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所有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58779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0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所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学所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学所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学所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学所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所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所有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熟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了解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认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二)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一)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心理学的孕育(一)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1、管仲的心理学思想2、孔子的心理学思想3、荀况的心理学思想4、朱熹的心理学思想(二)古希腊的心理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2、亚里斯多德: 灵魂

2、论3、柏拉图: 理想国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人类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心理学的发展(一)主要理论派别1、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 研究心理学不是研究意识, 而是研究行为, 华生采用刺激反应 (S-R)的公式研究行为,斯金纳采用刺激强化反应(S-O-R)的公式研究行为(“斯金钠箱实验”) 。优缺点:该学派在心理学上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机械唯物主义的明显缺陷。2、格式塔学派(完形学派)代表人物:韦特海墨、科夫卡、苛勒主要观点:人的心理活动是受到某种刺激后在脑中的“顿悟”。 (“黑猩猩实验”)优缺点: 对知觉和学

3、习进行了富于启发性的探索, 为知觉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本能, 则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和先验论色彩。3、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把一个人的人格看成是有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系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本我、超我、自我三者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优缺点:在临床治疗精神病有重要作用。当它把人的一切活动都归于被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无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是极端错误的。4、人本主义学派(第三思潮)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把人兽性化,主张心理学

4、的研究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注重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主张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它强调个案研究,主张走一条由特殊到一般,由个体到法则的研究路线。优缺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对人本身的重视,具有积极作用,但它的理论来自于思辨和推测,不能用实验加以证明。(二)主要分支学科1、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人格心理学等)2、各种领域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3、各类型主体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罪犯心理学等)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性质和意义一、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预测和控制二、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

5、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四)有助于促进自身发展第五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一)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二)确定研究对象(三)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四)选择研究方法(五)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 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2、种类(1)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3、优缺点优点:自然、真实缺点:主观性强;只能回答“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二)调查法1、定义:是以被调查者所

6、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2、种类:问卷调查和访谈法3、优缺点优点:方便、效率高、可收集大量的资料。缺点: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三)个案研究法1、定义: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被试的资料:个人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2、优缺点(1)优点:对被试了解深入。(2)缺点:资料的可靠性差(四)实验法-1、定义:是在控制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 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几个相关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2、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第二章科学

7、的心理观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脑的结构2、了解大脑的机能3、掌握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 、脑的结构(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第三章感觉、知觉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感知觉、观察的概念;2、了解感觉规律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3、理解知觉的特性、认识感觉的规律、掌握观察力的培养措施;并且能够运用与实践。第一节感觉一、 感觉的概念 感觉 (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器官:眼睛鼻子耳朵个别属性:颜色等气

8、味音高等二、感觉的种类(一)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二)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三、感觉的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衡量感觉性大小的指标。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下绝对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上绝对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人的五种感觉的下绝对阈限:感觉绝对感觉阈限视觉晴朗的黑夜中,40 公里处烛光听觉安静的状态下,6 公尺处的表的滴答声味觉二加仑水中,加一茶匙蔗糖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一幢六层楼的公寓触觉从一公分处,一片蜜蜂翅膀落在脸颊上-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同类

9、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成反比。(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种类:视觉的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 、听觉的适应(工人对噪声的适应) 、嗅觉适应等。视觉适应:在凝视着黑点一段时间后,围绕在黑点的灰色阴影会逐渐收缩。2、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每一种感觉均会受到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感觉对比3、训练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二、知觉的种类(一)物体知觉1、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不同视知

10、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摸觉2、根据对象不同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二)社会知觉1、 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群体的知觉。2、种类(1)他人知觉(2)自我知觉(3)人际知觉(三)错觉. 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2. 类型(1)视错觉(2)其他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等等。3. 应用:军事上生活中三、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1)定义:在同一时间内,作用于人的刺激物很多,但是由于信息通道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物进行清晰反映,只能反映那些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2)条件:成为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的对象。(3

