌和社会发展状况,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及专业手段对其测验、分析和研究方可认识和把握。旅游资源评价时,要求综合衡量、全面完整地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除此而外,还需对其所处区位、环境、客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7、、建设条件等作为开发利用因素纳入系统综合评价的范畴。效益性原则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为其开发利用服务的。开发利用的目的是要取得一定的综合效益。这种效益不单是只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还包括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某种程度上,区域旅游资源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远远高于其经济效益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旅游资源评价时要考虑投入资金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以确定适宜的开发程度。22市场性原则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是旅游作用体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旅游的空间组织,事实上就是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空间特性、导致形成特定空间特性的内在规律及旅游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空间格局。建立最适宜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必须同时考

18、虑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两个方面,才能达到旅游作用体系的动态平衡,取得旅游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最佳组合状态。单方面强调旅游供给或旅游需求,而忽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都可能造成旅游体系的内部因素不协调,成为一个低效率、低效益的体系,使之变成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产生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破坏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在空间上的均衡和秩序。动态性原则评价旅游资源,需要以体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深入考察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了解旅游资源的长期趋势,变化特性与过程,使资源评价结果具有预见性。并针对不同条件修正结论,考察不同时间序列,以确定旅游资源所呈现的动态属性,这样方可发现其变化的规律性,为调节和控制旅游组织

19、的空间格局指明方向。23可达性原则交通可达性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旅游资源的主要捷径,又是开发旅游资源,争取客源市场,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重要条件。任何品味高、内涵丰厚的旅游资源,缺少了必要的交通设施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可达性是旅游资源评价必不可少的原则。稀缺性原则针对同一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的同构与泛化,是旅游资源价值与使用价值难以体现和延伸的重要问题。在评价旅游资源时,对于那些区域独有的,并能反映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应遵循稀缺性原则进行评价。24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区域旅游资源评价,首先要对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旅游资

20、源的质量应从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价值、功能、数量、密度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判断。旅游资源的特色区域旅游资源或景区景点所具有的超群出众的个性特征,是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主要因素,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必须尽可能挖掘那些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分析评价也就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的地方色彩的浓郁程度,即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个性的强弱、艺术造诣的高低和资源的优劣等方面去分析。25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在该区域旅游业中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大小是由区域旅游资源的观赏性、历史性、科考性及社会文化性等特性所决定的,是旅游资源质量和水平的反映。例如特别优美的自然风光,由于美学特征突出

21、,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某些历史悠久的珍贵文物古迹,或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区域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各种作用的组合就是旅游资源的功能组合,它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具体体现。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旅游意义越大;旅游资源的功能结构越复杂,提供开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就越多。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评价,就是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可供开发利用的特殊功用的分析评价。26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结构区域旅游资源的多少(主要指景物、景点的数量)、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的数量),以及区域旅游资源的分

22、布和组合特征,能进一步的说明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分布集中,且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才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不同性质或不同风格的旅游资源可以相互补偿、开展多种旅游活动,有利于扩大客源市场;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集中则有利用于集中开发,减少开发中的投资。一些独立的旅游资源,即使特色、价值较高,但开发前景不一定好。27旅游资源环境评价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构成的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影响很大。自然环境是构成旅游资源所在区域整体感知形象的一个因素,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条件之一。旅游资源的

23、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由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改革开放程度、社会治安、医疗保健、政府及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以及精神文明状态等共同构成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速度、质量和总体规模,因而也是分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28旅游资源的经济环境旅游开发实际上就是经济开发。社会经济需要,地区经济实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和人力资源条件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进度和开发的可能性;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质量;而城镇的发展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则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提供和旅游市场的大小。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旅游资

24、源的环境容量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它是旅游资源构成的景区景点规模和效率的总标志。2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区位、交通区位和客源区位的优劣,往往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规模、线路布置和利用的方向。旅游资源的开发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资源本身,还取决于资源所处的空间位置、与邻近区域资源的组合结构,以及交通区位状况。一般情况下,处在交通枢纽或交通沿线附近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开发利用。反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旅游资源,由于可进入性差,即使资源价值较高,也难成为热点旅游地。旅游资源与其邻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25、的前景。如果,与其邻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等级相当,类型相似,则呈现相互替代的状态,造成游客的分流,旅游市场将会受到影响;相反,则呈现互补状态,产生集聚效应,可以连片规模开发,起到提携作用,能够更多的吸引旅游者,开发前景乐观。30旅游资源的客源市场条件客源市场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没有一定数量的游客保障,旅游资源的开发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后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客源层次、客源特点的分析研究,确定和揭示主要的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开发,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投资、施工环境条件任何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或吸引国内外的投资。投

