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526042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润伟-解读初中物理版课标课件(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说明与解读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组负责人物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沪粤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主编何润伟何润伟电子邮件:hrw88820012001年年7 7月月20032003年年4 4月月20012001年年7 7月月20112011年年1 1月月物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甘子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士)赵恩广(中国科学院理论所研究员、博导)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何润伟(安徽省教科所原所长,物理特级教师)赵保钢(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前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主任)黄恕伯(江西南昌三中物理特级教师)陈 峰(福建省普教室主任)课标修订组工作花絮l

2、2001年7月: 由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随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实验。l 2003年: 进行了第一次调研和初次修订。l 2007年3月: 教育部正式筹备组建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进行了课标的系统修订。l 20072011年,历经5年,修订组对2003和2007两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进一步做了深入的访谈及调研,系统总结了十年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成果,梳理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物理(科学)课程的发展状况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修订组对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稿将近20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义务教

3、育课程方案制定的。它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l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l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以课标为依据。一、背景与反思二、课程标准的修订三、新课标的实施一、背景与反思教育部肯定了课改10年的成就-初步构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作了深刻大胆的探索除了学科教育,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考试评价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建立了分层管理的课程管

4、理制度,课程管理权逐步下放建立了教科书可以多样化的制度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观念的转变各级政府对于课改的战略意义认识的差异升学造成的压力政府和家长对于教育评价的判断差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纲要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

5、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问题: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 ,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l教育观念相对落后,l内容方法比较陈旧,l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l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方针: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

6、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深化课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从我国是人口大国出发,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结论:l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l课程改革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二、课程标准的修订(一)修订依据 (二)修订原则(三)修订说明与解读(一)修订依据:(1)教育部基教司委托专项课题组完成的调研统计结果。(2)修订组的深入调研及访谈: 请部分重点研究单位及大学(如,中科院、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学科专家审读原标准,并听

7、取意见及修改建议; 对课改实验区的中学教师、教研员进行深入调研(如,江苏南京、盐城;宁夏兴庆、西夏、固原;广东英德、中山、南海、东莞、佛山、顺德;辽宁长春、阜新、大连、抚顺;山东济南;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坪、宁德、莆田等); 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编写者进行深入交流(如,华东地区物理教材编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材编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教材编者等)。 “例题太简略例题太简略, ,不利于应考不利于应考”“太简单不好把握中考的出题思路太简单不好把握中考的出题思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再详细一些,可以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再详细一些,可以从力、热、声

8、、光、电等方面说明力、热、声、光、电等方面说明”“结合教材更细化一些结合教材更细化一些”“能否再加入一些铺垫的文字,便于学生探究能否再加入一些铺垫的文字,便于学生探究”“关于实验细节的描述关于实验细节的描述”“应在教材上设计出所有探究步骤,使学生能读懂应在教材上设计出所有探究步骤,使学生能读懂”主要针主要针对教材对教材提出提出主要针对主要针对教法、考教法、考试提出试提出“费用太大费用太大, ,完成困难完成困难”“有些受条件(如课时、人力、班级人数等)限制难以开有些受条件(如课时、人力、班级人数等)限制难以开展,形同虚设展,形同虚设”“教学资源少教学资源少, ,希望建立资源库希望建立资源库”主要

9、针对主要针对资源、管资源、管理提出理提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物理课程标准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符合国际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从整体的意见和建议来看,标准组决定对课程标准的各部分内容作局部的修订。 增强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标准: 指导性指导性 规范性规范性 可操作性可操作性 可评价性可评价性 (二)修订原则一、继承一、继承 课改指导思想课改指导思想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 课标整体结构课标整体结构二、修订二、修订/ /发展发展 调整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内容 适当增加案例适当增加案例 修改实施建议修改实施建议 (三)修订说明与解

10、读前言与框架的修改课程内容的修改实施建议的修改主要修改主要修改一、性质、理念、目标一、性质、理念、目标 调整表述,更准确、科学调整表述,更准确、科学调整表述,更准确、科学调整表述,更准确、科学二、内容标准(改为二、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调整条目、调案例、增评析调整条目、调案例、增评析调整条目、调案例、增评析调整条目、调案例、增评析科学内容科学内容科学准确、规范可评、难易合理科学准确、规范可评、难易合理科学准确、规范可评、难易合理科学准确、规范可评、难易合理三、实施建议三、实施建议 修改段落、文字等,增强对教学的指导修改段落、文字等,增强对教学的指导修改段落、文字等

11、,增强对教学的指导修改段落、文字等,增强对教学的指导性。性。性。性。初 中 物 理物理物理3物理物理2高高中中3系系列列物理物理1高高中中1系系列列高高中中2系系列列纲要P6义务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达到基本要求,有层次和选择,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基础高中物理:共同必修课程性质、定位: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建立起来的,就像一座房子是用砖砌成的一样。但是,如果把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就看成物理学,那就犹如把一堆砖看成房子一样。不,物理学要比组成它的事

