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246036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25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概论 课件(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城 市市 设设 计计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论论一、含义、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含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1、城市设计的含义 自从人类开始自觉建设聚居地的时候,就已经有原始的设计意识,因此城市设计作为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 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史中不乏许多成功的城市设计杰作,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我们今天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例如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普南城(希波丹姆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彼得广场、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巴黎改建规划等,以及我国唐代的长安城规划、宋代的“平江图”、明代的北京城规划等。 城市建设已包含有城市设计的概念,从历史上看,城市设计的概念是从“城市建设艺术”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19

2、世纪末在卡米诺.西特的城市建设的艺术原理及约瑟夫.施塔本的城市建设这两本书的书名中才第一次出现了“城市设计”这个概念。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分离出来,还是近四十年来的事情,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正式使用“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这个词汇。 “城市设计”作为独立的概念,先天就注定了它的逻辑内涵和外延的双重模糊性。1990年5月,我国的“城市设计北京学术讨论会”提出城市设计的概念是:“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但我国学术界至

3、今对于城市设计的设计定位、设计范畴、设计体制等都没有明确的定论。 至80年代,城市设计概念仍有许多说法,具体分为:全过程说即城市设计是总规详规单体设计小品设计的全过程设计;分段说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实施计划中的一个阶段,介于总规与详规之间;向量说城市设计是城市形体设计,是规划深化的过程;同义说城市设计即为城市规划,无质的区别; 由上,城市设计是与城市规划及城市景观设计交融在一起的,是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结合性城市环境设计,是强调城市文化特征和个性的“概念”设计。 具体包括“形”城市实体环境和“神”城市风格两方面的内容。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

4、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英百科指出“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例如公建住房、商业服务中心和公园等;2.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3.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

5、新、改造保护等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综合环境设计。”丹下健三认为:城市设计是建筑向城市的扩大,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的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有人情味的空间秩序。培根: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任何地域规模上的天然地形的形态改变

6、或土地开发,都应当进行城市设计,包括大陆或河流。主要涉及步行者的尺度,有的延伸到汽车的尺度。城市应建立起有机的系统形成统一整体,从城市全局着眼,从更高层次的风貌特征统帅全局。把握具体建设,并以局部鲜明有力的形象影响和控制整个地区,这样才能形成既有特色又完整统一的城市风貌。2、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 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广泛的,大到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构成,小到城市街头的一草一木都是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牛津大学穆拉依教认为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从窗口向外看到的一切东西。”因此对城市设计进行阶段划分以明确具体的城市设计研究对象是非常有必要的。3、内容: 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

7、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城市自然景观、城市人工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城市自然景观是城市中所包含的自然山体、丘陵、农田、绿地、河流等要素为主的景观。城市人工景观是指城市中人工构筑的实体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空间环境。城市人文景观包含城市历史、文化民俗、城市活动等内容,对城市人文景观的研究不仅应包含这些人文活动,而且应包含这些人文活动所限定的空间场所景观。 从城市范围来说:表现为全体性、轮廓性的东西如城市建设风格统一、城市空间收放、城市设计主、次轮廓起伏等; 从局部来说:可以具体到一个建筑单体的四周小环境设计视线、质感、心理趋同等;一般可概括为几个方面:空间组成要求明确空间定义区域、街坊、单元空间气氛、意义

8、、用途用地的控制条件性质、范围、高度、色彩控规指标空间组成特点对确定空间的功能、形态及象征意义虚实关系空间的环境质量建筑、绿化、小品、道路、活动场所空间的艺术布局空间主次关系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 历史文化的体现 为了研究与管理方便,我们把城市设计用以下图表来表达:二、设计要素二、设计要素 1、用地性质在城市设计中包括有:重点设计地段商业中心、商业街、城市广场强调的主题居住区设计-一般设计,以大片的统一基调为主特殊地段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地段,山地、水域、名胜的周围环境2、用地强度越小越好,与开发利益的矛盾的协调 3、环境指标心理反映的具体体现,简单而言,即绿化指标;更深一步:设施配套(城市家具)完善