26、资者就国家政治局势、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地区政策、经济发展战略、投资优惠政策等相关投资环境会作全面的分析评价。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投资积极性,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31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一般体验评价法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体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对于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体验评价,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32美感质量评价法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尺度或数量值。关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

27、心理学派和现象学派四大学派。专家学派。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皆指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要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心理物理学派。心理物理学派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将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方法引用到风景质量评价中,通过检测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心理学派。又称认知学派,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来解释

28、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现象学派。又称经验学派。该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它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33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法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法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是评价者在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时,集中考虑某些典型而又关键的因素,并对这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适宜性或优劣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如登山、滑雪、游泳等非常适用,一般只限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34多因子综合性评价法综合性多因子评价方法是在考虑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特定区域空间的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区域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和开发条件

29、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化的指标数值,便于对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现有的综合性多因子评价方法很多,以下就指数表示法和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作相关介绍。指数表示法。首先,调查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调查要求有准确的统计定量资料;其次,调查分析旅游的需求量、旅游者的人口构成、平均逗留时间、旅游消费趋向、旅游需求构成,以及需求的节律性等旅游需求要素;最后,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对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综合性评价,主要着眼于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价,或资源所在地开发价值的评价。

30、楚义芳建立的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区位特征三部分进行了综合评价。35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见书上表4.7),即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31、36四、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提交要求文(图)件内容和编写要求:全部文(图)件包括: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图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的填写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结束后,由调查组填写。按照国家标准附录规定的栏目填写,栏目内容包括:调查区基本资料、各层次旅游资源数量统计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调查组主要成员、主要技术存档材料。本表同样适用于调查小区实际资料的填写。旅游资源图的编绘37案例分析马耳他旅游景点的调查与评价马耳他群岛旅游开发规划(Horwath和Horwath,1989)制定于1989年,是UND

32、P/WTO的援助项目。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西西里以南的一个独立国家,由马耳他、戈佐和科米诺三个岛屿构成,这几个岛在规划时都已开发为旅游目的地,1989年共接待外国旅游者785000人次。马耳他的主要吸引力是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良好的海滩和很有吸引力的历史遗迹,该国对于主要的北欧市场来说非常易于进入。为了提高经济收入,马耳他政府有意拓展旅游业,并通过认真的规划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实现旅游市场部分转型,保持和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和旅游区岛屿的开发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长远发展目标。38图4.2 马耳他群岛旅游开发规划旅游景区 这个项目中对旅游景点的调查和评价,依据五个地点分区(见图4.2):主要

33、历史遗迹区主要包括历史城区和考古遗址;传统乡村聚集区村落展现了传统的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塔/城堡/宫殿均为旅游者有兴趣的历史景点;主要观景区马耳他群岛面积较小,且多山,岛屿旅游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多角度的观光; 海滩海滩都是专门划定和命名的,可分为岩石型和沙滩型。 3940现有旅游区也被标在规划图上,表示现有的开发与其他景点之间的关系在规划报告文本中,对主要旅游景点按旅游分区进行了描述和评价。除了与地点有关的旅游景点外,规划还指出了其他吸引物,如温暖、阳光充足、四季均衡的气候和友善的人民。旅游景点调查方法包括场地考察和海湾旅游资源及现有旅游资源的评价。调查组采用的方法有绘制调查地图、标出海湾的环境

34、资源和问题、建立资料卡片和评价现有的住宿设施。图4.3时采用这种方法绘制的一个已有所开发的海湾图。在图上表出了进入景区的道路、停车场、一家饭店及其他设施、观赏点和观景平面,图商标注了资源资源和问题。资料卡片描述了饭店的特征,与环境的兼容性(开发与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布局的环境特征,辅助设施的开发和可进入性,相对于环境承载力而言是过度、适宜,还是不足,以及关于饭店改进的政策陈述。(资料来源:EdwardInskeep著,张凌云译旅游规划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旅游教育出版社。)41本节小结本章从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入手,阐述了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程序;从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

