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56576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编著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概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重点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第三节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1.杜能杜能: :农业圈理论系统地阐明了农业经济集约化水平由中心城市向四周农牧业区逐级下

2、降,经历多个梯度达到荒野的过程。2.2.韦伯韦伯: :利用等费线来探究各种类型工厂的生产成本在地区间的变化梯度并据此找出工厂的最优区位。 3. 现代生产布局研究现代生产布局研究,各国普遍遇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 第一节 梯度及梯度转移一、梯度的概念地理梯度 “梯度”一词在自然地理学中,被用于说明海拔的某一等高线所环绕的一定空间地域(梯田) 。 关于梯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对梯度的额定义也多种多样,我国学者对梯度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高洪深认为,从生产力布局学诞生之日起,梯度就被广泛用来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

3、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陈秀山和张可云认为,区域梯度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地图上的表示。在埃德加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中,多次使用“梯度变化曲线”来描述不同空间地域间的地租、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收入的变化轨迹。吴殿廷认为,所谓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上述专家学者既有从自然要素层面来描述梯度的概念,也有从经济要素层面来论述梯度的概念。但我们更倾向认同李具恒、李国平的“广义梯度”。广义梯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自然要素层面的梯度分布;二是经济要素层面的梯度分布;三是社会因素层面的梯度分布;四是人力资源层面的梯度分布;五是生态环境质量好坏、脆弱程度层面的 梯度分布

4、;六是制度层面的梯度分布。广义的梯度是一个以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为梯度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极其复杂的巨型系统。个子梯度系统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是不同的,这些比例关系不但包括各子梯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且还包括两个梯度子系统间、三个梯度子系统间、四个梯度子系统间、五个梯度子系统间、六个梯度子系统间以至这些梯度子系统中各种要素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广义梯度及其梯度转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历史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成不变、永远最优的高梯度结构状态是不存在的。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二、区域经济发展梯

5、度转移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1、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第二节 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一、梯度转移理论的提出梯度转移理论是从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由于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程度不同,其布局指向也不相同。弗农认为,企业为顺应产品从新产品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标准化阶段的生命周期的变化

6、,必须在要素丰裕程度不一的地区之间转移产业,以规避生产上的比较劣势。此后,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时间推移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威尔伯等人形象地称之为“工业区位向下渗透”现象。2、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0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给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评出衰退部门。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段兴旺

7、部门停滞部门衰退部门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 局部范围的扩展: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1.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

8、部门的布局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1)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中心 。(2)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料馆,同时也是各方面人才荟萃之地,给研究与发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较大 。(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 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

9、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2.2.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处于有序转移阶段的因素:(1 1)必要:)必要: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也将加剧。 (2 2)有序:)有序:处在发展阶段上的产品的生产之所以必须从第一梯度地区转移到第二梯度上某些条件较具备的地区,而不能越级转到劳动力与原料费用等更低廉的第三、第四梯度地区,是由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的。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3.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生产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 西方区域经济学者就用这

10、种生产的生命循环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论来说明在世界和国家范围内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与推移模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二、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2、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传递的;4、各区域所处的梯度是相对和发展变化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主要是由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三、梯度转移理论的特点通过对梯度转移理论内容的分析,我们认为,梯度转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梯度转移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1、梯度差的运动即由高梯度区的中心地(一般是大城市)向低梯度区一级一级地转移,出现所谓“工业区位向下层渗透”的现象。第二,转移基本上发生在高梯度区新技术和新产业(产品)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大多是标准化的一般技术,或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第三,梯度转移的内在动力是市场竞争,或者说是市场的转移,包括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和饱和市场的转移。第四,梯度转移本身就是在市场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实现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这无论对高梯度区还是低梯度区来说,都是如此,只是技术和产业的层次不同。第五,区域的梯度不是绝对的,任何一个地区是处于高度、中度还是低度的梯度位置,并不是一个地理位置的问题,而是由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