12、实、公式、和法则要深刻得多!深刻得多! 法 庞加莱“深刻得多!深刻得多!”何意?何意?主要是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凝练和深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还在于它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对人类思想、观念进步,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科学。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的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对物理教育的支持和研究,在所有国家都是重要的。物理学的作用1.物理学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智力探险活动,它鼓舞着年轻人,并扩展着我们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2.物理学发展着未来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而技术进步将持续驱动着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运转

13、。3.物理学扩展和提高我们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如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天文学、宇宙学等这些对所有人都是至关重要的。4.物理学提供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如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层析术等,从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目 的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题海无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注重学生发展,改变

14、学科本位初中物理初中物理课程理念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001版2011版课课 程程 目目 标三个维度标三个维度 总总目目标标 1、知识与技能(5)2、过程与方法(5)3、情感态度价值观(5)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 1.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5、,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3.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尊重事实,敢于创新; 4.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知识与技能(5条)(原来6条)1、对“主题一、物质”的要求2、对“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要求3、对“主题三,能量”的要求4、从知识层面了解物理学的丰富内容。保护科学、技术、社会。5、实验技能(会用、测量、安全、收集

16、、处理、描述数据技能、实验报告)。过程与方法(5条)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 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

17、.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条)(原(原7 7条)条) 1. 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兴趣、好奇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勇于实践,乐于探究3.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

18、题时的喜悦。克服困难,有成功感4.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 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内容的修改课程内容的修改(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科学内容F=MaE=MC2E=MC2E=MC2l 提出问题提出

19、问题 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l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原为(原为“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l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l 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l 评估评估l 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科科学学探探究究附录3科学探究实例例1 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例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3 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 修订后的三个案例具有比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强调了整体探究过程,也注重了某些探究要素的侧重;既有按教材设计的探究内容,也有自选课题的探究内容。探究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师对科学探究案例类型的需求 关于科学内容的说明1.标准的条

20、目分为三级主题。是必须贯彻和实施的。是编写教材、教学和评价的依据。2.条目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目标。3.条目的叙述较为宽泛, 给学生教师、教材编写者留有空间。4. 条目下的例子、活动建议是为了解释标准而设置的。编写教材与教学时可以根据当地情况,用其它例子替代。科学内容一级主题(3个)二级主题(14个)三级主题(63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二级主题物质:二级主题:l物质的形态和变 化l 物质的属性l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l 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l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l机械运动和力l声和光l电和磁能量:二级主题l 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l 机械能l 内能l 电磁能l 能量守恒

21、l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三级主题三级主题物质 14个三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25个三级主题能量 24个三级主题 共63个三级主题 修订前后课程容量比较:主题修订后的条目数 原课标条目数一级主题33二级主题1414三级主题63(14 25 24)67(18 21 28)调整后课程的总体容量有所减少,这对减轻学生负担是十分有利的。科学内容的修改: 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 3.适当删减、调整知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课程目标 本次修改进一步规范了行为动词。如,将原有的“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等行为动词调整为“认识”和“了解”,整合了行为

22、动词的种类,以便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1. 1.规范要求,增可评价性规范要求,增可评价性附录2 行为动词说明类型类型水平水平行为动词举例行为动词举例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认识认识理解解释、理解、计算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独立操作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经历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认同关心、关注、有意识内化养成(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原课标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修改稿 文字微调文字微调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

23、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原课标 3.4.2 3.4.2 知道电压、电流、电阻。通过知道电压、电流、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 修改稿修改稿 规范要求,增可评价性规范要求,增可评价性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原课标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修改稿 规范要求,增加可评价性规范要求,增加可评价性. . (2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

24、射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和折射的规律。 原课标原课标 2.3.3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及其特点。 修改稿修改稿2.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细化条目,明确要求(4 4)会测量温度会测量温度 。 原课标原课标 1.1.2 1.1.2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修改稿修改稿细化条目,明确要求细化条目,明确要求(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原课标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

25、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修改稿细化条目,明确要求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3.删减、调整的内容 删删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修改稿(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原课标 删删 l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原课标P17)原课标删减原因:与本条目化学联系更紧密 删删 l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原课标P25)删减原因: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而且内容比较容易。调调(1)初

26、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原课标1.4.11.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发展。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例1.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例2.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例3.了解纳米材料的一些特

27、点,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修改稿原课标23页(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24页:(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课标17页: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原课标P17: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原课标p19: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

28、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新课标:新课标:1.2.1 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降低要求降低要求. . 理解物体的惯性 原课标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原课标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关系”二字,不出定量公式)修改稿 理解机械效率原课标 知道机械效率修改稿 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原课标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改稿 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