35、内容入手,阐述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基本方法。本章重点是对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规定方法的掌握。42复习与思考试述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内容。按照国家标准,举例说明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简述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以您所在市区编制一张旅游资源分布图。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步骤。根据国家标准要求(GB/T189722003)要求,简述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主要编写内容。根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要求,简述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主要编写内容及主要图、表格。43第四节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6、 n一、旅游资源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n旅游资源的脆弱性n旅游资源可用于旅游业,是基于旅游资源的资源特色。正是由于这些特色才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吸引游客前往旅游。但这些特色本身往往又是十分脆弱的,在突发的自然灾害及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面前很容易受到破坏。如果这些特色遭到破坏,或者消失,旅游资源的价值将大为降低,甚至失去作为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n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它们或有漫长的形成历史,或与特定的环境的共生。前者如具有某些特别形态的岩体、洞穴,反映某个时代的化石等,后者如具有优美景色的九寨沟、黄龙等。对于前者遭到破坏后,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间内是不可能恢复的。44n对

37、于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等,它们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记录着某个时代的文化信息,反映着某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它们一旦遭到破坏,这些珍贵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将丢失,甚至难以恢复而一去不复返。 45n旅游资源依存的环境的可变性n 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既是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对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经过长时间的环境选择而存在下来的,它们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平衡关系。一旦与之共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受到破坏,这些资源资源的特色也将发生改变。人文旅游资源对环境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以“本土文化”为背景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

38、浓郁的自然环境特色。46n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旅游业及其它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资源、环境影响也日益深刻。由于人类大量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已使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已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已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变化。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促使人们(居民)的习惯、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信念和价值观等发生变化,造成人文环境的改变。47n旅游资源对旅游活动的供给的有限性 旅游空间环境是为人类提供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它是有限的、无法取代的。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资源总是存在于有限的空间之中,旅游资源环境中直接供旅游者享用和被

39、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利用的旅游资源(即旅游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随着人类对旅游资源需求的增长而同步增加。另一方面旅游资源还将因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减少,尽管人们可以修复部分被破坏的旅游资源或建造各式各类的人造资源,但毕竟没有原来的自然和真实。因此,其供给总是有限的。 48 n二、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意义n(一)旅游经济意义n 旅游业是对资源依存度很高的产业,旅游资源、环境状况成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之一,构成了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n 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环境,有利于长期保持资源的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长期发展。n 旅游业是对环境和资源依存度很高的产业,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资源是

40、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4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50(二)社会文化意义 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可以在利用旅游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同时,促进当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丢掉不良的社会陋习,产生有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减少旅游活动会对当地文化资源、文物古迹等的影响,并使当地有价值、有特色的社会文化资源得以保持,以维系本地文化信仰的根基,保持本地的文化特色。 51(三)环境生态意义 (1)减少对绿化植被的破坏52(2)减轻对环境的污染53(3)有利于野生生物保护如避免大量游客形成的拥挤嘈杂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会带来不利影响;

41、破坏饲草和哺育环境等。 54三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矛盾的关系n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一方面,旅游开发会对旅游资源和环境产生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导致旅游资源和环境的退化或破坏,增加其保护的困难。另一方面,强调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又会制约其旅游开发(如对旅游设施建设的制约,对旅游活动的制约等),影响旅游资源利用的效益。55旅游开发与保护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不能割裂开来。56n(二)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n既要注意保护,又要进行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57(三)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

42、保护中开发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通过有效保护,可为进一步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通过合理开发,既可以利用旅游资源获取利益,壮大经济实力,为保护积累资金;又可以在开发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探求实施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 58(四)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严格保护,就是要本着对祖先和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严格各项保护措施,特别要坚决避免被动保护局面的出现。合理开发,就是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合理建设,使开发利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永续利用,就是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实际效果,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43、59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n 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在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共同签署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即著名的地球宣言,它宣布全世界人民为遵循可持续发展一致行动。60n(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n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n强调发展性。发展是基础,离开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只是一纸空谈。n强调持续性。不仅是经济可持续性,而且是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必须在保持自然环境与资源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的条件下进行,人类对

