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26729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7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学教学的几个问题.ppt(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们 上午好!n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n 喻伯军n 56870075n 教师素质提升班办得好n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同,教师对课改抱着很高的热情。n在研讨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很有价值,研讨气氛非常好。达到真正的交流。参加培训的目的n解决教育理念的跟进问题,解决对课程的理解问题;n解决对科学本体性知识的认识问题;n解决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问题,找到更好的教学策略。科学教学与理性思维鱼群游动的方向n在假日宾馆的六楼上,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养在6个网箱里的观赏品种鱼群游动时均为逆时针方向。n看到这个现象,你会产生哪些问题?n难道是规律?n这是什么原因呢?n其它地方的鱼群会这样吗?

2、我的统计结果1号网箱2号网箱3号网箱4号网箱5号网箱6号网箱24日15:30顺逆逆逆逆逆24日17:00逆逆逆逆逆逆25日6:00逆顺逆逆逆逆25日7:40逆顺逆逆逆逆26日6:00逆逆逆逆逆逆其他的鱼群游动情况n24日晚上18:00在老千岛鱼庄吃饭时,我又观察了网箱的鱼群,发现也有2个网箱的“白条”鱼群也是逆时针游动的n其他的鱼游动没有规律我的判断n1、某些品种的鱼在游动时总是按逆时针方向的。n2、某些品种的鱼群在网箱环境下基本上按逆时针方向游动的。n3、群居鱼类有集体行动的习惯,在网箱环境下,按逆时针方向游动。n4、鱼群逆时针方向游动,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这跟水的漩涡一样。这是一次科学探究活

3、动吗?n是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的。n是一次不彻底的科学探究活动。n不是一次真正的科学探究。n是一次形式上的探究活动。n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我的结论,探究的结果经不起推敲。分析这些判断n1、2是对事实的概括性描述,1的描述不符合观察所得的现象,记录数据表明有 2个网箱的证据不支持该描述。n2的描述符合事实,所有证据都支持。n3这个结论下得太匆忙,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没有得到更多的观察证据的支撑,难以让人们相信这个结论。n4只是个推想,或者说是个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科学探究的结果经得起推敲n刚才的过程中,思维是不严密的,逻辑上有漏洞。n在实证的过程中,把假设当作结论,这是很有害的。

4、n科学讲求实证,讲求严密的逻辑基础上得出结论。重物比轻物落的快吗?n让一块石块和一张纸从同样高度自由落下,会看到什么现象?n石块先落地。n结论:重物比轻物落的快!n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在没有媒质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速度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重物比轻物落的快。曾经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n哲学教授包罗n数学家莫勒第n但是人们还是不敢触犯当时宗教笃信的亚里士多德的教义n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没有媒质(空气)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下,重物比轻物落的快。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实验检验。伽利略的实验n语文课本上曾经有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即比萨斜塔实验。n这个传说出自165

5、7年出版的伽利略传,其实是不可靠的。传说不可靠的理由n这一说法来自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他1639年17岁时来到伽利略身边,此时伽利略已经双目失明,只能口授。n如果伽利略真的做了这个实验,时间应该在比萨大学任教期间,但是该大学根本没有对此事的记载。n即使伽利略做了此项实验,也不能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为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伽利略的武器n将轻、重物体捆绑在一起落下来。n根据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说法,捆绑物比重物落得更快;n根据轻物比重物落得慢的说法,重物将被轻物拉着,使得捆绑物比重物落得更慢。n互相矛盾的结果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证谬。n出自伽利略1638年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伽利略的武器n作了多

6、次的斜面实验。n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n确立自由落体定律。n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n这个事情经历了约2000年。现在的证据n中学课堂,老师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做实验n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落下,结果同落地n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1999年用原子代替一般重物,精度提高了100万倍,结果“同时落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新的探索还在进行n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和合作者,进行了30多年的精确测定实验,以图找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是否因材料不同而不同,结果表明差异小于1%。n美国2位物理学家撰文指出,根据量子场论的计算,推导出不同重量的物体具有不同的下落加速度

7、。新的探索还在进行n根据狄克方程和量子辐射场理论计算得出:引力加速度与质量和温度有关,因而轻、热的物体总比重、冷的物体下落的慢。n由此可见,伽利略经典的理论也受到了质疑:人们在这种质疑中达到更高的认识层次。这个例子说明什么?n实验获得充分的事实证据。n逻辑推理获得理论上的证据。n得出的结果建立在充足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基础之上。n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理性思维。n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理性思维n一种思维方式n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n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是形成科学文化的基础n科学文化的表现之一:n问题-假说-寻求证据-得出结果(规律、理论)-解释世界或转化为

