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62207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工作强度讲义汇总(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ortheastern University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1/62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八章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体力工作负荷 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 章 内 容n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n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n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n作业时氧耗动态作业时氧耗动态n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n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Northeastern University2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

2、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人体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有三个:力量、耐力和能量代谢,三者联人体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有三个:力量、耐力和能量代谢,三者联系密切。系密切。 本节将着重介绍人体活动的力量特征和耐力特征。本节将着重介绍人体活动的力量特征和耐力特征。Northeastern University3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人体活动力量一、人体活动力量 人人能能够够发发挥挥出出力力的的大大小小,决决定定于于人人体体的的姿姿势势、着着力力部部位以及力的作用方向。位以及力的作用方向。 施施力力部部位位可可把把人人体体力力量量分分为为手手部部力力量量、脚脚(含含

3、腿腿)部部力量、背部力量和颈部力量。力量、背部力量和颈部力量。 人人的的操操作作是是由由手手和和脚脚来来完完成成。因因此此,手手部部力力量量和和脚脚部部力量在所有各类力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力量在所有各类力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4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人体活动力量一、人体活动力量 (一)手部力量(一)手部力量 (1)握力:握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手的用力能力。握)握力:握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手的用力能力。握力大小因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变化而有很大的

4、差异。表力大小因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异。表8-1是根据是根据对一组被试的测定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从表对一组被试的测定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从表8-1可以看出,人体力可以看出,人体力量与人的年龄、性别有关,年龄和性别对力量有很大的影响。量与人的年龄、性别有关,年龄和性别对力量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5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龄/岁男 性女 性人 数左手/N右手/N人 数左手/N右手/N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

5、6161717182024252930一343539404445495054555960以上1042133128217148125124151243184186163981491229264526122372619.634.344.157.8281.3491.14115.64127.4178.36200.9239.12276.36303.8308.7392392.98393.96378.28371.42375.34347.9344.96305.7628.4238.2255.8669.5896.04104.86125.44142.1194.04219.52254.8298.9321.44335.

6、1643.5425.32421.4398.86397.88403.76370.44364.56315.5662812012l22312214810114415310097498830311716282182315.6820.5827.4440.1852.9262.7280.3695.06144.06167.58198.94209.72209.72231.28237.16254.8242.06236.18231.28237.16220.5195.0219.628.4236.2650.9665.6675.4695.06113.68160.72186.2221.48230.3229.32248.92

7、251.86267.54249.9246.96245.98247.94237.16198.94表表8-1 男女握力平均值男女握力平均值 6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人体活动力量一、人体活动力量 (一)手部力量(一)手部力量 (2)手的操纵力。手的操纵力与人的作业姿势、用力方向等)手的操纵力。手的操纵力与人的作业姿势、用力方向等因素有关。因素有关。1)坐姿手操纵力(图)坐姿手操纵力(图8-1 坐姿工作时不同角度得比例测定)坐姿工作时不同角度得比例测定)2)立姿手操纵力(图)立姿手操纵力(图8-2 立姿操纵时手的拉力和推力)立姿操纵时手的拉力和推力)3

8、)卧姿手操纵力(图)卧姿手操纵力(图8-3 卧姿时不同肘角伸臂的臂力测定)卧姿时不同肘角伸臂的臂力测定)4)常见手部操作动作及其力量极限(图)常见手部操作动作及其力量极限(图8-4为常见手部操作动作为常见手部操作动作及其力量极限推荐值)及其力量极限推荐值) 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7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图8-1坐姿工作时不同角度的臂力测定坐姿工作时不同角度的臂力测定图图8-2 立姿操纵时手的拉力和推力立姿操纵时手的拉力和推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8第

9、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图8-3 卧姿时不同肘角伸臂的臂力测定卧姿时不同肘角伸臂的臂力测定图图8-4常见手部操作动作及其力量极限推荐值常见手部操作动作及其力量极限推荐值Northeastern University9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人体活动力量一、人体活动力量 (二)脚部力量(二)脚部力量 脚产生的力的大小与下肢的位置、姿势和方向有关。一般坐姿脚产生的力的大小与下肢的位置、姿势和方向有关。一般坐姿时,右脚最大蹬力平均可达时,右脚最大蹬力平均可达2568N,左脚为左脚为2362N;膝部伸展角度;膝

10、部伸展角度在在13001500或或16001800之间时,脚蹬力最大。之间时,脚蹬力最大。 一般来说,右脚脚力大于左脚;男性脚力大于女性脚力。脚力一般来说,右脚脚力大于左脚;男性脚力大于女性脚力。脚力控制器的操纵力最大不应超过控制器的操纵力最大不应超过264N。否则易疲劳。右脚使用力的。否则易疲劳。右脚使用力的大小、速度和准确性都优于左脚。大小、速度和准确性都优于左脚。 操作频繁的作业应考虑双脚交叉作业。操作频繁的作业应考虑双脚交叉作业。 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10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