44、生态环境的利用必须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可持续性。n强调公平性。即发展机会选择的平等性。一方面是当代人发展之间的公平,另一方面是代际间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只考虑自己发展的需要,还应顾及到后代人平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61n(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n1.旅游资源的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n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旅游资源在利用中具有特征的脆弱性、环境的可变性、供给的有限性等特点,因此,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22.旅游资源可持续利

45、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业发展方式和规模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持旅游供给地区环境的协调性和文化完整性。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 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指导原则是:在保护资源与环境并最大限度的增加旅游者享受乐趣和给当地带来效益的同时,将旅游开发对所在地区的消极影响维持在最小限度内;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旅游发展方式,延长旅游资源资源的生命周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尽量减少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保证

46、旅游资源享用的代际公平性。63n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n 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是要实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旅游系统的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持续产出。它具体包括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旅游经济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旅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和旅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当代公平、世代公平)三个基本内容。其中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64第五节第五节 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n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n(一)旅游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因素

47、n1.受经济利益驱动,急功近利,注重短期行为 n2.无视规划,缺乏科学论证 n3.缺少资源保护知识 65(二)决策者的行为因素受自身知识的局限,加之官僚主义作风、局部利益、政绩等因素影响,以致旅游环境和资源因决策失误而被损坏。荷塘污染66壶口瀑布中黄河过量泥沙卷起的黄色烟雾。67(三)旅游者的行为因素 旅游活动中,有些素质偏低的国内游客是破坏旅游资源的主体。由于物质占有欲,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除眼看、耳闻、鼻嗅之外,还要手摸、刀刻,甚至奉行“拿来主义”。 68(四)自然因素包括干旱、洪涝、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对资源的破坏。69(五)其他因素 一是旅游开发领域的科研成果尚未广泛用于社会实践中,

48、旅游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专家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的意见尚未得到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二是国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尚待加强。 三是资金不足,对遭损坏的资源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整修。70二、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一)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为计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作为全世界共同遵守的准则。(二)政府应承担起旅游资源保护的主导责任 1.组织开展旅游资源资源的普查、评价通过普查和评价,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资源资源普查、评价的基础上,划定保护区域,确定保护对象和重点,依法进

49、行严格保护。2.科学制定并实施旅游地资源开发建设规划 对旅游资源区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办事是保证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资源,免其遭受破坏的基础。科学制定并实施旅游地旅游资源资源开发建设规划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负的主要责任。同时,还应提倡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科学的旅游规划切实施行,旅游区内才能消除盲目开发、盲目建设,旅游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713.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旅游监管旅游企业的短期行为、无视规划等都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有着极大的关系,需要政府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资源资源保护的需要,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以牺牲资源环境作代价。应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法

50、律制度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推进旅游资源保护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使旅游资源资源保护有法可依。严格各项法规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法律制度得到落实,各项违反法律制度的行为得到处理和纠正。4.加强对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 旅游开发经营不能仅仅被看成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更多地应看成是一种满足人们文化和娱乐生活的建设投资。这就要求投资经营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者最起码应具有文化经营的眼光。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举办培训班,对旅游经营者、管理者进行培训。 72加强旅游资源区自然灾害的预防,减少自然因素对资源的破坏 旅游资源区的防灾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其对

51、策主要有:一是加强旅游资源区自然灾害的调查;二是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三是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四是资源建设要重视选址,并针对环境做必要的处理,避免造成工程灾害;五是要注意区内绿化与防灾,六是要建立救灾预案和必要的抢险救灾队伍;七是灾害出现后,尽快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73(三)鼓励旅游企业可持续经营n依法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监管n要严格贯彻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营,违法必究,用法律规范旅游企业行为,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 n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企业三者的利益关系n 旅游企业是旅游资

52、源资源的实际利用者和获利者,他们利用的理念和方式对资源资源的保护影响很大。企业决策者、经营者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探索既有利于旅游发展,又有利于资源资源保护的路子。 74n合理确定游人数量,保持适度的承载量n 保持适度的游客量是确保旅游资源不被破坏的重要条件。旅游企业要从景区可持续经营理念出发,根据本旅游景区的自然、社会、环境等的现有条件及特点,由专家群科学、合理的确定本旅游景区的游人数量。 n增加投入,及时收集、处理旅游垃圾污物n 美的旅游资源应有美的环境相映衬,如果旅游资源区内或垃圾遍地,或污水四流,或浓烟滚滚,那就谈不上是美的资源了。因此,旅游企

