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568613251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第4—8课)(附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时间及人物:约公元前 年, 建立夏王朝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2“家天下”:形成:禹的儿子 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影响: 取代禅让制3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 ,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 ”4中心区城: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5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朝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6遗址内容:大型 、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出土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

2、、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多为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意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7夏王桀的暴政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二、商朝的统治1.夏朝灭亡(1)背景:夏王 的暴政引起民众反抗(2)经过: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 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推翻夏朝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2.商朝建立(1)时间:约公元 年(2)统治者:汤(3)都城: 3.商朝的统治(1)前期统治:商王汤 ,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

3、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2)商朝迁都:受 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3)巩固统治的措施: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4)后期统治:商朝后期, 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5)商纣王的暴政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酷刑法,导致民不聊生。3.西周的兴衰(1)过程公元 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 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2)结果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4.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制目的:为了 ,巩固疆土内容

4、:周王:根据 和 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向周王承担进献贡赋的义务,其 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周朝的贵族等级:天子、 、卿大夫、士。(2)结果: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 和统治秩序5.西周的灭亡(1)原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2)结果公元 年,周朝西部地区的 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一、王室衰微1周王东迁:公元前 年, 将国都从镐京东迁 ,从此进入 时期。2东周前期被称为 时期。这一时期的社

5、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 ”。3.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 、 ,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这些职位业不再世袭。西周时期的 逐步走向瓦解。4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仅在 一带。周王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5诸侯国日益强大, ,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6.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这时候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他们操纵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

6、现出新面貌。二、诸侯争霸1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追逐 ,经常从事结盟和 等活动。2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 ”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3.齐桓公、秦穆公、 、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 迅速崛起,先后北上称霸。4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局部地区的统一)5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 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 的观念。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概况:春秋时期, 有很大发展。2农业:春秋

7、后期出现了 和 ,使农业的 、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3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4商业:产品的增加使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 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战国七雄(一)形成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即 时期。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2重要事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这一时期的

8、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 、 、 、 、 、 、 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之后,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后来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二)兼并战争1目的: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2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 。3战争特点:当时的战争 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长。4标志性战役: 之战、马陵之战、郢(ying)之战、 之战。4战争影响战争非常惨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对当时残酷战争的形象写照。七雄之间日趋

9、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人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二、商鞅变法(一)变法改革战国时期,魏、齐、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1目的:以求 ,为 、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2代表 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二)商鞅变法公元前 , 任用商鞅主持变法。1内容政治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鼓励耕织,生产

10、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成效: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战国时期, 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2手工业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

11、可观。3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二)都江堰1背景当时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秦国尤其有突出的表现, 的修筑就是伟大的创举。2时间人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 主持修建。3地点 附近的岷江。4工程作用都江堰是-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 、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 成为沃野。地位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 的集中体现。第7课百家争鸣一、老子和道德经1.简介: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12、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一书中。这部书是道家的经典。2.思想主张(1)老子的核心思想是“”。认为“ ”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2)处世: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主张“”,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2.思想主张与贡献(1)核心思想“”,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提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13、欲达而达人”(2)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提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认为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3)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主张。(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3.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二)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1)孟子主张实行“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2)荀子主张实行“ ”,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2.墨家墨子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