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825678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刺法灸法学 咸宁卫校王燕萍第一章第一章 刺灸的概念刺灸的概念 刺灸学刺灸学,是研究刺法和灸法防治疾病的具体方法,操作技术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刺法和灸法是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针灸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刺法的意义一、刺法的意义 刺法刺法,是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各种操作方法激发经气,以调整人体阴阳,防治疾病。 灸法灸法,是采用艾绒或药艾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刺法和灸法同属于外治法,只是操作方法不同。在治疗上又可以相互补充,故常合用,合称为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二、刺灸的起源与发展二、刺灸的起源与发展 1、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1

2、.1 砭石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砭石”,是一种经过磨砺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这是最原始的“针”。原始人用这种石针来叩击皮肤、揉按肌肉,或浅刺放血,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积累,逐步发展成为针灸治疗的工具。 1.2 针具的发展 砭石骨针竹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钢针不锈钢针激光疗法1.3 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 镵(chn)针:箭头针,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皮肤针 园针:圆头针,为按摩工具 鍉(d)针:推针 锋针:三棱形,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三棱针 铍(p)针:剑头针,为外科工具 园利针:圆而且锐,用于治疗急性痹症 毫针:常用于治

3、寒热痹痛在经络者 长针:环跳针,芒针 大针:火针1.4 刺法的发展 2、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2.1 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法的起源。 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独特功效。名称名称形状形状用途用途镵针镵针 头大,末端一分尖锐头大,末端一分尖锐 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 圆针圆针 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针身圆柱形,针头

4、卵圆 按摩肌肉按摩肌肉 鍉针鍉针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补正祛邪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补正祛邪锋针锋针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主痈痹痼疾,泻热出血主痈痹痼疾,泻热出血铍针铍针形如剑形如剑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圆利针圆利针 针头微大,针身反小,圆针头微大,针身反小,圆而且利而且利用于深刺,主痈症、痹气暴发者用于深刺,主痈症、痹气暴发者毫针毫针针身细如毫(豪)毛针身细如毫(豪)毛应用最广,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应用最广,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 长针长针针身细长而锋利针身细长而锋利 深刺,用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深刺

5、,用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大针大针针身粗圆针身粗圆 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 2.2 灸法的发展 最初灸法多采用直接灸,艾炷较大,壮数较多,现代则采用小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灸疗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毫针刺法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历史悠久,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携带方便,经济实用,因此它是针灸临床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一第一节节 毫针的结构和保养毫针的结构和保养一、毫针的结构 分为针身、针柄、针尖、针尾、针根五个部分二、毫针的规格 临床以2630号13寸的毫针最为常用三、毫针的选择四、毫针的保养和维修第二节第二节 针刺前的准备针刺前的准备一、思想准备二

6、、选择体位 1、选择体位的原则 2、临床常用的体位 三卧三坐 三、毫针的选择 1、毫针长短的选择 2、毫针粗细的选择 3、根据医者手法熟练程度选择 四、定穴与消毒 1、定穴 2、消毒 2.1 针具器械的消毒 2.2 医者手指的消毒 2.3 施术部位的消毒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的方法针刺的方法一、进针法一、进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叫进针法。进针时一般双手协作,互相配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按压腧穴局部,辅助进针,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为押手。1、常用的进针法 1.1 单手进针法 1.2 双手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1.3 管针进针法2、押手的作用 a 固定穴位 b

7、帮助进针时的指力,使针身不至于弯曲 c 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d 加强针刺的作用,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 直刺(90)、斜刺(45)、平刺(15) 2、针刺的方向 要根据经脉循行的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及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而定。 3、针刺的深度 指针身刺入穴位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三、行针与得气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行针是指进针后为了探取针感或加强针感而采取的一些操作方法。 得气得气是指进针后施行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得气,即酸、麻、胀、重等感觉。 1、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