11、工业出版社 二、人体活动的耐力二、人体活动的耐力 一般把人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工作水平的能力称为耐一般把人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工作水平的能力称为耐力。力。 研究表明,随着活动持续时间的增加,人体力量出现下降。研究表明,随着活动持续时间的增加,人体力量出现下降。人体力量与持续时间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反比关系,如下图所示。人体力量与持续时间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反比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11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体力

12、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工作负荷强度越大。人体的工作能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工作负荷强度越大。人体的工作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对操作者承受负荷的状况进行准确评定,既能保证工作量,对操作者承受负荷的状况进行准确评定,既能保证工作量,又能防止操作者在最佳工作负荷水平外超负荷工作,是人机系统又能防止操作者在最佳工作负荷水平外超负荷工作,是人机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体力工作负荷的定义一、体力工作负荷的定义Northeastern

13、 University12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可运用上述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测定人体工作负荷水可运用上述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测定人体工作负荷水平,体力工作负荷可以从生理变化、生化变化、主观感觉等三个平,体力工作负荷可以从生理变化、生化变化、主观感觉等三个方面进行测定。方面进行测定。二、二、 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 (一)生理变化测定(一)生理变化测定 生理变化测定主要通过吸氧量、肺通气量、心率、血压和肌电图生理变化测定主要通过吸氧量、肺通气量、心率、血压和肌电图等生理变

14、量的变化来测定体力工作负荷。生理变化的测定也可以使用等生理变量的变化来测定体力工作负荷。生理变化的测定也可以使用某些派生的吸氧量和心率指标。某些派生的吸氧量和心率指标。Northeastern University13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二)生化变化测定(二)生化变化测定 经常的测定项目:乳酸和糖原的含量。体力负荷对人体尿蛋经常的测定项目:乳酸和糖原的含量。体力负荷对人体尿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即所谓的白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即所谓的“运动性尿蛋白运动性尿蛋白”现象。现象。二、二、 体力工作负

15、荷的测定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 (三)主观感觉测定(三)主观感觉测定 主观感觉测定是通过如图主观感觉测定是通过如图8-6所示的自认劳累分级量表进行评价。所示的自认劳累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普遍使用的是15点(点(620点)量表,该量表的点)量表,该量表的特征是要求操作者根据工作中的主观体验对承受的负荷程度进行评判。特征是要求操作者根据工作中的主观体验对承受的负荷程度进行评判。图8-6 自认劳累分级量表Northeastern University14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体力

16、工作时的能量消耗 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按机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按机体所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体所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谢量。谢量。一、基础代谢量一、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的能量。 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5%。我国人体表面积的公式为:我国人体表面积的公式为: 体表面积体表面积(m2)=0.006

17、1身高身高(cm)+0.0128体重体重(kg)-0.1529 (8-1)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人体表面积(S)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t)=BSt (8-2)Northeastern University15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二、安静代谢量二、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安静代谢量包

18、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通常以基础代谢量的加的代谢量两部分。通常以基础代谢量的20作为维持体位平衡作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因此,安静代谢量应为基础代谢量的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因此,安静代谢量应为基础代谢量的120。安静代谢率记为。安静代谢率记为R,R1.2B。 安静代谢量安静代谢量= RSt1.2BSt (8-3)式中,为安静代谢率(式中,为安静代谢率(kJ/(m2h);为人体表面积();为持;为人体表面积();为持续时间(续时间(h)。)。Northeastern University16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

19、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三、能量代谢量三、能量代谢量 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能量代谢量。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能量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能量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三部分。也可以表示为安静代谢量与作业时增加的时增加的代谢量三部分。也可以表示为安静代谢量与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之和。能量代谢率记为代谢量之和。能量代谢率记为M。 能量代谢量能量代谢量=MSt (8-4)式中,式中,M为量代谢率(为量代谢率(kJ/ h m2 );为人体表面积

20、();为人体表面积(m2);为);为测定时间(测定时间(h)。)。Northeastern University17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 四、相对代谢率四、相对代谢率RMR 为了消除作业者之间的差异因素,常用相对代谢率这一相对指为了消除作业者之间的差异因素,常用相对代谢率这一相对指标衡量劳动强度。相对代谢率记为标衡量劳动强度。相对代谢率记为RMR。Northeastern University18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节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

21、消耗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五、相对代谢率资料五、相对代谢率资料 计算能量代谢量时,首先必须准备必要的相对代谢率资料,专计算能量代谢量时,首先必须准备必要的相对代谢率资料,专家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系统的相对代谢率数据。可以对研究的某项家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系统的相对代谢率数据。可以对研究的某项具体作业,观察分析作业者的动作、负荷和疲劳等方面的特征,然具体作业,观察分析作业者的动作、负荷和疲劳等方面的特征,然后与现有的资料加以对照比较,即可以判断确定该项作业的后与现有的资料加以对照比较,即可以判断确定该项作业的 值。值。有关判定生产作业活动的资料见表有关判定生产作业活动的资料见表8-5。日常作业活动的。