8、技术n这套思想方法将影响每一个人科学文化影响着世界的发展n科学文化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n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文化n当今发达国家的科学文化特别发达n中国要发展,急需要科学文化的滋养科学教育的重任n传递科学文化n让科学文化在孩子心中深深扎根n这是我们看科学课应该具备的视野和高度让科学文化在孩子心灵中再生n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n构成孩子发展的两种思维方式n相辅相成,缺一不可n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承担了形象思维(感性)的发展;科学等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培养理性思维从证据开始n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以证据说话是理性思维的开始n培养实证意识开始。n证据从何而来?观察和实验,逻辑推理。热

9、胀冷缩n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而且是经过重复实验验证的。n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怎样知道的?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n猜测空气据有热胀冷缩的性质n设计实验验证n多种实验都验证了空气据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显示了足够的证据n发现空气的热胀比水的热胀更强烈磁性真的消失了吗?n一位初中老师上磁铁的性质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把磁化螺丝刀敲打之后,再去吸引回形针,以图说明敲打磁铁可以消磁,而实际上磁性并没有消失,仍然能吸引1-2枚回形针,这时候老师把手轻轻一抖,回形针自然没有被吸住,顺利地证明了结论。n毁灭证据,不尊重事实,比不上课还差淀粉的踪迹n1、找淀粉的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n2、用多种方

10、法比较淀粉和滑石粉n3、用调色盘做碘淀反应的实验n4、寻找食物中的淀粉:猜测验证汇报交流n5、寻找消失的淀粉淀粉的踪迹n怎样体现实证意识?假设验证!n一个一个地验证,并记录。n用记录表,数据是最好的证据之一n哪种证据最具有说服力?方法的选择有其必然的原因n证据必须是公开的、公认的淀粉的踪迹n怎样更好地体现科学的思想?n假设-检验是一种科学思想,也是科学的本质n蓝色消失说明什么?n空气吹进去了?检验!n滑石粉加进去了?检验!n淀粉不见了?检验!n碘酒分解了?检验!n唾液加进去了?检验!n可能会消失?继续检验!电路出故障了n对一个带灯泡的小灯座的检测过程n灯泡坏了-灯座也坏了-电池会用完吗电路出故

11、障了n对一个故障电路的检测过程n1、观察电路,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记录下来;然后进行逐项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检测2次)。n2、全部检测完,把检测器放入抽屉,对照记录表格领取需要的材料,对电路进行修理n如果仍有问题,要重新观察分析记录,再次检测n再次领取替换材料,修理电路,让灯泡发光操作要求的意义n相当严谨,操作顺序向规范靠拢n自检检测-排除-替换-验证,学生的思维过程清晰而又严谨,很像科学家的研究油菜花开了n花瓣应该有4个-一个学生提出了意见n有三个小组的油菜花雄蕊只有5个,这个问题怎么看?n是不是要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要寻求更多的证据?n全面客观地看待所出现的问题,更需要有理性的思考方式!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n鼓面、皮筋、钢尺发出声的时候都在振动。n使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n感受音叉的振动n桌子振动了吗?说话声又是什么在振动?不振动能发出声音吗?在思维层面上n科学课可以做得更多,更深入n请老师们想得更细致些,更周到些一个值得思考的笑话n某日,老师想测试一位学生的智商,问:“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n是无声手枪打的?不是!n那么声音是很响的了?80100分贝!n这个城市打鸟不违法吗?不违法!n您肯定打中了?肯定!n师:你只要回答我还剩下几只鸟就可以了,OK?n生:OK!这群鸟是不是聋子?不是!n是不是装在笼子里面?没有!n有没有傻鸟?没有!n有没有饿得飞不动

13、的鸟?也没有!n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的头上冒出了汗水。n学生继续问道:算不算怀孕的小鸟?不算!n会不会一枪打中2只鸟?不会!n那好,学生满怀信心地说,如果打死的鸟挂在树上,那么就剩下一只;如果打死的鸟掉下来了,一只也没剩下。n老师:一个思维严密的学生n假如我们真的碰到了这样的学生n会怎样对待?理性思维的人注重证据n阿基米德“死光”实验结果无效n太空能否看到长城?深入人心的观点自阿波罗17号登月行动的总指挥尤金塞尔南曾多次表示他看到过长城后,太空上可以看到长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毕竟,太空旅客凤毛麟角,能够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都有就这个问题发言。问题的焦点在于,当结论截然相反时,孰是孰非,没办

