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42255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第一节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的基本过程研究传播过程的两种视角研究传播过程的两种视角一、历时性考察一、历时性考察(纵向)(纵向)二、共时性考察(横向)二、共时性考察(横向)一、传播的基本过程施拉姆传者讯息受者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模式研究,在传播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活动,往往是在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这些模式既是对复杂的传播现象、过程和环节的高度概括和抽象,也给予人们了解、认识,进而深入研究传播学以极大的启迪。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模式研究同任何事物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模式不可避免地

2、具有不完整、过分简单的及含有某些未被阐明的假设等缺陷。适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层次的模式是不存在的”。模式是什么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P44)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直观而又具体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戴元光:传播学通论P166)模式的功能构造功能:提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解释功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启发功能:能引导学生或研究者关

3、注某一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预测功能:对事件的过程或结果进行预测,便利研究假说的建立。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过程的方法:仅仅从过程本身或过程内部考虑问题,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系统的方法: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考察传播,着重的是宏观、综合的传播过程,而不仅仅是单一、微观的传播过程,即对传播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经典模式传播的经典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受此观点影响,许多学者开始注重从传播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传播学在这一领域飞速发展。

4、这种视角就是在这些相互交织的多元关系下考察传播的,它把传播作为一个各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来考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四、各种传播学说和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3.奥斯古德的学说4.施拉姆的模式5.德弗勒的模式6.丹斯的螺旋模式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8.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9. 日本的大众传播模式 10. 麦奎尔的“媒介联图”1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拉斯韦尔的拉斯韦尔的“5W”5W”模式模式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5W”是: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5W成为传播

5、学研究基本的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贡献:第一次科学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之搭建完整的理论框架。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信源负责发出将要传播的讯息。此后讯息会经发射器编码而采用与所经渠道相适应的信号形式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功能与发射器相反,它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的目的地即信宿。解读数学模式: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

6、。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香农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优点:韦弗的数学模式优点:直线传播模式的缺陷u单向直线传播模式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所含有的单向传播的特点,但它将复杂的人类传播简单化,具有明显的缺陷:u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传播者,又可能是受传者u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动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循环模式”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讯息讯息这没有传播者

7、和受传播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执行解释意义功能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优缺点优缺点特点:特点: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传播过程。传播过程。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最适用于人际传播。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缺点:缺点:1、把传播双方视为对等关系。、把传

8、播双方视为对等关系。2、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特点:1、增加反馈机制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在5、F丹斯的螺旋模式对丹斯模式的评价u丹斯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它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和发展性;u传播过程不存在机械的起点和终点,正在进行的传播是从前传播的延续,也将影响到未来的传播。而在其他模式中这一点极易被忽略掉。u丹斯模式中的“传播者”概念比其他许多模式中的更为积极和主动,他富有创造性并且能够储存信息;相反,其他许多模式却把人描述成被动的生灵。(清明说吧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家书新闻策划)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评价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大

9、众传播。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大众传播。揭示了基本群体与参照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揭示了基本群体与参照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的角色。1、把传播过程看成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把传播过程看成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无法个部分,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无法分割的种种联系,强调在考察传播过程时绝不分割的种种联系,强调在考察传播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2、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作用,、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作用,忽视了忽视了无形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无形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1963年,德国学者年,德国学者

10、马莱茨克在其莱茨克在其大众大众传播播心理学心理学一一书中根据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播场模式,运用模式,运用系系统的方法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分析了影响传播播者和受者和受传者的者的诸因素,特因素,特别注意突出媒介所受注意突出媒介所受到的到的外部影响和其外部形象外部影响和其外部形象。他把大众他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点,传播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的心理过程,同程,同时也也是

11、一个非常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的社会过程。程。对马莱茨克模式的评价对马莱茨克模式的评价马莱茨克模式是莱茨克模式是对于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研究大众众传播的播的总结它它说明人明人类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的社会心理过程,程,传播者和受播者和受传者的行者的行为都是都是许多因素的函多因素的函数,数,评价任何一种价任何一种传播活播活动,解,解释任何一个任何一个传播播过程的程的结果,都不能果,都不能简单地下地下结论。这一模式一模式虽然列然列举了影响了影响传播的各种因素,播的各种因素,却却失之于没能失之于没能对各因素的作用各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影响力大小度和影响力大小进行分析。行分析。这个模式的特点n第一、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传播来源可以在各种事件中进行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由可以在各种信息来源中选择,同时大众媒介也可以在各种事件中直接进行选择。n第二、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社会上数量众多的大众媒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它们也互相取长补短、自动调节,以适应社会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n第三、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只有反馈才能真正保证传播过程中所有要素间关系的系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