22、日常作业活动的 值参考值参考资料见表资料见表8-6 。Northeastern University19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动作部位动作部位动作细分动作细分RMR被检查者感觉被检查者感觉调查者观察调查者观察工作举例工作举例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00.5手腕感到疲劳,但习惯手腕感到疲劳,但习惯后不感到疲劳后不感到疲劳完全看不出疲劳感完全看不出疲劳感拍电报为拍电报为0.3记录为为记录为为0.5手指动作手指动作有意识的动作有意识的动作0.51工作时间长后有疲劳感工作时间长后有疲劳感看不出有疲劳感看不出有疲劳感拨电话号码为拨电话号码为0.7

23、盖章为盖章为0.9手指动作手指动作手指动作连带到小臂手指动作连带到小臂1.02.0认为工作很轻不太疲认为工作很轻不太疲劳劳看不出有疲劳感看不出有疲劳感电脑操作为电脑操作为1.3电钻电钻(静作业静作业)为为1.8连带上肢连带上肢手指动作连带大臂手指动作连带大臂2.03.0常想休息常想休息有明显工作感,是较有明显工作感,是较小的体力劳动小的体力劳动抹光混凝土为抹光混凝土为2.0上肢动作上肢动作一般动作方式一般动作方式3.04.0开始不习惯时劳累习惯开始不习惯时劳累习惯后不太困难后不太困难摆动虽大些,但用力摆动虽大些,但用力不大不大轻筛为轻筛为3.0电焊为电焊为3.0稍用力动作方式稍用力动作方式4.

24、05.5局部疲劳,不能长时间局部疲劳,不能长时间连续动作连续动作使用整个上肢,用力使用整个上肢,用力明显明显装汽车轮胎为装汽车轮胎为4.5粗锯木料为粗锯木料为5.0全全身身动动作作一般动作方式一般动作方式5.56.5要求工作要求工作3040min后后休息休息作业者呼吸急促作业者呼吸急促拉锯为拉锯为5.8和泥为和泥为6.0动作较大,用力均匀动作较大,用力均匀6.58.0连续工作连续工作20min感到胸感到胸中难受,但再干轻中难受,但再干轻的工作能继续做的工作能继续做作业者呼吸急促。脸作业者呼吸急促。脸变色,出汗变色,出汗锯硬木为锯硬木为7.5短时间内集中全身力短时间内集中全身力量量8.09.5工

25、作工作56min后,什么后,什么工作也不能做了工作也不能做了作业者呼吸急促、流作业者呼吸急促、流汗、脸色难看、汗、脸色难看、不爱说话不爱说话用尖镐劳动为用尖镐劳动为8.5推推200kg三轮车为三轮车为9.5繁重作业繁重作业10.012.0工作不能持续工作不能持续5min以上以上急喘、脸变色、流汗急喘、脸变色、流汗用全力推车为用全力推车为10.0挖坑为挖坑为12.4极繁重作业极繁重作业12.0以上以上用全力只能忍耐用全力只能忍耐lmin,实在没有力气了实在没有力气了屏住呼吸作业,急屏住呼吸作业,急喘,有明显的疲劳感喘,有明显的疲劳感推倒物料为推倒物料为17.0表表8-5生产作业活动的生产作业活动

26、的20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业或活动内容作业或活动内容RMR值值作业或活动内容作业或活动内容RMR值值睡眠睡眠安静坐姿安静坐姿坐姿:灯泡钨丝的组装坐姿:灯泡钨丝的组装念、写、读、听念、写、读、听拍电报拍电报电话交换台的交换员电话交换台的交换员打字打字谈话:坐着谈话:坐着(有活动时有活动时0.4)站着站着(腿或身体弯曲时腿或身体弯曲时0.5)打电话打电话(站站)用饭、休息用饭、休息洗脸、穿衣、脱衣洗脸、穿衣、脱衣乘小汽车乘小汽车乘汽、电车乘汽、电车(坐坐)乘汽、电车乘汽、电车(站站)、扫地、洗手、扫地、洗手使用计算器使用计算器洗澡洗澡邮局盖戳邮局盖

27、戳使用缝纫机使用缝纫机在桌上移物在桌上移物用洗衣机用洗衣机基础代谢量的基础代谢量的80-90OO.10.20.30.41.40.20.30.40.40.5O.50.61.O2.2O.60.70.91.01.O1.21.2使用计算机使用计算机步行选购步行选购准备、做饭及收拾准备、做饭及收拾邮局小包检验工作邮局小包检验工作骑车骑车(平地平地180m/min)做广播体操做广播体操擦地擦地整理被褥整理被褥下楼下楼(50m/min)上楼上楼(45m/min)慢步慢步(40m/min)(50m/min)散步散步(60m/min)(70m/min)步行步行(80m/min)(90m/min)(100m/mi

28、n)(120m/min)跑步跑步(150m/min)马拉松马拉松万米跑比赛万米跑比赛1.31.61.62.42.93,03.54.35.32.66.51.31.51.82.12.73.34.27.08.O8.514.516.7表表8-6日常作业的日常作业的RMR资料资料21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节第四节 作业时氧耗动态作业时氧耗动态 能量产生和消耗可以从人体消耗的氧量上反应出来。作业时人能量产生和消耗可以从人体消耗的氧量上反应出来。作业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大小,劳动强度越大,需要氧量也越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大小,劳动强度越大,需