9、;更进一步,景观美学要求空间尺度(三维比例),方便度、舒适度三、特三、特 征征 1、以人为本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设计依据 2、综合性与城市规划、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密切相关3、时间性、地方性时间、空间的统一,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的统一,地方特色、风格的统一四、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背景四、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产生的影响 古城墙失去防御作用,新型交通和通讯缩小了城市的时空尺度,城市社会开放,人口急剧增长,特色消失,环境质量下降,由此必须通过总体的规划设计控制城市的发展和环境,认为城市发展中只要有一套良好的总体物质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案,其他的经济

10、、社会甚至文化问题就可避免。但模式静态,不能满足动态变化的城市发展需要,是在政治和经济的干预下完成的。2、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长足发展,但重视建设规模和速度,忽视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城市环境无法改善,城市中心衰退和“空心化”,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为此提出尊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典雅生活风貌,保护历史建筑,成为区别传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设计的原则城市设计的原则 、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的制约。 街道:城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强调街道景观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变化中求得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

11、街道空间的尺度上、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上、色调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与表达上求得统一;而在细部处理上,在色彩上,在街道的横断面设计和地面铺装形式上进行变化,既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统一,又保证城市街道变化的丰富多彩。、强调人在城市中主人翁的地位以人为本。 在街道城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努力创造可以吸引广大市民的城市空间。处处为人着想,从宏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这样才能吸引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才能真正达到街道景观设计的目标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满足生理要求日照、通风、采光、防灾、安全扩大社会活动空间人行道、

12、广场、公园、促进人际交往城市环境多样化老人、青年、儿童、成人各有去所城市空间的人情味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怀旧心理:地方特色因熟悉而产生的认同感、亲切感参与性活动:纪念树种植、突出城市个性反映地理特征,建筑风格、历史传统的风尚等。 街道的城市设计应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征。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时应该充分体现城市的这种个性。 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街道城市设计既不应当盲目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

13、究和分析工作,对市区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街道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强调城市的动态景观人在活动中对城市的印象、满足使用要求和美学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街道环境的建设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城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改变现代城市中满目的沥青、混凝土、马赛克、玻璃、钢材等工业化的面貌,保持“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风貌,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第

14、三章第三章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一、一、设计程序程序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了与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有机结合,保证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城市设计分三个层面进行:宏观城市设计层次、中观城市设计层次和微观城市设计层次。 宏观城市设计侧重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如城市形态、道路格局、城市轮廓线、广场布局、公共绿地系统以及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等。 中观城市设计是直接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的阶段,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标准和指引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依据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原则,确定需

15、要政府进行城市设计控制的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分区的具体范围,并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的政策和标准。 微观城市设计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进行具体的形体、空间与环境的设计。二、二、调查研究研究1、现状调查研究:区位关系、现有基础、主要特征2、社会调查研究:地方习俗、传统生活形态3、设计条件研究:交通条件、城市定位、用地形状、周边环境景点三、工作内容三、工作内容城市设计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整体空间环境入手,以整体的全面的分析研究为依据,确定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1、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将具有一定高度和体量的建筑,有机分布,产生有序的空间并从中寻

16、求视觉上的和谐。2、运用重复对称和规整的原则,结合各主题广场的布置,强调街景,增强视觉的驻留,突出空间的特征和印象。3、结合广场、街道、水体等因素构成整体空间中细致的自然景观和特色空间,分别产生不同的地域空间和文化特性。 4、以城市中心广场为结点,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营造集绿化、游憩、广场、雕塑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并综合考虑尺度、形状、质感等因素,突出标志性的视觉中心作用。 5、结合生活性道路设置步行商业街和商业广场,集景观、购物、休闲、地下停车场于一体;疏缓商业街区的拥挤,调节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真正将商业、购物环境的品质从实质上得以提高,以增强该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和其土地价值,使之成为城市功能

17、的重点地段。6、利用滨江风景带形成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有序的街景立面,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与河滨绿化空间相呼应的特色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休憩环境。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各种空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上面所述都属空间设计,至于以上各类在工程方面的设计,则应由各方面的工程师配合进行。城市设计的任务是:(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

18、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四、设计方法四、设计方法 1、整体以指导性为主近似于城市规划,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确定城市艺术特色自然山水(桂林)为主,历史人文景观(杭州、西安)为主或城市建筑特色(深圳)为主)城市中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外围生态走廊城市衬景河道绿化城市风光带山川水体城市公园)历