12、别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决定的。而且梯度的方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思考:你赞成梯度转移理论么?三、对国内梯度转移理论研究的评价几十年来区域经济理论几经蜕变,衍生出了多种理论和学说,但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或学说能像梯度理论那样曾经起到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导作用。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的贡献固然有目共睹,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一个层面:第一,从总体上看,传统的梯度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区域工业化”理论,它 以传统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作为实现区域现代化的标志。第二,对梯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讨论限于宏观层面。第三,依据技术和生产力标准进行的梯度划分,难以适应区域实践发展的要

13、求,不利于资源优势地区比较优势战略的制定。第四,把梯度静态化,使得对梯度的理解从静态走向绝对,阻隔了梯度理论的发展壮大,削弱了其解释力度。总之,随着客观现象世界的日益丰富多彩,梯度理论自身也需要改进和创新,这对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都 具有重大意义。四、围绕梯度转移理论的几种争论梯度转移理论引入我国之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从多层次和作用主次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结果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反梯度转移论所谓反梯度转移,是指某种产业经济的流程改变从高梯度区向地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而反过来由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去推移。他们认为,区域技术引进和

14、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应该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不论区域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因此,处于低梯度的区域,也可以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产业跳过传统发展阶段而实现跳跃发展,然后向高梯度的区域扩散技术。如果按照梯度推移,只能是低梯度上的区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区域之间的额不平衡永远得不到改观。2、梯度和反梯度并存论他们认为,技术的梯度转移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起作用的,其原型在古代社会中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使技术的梯度转移产生各种类型。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

15、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它们的作用大小是有区别的。当前国际、国内的技术转移是技术推移和跳跃发展共同起作用的混合模式。3、梯度主导论他们认为,区域之间的梯度转移从不同层次观察确实存在多种形式。但是,从总体上看,起主导作用的是梯度转移,其他转移形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个别区域或特殊的时期。反梯度转移的现象只是空间推移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作用范围和程度,不能和常规的梯度转移并论。从理论上说,技术推移之所以能进行,一方面是扩散地区有其内在动力和外来压力,愿意扩散出去;另一方面,更由于接受地区存在着接受扩散的引力场。推移的方向的选择,主

16、要看接受地区引力场的状况。所谓引力场,是指劳动力场、资源场、区位场、市场场、技术场、资金场。由于种种原因,这六个引力场的引力强度不同。其中资金场、技术场,由于新技术的开发,新产业的建立,耗资较多,对技术要求高,因此,这两个引力场引力很大,而且有递增的趋势。这种情况,通常楚翔在发达和较发达地区。而在不发达地区,通常只能以其资源场、劳动力场或区位场来吸引较低层次的技术。所以,持这类观点的专家和学者更赞同梯度主导论。梯度转移理论引发的各种进一步讨论,一方面说明了对区域之间经济技术传递现象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者本身的局限和所持的主观立场,反映了他们所代表的区域利益。相比较而言,主导论更接

17、近客观现实,更具有科学性。 梯度发展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 ,把 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以维护现存的资本 主义秩序,使富国永远富庶,穷国永远贫穷。 实践粉碎了这种理论 但:但: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缪尔达尔认为,梯度发展中同时起作用的有三种效应,即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于分散状况。极化效应的作用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削弱低梯度地区,促使高梯度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一、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二、扩展效应在一

18、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三、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一、极化效应缪尔达尔认为,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发达地区越富,落后地区越穷,造成两极分化。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一、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1.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 优势优势: :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与通信联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集中的消费市场。 经济发达的高梯度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巨大的优势

19、,再加上技术进步、工业布局指向性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发达地区的优势,强化了极化效应的作用。2.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 3.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 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特别是分工与协作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4.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一个地方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在上述几种力的作用下,形成高度发达的城市、城市群,城市密集带。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二、扩展效应极化效应的对偶效应是扩展效应。核心区在发挥极

