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33895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成才之路 政治政治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人教版 必修必修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导 学学 线线 索索2主干知识梳理主干知识梳理3探探 究究 提提 示示4疑疑 难难 突突 破破5随随 堂堂 训训 练练6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7学学 海海 导导 航航1学学 海海 导导 航航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必背术语必背术语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识记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和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

2、和静止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3分析人在规律面前分析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并不是无能为力的。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和运动不可分。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3、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导导 学学 线线 索索主干知识梳理主干知识梳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_和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_的观点。(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_的观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变化变化 过程过程 固有的根本属性固有的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存在方式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承担者承担者 唯

4、心主义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运动运动静止静止区区别别含义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其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_性质性质_的、的、_的和的和_的的_的、的、_的和的和_的的联系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_的统一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的不变论,

5、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诡辩论和诡辩论根本性质根本性质 某种特殊的运动某种特殊的运动 无条件无条件 永恒永恒 绝对绝对 有条件有条件 暂时暂时 相对相对 相对静止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相对主义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联系。特别提醒:正确认识规律三方面的内涵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内涵内涵理解理解“固有的固有的”强调规律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不强调规律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不是神的旨意或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是神的旨意或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本质的本质的”强调规律是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

6、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强调规律是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把握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把握规律“必然的、必然的、稳定的稳定的”强调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强调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本质的本质的 必然的必然的 稳定的稳定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的规律。人的意志人的意志 固有固有 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7、性要求我们,必须_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尊重尊重 条件和形式条件和形式特别提醒:利用规律创造、改变规律任何具体运动规律,其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价值规律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人利用规律正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造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探探 究究 提提 示示1教材P31“探究问题1”提示:(1)易传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大自

8、然日往月来、寒暑相推、变化无穷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2教材P31“探究问题2”提示:(1)不能。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人的“心”、概念或精神之外,运动是客观事物的运动。“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主体是人脑。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2)没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教材P32“探究问题1”提示:(1)没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

9、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这句话错在把相对静止看成了绝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只是它们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但它们始终是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如微观上构成建筑材料的分子、原子在运动,宏观上它们始终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等。4教材P32“探究问题2”提示:马克思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性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欧布里德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导致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教材P33“探究问题l”提

10、示:人类根据元素的排列和出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现并推算出新的元素,遵循这一规律人类就可以继续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探究问题2”提示:(1)“永动机”之所以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它没有遵循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因此,永远转动的永动机只能是人们头脑中非科学的幻想。(2)焦耳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7教材P34“探究问题”提示:(1)不能。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是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1、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人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人们利用流感病毒的裂变和传播规律,有效抗击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人们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等等。这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疑疑 难难 突突 破破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

12、程。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13、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易错警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种显著的变化。提示:不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解析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不是材料所表明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体现了运动

14、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故选A。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项错误;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答案A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运动是有

15、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方法论:(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特别提醒: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1)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

16、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3)规律和规则规律规律规则规则区区别别含义含义不同不同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的制度或章程性质性质不同不同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改或废除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补充或废除联系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

17、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规律的反映解析毛泽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做到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战争规律,入选。把认识作为行动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故排除;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不选。答案B解析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适合题意;题中没有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随随 堂堂 训训 练练答案B解析“稳”强调的是相对静止,“

18、进”强调的是绝对运动,“稳中求进”强调运动和静止是不可分割的,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C项说的是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B解析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说法错误,因为题目中的观点认为运动只是位置的移动。答案C解析材料揭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性,且人类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掌握这些规律,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符合题意;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揭示的是人类成功预测天气,而没有反映人类难以预测天气,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4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是个林草丰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

19、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致使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几年,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出一条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一。答案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规律,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违背了客

20、观规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就是自然对人的惩罚。面对客观自然规律,人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们认真总结过去盲目毁林开荒、漫山放牧的教训,把握森林与保持水土之间、农林牧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的规律性,走上了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辩证统一。解析本题通过陕西省的发展考查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质是考查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然后分析规律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回答时结合陕西省的做法加以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