14、法回避。于是,各执一端,分歧就出现了。 肯定否定n就太空能否肉眼看到长城之争来说,尤金塞尔南第一个宣布“能”。n由于没有其他宇航员提出质疑,这个结论就被当成科学常识流传了。n及至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国的宇航员实话实说:“否”。他没有看到长城。于是,塞尔南的观点就成了“谬论”。杨利伟的证据n这个问题在杨利伟太空之旅后似乎已经有了定论 n2005。4。25,焦立中在太空的一次“特殊试验”却证明了这是有可能做到的事n与杨利伟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 n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肯定否定n焦立中用事实又扳倒了杨利伟的结论,n对杨利伟本人倒无大碍,毕竟他在太空仅呆了1天,1天的太空经历没有看见长城,不等于在太空真的

15、就没可能看到长城。n是那些科学家和论者,将杨利伟的话当成了论据,彻底否认了看到长城的可能性。 怎样下结论n杨利伟的否认只是为第二种观点提供了佐证。焦立中有近300天的太空经历,以1次观察到长城的偶然性记录,否定了否定论者。 n科学问题争论非常必要,轻易否定一切,却是大敌。太空能否看到长城之争的实质 n不只是个能与否的问题,而是事关一个科学态度的重大问题如何看待证据?n这和非典时期就果子狸是不是制造SARS病毒的元凶一样,只有几经反复,最终才能盖棺定论n还有气候是否变暖,当2004年全球经历一个寒冬之后,早先流行多年的气候变暖的学说才黯然失色 n在科学问题上,“墙头草”是最不负责任的 探究是培养

16、理性思维的途径n科学探究就是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各种方法和他们所收集的证据提出解释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成为我们的选择n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学习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n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儿童学习的心理看观察,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学习科学的方法n从科学课的特点来看,探究式教学更能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更能体现科学教学所追求的科学素养探究式教学是怎样的?n非灌输式的n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n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历的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n教学目标求大求全;n科学探究目标没有真正落实;n对活动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n活动的时间、活动的材料准备不充分;n教师的指导过细或者不到位;目标求大求全

17、n一节课里想解决所有问题n这是不现实的n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温度和温度计n统计了教师的板书要求,发觉对知识点的要求特别多;n还要理解气体温度计原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学会测量教室的温度、手心温度、手背温度n测量了2次教室的温度科学探究没有真正落实n以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验n以演示代替学生亲自活动n以纸笔练习代替亲历活动n有任务没落实,讲过算过活动价值意义认识不足n怎样准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探究活动时间不充分n活动零碎,探究不深入n活动时间太少,走过场缺乏足够的活动材料n这是最普遍的问题,困扰一线教师头痛的问题n公开课容易准备材料n平时的课堂就遇到困难教师指导过细或者不到位n往往计划制订好,25分

18、钟已经过去了n热水与冷水一课中对滴红墨水的指导:10分钟-2分钟n想研究什么呢?你们自己研究吧!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n探究的过程n探究的时间n探究的材料n探究的习惯温度和温度计的设计n一、认识温度概念n1、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判断n2、提问:冷多少?热多少?引出需要有一个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词(温度)来表达n3、知道物体的准确温度-温度计温度和温度计n二、认识温度计n1、出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观察要求:温度计的构造,其他发现,提出观察中的问题n2、汇报过程中解决温度计的构造(用模型或课件)名称、单位、刻度、测量范围等n3、研讨制作原理,实验验证n4、介绍各种温度计温度和温度计n三、读写温度n

19、1、平面上读写:0、0上、0下n2、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活动怎样读准确n3、小结要求n4、机动:体温计的认识温度和温度计n课堂小结n测量两杯水的温度,计算。探究过程开展n课程标准中是一种方式n科学探究的四个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探究的时间分配n教师与学生的占用时间分配n理想的分配方式:教师一半,学生一半n教师占少数,学生占多数大块的时间怎么使用?n是不是提供材料让学生活动?n是不是教师不需要指导?n如果需要指导,怎么指导?原则是什么?指导到什么程度?做一位合格的观察者n随时注意每个小组的动向n提供必要的帮助n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研究探究所需的材料n一套好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n一套好的材料就是一节好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n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n安安静静搞探究n随时记录n多合作少竞争教学永无止境n我们还要努力n让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