20、化效应的同时,扩展效应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地区上起作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梯度的上升,就会产生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所谓扩展效应是促使高梯度地区的生产向周围低梯度地区扩散,进而在客观上行促进低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扩展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1.1.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 2.2.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 3.3.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严重的工业 4.4.军事工业军事工业5.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6.6.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扩展效应主

21、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经济不发达的低梯度地区的初级产品、初级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变迁与转移在动态发展中丧失比较效益或因过度集聚而不经济的产业会逐步向经济不发达的低梯度地区转移;第三,由于高梯度地区经济发达,人们收入水平较高,他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经济不发达的低梯度地区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第四,高梯度地区企业的税收增加;最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外流”或分散到经济不发达的低梯度地区。三、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1.1.回程效应:回程效应: 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三、回程效应回程效应是扩散效应的对立物

22、,是一种对扩散效应的负作用。处在高梯度上上的核心区在强力极化效应的作用下,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相对那些处在低梯度上的边缘区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必然会导致边缘区的优质要素大量向高梯度区回流,以至超过核心区对边缘区的扩展效应,从而起到削弱边缘区的作用回程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阻碍不发达地区的资本积累;二是人才流失到发达地区,使不发达地区缺乏人才;三是低梯度地区仅有的一些科研成果,因为缺乏开发资本和相应的配套条件,而流向高梯度地区转化成新的产业,这就更进一步强化了高梯度地区的科技实力,使得低梯

23、度地区只能发展那些由高梯度区转移出来的衰退产业,难以调整和改善本来就十分落后的产业结构,无法提高竞争能力。2.当处在高梯度上的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时,它的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得到改善。低梯度上的贫穷地区存在劣势:劣势: 因此,低梯度地区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取决于“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 的作用力的对比。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劣势劣势要还本付息要还本付息或支付利润或支付利润人才流往人才流往发达地区发达地区 只能发展只能发展衰退部门衰退部门四、对梯度转移经济效应本质的概括: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梯度转移的驱动力来自市场竞争,其实质是产业的市场区位配置及其

24、优化,三种效应的产生都是市场机制使然;第二,在梯度转移的三种效应中,极化效应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扩展也是极化效应的一种转化形式;第三,梯度转移具有明显的分化型,总的走势是在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上以极化效应为主,在核心区形成产业布局的最优区位,而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以扩展效应为主,在边缘区形成最优区位,以作为对极化效应的补充;第四,回程效应是极化效应的衍生物,在现实生活中,凡是产生极化效应的地方,就必然有回程效应,实际上回程效应本身就是极化效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扩展效应的折扣。最后,边缘区应有选择地吸收和核心区的扩展效应,把重点放在吸收核心区创新产业在发展阶段所产生的扩展效应上,这就

25、有可能形成边缘区新兴产业的聚集,进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即边缘区中的核心区。3.缪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缪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1 1)缺点)缺点: : 第一,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望通过政府干预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第二,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性。(2 2)贡献:)贡献: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加强两极分化的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有的是值得借鉴的。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4节 梯度转移发展战略一、梯度转移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使用范围1、

26、梯度转移发展战略的含义梯度转移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区域间经济梯度的重要基准,技术的创新推动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创新。第二,按经济梯度亦即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推移是经济区域开发的基本顺序。第三,生产力要素由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进而向农村推移、由工业地带向农业地带推移、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推移,是区域经济梯度转移发展的一般形式。第四,在梯度转移发展战略中,按经济梯度发展是梯度转移的结果,按经济梯度配置资源要素则是梯度转移的前提。2、梯度转移发展战略的使用范围梯度转移发展战略配置资源的机制,反映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

