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8336496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及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垄断一,垄断的效率损失(纯损失) 指垄断厂商的定价P MC,生产处于非帕累托最佳状态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损失。 (帕累托最佳时,P = MC ) 注:社会总福利 =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生产者剩余是:MRMCdQPP0P1Q0Q1效率定价P=MC时:消费者剩余是:生产者剩余是:+垄断定价MR=MC时:垄断的效率损失是:+AB二,垄断的X非效率性 除上述的效率损失外,垄断厂商的利润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寻租行为,是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由于将利润用于寻租行为,巩固了垄断地位和市场势力,厂商可以轻而易举通过提高价格获得垄断利润,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丧

2、失了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机会,这种缺乏竞争所产生的技术进步损失,称为X非效率性。所造成的社会损失比前述的纯损失要大。 在发展中国家,X非效率性还表现为日益盛行的商业贿赂(回扣、提成等),企业热衷于通过违规获得利润、对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感兴趣。三,可竞争市场理论 在无法满足完全竞争条件的垄断构造中,能否实现竞争效率。答案是肯定的。条件只有一个,即只要保持行业的进入壁垒和沉没成本为零,潜在的进入压力(即潜在竞争)就能使垄断厂商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可竞争市场理论。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现有企业不需负担、而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的费用。此费用与现有企业的超额利润相对应。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退出市场时无法收回的(当

3、初投入的)成本。三,反垄断法 在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厂商降低成本、增加规模的合理行为,最终导致行业被少数几家大企业垄断。即规模经济导致垄断现象。这就是马歇尔悖论。所以垄断构造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有其经济合理性。 反垄断法是反垄断的弊端,不是反垄断现象。 完全竞争市场无法实现技术进步。 垄断构造与技术进步之间有必然联系,只要存在竞争的压力,垄断厂商就有技术进步的动力。所以反垄断法的要害是维护竞争压力,而不是针对垄断构造,更不是消除垄断现象。 例如,跨国公司兼并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其目的是先消灭竞争对手,然后获得垄断利润。这种旨在消灭竞争的行为,就是反垄断法所禁止的。第二节 外部效果一,外部效果

4、的定义 当某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并没有被从事该经济活动的厂商或个人全部占有,而是外溢到社会,给他人带来利益,这种现象,称为外部经济。 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成本不是由从事该经济活动的厂商或个人全部承担,而是外溢到社会,给他人带来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外部不经济。二,外部效果扭曲资源配置MEMCMC+MEQ0Q1过多生产过多生产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MR边际外部不经济QQPP外部不经济导致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MYMCQ1Q0过少生产过少生产MR边际外部经济MR+MY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收益QPP外部经济导致社会边际收益高于私人边际收益三,政府对外部效果的干预1,税收和补贴MCMC+MEQ0Q1减

5、少生产减少生产社会边际成本税后私人边际成本MRQP税税琵古税MCQ1Q0增加生产增加生产MRMR+MY社会边际收益补贴后私人边际收益P补贴补贴 2,相关企业合并,使外部效果内部化 如地铁沿线的房地产业与地铁公司联营组成大财团等 3,明确产权科思定理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法定的权利(财产权等)明确并且可以自由交换,而且交易成本是零,则无论最初将法定权利赋予谁,市场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思定理给出了一个对外部效果进行交易的市场,即通过市场交易,将外部效果内部化,有效解决了外部效果问题。但其前提条件是交易成本为零。 例如,牛吃庄稼的外部不经济问题。无论是赋予牛的主人拥有其牛随意吃庄稼的权利,还是

6、赋予庄稼的主人拥有庄稼不被牛吃的权利,市场交易的结果,都能有效的解决此问题。第三节 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1,私人物品 指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或服务。 竞争性某人使用该商品后,其他人就不能使用。 排他性只有支付货币的消费者才能使用商品。2,公共物品 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和服务。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不会影响他人消费商品),即增加一人消费的边际成本等于零。(不需要限制他人消费) 非排他性无法通过收费来限制他人消费。即不支付货币也能消费。(不能够限制他人消费) 如果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称为纯公共物品。如:灯塔、国防等。 如果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7、则称为准公共物品。例如收费的高速公路具有非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而公共湖泊的捕鱼具有非排他性,但不具备非竞争性,因为多一个人捕鱼会使鱼量减少,从而增加了他人捕鱼的成本。 通常,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统称为公共物品。二,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和最佳供给量1,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 由于公共物品的数量对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数量固定),这个固定数量是提供给所有消费者的。所以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每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即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或边际评价)在价格轴(不是数量轴)方向的叠加。 即所有的消费者都在付钱购买同一个商品。这个商品获得的收益(即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就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