8、、捻转法 2、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四、针刺补泻四、针刺补泻 补法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由下面三个方面决定: 1、机体的机能状态 2、腧穴的特性 3、针刺手法3 3、针刺手法、针刺手法 包括从进针到出针的整个操作过程。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针刺补泻手法如下:3.1 提插补泻 操作: 针刺后在得气的基础上,将针由浅而深,插多提少,反复重插轻提,以下插为主者是补法;反之,将针由深而浅,提多插少,反复重提轻插,以上提为主者是泻法。3.2 捻转补泻 操作: 是指在针下气至基础上,以大指和

9、食指末节的指腹部来回转针,有进有退,从用力轻重、角度大小、速度快慢、左捻或右捻为主的不同手法而区分补泻。针灸大成:“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3.3 疾徐补泻操作: 虚证先在浅部侯气,得气后将针内推进一定深,退针快速提至皮下,为补法;实证进针快,一次刺深部侯气,气至后,引气向外,出针缓慢,为泻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3.4 迎随补泻操作: 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为补法;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泻法。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3.5 呼吸补泻v患者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出针为泻法。v患者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

10、退针,出针为补法。3.6 开阖补泻 针刺补泻过程中,在出针时按不按压针孔以区分补泻的操作方法。3.7 平补平泻 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得气后,缓慢均匀地提插、捻转即可出针,主要适用于临床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症。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左手开针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孔也。” 五、留针与出针五、留针与出针 1、留针 1020分钟 是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留针时间一般为得气后1020分钟,但对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甚至达数小时。总之留针时间当视病情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不可拘泥。2、出针

11、出针时,多先以左手拇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出针后应嘱患者略作休息,并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第四节第四节 针刺宜忌针刺宜忌一、部位宜忌二、体质宜忌三、病情宜忌 1、危重证候 五夺、五逆 2、暂时现象 暂时的劳累、饥饿、激动 3、疾病的性质 4、时间宜忌 包括留针的久暂和施针时令第五节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晕针 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因 症状 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

12、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症。 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痿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预防 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 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2、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原因 现象 患者精神紧张,或因病痛或当针刺入腧穴后,

13、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所致。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痛不可忍。 处理 对于初诊患者和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时手法宜轻巧,不可捻转角度过大,或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若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嘱其不要紧张,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作循按动作,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若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预防3、弯针4、断

14、针5、血肿6、后遗感7、刺伤脏器组织第三章第三章 古代刺法概述古代刺法概述主要谈谈内经论刺法一、九刺 根据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运用不同的针法。1、输 刺:治疗五脏病,多取荥穴、输穴及俞穴。2、远道刺:上病下取,循经远取得一种方法,多治六腑病。3、经 刺: 4、络 刺:5、分 次: 6、大写刺:7、毛 刺: 8、巨 刺: 9、焠 刺:二、五刺 又叫五脏刺,为治疗五脏的疾病针刺五脏相应的五体的针刺方法。 1、半 刺: 2、豹纹刺: 3、关 刺: 4、合谷刺: 5、输 刺:三、十二刺 针刺有十二节要,为了应合十二经之病证,而发明了十二刺。 1、偶刺 2、报刺 3、恢刺 4、齐刺 5、扬刺 6、直针刺7

15、、输 刺8、短 刺9、浮 刺10、阴 刺11、徬针刺12、赞 刺第四章第四章 灸法灸法第一节第一节 灸法的特点和作用灸法的特点和作用一、灸法的特点v以艾绒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烧灼、薰熨或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特特 点点 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 弥补针药之不足弥补针药之不足 阳气衰微,沉寒痼冷阳气衰微,沉寒痼冷 特殊特殊医学入门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二、艾灸的作用1温经通络 散寒除湿2温补脾肾 回阳固脱3行气活血 消瘀散结4预防疾病 保健强身第二节第二节 灸用材料灸用材料 性属