11、)运用:2、整体性(1)定义: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2)条件:物体关键性强的特征(3)运用:3、理解性(1)定义: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他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是知觉的整体性。(2)条件:丰富的知识经验、言语提示、提取知识经验的能力(3)运用:4、恒常性(1)定义:当知觉的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种类: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声音恒常性等。(2)条件:知觉条件变化是在一

12、定范围内。(3)作用:-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一、什么是观察定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二 、观察力的培养(一)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性。(二)成功的观察有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三)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四)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五)观察时做好记录。第四章记忆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记忆的概念2. 掌握记忆的规律并学会应用3. 掌握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一)定义: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输入、储存、提取二、记忆的分类(一)从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情绪

13、记忆、逻辑记忆(二)从记忆保持的时间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第二节记忆的基本规律一 、识记的规律(一)定义: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二)分类:1.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2.根据对材料是否理解分为: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三)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 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2.对材料理解: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3.材料的数量: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就越多。4.材料的性质:直观的优于词语,视觉的优于听觉的。5.主体的情绪:积极状态的效果优 于消极情绪状态的效果。(四)识记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2)根据教育目的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

14、记要求。(3)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学生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4)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A、直观形象记忆法B、歌诀记忆法C、特征记忆法D、谐音记忆法E、比较记忆法F、重点记忆法G、自编提纲记忆法H、图表记忆法(5)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6)妥善运用全习法与分习法。-(7)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A、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识记。B、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二、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一)保持1、定义: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2、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变化:质的变化:

15、内容加工、改造。量的变化:记忆的内容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减少。二、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二)遗忘1、定义: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和错误回忆的现象。2、遗忘的种类从时间上分,遗忘可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3、遗忘的曲线(遗忘规律)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数量先多后少。(三) 影响保持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3、识记材料的性质4、识记的数量和学习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四)合理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复习的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

16、理化、系统 化,形成知识网络。三、再认和回忆(一) 再认定义: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重新辨认出来的过程 。条件:1. 取决于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2. 当前事物同感知过事物的类似程度。(二) 回忆1、定义: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三)影响回忆效果的因素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2、联想线索(1)接近联想(2)相似联想(3)对比联想(4)因果联想3、干扰的影响4、主体的情绪状态(四)如何运用回忆规律增强学生的记忆力?1、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2、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3、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第三

17、节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识记的迅速敏捷)二、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牢固程度)三、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四、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第五章想象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什么是想象了解想象的种类形成在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理念一、想象的定义定义:人根据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新形象:可以是现实中存在,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现实中没有存在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形象。二、作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想象的作用牛顿:“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

18、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他建成了。”三、种类:按有无目的性分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一)无意想象:不自觉、无目的。 (特例:梦)(二)有意想象:自觉、有目的。1、再造想象自己未经验过,据别人的描述(前人、别人的经验)而在脑中形成形象。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构思新形象的过程。3、幻想: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地想象。(1)科学幻想;(2)理想;(3)空想第六章思维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思维

19、的概念了解思维的种类、思维的过程、概念、问题解决的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创造性及其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二)特征1. 间接性 - 借助“媒介”2. 概括性 - 一类事物(三)思维与感知的关系思维与感知的关系联系:感知觉是思维的基础;感知觉活动中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则感知觉的质量更高。区别:1、所属的认识阶段不同3、反映的特性不同2、反映的内容不同4、活动的方式不同二、思维的分类(一)按性质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二)按思维过程的指向性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最基本的过程(二)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20、三)抽象与概括:形成概念,得出规律(四)具体化:学以致用,知识归类四、概念-(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掌握概念的途径五、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知识经验-广博、结构合理、广泛迁移2、知觉情景-复杂隐匿、简单明显3、心理定势-积极作用、消极作用4、功能固着-消极作用5、原型启发6、创造动机的影响7、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如:哲学家发现新的学说,作家创作新的作品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独特性

