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617177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第四讲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一)此一时期制定并实施的主要社会政策(一)此一时期制定并实施的主要社会政策o1、围绕女性解放而制定和实施的社会政策首先,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权利 。1950 年5 月1 日新中国颁布实施的第一部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o第二,妇女就业人数大幅度提高 。1949 年以后的近30 年间,中国妇女o的就业人数迅速增加。以全民所有制单位为例,1949 年女职工的人数为60 万人,1977 年剧增至2036 万人(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 - 1985) ,1987 :32) 。第三,广泛地参政议政。 第四,重视妇女的健康保健 一、建国一、建国3

2、030年中国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年中国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o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的解放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这既是真正人道主义的体现,是平等、自由理念在o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同时也是对中国人力资源的巨大开发。这种积极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2000 年,o中国女性经济活动参与率高达7217 % ,居欧亚各个国家之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 :228 - 230) 。在o众多的后发国家中,中国在女性解放方面的成就明显居于领先位置。2、有关大众教育的社会政策 o1949 年以前年以前,中国的教育十分落后。全国中国的教育十分落后。全国80 %以上的人口是文盲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3、20 %左右左右,劳动者很少能进入学校学习。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仅占全国人口的劳动者很少能进入学校学习。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仅占全国人口的5 %左右左右,而且教而且教学设备十分缺乏学设备十分缺乏,教材陈旧落后。这一切是同当时落后的经济基础、落后的社会结构以及落后的教材陈旧落后。这一切是同当时落后的经济基础、落后的社会结构以及落后的教育观念相适应的。教育观念相适应的。1949 年之后的年之后的30 年间年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民的教育工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民的教育工作,制定和实施了制定和实施了许多相关政策许多相关政策,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

4、重大的影响。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0 年代年代初初,中国开始实行一切学校中国开始实行一切学校“向工农开门向工农开门”的方针。的方针。1950 年年12 月月,政务院发布关于举办工农政务院发布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1951 年年2 月月,教育部颁发了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暂教育部颁发了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暂行实施办法行实施办法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暂行实施办法,以此为契机以此为契机,中国开始创办工农速成中国开始创办工农速成中学。中学。1956 年年3 月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

5、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要求各地按照当地情况要求各地按照当地情况,在在5 或或7 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要求要求2 - 3 年扫除机关干部中的文盲年扫除机关干部中的文盲,3 或或5 年扫除工厂、矿山、年扫除工厂、矿山、企业职工中的文盲企业职工中的文盲95 %左右左右;5 或或7 年基本扫除农村和城市居民中的文盲年基本扫除农村和城市居民中的文盲,即扫除文盲达到即扫除文盲达到70 %以上以上;扫除文盲的对象以扫除文盲的对象以14 - 50 岁的人为主岁的人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与实践编写组与实践编写组,2

6、001 :339) 。中国在城市和农村大规模地设立了各种类型的文化扫盲班。中国在城市和农村大规模地设立了各种类型的文化扫盲班,创办创办了各种职业学校了各种职业学校;在中等以上的学校设立了人民助学金制度。在中等以上的学校设立了人民助学金制度。o这一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大众教育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以轻视、妨碍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为代价的虽然大众教育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以轻视、妨碍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为代价的,而而且这一时期的大众教育在质量及具体思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这一时期的大众教育在质量及具体思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时明显地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时明显地违背了教育规律,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但是不能否认的

7、是,就总体而言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大众教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大众教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1949 年年,中等学中等学校有在校生校有在校生12618 万人万人,1976 年上升至年上升至5905. 5 万人万人;1949 年年,小学在校生小学在校生2439. 1 万人万人,1976 年上升至年上升至15005. 5 万人万人(国家统计局编国家统计局编,1989 :435、436) 。70 年代末年代末80 年代初年代初,中中国城市的文盲率为国城市的文盲率为16. 4 % ,农村的文盲率为农村的文盲率为34. 7 %。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同为后发大国的印度同为后发大国的印度,其城

8、其城市文盲率则是市文盲率则是34. 9 % ,农村文盲率是农村文盲率是67. 3 %;巴西的城市文盲率为巴西的城市文盲率为16. 8 % ,农村文盲率农村文盲率为为46. 3 %;埃及的城市文盲率为埃及的城市文盲率为39. 7 % ,农村文盲率为农村文盲率为70. 6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息中心编,1991 :125) 。显然。显然,中国的大众教育在后发国家尤其是后发大国中走在了前列。这不中国的大众教育在后发国家尤其是后发大国中走在了前列。这不仅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仅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为以后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为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协调发而且为以后

9、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为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乃至为中国社会经济今天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展乃至为中国社会经济今天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3、社会救助政策o在城市,社会救助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生产自救,群众互助,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 。建国初期,政府把120 万分散的流民从8 个城市送回原居住地;向121 万城市居民提供了救济。1952 - 1958 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政策。补助的形式是现金和实物相结合。o在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主要围绕着“五保”内容而展开,主要采取集体供养并辅之以国家必要救济的方式。4 4、劳动保险及福利政策、劳动保险及福利政策19511

10、951年年2 2月月2626日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日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公布时间条例名称1950年12月革命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暂行条例1952年6月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1952年9月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的规定1955年4月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1955年11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o5、就业政策o 城镇就业:劳动力的统一招收和调配制度 。o这就在宏观方面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劳动力的统一配置,同时,在微观层面上则形成了企业用工中的固定工制度。其最大特点是企业在用工方面“