53、业要增加投入,及时收集、处理旅游垃圾。75(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n建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n 一是政府部门将旅游资源资源作为重要公共资源对待,加大对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将其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赞助。三是科学、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资源,并实行对资源资源有偿使用的政策。四是从旅游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保护基金。n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n其一,加强对旅游管理者、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避免诸如给孔子洗脸、给五当山金殿安装避雷针等类似事件的发生。n其二,加强对旅游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

54、使他们明确保护资源资源和环境与自身的利益关系,增强其保护的自觉性。n其三,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文明旅游,生态旅游。n其四,加强对社会公民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意识。只有全民参与,旅游资源资源才能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76n不同区域的旅游环境,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色。了解和认识不同旅游环境的文化,可以鉴别和赏析不同的文化特征。 第六节第六节 旅游环境建设与管理旅游环境建设与管理一、 旅游环境的文化意义(一)旅游环境的文化鉴赏意义77(二)旅游环境的文化熏陶意义n旅游环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特色,对于旅游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构思设计精巧的建筑和有丰富文

55、化内涵的楼台宇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加上那些早已融入其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无不让旅游者在感叹的同时受到教育。 78(三)旅游环境的文化求知作用 旅游环境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旅游者求知具有很好的作用。(四)旅游环境的文化科研作用 旅游环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科考人员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 79二 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及实践应用(一)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目前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限定含义在学术界尚有争议,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根据保继刚、楚义芳等的观点,旅游环境容量可分为 :旅游空间容量在保持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空间能支持的最

56、大旅游活动量。 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在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时,在使其旅游体验质量不降低的条件下,旅游地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旅游生态容量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不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经济容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旅游活动量。旅游社会容量旅游地所能承受的因旅游者大量来访而对当地社会、生活与文化形态的冲击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 80n这五个容量之间的关系是:n旅游经济容量与社会容量的关系密切,经济容量大,说明旅游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旅游开发较早,当地居民已习惯旅游者的行为方式,因此,旅游地社会容量也高。n旅游心理容量不仅受旅游

57、者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个人因素影响,还受旅游活动类型、接待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而同空间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容量、社会容量都有一定的关系。n对于自然资源区,旅游空间容量越大,旅游生态容量也越大。一个旅游区能接待的旅游流量,决定于五个基本容量中最小的那个。 81(二)有关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的其他观点有学者将多个容量概念归纳,提炼一个简单的容量概念组:资源容量规划容量现状容量容压,可简称RPEP概念,其定义如下:资源容量R(ResourceCapacity):指旅游资源资源承载容量,是旅游资源资源可以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具体包括特定旅游活动对地质

58、构造、土壤、水、大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资源以及各种人文资源资源的综合利用上限。资源容量直接或通过换算,以“当量人”来统一度量。规划容量P(PlanningCapacity):指计划承载容量,是具体时间和空间内计划承载的特定旅游活动的强度,统一以当量人来度量。现状容量E(ExistingCapacity):指现状承载容量,是目前管理所允许的空间、时间和活动形式范围内,旅游环境与设施所能承受的标准旅游强度,统一以当量人来度量,现状容量的意义在于“上限”,即通过技术人员选定适当的技术指标对现有设置的使用上限进行的价值判断性描述。容压P(PressureofCapacity):指利用强度与容量的比值,

59、针对不同的容量可分别计算现状容压、未来资源容压,并可绘制容压分布图。82n由此提出容量动态平衡原理、匀压原理、变容原理、集容原理。 n容量动态平衡原理。按供需匹配原则,容压在理论上应趋于1,即供给与需求相等。在实践中,旅游流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旅游旺季的床位利用率常大于0.9,高峰日会大于1,而淡季不少旅游地却平均小于0.5。道路与给排水设施也难以完全按容量大小而频频变换设计容量。因此,容量平衡原理作为一种规划理念,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动态中的综合平衡。n匀压原理。在旅游地,通常总有几处热点被大多数旅游者光临或长时间停留,导致容压大于1,同时也有部分冷点的容压常小于1,为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服务设