21、、思维的变通性。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一)准备阶段(二)酝酿阶段(三)明朗阶段(四)验证阶段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几种品质的训练(一)流畅性训练1、 用词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用一个基本字组词,说出一个词的多个近义词等。2、联想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想出与某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3、观念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答案。4、表达流畅性训练,如按照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意要求,用尽可能多的词汇造出一个句子。(二)变通性训练1、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列出砖块、杯子、回形针等物体尽可能多的功能或用途。2、 遥远联想

22、变通性训练,如训练学生能在意义相差甚远,表面看似不存在联系的事物间建立新联系。3、 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如要求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而其中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三)独特性训练1、命题独特性训练,如要求学生对所给的一段故事情节给出一个适当的又富有新创意的题目,并且越新颖越好。2、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如列出一些事情,让学生独特性地想象可能会发生什么事。3、 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如给出一些故事或寓言,缺少结尾,要求学生以独特性的结尾完成这些故事或寓言。4、 问题解决独创性训练,要求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用独特的方法去解决。-第七章情绪和情感学习目的与要求1、

23、掌握情绪与情感的概念2、了解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3、理解情绪与情感的种类4、形成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学观念。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人的需要(是否满足)满足:则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如高兴、幸福、兴奋。不满足:则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失望、痛苦。小说家描写月下美人: “皎洁的月儿轻柔地洒下一丝丝银白色的月光, 隐隐地透过树梢,使罗琳娜的粉颊呈现出令人痴痴欲醉的红晕。”科学家看后,觉得写得不科学,就改写如下: “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线,经过树枝中间的缺口,照在罗琳娜脸的两侧,留下了粉红色的记号。这个记号好迷人哪!”小说家描

24、写某人美丽的大眼睛:“她那大大的眼睛,水汪汪如一潭不可及的碧湖,一闪一闪正是粼粼的波光。”医生看后,觉得太不明确,就用医学语言改写如下:“她的眼睑裂增宽,泪膜完整,功能无异常,瞳孔居中等大,对光反射正常。”情绪和情感不可分割,区别在于: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由饮 食而引起的满意或不满意的体验, 因此有情景性、明显性、外在性。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由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引起的体验,由人与人交往需要引起的体验。所以是持久性、稳定性、内隐的。二、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可以分为三类:1、面部表情:面部肌肉的变化所组成的模式2、体态表情:其他部位的表情动作3、言语表情:指情绪发

25、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发生的变化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动力功能(四)保健功能(二)调节功能(五)感染功能(三)信号功能(六)迁移功能四、情绪情感的分类强度时间心境弱长激情强短应激强短五、情绪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 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一)要在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二)以知促情(三)以情促情第八章意志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意志的概念-2、了解意志的特征、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品质

26、的知识3、认识挫折的含义并懂得自我调控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与意志行动(一)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实现的行动。二、意志的特征(一)有明确的目的性(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与克服困难想联系佳句共赏:东汉蔡邕太尉桥玄碑称赞桥玄“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苏轼晁错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7、”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三、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一)与认识的关系:认识是基础,意志有反作用(二)与情感的关系: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 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可促使人的行为服从于理智活动。案例分析: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男孩, 平时非常好动,就是在上课时也不能好好安静下来, 总显得手脚不停,影响别的同学听讲。 为此教师一连给他换了三次座位,但仍收效不大, 这个毛病总也改不掉。这个小朋友自己也很苦恼,为了改掉这个老毛病, 早日加入少先队,他自己动手画了一条红领巾,放在桌角上,以次来约束自己,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渐渐地,他果然不再那么好

28、动了。请运用意志品质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四、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目的明确?漫无目的?2)果断性:当机立断?优柔寡断?随机应变?卤莽草率?3)坚持性:坚持?动摇?4)自制力:能约束杂念?易受干扰?五、意志的心理结构(一)决策阶段1、确定行动目的(1)动机与目的动机: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某次行动想获得的结果(2)动机斗争类型类型:(1)从形式上可分为双趋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2)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和原则性动机冲突2、选择行动的方法3、制定行动计划(二)执行决策的阶段1、及时执行决定2、敢于克服困难第二节挫折一、挫折的定义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