19、史文化遗迹的组织: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基地城市特色)城市空间设计:静态景观:城市空间结点广场的布置公共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城市轮廓线街景轮廓城市景观的组织对景、配景、衬景的运用动态景观: 连续、收放的空间结构形态,序列的组织2、局部以实施性为主近似于详规和建筑单体设计五、五、设计方法与方法与规划、建筑的关系划、建筑的关系、目的性比较:城市规划宏观控制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则是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建筑设计则直接为修建建筑服务;、工作对象比较:城市规划为二维空间,考虑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相结合;城市设计为三维空间,可局部、微观;建筑设计仅对建筑物及外部小环境; 、成果表现比较:城市规划反映用地平衡;城市

20、设计表现为方案引导;建筑设计则是实施性设计文件;、实施时间比较城市规划体现为发展过程;城市设计实施时间不确定,而建筑设计确定 、委托人比较:城市规划为政府;城市设计可为政府或开发商;建筑设计主要为开发商六、六、设计成果表达成果表达1、过程(政策)取向:城市级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制定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政策法令、导则及设计评审制度。2、工程取向:地段级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制定地段的环境建设目标,包括建筑物、空间、视线、质量、景观、人的活动等。 一般规模越大,涉及因素越多,越趋向于过程设计取向,反之则趋向于工程取向。 城市设计成果主要包括政策法令、设计规划、设计导则等。 政策法令:包括设计实施、维护

21、管理、投资条例及行动框架,体现城市设计的目标、构思、空间结构、原则、条例等的总体描述。特点:灵活、设计者参与政策制定过程。 设计规划:设计方案的三维描述,图示性总平面、设计概念、设计意想、具象模型等,以人为中心,以三度空间结构描述城市景观。 设计导则(准则):以公共利益为设计目标,保证开发实施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即对城市特定的地段、设计要素(建筑、天际线、街道、广场等)或全城的城市建设提出基于整体的设计要求。七、国内外城市设计梗概国内外城市设计梗概 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城市设计的内涵不断变化扩大,方法不断进步,近几十年有了更为明确的概念。一

22、)国外城市设计发展 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Hippodamusof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

23、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维特鲁威(MareusVitruvius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

24、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ArtofBuilding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14至15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生长出现了新的规模。阿尔伯蒂(LeoneBattistaAlberti)的论建筑一书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成就的总结。他继承了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提出理想城市(IdealCity)设计模式,以便利、美观为城市设计主要原则。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米开朗基罗(BuonarrotiMichelangelo)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以及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是杰出的代表。5、17世纪后,巴洛克时期强调对称

25、轴线、主从关系,城市改建强调运动感和景深,封丹纳(DomenicoFontana)对罗马的改建、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城市改建、凡尔赛的建设、伦敦的改建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6、18、19世纪,工业革命给西方城市带来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化的过程产生了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工业污染危害城市环境、城市设计缺乏整体观念等等。早在1889年,卡米罗.希特就已提出城市建设中的错误倾向急需改进。希特批语指出:城市如此的缺乏艺术性(artisticmerit),使我们深感不安,每一次当街区规划在技术讨论中产生时,总是把这个问题看成在本质上是机械的,这一点令人困惑不解。面

26、对工业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7、20世纪20年代末应运更而的新建筑运动,以工业化为背景冲破了传统的设计观念。以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者主张通过功能秩序为解决复杂的现代城市问题,考虑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基本生理、生活需求。8、1933年雅典宪章分析了现代工业城市的弊病,提出了为人们建立健康的、有人情味的、优美的城市环境。传统城市设计思想向重视经济、社会、立法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过渡。但是,现代建筑与“国际风格”在追求城市功能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城市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毫无特色的消极空间,城市建设缺少对人的关怀。同时出现城市

27、中心区的衰落9、1943年伊利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发表了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THECITY:ITSGROWTHITSDECAYITSFUTURE)一书。他从建筑的角度看待城市环境,总结了中世纪城市设计的经验,倡议用建筑的方式恢复城镇建筑秩序,提出了“形式”表现,“相互协调和空间有机秩序”的城市设计原则。这个城市设计理论与他的“有机疏散”的规划理论紧密联系。这一时期的城市实践活动出现郊区化倾向,新城建设以疏散旧城的功能和人口为主,却引起旧城的衰败。然而他未能提出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与措施。10、60年代起,发达国家,首先是美国再次提出了城市设计问题,但已远远超出过去的三

