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40145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反应教案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 1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 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 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 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

2、促进作用, 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二)教学背景分析(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 (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 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 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 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3、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 (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 (“离子观”)的建构。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 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 通过课前测查发现, “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 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

4、粒的角度认识物质、 认识物质间的反应, 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 ,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5、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 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重点】电离概念的建构【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复习提问】请对画出常见的物质树状分类图【板书】见后图(副板书)【导入】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今天我们进入第二节,离子反应。【板书】略【导入】展示实验装置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学案对应位置画出树状分类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节物质分类,为本节课的开展做好准备。观察、思考、在学案对

6、应位置记录现象1、 引导回忆。初中曾做过导电性实水:灯不亮盐酸:灯亮简单介绍(如图)【实验 1】分别用蒸馏水和盐酸做实验,观察现象提问:灯是否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追问:为什么盐酸溶液导电?试从微观层面解说。回答: 纯水不导电, 盐酸溶液导电。回答: 盐酸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H 、Cl )【实验 2】分别用氯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重复上述实验,再分别向固体中加蒸馏水,用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重复实验。【讨论】请小组讨论,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PPT】展示,问题串氯化钠溶液和蔗糖溶液有什么区别?能否试着从微观解释实验现象?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都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导电,为什么?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氯

7、化钠和蔗糖,溶解的过程有什么观察、思考记录现象+-验,时间较长,多数学生记忆已经较模糊。2、 引 导 学 生 按 照“宏观微观符号”的思维方式分析,为后续实验及分析扫清障碍。设计实验,引发冲突锻炼学生分析实验现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展开讨论, 象的能力,组内交流并逐步得出下列结论:溶液导电性不同;氯化钠溶液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蔗糖溶液中没有离子;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解过程不同, 氯化钠溶解时释表达能力。PPT 的问题串引导,为学生思维深入搭建台阶,避免学生讨论时没有头绪,引导其自主构建电离的概念。区别么?【汇报】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指导阅读】认可、赞扬学生的讨论结果非常有深度, (纠

8、正部分学生不准确的表达) 。指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复习了树状分类法,请回忆交叉分类法与之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能否用“在水溶液中是否导电”这一标准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在这个标准下,氯化钠和蔗糖是否属于同一类物质?哪些物质和氯化钠同类?【实验 3】使用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三种溶液和无水乙醇,分别进行导电性实验【指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体会电解质的概念。解说概念,强调关键词,引导推理非电解质概念。【板书】见后面的图(副板书)【讲解】我们已经了解了电离的过程,那么,如何用化学符号表示这一过程呢?这就是电离方程式,例:NaCl = Na + Cl请大家试着书写学案上物质的电离方

9、程式+-放出了离子,蔗糖没有汇报、展示阅读教材, 体会电离的定义并填写在学案相关位置。提高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提高查阅资料的能力,强化电离的概念回忆、回答用不同的标准分类就是交叉分类法思考、回答:不是同类盐酸与氯化钠同类观察、思考分类: 蔗糖和酒精为同类, 其余不同阅读教材,体会概念温故知新强化分类观体会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分类观书写电离方程式小结注意事项强化电离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体会酸碱盐都是电解质这一事实【板书】副板书连线【提问】大家书写的电离方程式,观察、分析、回答前三个物质属于哪类?它们电离时的共同特点是?你认为酸的定义应该如何下?【指导阅读】请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到酸的定

10、义,并试着小结碱和盐的定义【小结】酸,都有 H下定义阅读+板书设计和本节学案 参见最后的附录一和附录二(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 真正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 分析任务 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 表达交流 归纳和小结等活动,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也感到自己分析完成任务的步骤,自己设计实验 看现象和得结论,很有意思,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验能力附一:板书设计主板书(黑板

11、左侧)主板书(黑板左侧)副板书(黑板右侧,课堂导入环节只画出下图的左半边,随着概念的建构,逐渐完成右半副板书(黑板右侧,课堂导入环节只画出下图的左半边,随着概念的建构,逐渐完成右半边及化学式举例、连线等)边及化学式举例、连线等)第二节 离子反应宏观微观符号盐酸溶液(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离子H+、Cl-纯水(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离子H2O 分子氯化钠溶液(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离子Na+、Cl-蔗糖溶液(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离子蔗糖分子一、电离:二、电解质、非电解质三、酸碱盐定义附录二:学案附录二:学案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什么是电离2、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12、3、 了解酸碱盐的定义【温故知新】请画出常见物质的树状分类图【任务一】药品蒸馏水盐酸【任务二】药品氯化钠(固体)蔗糖(固体)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现象分析现象分析【成就一】【成就一】我知道了“电离”的含义:我知道了“电离”的含义:;【任务三】药品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无水乙醇现象分类(填氯化钠类,或蔗糖类)【成就二】【成就二】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非电解质:;【任务四】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 H2SO4、 HNO3;Ba(OH)2、 NaOH;NaCl、 K2SO4HCl=H2SO4=HNO3=Ba(OH)2=NaOH=NaCl=K2SO4=【成就三】我体会到,电离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注意事项有:【成就三】我体会到,电离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注意事项有:【成就四】我知道了酸碱盐的定义【成就四】我知道了酸碱盐的定义酸酸碱碱盐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