29、活动中, 遇到了无法克服的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使其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外因:天时地利人和?2、内因:1)心有余(期望太高、太多)2)动机冲突3)能力、条件不足4)脆弱,敏感,感情易受伤害5)不合理的信念与心理反应模式不合理信念:绝对化:就要这样!没有通融余地。至善主义:要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要得到所有人的好评。以偏概全:1)一点不行,全面完了。 2)一步不行,全局完了。3)一时不行,永远完了。二、关于挫折的正确应对1、准备:正视其必然性,认识其双重性。2、承受:首先挺住,然后才能3、归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找对策。4、应对:掌

30、握技巧,走出困境。挫折的必然性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没有一种花四季常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塞涅卡,古罗马哲学家)挫折的双重性1、痛苦、失望、幻灭等消极体验;伤害、毁坏、死亡等消极后果。2、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可能: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艰难困苦,玉成于汝;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铁锤可粉碎玻璃,也能锻造利剑。5)生命深渊的炸弹,炸醒了沉睡的潜能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进。使火药发火就需要压力。 (法国,大仲马)7)不经历艰险的征服,即使胜利,也不光荣。 (法国,拿破仑)8)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

31、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古希腊,德莫克利特)9)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 (英国,培根)归因外因?1)去克服;2)去改善或创造,所谓“英雄造时势”;3)对不可抗拒的因素、无可挽回的局面, 宜以一种豁达、 超然的态度去对待, 能乐天知命, “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4)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有时会遇到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爱人者不被爱,被爱者不爱人,相爱的人又往往不能结合”这样的挫折,此时宜少点依赖感,多点自立心;少点占有欲,多点祝福心。内因?1)调整期望,淡泊一些。2)提高素质,努力一些。3)合理取舍,泰然一些。4)多点合理的信念,少点无事生事。合理的信念:全面、 长远地

32、看问题。 有时, 如英谚说: Timeisagreathealer,ithealsallsorrows.很多问题的积压,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解决,也是“化冰三尺非一时之热”。技巧:(1)升华法:如“化悲痛为力量”,如泰戈尔诗“让爱恋化作记忆,痛苦化为诗歌”。(2)补偿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泰戈尔诗“假如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了”。(3)发泄法:a 、让悲痛表露出来承认自己的悲痛。b、倾诉对自己(言语、日记) 、对信得过的人。c、动作化悲痛为酒量、为食量、为打击合适对象的力量(如打球) 。d、运动至疲劳。-(4)注意转移法:运动、游戏、欣赏文艺作品、体验大自然的美、工作

33、、学习“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之苍茫伟大,和我们个人的狭隘渺小对照之下,把我们的心灵创伤抚慰平复。”(法国,莫洛阿)“当我象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 自然也就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 (居里夫人)(5)投射作用(6)合理化法:阿 Q 一回,给自己一个台阶。如下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短文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甚至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了起来,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

34、戚上门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地叫道: “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 那你应当高兴: “挺好, 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应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 “我运气多好,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棍子打我!”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你也该庆幸,多亏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祖国。以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7)表同作用(8)幽默法关于心理咨询自己能承受一切,当然OK。就象关汉卿所说,“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炒不爆、捶不扁,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但没有人是

35、万能的,善于求助也是一种智慧, “假车马者,能之千里;假舟楫者,能越江河”。第九章注 意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注意的概念2、掌握注意的品质3、理解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4、能够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一)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二、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控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一)适应性动作-“举目凝视”、“侧耳倾听”(二)无关运动的停止-一动不动(三)呼吸的变化-“屏息”四、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范围1 、定义:单位时间内清楚地数量2 、因素:对象任务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1、定义:维持事物或活

36、动时间2、因素:对象主体状态-(三)注意的分配1 、定义:同一时间内指向不同对象2 、因素: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几种活动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四)注意的转移1 、定义:目的及时转换对象2 、因素:原注意的紧张度新对象的特点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第二节注意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被动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主动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高级二、注意的规律(一)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相对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绝对新异、相对新异刺激物的运动变化-颜色的、速度的、位置的刺激物的对比-形状、大小、颜色、音调2.