27、客观要求,既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也适用于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部发达地区;既适用于区域工业化的起步、起飞时期,适用于对区域核心区极化过程的解释,又适用于区域工业化的成熟时期;既适用于对区域核心区要素扩散效应和次核心区形成过程的解释,还适用于对空间一体化时期要素全方位流动的解释。几乎所有国家区域经济的成功发展,都尅追溯到按经济发展梯度配置资源。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二、不同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1、高梯度地区高梯度地区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具有技术优势,其特点是建立了 技术密集型

28、产业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信息、科研等第三产业为主体的高水平的产业结构。高梯度地区必须防止产业结构老化而失去技术经济优势。预防产业结构老化的有效办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调整、更新产业结构,建立新产业、新产品、新企业,以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同时要淘汰已经成熟和衰退的产业部门。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战略是建立“新兴产业开发园区”。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淘汰成熟淘汰成熟衰退产业衰退产业 集中精英集中精英加速创新加速创新 不断创新不断创新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中梯度萧条区萧条区是过去曾经为经济发达地区,现在衰落下来变成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想保守,未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区域的

29、主要产业变为处于成熟或衰退阶段的传统产业,经济结构失去活力。萧条区的发展战略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科学文化发达、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的优势,搭理创造新产业部门和改造传统产业部门,即,改变地区陈旧的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如政府向萧条区投入科研与开发经费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1.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

30、、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1.缪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低梯度地区在这类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初级产业等衰退部门。按照缪尔达尔的理论,低梯度地区要想摆脱贫困,不能单靠自身的力量。除自身的力量之外,需要国家财政支持,需要由外区引进技术和资金,采取一系列政策并制定周密的扶植计划。按照梯度转

31、移理论,落后地区经济起飞要循序渐进。它首先应该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积蓄力量,尽快接受从高梯度地区外溢的产业,可依靠这些产业为地区的发展积累资金。同时依靠这些产业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加速地区工业的聚集和城市化进程,培养人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低梯度地区向高梯度地区攀升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政治稳定;二是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三是要具备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府,要从人才与技术、政策与法律、组织机构、基础设施、信息收集、资金准备等方面制定周密的发展计划。2.2.梯度发展理论梯度发展理论: : 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

32、源密集型产业。 第一,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 。第二,这些部门在不发达地区是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第三,这才能取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 第四,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3.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 :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基本条件基本条件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高效政府高效政府梯度转移区域粘性分析 一、梯度转移粘性问题的的提出及其含义我国理论界提出的“梯度转移”理论认为:我国地域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区虽然自然资

33、源丰富,但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大多数地区处于“中间技术”地带,有的甚至处在传统技术地带;而沿海和部分中部地区则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力量。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当时: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由“先进技术”地带逐渐到“中间技术”地带。因而,根据梯度转移力量,发达地区的产业可以通过梯度推移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缩小两地差距。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发达地区依然发达,落后地区依然落后,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差距与建国以来相比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显然,传统的产业梯度推移理论无法解释这种情况。由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程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所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更发达,西部落后区

34、域更落后。然而,我国西部地区并非越来越落后,虽然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加大,但仍然具有发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区域梯度推移的系统内,尤其是在一个像我国这样充满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区域系统内部,存在着诸多的延缓区域梯度推移进程的等因素,从而形成区域梯度推移粘性。梯度转移粘性(the Stickiness of Grades Process, SGP),是指在区域梯度转移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诸多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所长生的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区域环境的区位差异和区位引力场等现象,所导致的梯度转移不能循序进行,从而出现粘性。二、我国梯度粘性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区域梯度转

35、移粘性的原因主要有:1、生产要素区位引力场2、梯度推移中的沉没成本3、产业群的生产协作网络4、基础设施的区位差异5、低梯度地区的市场容量狭小及市场化程度低6、低梯度地区的科技消化能力弱7、投资信息传导机制不灵8、低梯度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关键术语关键术语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极化效应 扩展效应 回程效应 思考题思考题 1.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2.为什么说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3.处在较低发展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在扩展效应作用下,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1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进程的影响与对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