29、要氧量也越多。因此,以体力为主的作业,可以利用人在作业中的耗氧量计算多。因此,以体力为主的作业,可以利用人在作业中的耗氧量计算作业时耗能量。作业时耗能量。一、氧债及其补偿一、氧债及其补偿 氧需: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氧需: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成年人的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min,有锻炼者可达到,有锻炼者可达到4L/m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22第

30、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节第四节 作业时氧耗动态作业时氧耗动态一、氧债及其补偿一、氧债及其补偿 氧债:氧需和供氧量之差(如图)。氧债:氧需和供氧量之差(如图)。b)氧氧需需超超过过氧氧上上限限a)氧氧需需小小于于氧氧上上限限Northeastern University23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节第四节 作业时氧耗动态作业时氧耗动态二、静态作业的氧需二、静态作业的氧需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但容易发生疲劳。即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但容易发生疲劳。即使劳动强度很大,氧需也达不到

31、氧上限,通常每分钟不超过使劳动强度很大,氧需也达不到氧上限,通常每分钟不超过1L。但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耗不像动态作业那样迅速降低,而是但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耗不像动态作业那样迅速降低,而是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到安静水平。具体如图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到安静水平。具体如图8-8所示。所示。静静态态作作业业的的氧氧消消耗耗动动态态Northeastern University24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节第四节 作业时氧耗动态作业时氧耗动态三、氧耗量的测定与计算三、氧耗量的测定与计算 相对代谢率相对代谢率(RMR)指标通过作业中氧耗量来计

32、算,计算公式如指标通过作业中氧耗量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要注意,对恢复期还氧债部分的氧耗量不能忽略)下:(要注意,对恢复期还氧债部分的氧耗量不能忽略)其中作业时的氧耗量直接作业过程中测得其中作业时的氧耗量直接作业过程中测得基础代谢氧的消耗量可以通过由体重、身高基础代谢氧的消耗量可以通过由体重、身高计算的体表面积值查表求出计算的体表面积值查表求出安静时氧的消耗量,一般以基础代谢氧消耗安静时氧的消耗量,一般以基础代谢氧消耗量的量的1.2倍来计算倍来计算Northeastern University25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

33、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劳动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从劳动生理学方面强度不同,单位时间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从劳动生理学方面来看,以能量代谢为标准进行分级是比较合适的。这种分级法可以来看,以能量代谢为标准进行分级是比较合适的。这种分级法可以把千差万别的作业,从能量代谢角度进行统一的定义。把千差万别的作业,从能量代谢角度进行统一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对劳动强度分级的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有两种:目前,国内外对劳动强度分级的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有两种: 相对指标,即相对代谢率相对指标,即相对代谢率

34、RMR。该指标在国外应用比较普遍,。该指标在国外应用比较普遍,目前在我国已开始使用;目前在我国已开始使用; 绝对指标,如绝对指标,如8h的能量消耗量,劳动强度指数等。的能量消耗量,劳动强度指数等。Northeastern University26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一、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级一、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级 依作业时的相对代谢率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能依作业时的相对代谢率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它将劳动强度划分为率协会的划分标准,它将劳动强度划分为5个等级。

35、如表个等级。如表8-8所示所示(P154)。 作业的越高,规定的作业率应越低。作业的越高,规定的作业率应越低。 2.7适宜的作业;适宜的作业; 4的作业不能连续进行;的作业不能连续进行; 7的作业应实行机械化。的作业应实行机械化。Northeastern University27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二、以能耗量指标分级二、以能耗量指标分级 不同劳动强度的能耗量与相对代谢率指标对照资料见表不同劳动强度的能耗量与相对代谢率指标对照资料见表8-9。该资料为日本劳动研究所发表。该资料为日本劳动研究所发表。 性性别等等

36、级主作业的主作业的 RMR8h8h劳动能耗量能耗量/kJ/kJ一天能耗量一天能耗量/kJ/kJ男男A AB BC CD DE E0 01 11 12 22 24 44 47 77 7111123032303385238523852385252345234523452347327732773277327908590859085908510844108447746774692119211921192111067610676106761067612770127701277012770146541465414654146541632916329女女A AB BC CD DE E0 01 1l l2 2

37、2 24 44 47 77 7111119261926301430143014301442704270427042705945594559455945745374537453891874538918690869088039803980398039929592959295929510970109701097010970124771247712477124771394213942Northeastern University28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 我国于我国于1984年颁布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年颁布了体力劳动

38、强度分级标准(GB 3869-83),该标准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该标准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1997年重新确定标准年重新确定标准(GB3869-1997)代替)代替GB 3869-83,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1定义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de(M)(2)劳动时间率)劳动时间率working time rate (T) (3)体力劳动性别系数)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 coeffcient

39、 of physical work (S)(4)体力劳动方式系数)体力劳动方式系数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 (W)(5)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 (I)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Northeastern University29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如表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如表8-10所示。所示。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三