16、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 艾叶艾叶 易燃,渗透易燃,渗透 艾艾药源丰富,价廉药源丰富,价廉 艾绒艾绒 芳香;芳香;易燃,温和;易燃,温和;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其他其他 便于搓成大小不等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艾绒 燃烧时热力温和不起火焰,能穿透皮肤,又能保健 价格低廉,药源广泛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直接灸直接灸 瘢痕灸瘢痕灸 (化(化脓脓灸)灸) 无瘢痕灸(非化无瘢痕灸(非化脓脓灸)灸) 艾炷灸艾炷灸 隔姜灸隔姜灸 间间接灸接灸 隔蒜灸隔蒜灸 隔隔盐盐灸灸 艾灸艾灸类类 隔附子隔附子饼饼灸灸 温和灸温和灸 灸法灸法 悬悬灸

17、灸 雀啄灸雀啄灸 回旋灸回旋灸 艾卷灸艾卷灸 (条)(条)实实按灸按灸 太乙太乙针针灸灸 雷火雷火针针灸灸 温温针针灸灸 温灸器灸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非艾灸类类 灯草灸灯草灸 天天 灸灸 一、艾炷灸一、艾炷灸概念:圆锥形的艾团。概念:圆锥形的艾团。壮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艾炷制作制作规格:大、中、小规格:大、中、小(1)无瘢痕)无瘢痕灸灸操作:操作: 燃剩燃剩2/5凡士林艾炷凡士林艾炷 红晕红晕 37壮壮适应证:适应证:虚寒证虚寒证1、直接灸、直接灸(2)瘢痕灸)瘢痕灸操作:操作: 燃尽燃尽 1周周 56周周蒜汁艾炷蒜汁艾炷膏药膏药 化脓

18、化脓 灸疮灸疮 瘢痕瘢痕 79壮壮 适应证: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 艾炷灸艾炷灸艾炷灸艾炷灸2、间接灸、间接灸(1)隔姜灸)隔姜灸操作:操作:适应证: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2)隔蒜灸)隔蒜灸操作:操作:适应证: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隔隔蒜蒜片片灸灸隔隔蒜蒜泥泥灸灸2、间接灸、间接灸(3)隔盐灸)隔盐灸操作:操作:神阙灸神阙灸适应证:适应证: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

19、便不利等;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亡阳虚脱证。亡阳虚脱证。(4)隔附子饼灸)隔附子饼灸操作:操作:适应证:适应证: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火衰证。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火衰证。艾炷灸艾炷灸艾卷艾卷(艾条)(艾条)纯艾条(清艾条)纯艾条(清艾条) 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悬悬灸灸温和灸温和灸 雀啄灸雀啄灸 回旋灸回旋灸 实按灸实按灸太乙针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雷火针灸慢性病慢性病急性病急性病范围较大范围较大病痛病痛痹、痿痹、痿虚寒虚寒二、艾条灸三、温针灸操作操作适应证适应证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

20、针,又需施灸的疾病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四、温灸器灸五、其他灸法灯草灸灯草灸操作:操作:点穴、燃火、爆焠点穴、燃火、爆焠适应证:适应证:“幼科第一捷法幼科第一捷法” 天天 灸灸第四节第四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灸法的注意事项(一)施灸的顺序(一)施灸的顺序 上上 下下 阳阳 阴阴 背背 腹腹 左右对左右对称称 头身头身 四肢四肢 依次施灸依次施灸 少、小少、小 多、大多、大(二)艾灸补泻法(二)艾灸补泻法灵枢灵枢 背俞背俞“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等待)(等待)自灭也;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傅,拊)(傅,拊)其艾,须其其艾,须其火灭