8、和(价格叠加)。例如高速公里的价格就是在使用期内所有利用者支付的货币总额。 QQ1Q2Q1+Q2DSPd1d2P0A 与公共物品不同,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数量轴)的叠加,因为私人物品是按照提供的产品数量收费的。而公共物品是按照“人头”收费。私人物品QP1P2P1+P2DSP2,公共物品的最佳供给量d1d2Q0公共物品的最佳供给量是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在纵轴叠加后形成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所决定的,即图中的Q0A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1,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内涵(第三章复习)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从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的货币表示,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9、在私人物品市场,消费者根据边际效用选择商品,消费者不会对自己隐瞒从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因为没有必要自己欺骗自己。 2,公共物品市场的失灵 对公共物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消费者是否支付货币并不影响消费者面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所以,为免费享用公共物品(搭便车现象),消费者会向市场隐瞒自己从公共物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说,市场得到的是不准确的需求曲线,造成公共物品的过少供给。如果每个消费者都向市场隐瞒,则市场就得不到需求曲线,无法确定供给量。 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私人公司不愿提供公共物品,造成公共物品市场的失灵。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四,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1,确定公共物品供给量

10、根据某公共项目的收益(社会效益)和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政府会提供该公共物品。例如,高速公路、公园等。 2,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合理性 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体系获得提供公共物品的收入。由于大部分国民被纳入了征税范围,凡纳税者就是为公共物品买单,有效避免了“搭便车”现象。这一点,私人公司是无法做到的。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指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产品质量、素材等掌握了较全面的信息,但消费者却只知道极其有限的产品信息。这种供需双方之间在产品的内在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信息量差异,称为信息不对称。二,逆选择次品驱逐良品 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信任,只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

11、在较低的市场价格下,也只有质次商品愿意成交,质优商品不愿低价成交。结果就是市场上只充斥着质次商品,消费者就更要降低愿意支付的价格。在更低的价格下,市场上能成交的就只剩下质次商品,质优商品则没有交易市场。最终的结局就是次品驱逐良品。 市场选择次品而驱逐良品的现象,称为逆选择。 例如:旧车、肉包子、劳动力、老年人健康保险等市场。 重要提示 通常,我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但如果存在逆选择现象,则市场机制带来的结果就是劣胜优汰。因此,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危害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如何克服和缓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给经济行为主体带来的困惑,已经成为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信息经济学)三,败德

12、行为道德公害 1,定义 消费者加入保险(健康、财产等)后,即放纵自身行为,使保险公司在该项业务中无利可图而最终退出保险市场,造成市场失灵。 例如,加入财产保险后失窃率上升、加入医疗保险后随意浪费药品(公费医疗)、任意拨打110等。 2,对策 对付败德行为的有效办法是制度设计,例如,取消全额保险,让保险者自身也承担一定的后果风险等。四,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手段1,发送“信号” 所谓“信号”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向消费者发出能间接证明产品质量性能的信息,使对方相信自己提供的是良品而不是次品。 例如,产品市场上的品牌、广告势头、企业规模、总部地址、营业门面规模、产品保修期等,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学历、毕

13、业院校、成绩、工作经历等,都是“信号”。 如果在品牌店购买品牌商品,就是双重“信号”。2,产品标准化 通过产品的标准化,消除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例如,麦当劳的企业文化3,通过第三方提供信息 由政府等第三方发布中立的产品质量信息。例如,产品评比、获奖、定期检测结果公布等。4,诚信与信誉 长期连续交易能使交易双方的行为变得协调可信,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参见第八章博弈论中的连续博弈。五,劳动力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机制的设计 劳动力市场上的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职业经理)之间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对委托人而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如何防止代理人偷懒或者背叛委托人利益?这就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设计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将委托人的利益植入代理人的利益之中,使两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代理人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也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常用的激励机制有经理人的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