37、主观条件: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情绪情感、身心状态(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明确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 培养坚强意志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1、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2、防止无关刺激物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1、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2、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4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三)两种注意的交替使用1、为什么要交替?2、怎样交替?-有定规,无定法第九章个性及其倾向性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个性、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2、了解个性的结构与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的种类。3、掌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

38、何培养学习兴趣的措施。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二、个性的结构(一)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价值观等。(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性的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三)独特性和共同性(四)生物性和社会性第二节需要一、 什么是需要: 定义: 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中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二、种类(一)按产生和起源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二)按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按马斯洛的观点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归属的需要、

39、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节动机一、 什么是动机: 定义: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二、动机的种类(一)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二)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三)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四)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一)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相结合(二)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三)以正面表扬为主(四)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第四节兴趣一、什么是兴趣(一)定义: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40、种的心理倾向。二、种类(一)按起因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二)按社会价值分可分为高尚的兴趣和低级的兴趣。(三)按活动效能分可分为有效的兴趣和无效的兴趣。三、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一)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二)创设问题情境(三)利用学生已有的兴趣迁移(四)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第九章能力一、几个相关概念能力: 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且使活动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才能:各种能力的完备的、独特的、质的方面的结合。天才:才能的高度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天才。二、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能力)2、特殊能力(美术能力、音乐能力)1、 模仿能力2、创造能

41、力1、认识能力2、操作能力3、社会交往能力-作为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作为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 . 育人能力育人能力. . 管理能力管理能力. . 应变能力应变能力. .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如何发现和培养特殊人才?如唱歌、绘画、体育人才等,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培养。如菲律宾电影金牌的女主人公的运动天赋就是从小被发现的。如20 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有位小学教师叫林蓟,有一次他发现学生梁枫把各科课本上的插图都着了颜色,且十分调和、自然,于是就表示赞许。学生见此情景就拿出自己的“画册”,请老师指教,从此教师就跟他谈达芬奇画蛋,讲神笔马良,讲齐白石从木匠成为大画家的故事。

42、并尽自己所能指导他。后来, 梁枫考上了省工艺美术学校,成为新一代有作为的工艺师。三、能力的测验(一)能力测验简介1、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年龄(MA)智商(IQ)100实际年龄(CA)(2)韦克斯勒量表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共11 项测验。言语量表:知识、理解、算术、相似性、数字记忆广度、词汇操作量表:译码、图画补缺、积木图案、图片排列、物体拼配2、特殊能力的测验音乐能力的测验美术能力的测验数学能力的测验文书能力的测验机械能力的测验飞行能力的测验3、创造力的测验(二) 、使用能力测验应注意的问题1 目的明确,态度正确。2 认真学习,具备资格。3 严

43、格挑选信度、效度较好,具有对应常模的量表。4 如实记录。5 具有职业道德,做足保密工作。四、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例:智商 IQ 的高低之分(呈正态分布)130 以上非常优秀60弱智120129优秀3060轻度弱智110119中上(聪明)030重度弱智90109中等8089中下(迟钝)7079临界 正常-曾对 325 位诺贝尔奖者进行调查,发现 301 人在 3050 岁之间出结果,所以 3050 岁智力的最佳年龄。如何正确对待“差生”?陶行知先生在糊涂的先生一诗中所写的: “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五

44、、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素质:为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二)环境与教育: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三)实践活动(四)人的主观能动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EQ) :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意志、性格、气质等。智力因素(IQ) :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等。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气质与性格气质与性格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气质、性格的概念理解性格影响形成的因素以及性格的测量理解性格影响形成的因素以及性格的测量掌握根据气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掌握根据气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第一节气 质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

