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250154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心理学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n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它是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反映。n道德品德发展是知、情、行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品德发展是知、情、行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认识(基础)、道德情感(动力)、道德行为(综道德认识(基础)、道德情感(动力)、道德行为(综合表现)四个基本心理特征。合表现)四个基本心理特征。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

2、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一、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一、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1.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法2.品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品德发展的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2)他律道德阶段(4、58、9岁)(3)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学说1.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故事法2.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水平

3、六阶段学说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0 09 9岁)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 91515岁)岁)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简评及道(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简评及道德教育的借鉴德教育的借鉴1.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承认儿童的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儿童的品德发展过程。2.强调道德认知在品德发展中的基础作用。3.关注儿童品德发展的动态过

4、程,要求教育者重视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4.强调社会环境刺激以及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为教育者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二、小学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一)道德观念的形成(一)道德观念的形成(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1.从他律到自律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从效果到动机3.从别人的自己从别人的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从片面到全面三、小学儿童道德认知的培养三、小学儿童道德认知的培养(一)加强儿童对道德行为准则的理解,形成(一)加强儿童对道德行为准则的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的道德观念(二)帮助儿童获得道德行为

5、的经验,确立牢(二)帮助儿童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确立牢固的道德信念固的道德信念(三)引导儿童进行道德评价活动,促进道德(三)引导儿童进行道德评价活动,促进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评价能力的发展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一、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研究一、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研究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情感发展的三种水平(一)道德情感发展的三种水平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伦理的道德情感(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1.道德情感的发展不是等速的2.道德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从狭隘和模糊的态度逐渐发展到初步深刻和比较稳定

6、的态度4.从具体的道德情感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道德情感三、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三、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一)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二)通过审美和美感教育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三)培养移情能力,提高儿童调控情感的水平(四)调节与消除儿童的消极道德情感(五)重视教师情感对儿童情感的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一、班杜拉的道德行为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班杜拉的道德行为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 n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n著名的研究:攻击性行为榜样著名的研究:攻击性行为榜样作用与儿童观察学习研究作用与儿童观察学习研究n代表作:代表作:

7、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n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是一种“无尝试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替代强化而完成的学习。n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接受反馈(强化),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二)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1.榜样与示范榜样与示范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班杜拉认为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n直接强化直接强化学习者亲身行动并直接体验到的后果(被奖励或被惩罚)是直接强

8、化。n替代强化替代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及所接受的强化而加强或减弱自己的行为。n自我强化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强化、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评及道德教(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评及道德教育的借鉴育的借鉴1.赋予观察性学习或模仿以新的解释并强调其在儿童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大贡献。2.强调观察学习中榜样以及替代强化的作用,提示教育者应注意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可资借鉴和学习的榜样。二、小学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二、小学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动机(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动机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益或

9、对社会有积极影响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等。(二)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二)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1.分享行为2.助人行为3.合作行为(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会认知2.移情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3.社会学习三、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三、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及种类(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及种类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1.工具性攻击2.第一性攻击(二)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10、(二)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1.攻击性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攻击性行为具有性别差异(三)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三)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1.生物因素2.环境因素(1)诱因(2)榜样示范(3)外部强化(4)不恰当的惩罚四、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四、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关于儿童道德行为水平的划分(一)关于儿童道德行为水平的划分1.受外在监督的道德行为水平2.效法榜样的模仿性道德行为水平3.形成道德习惯的道德行为水平4.独立自觉的道德行为水平(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1.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同步2.道德行为由外部调节向内部调节过渡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1)由简单易行向复杂难做的方面发展。(2)由不稳定、不巩固向稳定、巩固方面发展。五、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五、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一)教给儿童道德行为方式(一)教给儿童道德行为方式(二)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二)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1.制定行为规范,约束儿童的行为2.提供良好的榜样,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3.运用奖励与惩罚强化儿童的道德行为4.通过实践形成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三)矫正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三)矫正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