11、能进不能出”,不能以任何经济性原因裁减其多余的职工。o建国30年中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的努力,开启了真正保护民生、关注民生的先河,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o其一,在劳动者群体基本权利的保护方面,在劳动者群体社会地位平等的维护方面,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满足了当时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意义(二)意义o其二,在中国民众基本生计、就业以及受教育机会的保证方面,应当说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是卓有成效的。o其三,在积极推动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社会政策最大限度地起了其应有的作用。o。1987 年,根o据对130 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后列,但中国的人

12、文指数却步入了“人o文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1991 :118) 。其三,在积极推动当时的o现代化建设方面,社会政策最大限度地起了其应有的作用。 o1、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成分;其一,在收入政策方面 其二,就业政策 (三)这一时期社会政策的主要特征及不足(三)这一时期社会政策的主要特征及不足o。其一,在收入政策方面。尽管当时也主张按劳分配,但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实施促成收入不断平均化的工资政策。从表2 中可以看到,1952 年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工资收入最高的是城市公用事业部门,最低的是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两者只相差1. 7 倍;1975 年,工资收入最高的是建筑

13、业和资源勘探部门,最低的仍是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两者差距降至1. 53 倍。即便收入的平均化倾向已经十分严重,但国家决策者仍然觉得收入差距偏大,仍需要进行必要的矫正。比如,1957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指出:“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社会行为两方面的距离。” o其二,就业政策。当时的就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城市居民中适龄劳动力在工作及收入上的“人均一份”。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城市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很大,而就业岗位数量却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当时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是“实行合理的低工资,尽量使大家都有饭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

14、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意思”(周恩来,1994 :574) 。这种办法实际上是将显形失业转化成隐形失业。另一种办法是采取反城市化的举措,将城市大量新增的劳动力迁往农村,也就是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尽管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是一种反城市化的举动,是同现代化趋势相左的,但在当时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解决了城市大量失业劳动力的问题,又在某种形式上缩小了“三大差别”,实现了平均主义式的理想。 o2、对民众基本权利的重视甚于对民众基本生活质量需求的保障;其一,涉及人民生活方面的资金投入比重过小o其二,实行消极的收入政策。这一时期实行的是低工资政策,这一时期职工工资增长幅度极为缓慢,几乎处在一种停滞的状

15、态。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全部职工平均工资指数以1952 年为100 ,到1977 年该指数仅仅上升至110. 4;o其三,相关社会政策的内容十分简单。一般只限于社会救助、劳动保险、工资、户籍制度、生存性物品供应等等,而像优生保健法、公益事业法、资源和环境保护法、职业训练法、国民住宅条例、义务教育法等法规均付之阙如。如果从社会政策的类型着眼,这一时期o同民众基本生活质量需求方面相关的社会政策只是属于“生存型的社会政策”,远远不是“发展型的社会政策”。3、社会政策的非全民性;其一,严格的城乡身份区分政策 其二,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各种保障和福利政策要远远优于农村居民。o非全民性的社会政策所产生的负面社

16、会效应是巨大的。1949 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存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就已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建国30 年非全民性社会政策的实行,加大了城乡差距,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程度达到了空前的状态。4、社会政策的不规范性;其一,缺乏多方的参与其二,缺乏基础意义上的科学性其三,行动主体过于单薄 o5、社会政策的实施往往借助于社会动员来完成 o从积极的方面看,高强度地运用社会动员的方式实施社会政策,由于社会取向的相对单一和社会成员行为的相对一致,因而可以有效地减小多种阻力,容易取得面积大、见效快的效果。o从消极的方面看,高强度地运用社会动员的方式实施社会政策,难免

17、会产生许多十分明显的弊端,甚至会留下一些后遗症“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对个体人实际需求和权利的损害 其二,对于社会政策的实施操作有着负面的影响 其三,加重错误社会政策的负面效果。 o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o(一)是社会政策基本理念及取向的转换:(一)是社会政策基本理念及取向的转换:即由以往平均平均主义的基本取向转变为现代公公正正意义上的基本取向。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二)一些具体社会政策的进展明显(二)一些具体社会政策的进展明显o1、计划生育政策o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

18、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o1995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年) ,对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任务、目标、原则和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o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确定了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和方针,提出了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控体系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o2、环境保护政策o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将环境保护问题单列一章。o1990、1995年分别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1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将环境保护问题单列。o1994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o1998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定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o3、扶贫政策o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著名的以消除农村贫困问题为目标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当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o1997年

20、,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范围和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提供以及同这一政策相关的重要事宜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o4、劳动就业政策。o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o(三)社会政策呈现出体系化(三)社会政策呈现出体系化的迹象,而且其中的许多内容的迹象,而且其中的许多内容开始同国际接轨开始同国际接轨 o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背景规定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政策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o1.同经济政策相比,社会政策在中国社会当中的地位极不对称 o2.社会政策的整体化、体系化程度还很不够,同一性较弱 三、中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不足之处及三、中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不足之处及 努力方向努力方向o3.社会政策缺乏规范性o4.社会政策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过大 思考题o1、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政策取得的进展有哪些?有哪些不足之处?o2、改革开放以来我我国社会政策取得的进展有哪些?有哪些不足之处?o3、我国现阶段社会政策不足之处及其努力方向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