45、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特点:1. 天赋性2. 相对稳定性3.可变性二、气质理论(一)体液气质说(一)体液气质说黄胆汁黄胆汁-胆汁质胆汁质血液血液-多血质多血质粘液粘液-粘液质粘液质黑胆汁黑胆汁-抑郁质抑郁质(二)体型气质说(二)体型气质说肥胖型肥胖型瘦长型瘦长型斗士型斗士型(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基本特性: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三、气质类型胆汁质:兴奋而热情的人多血质:活泼而好动的人粘液质:沉着而稳重的人抑郁质:情感深厚而羞涩的人四、气质与实践气质气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职业职业活动活动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因材施教气质类型与教育1、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

46、学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2、要教育学生善于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改善自己的气质。3、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气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节性格一、性格概述( (一一) ) 概念概念: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二) ) 性格的结构性格的结构1. 性格的态度特征2. 性格的理智特征3. 性格的情绪特征4. 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三)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区别: (1)气质先天、可塑性小;性格后天、可塑性大。(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3)气质表现范围窄;性格表现范围广。2 2、

47、联系:、联系:(1)气质对性格的作用:气质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各体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当成性格的特点。(2)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或改造气质。(四)性格与能力的关系1、区别:概念不同;性格有一定的阶级性与民族性,能力没有明显的阶级性。2、联系:能力的形成受性格特征的制约;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二、性格的类型(一)从心理机能上来划分性格类型(英)培因、 (法)李波(二)从心理活动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瑞士)荣格(三)从个体独立性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四)从行为方式上来划分

48、性格类型(美)弗雷德曼、罗胜曼(五)从社会形态来划分性格类型(美)霍兰德艺术型现实型社会型研究型企业型常规型三、性格与教育(一)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3、主观因素(二)现代人应具备的性格特征及培养1、自尊心2、独立性3、自信心4、责任心5、自制力6、竞争心(三)性格培养的主要途径-1、榜样示范2、民主的教育方式3、发挥班集体的作用4、鼓励自我教育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的概念广义: 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了解并接纳自己乐于调节与控制情绪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第一节 心

49、理健康教育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义;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二)策略1、课堂渗透2、心理辅导3、心理咨询4、心理评估5、心理治疗第二节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心理保健一、类型(一)品德性行为: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撒谎、逃学与离家出走等。(二)心理性行为1、常见心理问题(1)学习问题:适应、疲劳、学习困难综合症、厌师情绪、考试焦虑 等(2)行为问题:敌对、破坏、不服从、犯罪等(3)情绪问题:忧郁、恐惧、过度紧张(4)人际适应问题:不合群、冷漠、孤僻、退缩沉默(5)性心理问题:早恋、性行为偏离、性违法犯罪2、

50、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1)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考试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2)变态人格:包括偏执型、反社会型、自恋型和分裂型等。(3)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如偏头疼、神经性皮炎等3、其他(1)精神病(2)自闭症(3)自杀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信息收集阶段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立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阶段-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1、心理分析学派1)弗洛伊德A、原因:本我受超我的过度压抑,使自我失去平衡、和谐。 (早期经验、社会强制,道德自律、良心、内疚感)B、治疗关键:缓解压抑(无意识领域) ;重建人格的和谐。C、方法与技术:自由表达、倾诉与联想。催眠、梦与其它无意识行为的解释,合理的建议与行动。2、行为主义:强化(正、负)1)厌恶法2)系统脱敏法3)冲击法(满灌疗法)3、人本主义: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疗法”1)人性渴望关爱、好评。2)关爱、好评来自他人,且往往是有条件的。如: “听话”才被认为是“好孩子” 。3)为获好评、接纳,只好顺从别人意愿。4)但个人还有自我期待,自我关注。当它与别人的要求、愿望相冲突时,个人面临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