29、道地磁场。 3.4.5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原课标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4.6 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原课标通过实验,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修改稿”4.4.适当增加的科学内容适当增加的科学内容l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原标准 l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修改稿”l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原课标l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修改稿 l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意识修改稿l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修改稿适当增加适当增加“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案例案

30、例l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l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l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l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原课标: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l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原课标: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适当增加适当增加“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案例案例附录附录1 1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

3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加强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明确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必做实验规定必做实验注重探究实注重探究实验的纳入验的纳入基本操作类实验(7项)测定性实验(4项)探究性实验(9项)关于课程难度的评价 从以上比较可知,仅从知识水平的难度看,列入较

32、低水平“了解”层次的条目基本与原课标持平,而列入较高水平“认识”和“理解”层次的条目比原课标减少了3项,由此可见,标准的总体难度基本保持了修订前的水平,并略有降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1.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2.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3.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4.加强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1.指导思想2.评价内容3.评价方法使用4.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教材要为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服务 2.内容的选择3.内容的组织4.内容的呈现5. 教材的编写要有特色1.重视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3.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4.社会

33、教育资源的利用实施建议三、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怎么教?课改中的三次飞跃第一次:课改理念 方案、课标。第二次:方案、课标 教科书。第三次:课标、教科书 课堂、学生。正确认识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体现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不再按知识点呈现内容。而按主题的形式呈现三个维度的要求。因而给教材编写与教师、学生留有更大的空间。标准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可以高于标准,但不能低于标准的要求。正确认识教学l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师生互惠。l教学过程应是开放的过程。l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摆脱学生的过程。l教学过

34、程应全面落实三维目标。l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个性化的艺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l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探究。改革物理课堂教学从三个方面入手 1. 从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入手 教师没有真正放开,按教师设定的程序教学。 学生讨论的问题只限于教师提出的问题。2. 从落实实验、探究入手3. 从改变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局面入手 1.从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入手两种方法、两种理念案例一:连接电路案例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连接电路传统教法1.画出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开放教法1.先把电灯点亮2.根据实验线路,再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开放教法凸透镜成像传统教法凸透镜成像开放教法2.从加强实验

35、、探究入手始终强调以加强实验和探究来促进物理教学改革一堂精彩的科学探究课乐音的三要素引入:用啤酒瓶奏乐提问、猜想:演奏一段小提琴探究:用电脑代替示波器探究吉他的琴弦总结:渗透人文精神科学探究的特征问题性实践性自主性(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摩擦的探究小鬼当家欧姆定律的引入大气压强的引入魔杯(3)如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l从学校数据库(或网络)寻找多种实验方案l电磁感应引入(4)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l大气压摩擦力的应用自行车(5)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老师为主学生为主网络交流3.从改革传统的讲解法入手建议!美国中学教学法L.H克拉克 L.

36、S斯塔尔 在一个普通班级中,教师讲话就要占45的时间,看来教师支配班级的时间这样多,好处并不大。 奥尔康、金德和申内特指出,往往表明学生一般能记住: 他们所阅读过的 10; 他们所听到的 20; 他们所看见的 30; 他们所听到和看见的 50; 他们所说的 70; 他们边做边说的 90。几种国外常见的教学方法讲述教师陈述信息、思想。好的讲述应该是友好、幽默、清晰、富于激情、表达流畅。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讨论通过信息互动进行学习。讨论是一种情景,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交谈来分享信息、观念、或共同解决某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不是讨论,只是背诵。独立学习学生独自进行学习和工作。如作业、复习好的课堂应

37、当是什么样的? 仅从认知层面上讲,一个好的课堂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能够带给学生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不是由教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的。(2)要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面对有理智的挑战,以促使学生获得认知上的洞见。(3)要有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和将知识组织进意义网络中。我认为好的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课堂的动与静不仅是课堂秩序的动与静,而是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动与静。l静态课堂有利于知识掌握。l动态课堂有利于能力形成。课堂教学应该动、静结合。老师的体会网上留言 评价一节好课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

38、我觉得要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它首先必须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可被点燃的火炬,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再者,教师还要有“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整个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将个人及学生的经验、文本知识、师生互动成果等进行有机的融合,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算是一节好课,而不必面面俱到。 老师的体会网上留言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引领,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39、。 老师的体会网上留言“好课写在脸上”,也可以从最表面的现象进行判断。看孩子是否充满生气、是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看执教者是否充满激情、是否能关注生成、是否生成亮点;看听课者是否面带微笑,被师生所感染,评价一堂好课的四有指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话中有情,课中有智。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 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有时更像资料员。机遇与挑战课程改革实验为每一位老师构建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一位老师都要创造性地工作。为课程实验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一位老师都要在课程实验中发展自己,不断进取、增长才干。要为老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与机遇。期待老师们发挥创造才智.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