21、也。火灭也。” ” (三)施灸的剂(三)施灸的剂量量灸量大灸量大(大炷、多壮、(大炷、多壮、时间长时间长)灸量小灸量小(小炷、少壮、(小炷、少壮、时间时间短)短)病人病人壮男体壮男体强强妇妇孺老羸孺老羸病情病情初病、初病、实证实证、急重、急重久病、虚久病、虚证证、轻缓轻缓部位部位肌肉丰厚肌肉丰厚处处(腰背、腹、股臀)(腰背、腹、股臀)皮薄肉少皮薄肉少处处(头头面、胸、肢末)面、胸、肢末)(四)灸法的补泻(四)灸法的补泻 补法补法补法补法: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

22、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泻法泻法泻法: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23、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五)施灸的禁忌(五)施灸的禁忌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 2、颜面五官部、头部、

24、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 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 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六)灸后的处理(六)灸后的处理 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 水泡水泡第五章第五章 拔罐法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

25、,使罐吸附于体表腧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称“角法角法”、“吸筒法吸筒法”、“火罐气火罐气”。一一、常用罐具常用罐具( (一一) )传统罐具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瓷罐 3 玻璃罐二二、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一一) )火罐法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1、闪火法闪火法2、投火法投火法 3 3、贴棉法贴棉法 4 4、架火法架火法 (二二)水罐法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水煮法 2、蒸汽法(三)其他拔罐法(三)其他拔罐法三三、拔罐法的临床运用拔罐法

26、的临床运用( (一一) )单罐法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二二)多罐法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 ( (三三) )留罐法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四四) )闪罐法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 ( (五五) )走罐法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六六)针罐法针罐法 1、留针罐法 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以免引起意

27、外。 2、出针罐法 3、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 (七)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 四四、拔罐与启罐拔罐与启罐 (一)施罐前的注意事项 1、治疗室要求: 2、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 3、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 留罐时间宜短。 (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中。 2、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 (三)启罐方法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方法。 1

28、、一般罐的启法: 2、抽气罐的启法: 3、水(药)罐的启法: (四四)效应观察效应观察 1、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 凝血瘀。 (五五)善后处理善后处理

29、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五、适应范围与禁忌症五、适应范围与禁忌症 (一)适应范围 拔罐法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 1内科病 感冒、发热、中暑;急慢

30、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 2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 3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 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5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 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二二)禁忌症禁忌症v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

31、触性传染病。 v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v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v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v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v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v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 v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v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v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 v11婴幼儿。 v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三棱针三棱针 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刺络法。又叫“放血疗

32、法”,“刺血络”。 一、针具消毒一、针具消毒 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1、点刺法: 先推按所选择的部位或穴区,使它充血,消毒后,以左手夹持被刺穴区,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0.l0.2厘米,迅速刺人,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本法应用面较为广泛。 2、散刺法: 散刺法是用三校针在一个范围内反复点刺,使其微微自然出血。根据病灶大小,点刺1020下不等。多用于丹毒、神经性皮炎等面积较大的病灶。 3、挑刺法: 它是点刺法的一种发展。主要是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皮肤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异常点进行挑刺,这些点可表现为压痛、酸困、丘疹及皮下结节

33、等不同情况。并根据病情,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常见于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颈椎两侧。若为丘疹,多稍突起于表皮,如针帽大小,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浅红色不等。挑刺时,局部消毒后,左手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持小号三棱针,挑破表皮,深人皮下,针身倾斜并轻轻提高,将白色纤维样物挑断十数根至数十根。挑刺完毕,拭去血迹,覆盖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三三 、适应范围、适应范围 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使用于实热证和热证。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点刺、散刺时手法宜浅、轻、快,易伤及大动脉,出血不宜过多。 3、气血两亏的虚证及自发性出血,损伤性出血不止者禁用。电针疗法电针疗法一

34、、概述一、概述定定义义:是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特点:特点:针、电结合,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针、电结合,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v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v取效的电生理学基础取效的电生理学基础: :人体组成人体组成 功能活动功能活动 1、电针器的选择v种类较多种类较多v以具有刺激量大,安全,可用干电池,以具有刺激量大,安全,可用干电池,耗电省,体积小,耐震,无噪声者为佳耗电省,体积小,耐震,无噪声者为佳v上海产上海产G6805电针机较耐用可靠电针机较耐用可靠 2、操作方法 针刺; 针刺得气