40、、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体力体力劳动强强度度级别体力体力劳动强强度指数度指数151520202525Northeastern University30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计算如下: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计算如下:每分钟肺通气量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时采用式: 1gM0.0945x 0.537 94 每分钟肺通气量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时采用式: lg(13.26)1.1648 -0.0125x 每分钟肺通气量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上面两式的平均值。时采用上面两式的平均值。上式中,上式中,M为

41、能量代谢率(为能量代谢率(kJminm2););x为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为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3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法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1) 平均能量代谢率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计算方法Northeastern University31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3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

42、计算方法法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2)劳动时间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名,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个工作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天,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工作日内纯净劳动时间(工作日内纯净劳动时间(min) T (%) 100 工作日总工时(工作日总工时(min) 各单项劳动占用的时间(各单项劳动占用的时间(min) 100 工作日总工时(工作日总工时(min) N

43、ortheastern University32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3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法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3)体力劳切强度指数计算方法)体力劳切强度指数计算方法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 I=TMSW10 式中: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性别

44、系数:男性1,女性,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扛0.40,推,推/拉拉0.05; 10计算常数。计算常数。其中,净作业时间比率可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其中,净作业时间比率可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Northeastern University33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四、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级四、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级 根据研究表明,以能量消耗为指标划分劳动强度时,耗氧量、根据研究表明,以能量消耗为指标划分劳动强度时,耗氧量、心率、直肠温度、出汗率、乳酸浓度和相对代谢

45、率等具有相同意心率、直肠温度、出汗率、乳酸浓度和相对代谢率等具有相同意义。典型代表是国际劳工局义。典型代表是国际劳工局1983年的划分标准,它将工农业生年的划分标准,它将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划分为产的劳动强度划分为6个等级,个等级,见表见表8-11。劳动强强度等度等级很很轻轻中等中等重重很重很重极重极重耗氧量耗氧量/(l/min)/(l/min)O O5 5O.5O.51.01.01.01.01.51.51.51.52.02.02.O2.O2.52.52.52.5能量消耗能量消耗/(kJ/min)/(kJ/min)lO.5lO.510.5-10.5-20.920.920.920.931.431

46、.431.431.441.941.941.941.952.352.352.352.3心率心率/(beats/min)/(beats/min)7575100100100100125125125125150150150150175175175175直直肠温度温度/37.537.53838383838.538.538.538.539393939排汗率排汗率/(ml/h)/(ml/h)200200400400400400600600600600800800800800Northeastern University34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

47、强度分级劳动强度分级五、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五、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一般,人体的最佳工作负荷是指在正常情境中,人体工作一般,人体的最佳工作负荷是指在正常情境中,人体工作8h不产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值。最大工作负荷值通常以能不产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值。最大工作负荷值通常以能量消耗界限、心率界限以及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表示。量消耗界限、心率界限以及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表示。 国外一般认为,能量消耗国外一般认为,能量消耗20.93kJ/min、心率、心率(110115) beats /min、吸氧量为最大摄氧量的、吸氧量为最大摄氧量的33%左右时的工作负荷为左右时的工作负荷为最佳负荷。最佳负荷。 对于

48、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很重很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h的能耗量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Northeastern University35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一、体力疲劳及其分类一、体力疲劳及其分类 体力疲劳是指劳

49、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作体力疲劳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有时伴有疲倦感等自觉症状的现象。业能力下降,有时伴有疲倦感等自觉症状的现象。 体力疲劳根据身体使用部位可分为局部疲劳和全身疲劳。根据活体力疲劳根据身体使用部位可分为局部疲劳和全身疲劳。根据活动时间长短和活动强度的高低,可分为短时间剧烈活动后产生的疲动时间长短和活动强度的高低,可分为短时间剧烈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和长时间中等强度作业后产生的疲劳,后一种疲劳在人机系统中劳和长时间中等强度作业后产生的疲劳,后一种疲劳在人机系统中比较普遍。比较普遍。Northeastern University36第

50、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 体力疲劳是随工作过程的推进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按照疲劳的体力疲劳是随工作过程的推进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按照疲劳的积累状况,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积累状况,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工作适应期。)工作适应期。 (2)最佳工作期。)最佳工作期。 (3)疲劳期。)疲劳期。 (4)疲劳过度积累期。)疲劳过度积累期。Northeastern University37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51、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 疲劳的积累过程可用疲劳的积累过程可用“容器容器”模型来说明,图模型来说明,图8-9为为“容器容器”模模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操作者的疲劳受很多因素影响,最典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操作者的疲劳受很多因素影响,最典型的是以下五个方面。型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Northeastern University38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 (1)劳动强度与工作持续时间。劳动强度是决定疲劳出现时间)

52、劳动强度与工作持续时间。劳动强度是决定疲劳出现时间以及疲劳积累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疲劳积累程度的主要因素。 (2)作业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许多方面,如照明,噪声、)作业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许多方面,如照明,噪声、振动、微气候、空气污染、色彩布置等。振动、微气候、空气污染、色彩布置等。 (3)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方式。不合理的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方式。不合理的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方式不利于人体保持最佳工作能力。方式不利于人体保持最佳工作能力。 Northeastern University39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

