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302406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一年级数学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下)各部分知识复习要点与措施1(一)数与代数部分(一)数与代数部分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一)(二)(三)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购物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2关于数的关于数的认识部分部分v能数、能数、认、读、写、写、摆(画)(画)100以内的数;以内的数;v明确数的明确数的组成、数位、位数与数的位置成、数位、位数与数的位置值;v会比会比较数或得数的大小,能根据大小关系填数;数或得数的大小,能根据大小关系填数;v能按能按规律数数、填数;律数数、填数;v能用能用“多(少)一些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多(少)得多”“差差不多不多”表达或表达或选择数的大小关系。数的大小关系。3关于

2、加减关于加减计算:算:v能在能在实际情景中,了解数学信息(文字、情景、情景中,了解数学信息(文字、情景、表格等),提出表格等),提出问题(一共、剩余、多几、多(一共、剩余、多几、多几的数、差几等),根据加减法的意几的数、差几等),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出,列出算式;算式;v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v能正确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行估算、口算、笔算(进位、退位)位、退位)以及三个数的加减;以及三个数的加减;v能通能通过数学思考直接比数学思考直接比较得数的大小;得数的大小;v能从不同角度估能从不同角度估计或分析或分析实际问题(如加减三)。(如加减三)。4加减(三)

3、加减(三)不同分析角度5 计算计算,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一个知识点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一个知识点,原因是原因是学生计算时学生计算时:一种情况是忘记进位数和退位点一种情况是忘记进位数和退位点,另另一种情况是一种情况是20以内的加减结果不准确造成的以内的加减结果不准确造成的.也是也是我们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我们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6措施措施:尽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尽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起到相互检验、尽可能减少错误的作用起到相互检验、尽可能减少错误的作用.比如比如,用口算方法检验笔算。用口算方法检验笔算。7关于人民关于人民币的的认识和使用:和使用:v知道并能正确辨知道并能正确辨

4、认各种面各种面值的人民的人民币,了解,了解大致的价大致的价值;v明确人民明确人民币的的单位和位和进率关系,会比率关系,会比较不同不同面面值(或(或组合面合面值)的大小,会清点和)的大小,会清点和兑换人民人民币;v并能并能进行行简单的的换算和算和计算;算;v能在能在购物情景中,正确估物情景中,正确估计并并计算算购买13件物品的件物品的总价、付价、付钱和找和找补;8这部分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的问题在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的问题在于缺少生活经验,对人民币的面值不熟悉对人民币的面值不熟悉.兑换又是学生最困兑换又是学生最困难的难的,因为因为,兑换时既要想到人民币的面值兑换时既要想到人民币的面值,还还要计算要

5、计算,所以出错率很高所以出错率很高.9措施一措施一:(1)回顾和加深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印象。)回顾和加深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印象。(2)根据实图的张数计算总共()根据实图的张数计算总共()元()角,明确元和元相加减,角和元()角,明确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的原则。并会计算当角和角角相加减的原则。并会计算当角和角“满十满十”后,换算成一元的知识迁移。后,换算成一元的知识迁移。(3)正确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进行换)正确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进行换钱的练习钱的练习 . 10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总复复习中一些中一些题目目,发展学生的能力展学生的能力.(a)落)落实题目的复目的复习要点与意要点与意图(b)全

6、面了解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明确)全面了解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明确问题(c)挖掘)挖掘题目中开放性数学思考因素目中开放性数学思考因素措施二措施二11例如:例如:总复复习第第4 题(p89) 34+29 29+34 53 36 54 3649 37 49 36 57+38 57+34 发展数感展数感 12价格相差多少钱?价格相差多少钱?最少有几张人民币?最少有几张人民币?有序地思考、估算有序地思考、估算p.91.第9题13百数图:估百数图:估算算理理推推1615=2625=2515=2616=2615=2516=减一减呢?减一减呢?探探索索规律律p.91.第10题14(二)空间与图形部分(二)空间与图