35、 连接导线:1、输出电位器调 2、导线连到针上(2针一组)注意: A、同一对电极回路不得通过心脏、延髓、脊髓B、按经络、神经、肌肉走向接线C、避免短路 3、打开电源,选好波型、频率 4、调节电流量: 调节输出电位器:慢,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在感觉阈至痛阈间寻找最佳刺激强度. 通电时间5-20分钟,痛证可加时 适应现象的处理:更换波型、间歇通电、调整频率5、将输出电位器逐渐调至零,关电源6、撤线出针3、电流的刺激强度感觉阈:使患者产生麻刺感的电流强度痛阈:使患者产生刺痛感的电流强度 感觉阈与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最适宜的刺激强度此区较窄,故应慢慢增加输出电流,至病人能耐受为度二、作用和适应范围二、

36、作用和适应范围 1、脉冲电流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电导体人体是一个电导体 低频脉冲电刺激低频脉冲电刺激 作用:作用: 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静,促进气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2、不同波形的低频脉冲电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不同波形的低频脉冲电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v波形、频率不同,作用也不同波形、频率不同,作用也不同v疏密波疏密波v断续波断续波v连续波连续波v密波密波 疏波疏波 疏密波疏密波v波型: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波型: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v交替持续时间约各交替持续时间约各1.5秒。秒。v克服了单一波形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克服了单一波形易产

37、生适应的缺点。v作用特点:兴奋效应占优势。作用特点:兴奋效应占优势。v能促进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能促进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炎性水肿。v适应证:止痛、扭挫伤、关节周围炎、气血运行障适应证:止痛、扭挫伤、关节周围炎、气血运行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断续波断续波v波型波型:波型输出与停顿结合,有节律地时断、波型输出与停顿结合,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疏波。续断间隔为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疏波。续断间隔为1.5秒。秒。 v 作用特点:机体不易产生适应。作用特点:机体不易产生适应。v 能能提

38、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的刺激收缩作用。v 适适应证:常用于治疗痿症、瘫痪,也可用作应证:常用于治疗痿症、瘫痪,也可用作电肌体操训练。电肌体操训练。 密波:密波:50-100次次/秒秒v作用特点: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先对感觉作用特点: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制作用。制作用。v适应证适应证:镇静,止痛,缓解肌肉和镇静,止痛,缓解肌肉和血血管痉挛,管痉挛,针刺麻醉针刺麻醉 ,穴位探测等。,穴位探测等。抑制 疏波:疏波:2-5次/秒v波型波型:间隔与频率间隔与

39、频率v作用特点: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作用特点: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抑制发生较迟。抑制发生较迟。v适应证:常用于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适应证:常用于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针麻的术前诱导等。韧带、肌腱的损伤,针麻的术前诱导等。兴奋 3、电针适应证、电针适应证v各种痛证、痹证、痿证各种痛证、痹证、痿证v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能失调v癫狂癫狂v肌肉、韧带、关节损伤肌肉、韧带、关节损伤v针刺麻醉针刺麻醉v一般单独使用,对痹证、痛

40、证可与温针、一般单独使用,对痹证、痛证可与温针、磁疗结合使用磁疗结合使用。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v1、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体质虚、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v2、调节电流时,应逐渐从小到大,不可突然、调节电流时,应逐渐从小到大,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折针或晕针等,年老体弱者,尤应注意。折针或晕针等,年老体弱者,尤应注意。v3、电针仪器最大输出电压在、电针仪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

41、1mA以内,防止发生触以内,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电事故。 v4、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面、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面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若使用,输出导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若使用,输出导线应夹持针体。线应夹持针体。v5、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尤其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止使用电尤其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止使用电针。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针。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孕妇亦当慎用电针。生意外。孕妇亦当慎用电针。水针疗法水针疗法 水

