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47110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一起看看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欢迎查阅!历史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

2、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 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

3、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 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 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 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 605年开始,到610 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

4、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

5、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历史教案 2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6、。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

7、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 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

8、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 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即皇帝位, 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 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

9、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

10、辛勤劳作。、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唐太宗、 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 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 学生谈学完本课, 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历史教案 3原始农耕生活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

11、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 让学生观察、 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 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

12、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 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二、教学要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 让学生来回答。 )元谋人, 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 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讲授新课: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

13、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8 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科学技术有限, 人们征服、 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 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