53、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二、疲劳的产生与积累 (4)身体素质。不同的作业者身体素质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的作业者身体素质不同 。 (5)营养、睡眠等。营养和睡眠是影响操作者疲劳状况的另一)营养、睡眠等。营养和睡眠是影响操作者疲劳状况的另一类因素,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长期睡眠不足的个体,其工作能类因素,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长期睡眠不足的个体,其工作能力受到明显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力受到明显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 (6)其他作业者本身的因素,如熟练程度、操作技巧、对工作)其他作业者本身的因素,如熟练程度、操作技巧、对工作的适应性、年龄以及劳动情绪等影响因素也都会带来生理

54、疲劳。的适应性、年龄以及劳动情绪等影响因素也都会带来生理疲劳。Northeastern University40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三、疲劳产生的机理三、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1.物质累积理论物质累积理论 短时间大强度作业产生的疲劳,主要是肌肉疲劳。大量研究表明,短时间大强度作业产生的疲劳,主要是肌肉疲劳。大量研

55、究表明,短时间大强度作业后,肌肉中的短时间大强度作业后,肌肉中的ATP、CP含量明显下降。含量明显下降。 ATP、CP浓度下降至一定水平时必定导致肌肉进行糖酵解以再合成浓度下降至一定水平时必定导致肌肉进行糖酵解以再合成ATP。糖酵。糖酵解伴随乳酸的产生和积累。这种物质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累积,使人解伴随乳酸的产生和积累。这种物质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累积,使人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 Northeastern University41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三、疲劳产

56、生的机理三、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2.力源消耗理论力源消耗理论 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能量不断消耗,人体内的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能量不断消耗,人体内的 ATP、CP浓度和浓度和肌糖原含量下降。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当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肌糖原含量下降。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当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源物质源物质“肌糖原肌糖原”储备耗竭或来不及加以补充时,人体就产生了疲劳。储备耗竭或来不及加以补充时,人体就产生了

57、疲劳。 Northeastern University42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三、疲劳产生的机理三、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3.中枢系统变化理论中枢系统变化理论 作业过程中,除了作业过程中,除了ATP、CP浓度和肌糖原含量不断下降以外,同浓度和肌糖原含量不断下降以外,同时还伴随着血糖的降低和大脑神经抑制性递质含量上

58、升。由于血糖是时还伴随着血糖的降低和大脑神经抑制性递质含量上升。由于血糖是大脑活动的能力供应源,它的降低将引起大脑活动水平的降低,即引大脑活动的能力供应源,它的降低将引起大脑活动水平的降低,即引起中枢神经疲劳。起中枢神经疲劳。 Northeastern University43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三、疲劳产生的机理三、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

59、,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4.生化变化理论生化变化理论 全身性体力疲劳是由于作业及环境引起的体内平衡状态紊乱。人全身性体力疲劳是由于作业及环境引起的体内平衡状态紊乱。人体在长时活动过程中必会出汗。出汗导致体液丢失。一旦体液减少到体在长时活动过程中必会出汗。出汗导致体液丢失。一旦体液减少到一定程度,则循环的血量也将减少,从而引起活动能力下降。同时,一定程度,则循环的血量也将减少,从而引起活动能力下降。同时,汗液排出时还伴随着盐的丢失,这会影响血液的渗透压和神经肌肉的汗液排出时还伴随着盐的丢失,这会影响血液的渗透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结果导致疲劳。兴奋性,结果导致疲劳。 Northeastern

60、 University44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三、疲劳产生的机理三、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5.局部血流阻断理论局部血流阻断理论 静态作业时,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一定的体位,虽然能耗不多,静态作业时,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一定的体位,虽然能耗不多,但易发生局部疲劳。这是因为肌肉收缩的同时产生肌肉膨胀,且变得但易发生局部疲

61、劳。这是因为肌肉收缩的同时产生肌肉膨胀,且变得十分坚硬,内压很大,将会全部或部分阻滞通过收缩肌肉的血流,于十分坚硬,内压很大,将会全部或部分阻滞通过收缩肌肉的血流,于是形成了局部血流阻断。人体经过休整、恢复,血液循环正常,疲劳是形成了局部血流阻断。人体经过休整、恢复,血液循环正常,疲劳消除。消除。 Northeastern University45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三、疲劳产生的机理三、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疲劳的类型不同,发生的机理也不同。对于疲劳现

62、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事实上,疲劳产生的机理,可能会是如上事实上,疲劳产生的机理,可能会是如上5种理论的综合影响所种理论的综合影响所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注意力、思考、判断等功能,不论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注意力、思考、判断等功能,不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最先、最敏感地反映出来的是中枢神经的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最先、最敏感地反映出来的是中枢神经的疲劳,继之反射运动神经系统也相应出现疲劳,表现为血液循环的疲劳,继之反射运动神经系统也相应出现疲劳,表现为血液循环的阻滞、肌肉能量的耗竭、乳酸的产生、动力定型