7、形部分观察物体观察与想象测量长度测量有趣的图形认识四种平面图形15复复习要求:要求:v能直能直观想象并辨想象并辨认站在不同位置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察同一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物体的形状,体会“体体” “面面”关系;关系;v能比划出能比划出1m和和1cm的大致的大致长度,能度,能进行行简单比比划与大致的划与大致的估估测,选择合适的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度;v知道知道m和和cm的的进率关系,能率关系,能进行行简单的的换算、算、计算和大小比算和大小比较;v会会测量物体或量物体或图形形边线的的长度,能用度,能用m、cm以以及及 m cm表示其表示其长度,并能画出指定度,并能画出指定长度的

8、度的线段。段。16v能直能直观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v能区分能区分“体体”与与“面面”易混淆的名称与含易混淆的名称与含义,在在 “体体”上找出(数出)所学的上找出(数出)所学的“面面”;v能在操作能在操作(折、拼折、拼)及想象及想象过程中,体会程中,体会图形形间的的变化与化与联系,系,发展空展空间观念念v能看出能看出图形形简单的排列的排列规律。律。17(a)培养)培养测量前先估一估的意量前先估一估的意识和和习惯,增加,增加一些一些选择长度度单位、估位、估计大致大致长度以及了解度以及了解自己身体自己身体“尺子尺子”的的题目(身高、步目(身高、步长、1米米线)(b

9、)增加)增加“体体”与与“面面”联系的系的题目(目(结合合观察物体)察物体)(c)注意)注意设计和利用分、折、画、剪、拼、看、和利用分、折、画、剪、拼、看、想的等数学活想的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展空间想象能力;想象能力;(d)图形的辨形的辨认可与可与统计结合复合复习措施措施18估量说单位位例如:中.19结合合统计方法方法怎怎样做到做到:不不遗漏、不重复漏、不重复有序有序20分分对折折拼拼想想作作想想用可以拼成哪些平面图形或21(三)统计与概率部分(三)统计与概率部分 统 计22复复习要求:要求:v能根据能根据实际需要需要对群群对象象进行行简单的的统计;v能正确填涂能正确填涂统计图表(横式与表(

10、横式与竖式)式)v能根据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一些表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的问题 如:如:总量、最多(少)、同量、最多(少)、同样多或相差等;多或相差等;v能根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果提出简单的安排或建的安排或建议。23如果两人分一组,最强?最弱?均衡?24措施措施:1、 让学生在情景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在情景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根据数据现象,涂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根据数据现象,涂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2、利用有效的方法从有序排列或者无序排列的信息中,、利用有效的方法从有序排列或者无序排列的信息中,收集到有效的数据。收集到有效的数据。3 、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画圈、在收集

11、、整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画圈、打点或者写打点或者写“正正”字等字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避免数据的出入,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避免数据的出入,也可用不同的图形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用不同的图形表示数量的多少;4、在涂统计图时,为避免学生少画、在涂统计图时,为避免学生少画、多画的情况出现,可指导学生先根据数据在多画的情况出现,可指导学生先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中作出相应符号后,再将统计图画完整。而在补充统计图中作出相应符号后,再将统计图画完整。而在补充题目中已涂好的部分时,还要记得检查题目所涂部分题目中已涂好的部分时,还要记得检查题目所涂部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5、 要指导学生

12、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6、 为使统计图形美观,要使学生养成利用直尺作图的为使统计图形美观,要使学生养成利用直尺作图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25总之通过目录和看相关单元内容,在自主回顾中,帮助初通过目录和看相关单元内容,在自主回顾中,帮助初步梳理板块重点知识;步梳理板块重点知识;针对学生的错漏、设计针对性的内容重点复习;针对学生的错漏、设计针对性的内容重点复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各个击破;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各个击破;用分类、对比、变式、找错、联想、回头看等复习方用分类、对比、变式、找错、联想、回头看等复习方法,引发兴趣,提升思维;法,引发兴趣,提升思维;课前提出复习要求和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对照自课前提出复习要求和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对照自己的认识和作业,反思复习后的进步和变化。己的认识和作业,反思复习后的进步和变化。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