42、针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中西医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学说和药物治疗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注入穴位,除有针刺机械刺激外,还有药物滞留于穴位使酸、麻、重、胀等感应得以更强的激发和持续,从而延续了针刺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所以水针疗法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的穴位,产生一定疗效;弥散于穴位中的药物痛过经络系统、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更大疗法。二、常用药液二、常用药液v1.中草药制剂v2.维生素制剂v3.其他常用药物三、穴位选择三、穴位选择 1.辨证选穴:根据四诊八纲,首先确定疾病属于何证,然后辨证取穴。 2.选阳性反应点:

43、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确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指腹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等变化。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病变局部、背腰部的背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及一些经验穴。四、药液剂四、药液剂 水针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所取的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v1.部位:头面部穴位和耳穴等处用药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毫升;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穴位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毫升。v2.药液: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

44、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可达1020毫升以上;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等,则用量较小,每次用量为常规剂量的1/101/3;中药制剂的注射液则常用剂量为每穴12毫升。五、疗程五、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 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左右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急性病者疗程可稍短,如急性菌痢,则每天注射1次,4天为一疗程;而慢性疗程可稍长,如肺结核、肠结核,则以40天为一疗程。六、操作六、操作 1.注射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取药液,在病人处于适宜体位后,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无痛快速进针

45、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感应后,回抽针芯,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一般以中等速度将药液推入穴位;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推入;急性病、体质强壮者,可采用强刺激,较快地推入药液。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层逐渐提到浅层,边退针边推入药液,或将注射针头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水针治疗时应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情需要来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局部针刺,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如病灶范围较大,用药量多且须深刺时,则当针尖到达一定深度后,将注射针边退边换角度,把药液向多方向推进。泄泻泄泻v1.取双侧足

46、三里,注入维生素1注射液,每穴50毫克,每天1次。v2.取双侧足三里和气海与关元之间的止泻穴,注入黄连素注射液,每穴注入50毫克,每日1次。v3.将6542注射液注入足外踝正下赤白肉际横纹处的腹泻特效穴,与足板平行进针1.5厘米深处快速推药,每次0.5毫克/公斤,每日1次,两侧穴位交替使用。v4.将注入长强尾骨与肛门之间出毫升,庆大霉素注入天枢、足三里,每穴毫升,每日1次,以治疗痢疾。v5.将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入两侧天枢,每穴12毫升,每日1次,以治疗痢疾。 痛经痛经v1.取双侧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缘,于经前注入维生素1注射液,每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v2.取中极脐下4寸、关元脐下三寸、三

47、阴交,注入B12注射液,每穴注入0.5毫升,每日1次。七七、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一天。但一般不超过一天。v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反个穴位换一个针头,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反应、发热等应及时处理。应、发热等应及时处理。v3.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

48、期,不要使用过期药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物,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物,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应停止使用。变质应停止使用。v4.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均按常规方法处理。药物、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均按常规方法处理。对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使用应谨慎,某些中对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使用应谨慎,某些中草药制剂有时也可能有反应,注射时应注意。草药制剂有时也可能有反应,注射时应注意。v5.进针后,可稍作

49、提插,一般不作捻转,得气进针后,可稍作提插,一般不作捻转,得气后应回抽无血后方可注入药液。后应回抽无血后方可注入药液。v6.药液不应注入关节腔、脊髓和血管内,以免药液不应注入关节腔、脊髓和血管内,以免引起关节肿痛,损伤脊髓等意外。引起关节肿痛,损伤脊髓等意外。v7.在重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在重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避开神经干注入药物,以免损伤神经。应避开神经干注入药物,以免损伤神经。v8.躯干穴位注射时要防止刺伤内脏和脊髓。躯干穴位注射时要防止刺伤内脏和脊髓。v9.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穴不宜作穴位注射,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穴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以免引起流产。v10.应用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能产生过敏反应应用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能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的药物,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应用。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