63、的破坏。阻滞、肌肉能量的耗竭、乳酸的产生、动力定型的破坏。 Northeastern University46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一)疲劳测定方法应满足的条件(一)疲劳测定方法应满足的条件 为了测定疲劳,必须有一系列能够表征疲劳的指标。作为测定为了测定疲劳,必须有一系列能够表征疲劳的指标。作为测定疲劳的方法应满足:疲劳的方法应满足: 测定结果应当是客观的表达,而不依赖于作业者的主观解测定结果应当是客观的表达,而不依赖于作业者的主观解释。释。 测定的结果应当定量化表示

64、疲劳的程度。测定的结果应当定量化表示疲劳的程度。 测定方法不能导致附加疲劳,或使被测者分神。测定方法不能导致附加疲劳,或使被测者分神。 测定疲劳时,不能导致被测者不愉快或造成心理负担或病态测定疲劳时,不能导致被测者不愉快或造成心理负担或病态感觉。感觉。Northeastern University47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疲劳可以从三种特征上表露出来:疲劳可以从三种特征上表露出来: 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例如:心率、

65、血压、呼吸及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例如: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等发生变化。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等发生变化。 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例如:对特定信号的反映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例如:对特定信号的反映速度、正确率、感受能力下降,工作绩效下降等。速度、正确率、感受能力下降,工作绩效下降等。 疲劳的自我体验。疲劳的自我体验。Northeastern University48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下面介

66、绍几种主要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方法:1生化法生化法 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液体中乳酸、蛋白质、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液体中乳酸、蛋白质、血糖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疲劳。血糖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疲劳。2. 工作效绩测定工作效绩测定 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操作者的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这样,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操作者的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这样,操作者的工作效绩,包括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出现错误或操作者的工作效绩,包括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出现错误或发生事故的概率等,都可作为疲劳评定的指标。发生事故的概率等,都可作为疲劳评定的指标。 Northeastern Univers

67、ity49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3.生理心理测试法生理心理测试法 (1)膝腱反射机能测定法。)膝腱反射机能测定法。 这是通过测定由疲劳造成的反这是通过测定由疲劳造成的反射机能钝化程度来判断疲劳的方法。射机能钝化程度来判断疲劳的方法。 (2)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法。用两个短距离的针状物同时刺)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法。用两个短距离的针状物同时刺激作业者皮肤上二点,当刺激的二点接近某种距离时,被试仅感激作业者皮肤上二点,当刺激的二点

68、接近某种距离时,被试仅感到是一点,似乎只有一根针在刺激。这个敏感距离称作触二点辨到是一点,似乎只有一根针在刺激。这个敏感距离称作触二点辨别阈或两点阈。别阈或两点阈。 Northeastern University50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3.生理心理测试法生理心理测试法 (3)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用类似于粗圆笔尖的尖锐物)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用类似于粗圆笔尖的尖锐物在皮肤上划痕,即刻显现一道白色痕迹,测量痕迹慢慢消

69、退的时在皮肤上划痕,即刻显现一道白色痕迹,测量痕迹慢慢消退的时间,疲劳程度越大,消退得越慢。间,疲劳程度越大,消退得越慢。 (4)皮肤电流反应测定法。测定时把电极任意安在人体皮肤)皮肤电流反应测定法。测定时把电极任意安在人体皮肤的两处,以微弱电流通过皮肤,用电流计测定作业前后皮肤电流的两处,以微弱电流通过皮肤,用电流计测定作业前后皮肤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人体的疲劳程度。人体疲劳时皮肤电传导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人体的疲劳程度。人体疲劳时皮肤电传导性增高,皮肤电流增加。性增高,皮肤电流增加。 Northeastern University51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70、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3.生理心理测试法生理心理测试法 (5)心率值测定法。心率,即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心率值测定法。心率,即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随人体的负担程度而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心率变化来测定疲率随人体的负担程度而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心率变化来测定疲劳程度。劳程度。 (6)色名呼叫时间测定法。这是通过检查作业者识别颜色并)色名呼叫时间测定法。这是通过检查作业者识别颜色并能正确呼出色名的能力,来判断作业者疲劳程度。能正确呼出色名的能力,来判断作业者疲劳程

71、度。 (7)勾消符号数目测定法。将五种符号共)勾消符号数目测定法。将五种符号共200个,随机排列,个,随机排列,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勾掉其中一种符号,要求正确无误。这是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勾掉其中一种符号,要求正确无误。这是一个辨识、选择、判断的过程,敏锐快捷程度受制于体力、脑力状态。辨识、选择、判断的过程,敏锐快捷程度受制于体力、脑力状态。因此,从勾掉符号数目的多少可以判别疲劳程度。因此,从勾掉符号数目的多少可以判别疲劳程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52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

72、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3.生理心理测试法生理心理测试法 (8)反应时间测定法。反应时间,是指从呈现刺激到感知,)反应时间测定法。反应时间,是指从呈现刺激到感知,直至做出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反应时间的变化,可反映被试中直至做出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反应时间的变化,可反映被试中枢系统机能的钝化和机体疲劳程度。枢系统机能的钝化和机体疲劳程度。 (9)闪光融合值测定法。融合值与闪光值的平均值称为闪光)闪光融合值测定法。融合值与闪光值的平均值称为闪光融合值融合值 ,一般在,一般在30Hz55Hz之间。人的视觉系统的灵敏度,之间。人的视觉系统的灵敏度,与