60、施、基础设施的均匀利用,就需要在容压布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建设与管理,使容压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趋于均衡。n变容原理。容量在技术、经济条件下是可改变的。我国西北地区的旅游地在水资源容量少于旅游需求的条件下,竭泽而渔,在经济上并非上策,对生态环境更不利,若采用引水工程,从长远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出发,是可行的;又如某些热点的旅游住宿容压远大于1,而这些地点在用地和资源维护上又难以通过扩容来降低容压,如果改善交通设施条件,让游客能迅速离开则可降低容压。n集容原理。在许多条件下(如海岸线),从工程经济、服务质量考虑均要求旅游容量集中布局,而且可留出空间,为形成低容压区和零容压区创造条件。

61、使相关旅游活动的容量适当集中,只要不超负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预留容量发展空间。83(三)旅游环境容量测定 1.旅游空间容量旅游空间容量的测定分为三种模式,具体如下: (1)总量模式 :适宜景区内景点分布均匀,游客在景区内也分布均匀,并随意游览。则该景区瞬时客流容量为:Dm=S/L其中,S为可游览面积,L为游人游览时的最佳密度。该区一天的客流容量为:Da=ST/dt其中,S为可游览面积,T为旅游区每天有效游览时间,即对游客开放时间,t为游客一天平均游览时间,d为游客的最佳游览活动密度。84(2)流量模式 :若游览区以若干景点为结点,以既定的、粗细均匀的游览线路为管道连接形成网络系统,游客按

62、既定路线游览,则此游览区的瞬时客流容量为: Dm=d.l其中,d为游览线上游客的最佳密度(人/),l为区内游览线路的总面积()。该区一天的客流容量为:Da=V.d.T其中V为游客游览速度(m/小时),T为有效游览时间。85(3)微分模式: 适宜于一个大的旅游区划分为若干小区,一个小区以一个景点为中心,那么该旅游区的瞬时客流容量为:Dm=其中,si表示第i个景点面积或游线长度,di为每人游览所需的最佳面积或最佳长度。该区一天内客流容量为:该区一天内客流容量为:Da=SiTi/diti(i=1,2,3n)其中Ti为每个景点每天的有效游览时间,ti为第i个景点人均滞留时间。862.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

63、心理容量与空间容量联系紧密,其测定公式为:Cp=A/=KACr=(T/To)Cp=K(T/To)A其中,Cp为时点容量,Cr为日容量,A为旅游空间规模,为基本空间标准,K为单位空间合理容量,T为每日有效时间,To为人均每次利用时间。873.旅游环境生态容量 在测定生态容量时,只考虑一定时期内景区的吸收净化能力和污物产生的总量。其公式为:其中,Fo为生态日容量,即每日接待游客的最大允许量,Pi为每位游客一天内产生的i种污物的量,Si为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吸收第i种污染物的量(量/日),Ti为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一般为一天,n为旅游污染物的种类数。 人工处理旅游污物时生态容量已改变,称为扩展性旅

64、游生态容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为扩展生态日容量,Qi为每天人工处理掉的第i种污染物量。884.旅游经济容量 影响旅游经济容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内部经济因素,即旅游设施;二是旅游外部因素,以基础设施和支持性产业为主体。旅游区的资源品位高,客源充足,区域经济发展良好,那么旅游专用设施、基础设施及相关行业都发展良好并能满足旅游发展需要。因此,就经济容量而言,主要考虑供应条件充分与否。 供应条件包括很多,如食宿供应、娱乐设施、购物条件等,而食宿供应能力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旅游者最敏感的问题,是经济容量需主要计算的量。经济容量计算公式如下:Ce=/Cb= 式中,Ce为主副食供应能力所

65、决定的旅游日容量,Cb为住宿床位决定的旅游日容量,Di为第i种食品的供应能力,Ei为每人每天对第i种食品的需求量,Bi为第i类住宿设施床位数,m为游人所耗食品的种类数,i为住宿设施的种类数。5.旅游社会容量 旅游社会容量难以用计量指标来确定,但可通过民意调查方法来衡量旅游区居民的承受能力,也可根据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作为旅游社会容量是否合适的标准。 89(三)旅游饱和与超载的消极影响 对于特定的旅游区,其承受的旅游量或旅游活动量达到上述容量中的最小极限容量,称为旅游饱和;超出极限容量值,即旅游超载。忽略旅游饱和与超载问题,必然污染和破坏旅游环境,导致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甚至使有些旅游资源资