73、人的大脑兴奋水平有关。疲劳后,兴奋水平降低,亦即中枢系与人的大脑兴奋水平有关。疲劳后,兴奋水平降低,亦即中枢系统机能钝化,视觉灵敏度降低。统机能钝化,视觉灵敏度降低。 Northeastern University53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四、疲劳测定方法四、疲劳测定方法 (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二)疲劳特征及测定方法4. 疲劳症状调查法疲劳症状调查法 该法通过对作业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即自觉症状的调查统计,该法通过对作业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即自觉症状的调查统计,来判断作业疲劳程度。该方法简易、省时,不仅切实

74、可行,且具来判断作业疲劳程度。该方法简易、省时,不仅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值得强调的是,调查的症状应真实,有代表性,有较高的精确性。值得强调的是,调查的症状应真实,有代表性,尽可能调查全作业组人员。另外,选择量表时应注意量表的信度尽可能调查全作业组人员。另外,选择量表时应注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和效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54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五、疲劳的一般规律五、疲劳的一般规律 (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 (2)疲劳有累积效应。)疲劳有累积

75、效应。 (3)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 (4)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Northeastern University55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六、降低疲劳的途径六、降低疲劳的途径 1.合理设计工作环境合理设计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包括:照明、色彩、噪声、振动、微气候条件、粉尘工作环境包括:照明、色彩、噪声、振动、微气候条件、粉尘及有害气体等。及有害气体等。2.改进设备和工具改进设备和工具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

76、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彻底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彻底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 工具和辅助设备的改进,可以减少静态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具和辅助设备的改进,可以减少静态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一)(一) 改善工作条件改善工作条件Northeastern University56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六、降低疲劳的途径六、降低疲劳的途径 3. 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法 (1)采用合适的工作姿

77、势。需要设计合理的工作场地和工作位)采用合适的工作姿势。需要设计合理的工作场地和工作位置,研究合理的工作姿势。设备、工具的安置要合理。置,研究合理的工作姿势。设备、工具的安置要合理。 (2)采用经济作业速度。经济速度,就是进行某项作业时消耗)采用经济作业速度。经济速度,就是进行某项作业时消耗最小能量的作业速度。在这个速度下,作业者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最小能量的作业速度。在这个速度下,作业者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最长。时间最长。 (3)选择最佳的作业方法。操作者作业过程中的用力原则是:)选择最佳的作业方法。操作者作业过程中的用力原则是:将力投入到完成某种动作的有用功上去。这样可以延缓疲劳的到来将力

78、投入到完成某种动作的有用功上去。这样可以延缓疲劳的到来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疲劳。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疲劳。(一)(一) 改善工作条件改善工作条件Northeastern University57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1.疲劳后身体的恢复疲劳后身体的恢复 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物质及体液等其他成分的恢复;疲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物质及体液等其他成分的恢复;疲劳物质的消除等。劳物质的消除等。 (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Northeastern University

79、58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六、降低疲劳的途径六、降低疲劳的途径(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2.休息时间的确定休息时间的确定 (1)以能耗指标确定。)以能耗指标确定。 人活动一停止,恢复过程就开始了。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人活动一停止,恢复过程就开始了。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物质及体液等其他成分的恢复;疲劳物质的消除等。物质及体液等其他成分的恢复;疲劳物质的消除等。 Northeastern University59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80、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六、降低疲劳的途径六、降低疲劳的途径(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2.休息时间的确定休息时间的确定(2)综合各因素考虑确定。)综合各因素考虑确定。 综合考虑休息时间的长短、次数和时刻,还与作业性质、综合考虑休息时间的长短、次数和时刻,还与作业性质、紧张程度、作业环境等相关因素。紧张程度、作业环境等相关因素。3.休息方式休息方式 休息方式可分为:积极休息(交替休息),积极休息比消休息方式可分为:积极休息(交替休息),积极休息比消极休息使工作效率恢复快约极休息使工作效率恢复快约60%70%;消极休息(

81、安静休;消极休息(安静休息息 ),重体力劳动一般采取这种休息方式。),重体力劳动一般采取这种休息方式。Northeastern University60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节第六节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体力疲劳及其消除六、降低疲劳的途径六、降低疲劳的途径(三)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三)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1.休息日制度休息日制度 休息日制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休息质量与疲劳的消除。休息日制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休息质量与疲劳的消除。2.轮班制度轮班制度 轮班制分为单班制、两班制、三班制或四班制等。应当根据行业轮班制分为单班制、两班制、三班制或四班制等。应当根据行业的特点、劳动性质及劳动者身心需要安排轮班方式的特点、劳动性质及劳动者身心需要安排轮班方式 。Northeastern University61第第八八章章 体体力力工工作作负负荷荷 人因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Northeastern University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