66、源枯竭或消失,影响旅游业的这种消极影响可说是旅游业的“自我毁灭”。(三)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在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1.在旅游区的总体规划中,做好旅游容量的测算,并将其用于旅游总体规划之中 2.旅游容量理论用于旅游管理中 稳定旅游容量,把握促销时机,维持供需平衡。 利用价格杠杆,采取经济手段调控需求高峰。 限制汽车停放量,禁止外来汽车进入旅游区。 调节景区内热点的峰值时间。 加强旅游区环境管理。 对旅游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树立旅游促发展的观念。 90三、 旅游环境建设 狭义的旅游环境是指能吸引游客的各类旅游资源 。广义的旅游环境,不仅包括具有吸引力的各类旅游资源,还包括与之有关的自然环境

67、和人文社会环境。换句话说,广义、狭义的旅游环境,即相当于旅游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旅游环境建设是指大旅游环境建设,旅游区的开发、规划、使用等都离不开建设,而在建设中应始终将旅游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一)旅游人文环境建设 旅游人文环境是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因此,人文环境包括旅游地的文化环境和道德环境,旅游人文建设应从这两方面入手。1.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应突出文化品位。加大资金投入量,加强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建设。重视旅游的文化属性,限制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商品化,防止文化庸俗化。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

68、文化素质。912.旅游道德建设 旅游道德建设是旅游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抢劫、色情、赌博等有害社会治安的问题,创建安全的旅游环境。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腐蚀与侵害,为旅游者提供热情、主动、细致、周到的服务。加强对旅游区居民的道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旅游区居民认识到旅游者的到来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其生活水平,自觉抵制各种不道德行为。 92n资源建设n这里探讨的资源建设,主要是指自然资源的改造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文资源的建设。应根据景区功能要求和具体环境条件,实施不同的建设方案。n提炼自然资源主

69、题进行修整而突出主题 n点化资源而吸引游人n充实和丰富自然资源内容n与周围环境协调,烘托自然资源,突出意境n夸张、强化自然美93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区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旅游专项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专项设施建设主要用于解决游客食宿、娱乐、体育健身和观景所必需的设施,基础设施则是指交通、供电、供水、购物、通讯、排水、排污等设施。这些设施安排在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协调区”内,绝不能进入“保护区”和“核心区”中。旅游专项设施建设包括食宿设施、娱乐和体育设施及其他旅游辅助设施等,这些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量不破坏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二是方便游人。三是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并具有特色。四是要与旅

70、游中心城镇的旅游服务设施统筹考虑,尽量作为依托。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一般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往往纳入城市区域规划,但也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功能的要求。为不破坏景区环境,这些设施应远离景区,置于偏僻处,或尽可能铺设到地下,如供水、供电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通讯设施等。美观、方便、实用、安全、环保。94四、旅游环境管理 保护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旅游发展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我国目前旅游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早期开发缺乏严格规划和管理。 二是执法力度低。 三是环保意识差。

71、四是环保资金投入少,资金不足。 旅游环境管理措施首先做好旅游规划 管理中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管理机制采用设备工艺和科技手段,防治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格依法管理95案 例 分 析n奥地利政府认识到风景与旅游业之间的重要关系,为此制定了一套可持续旅游政策,旨在保护和提高自然环境质量,主要政策措施有:n刺激需求,平抑需求的季节性差异;n缩减旅游业消费空间; n保护自然风景;n促进旅游与其它行业的合作,尤其是农业和林业;n提高行业的职业化程度;n改变旅游者行为。n这方面最著名的项目是奥地利的绿色村落,它指社区要以可持续的方式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住宿需求。绿色村落鼓励乡镇使用太阳能取暖,限制建筑物高度不超过三层,停车场必须距建筑物80m以外以减少噪声和废气污染,机动车道要距绿色村落至少3km,严禁机动车从村落中穿行,指定自行车道,建筑物只限建于乡镇内,减少邻近农场单季作物耕地,政府向保护传统手工艺倾斜,用当地产品建造饭店,坚持农民能在当地销售自己的农作物,使用当地自产的天然药物。据称这种理念会对当地社区和旅游业都有利。n(资料来源:David A.Fennell著,张凌云译,生态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