28、度空间形体设计,而是从更多的角度探索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途径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Lynch)对城市进行周密的研究分析后,对城市中构成视觉印象的要点如开端空间、绿化配置、道路中的动感、视觉对比等作了精辟的论述。对于城市环境的意向构成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从城市总体出发探讨城市空间的“秩序”。他提出的“城市意向”一反过去的貌似客观的学院派构图法则,引入市民的心理因素,开创了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先河。 林奇发现,对于城市意向的认知模式往往具有类似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路径(paths)、边界(edges)、区域(districts)、节点(nodes)和地标(landmarks)等五个要素

29、,于是就构成了共同的城市意向。林奇在基地规划(SitePlanning)一书中提出的一套涉及社会、文化、心理、自然和物质形体等文脉要素的基地分析方法,对现代城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其研究因忽视了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城市意向的认知差异性而受到质疑。 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提出了城市设计的选择性原则,她在书中指出:“城市设计原则应是一种图示说明的策略和对生活的澄清,要帮助人们解释城市的含义和使用的规划秩序”。艾德蒙培根(EdmondBacon)在城市设计中深入探讨了城市设计的主旨、范围及其运

30、用。英国的高登.库伦(GordonCullon)在简明的村镇景观(TheConciseTownscape)中对乡村市镇进行了周密的考察与分析。11、60至70年代不少欧洲名建筑师提出了类型学思想。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Rossy)1969年在城市的建设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类型学上的,他采用类型学方法设计建筑。罗西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加法法则”亦超越了古典城市空间的“对称法则”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均衡法则”。罗伯克里尔(RobKrier)曾系统地研究了欧洲城市和建筑的构成要素及其组成原则,写出了城市空间(UrbanSpace)和建筑构成(Architectu

31、ralComposition)两书,试图探索城市和建筑中的类型学构成原则。并以大量的实例,分析研究了构成城市景观的两大要素:广场(square)和街道(street)12、197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oyalInstituteofBritishArchitects)在一份报告中对城市设计下了一个定义:城市设计是城市和区域规划过程中不可分隔的部分。它主要的和基本上是三度空间设计,但也必须对非视觉环境如噪场、气味及危险感与安全感等进行处理。这些将主要地构成一个地区的特性。亦即实体和人们活动的安排将决定这一环境的主要特征。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及各元素间关系与室内空间不同,基本上是外部的。城市设计

32、关注现有城市形式新发展的关系,关注其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要求,以及现有资源。它也同样关注城市发展不同形式的关系13、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致力于探索解决城市的意义问题,对城市环境和城市设计做出了很大贡献。多伦多大学的雷夫(E.Relph)在城市景观一书中认为:“在规划领域,城市设计的出现与发展是后现代造成的”。贝纳德(J.Barnelt)的城市设计导论一书是较早的系统论述城市设计的论著。在书中贝纳德认为“6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分支开始出现,城市设计着眼于赋予城市发展和保护以视觉设计方面的辅助和引导”。若用后现代这个词指自现代主义以后的一个社会文化阶段,后现代主义阶段的城市设

33、计强调城镇和谐性、新旧建筑之间关系、城市和公共空间的形式及小规模地改造街道。 后现代阶段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的变化图示获得尺度宜人的城镇景观。佛罗里达的丹尼(Andres.Duany)和普雷特茨伯格(Elizabeth.PlaterZyberk)(合称“DPZ”)制定的“城镇和城镇规划原则”以及他们对海滨城(SeasideCities)制定的规划设计原则并由十几位建筑师据此规划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海滨城。1992年由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纽约Rizzoli建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城镇和城市设计原则(TownsandTownmakingPrinciples)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丹尼和普雷特茨伯格的作品和

34、理论集,介绍了著者十年来规划设计的十二件城镇和村落作品。其理论强调历史、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社区性、邻里感和场所精神。 挪威建筑师舒尔茨(NorbergSchulz)试图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来综合秩序与意义,提出“场所”理论、“居住”理论,揭示了“聚居”的“意义”。总的看来,“欧洲大陆比较注重城市空间秩序的探索,美洲新大陆则相对关注的是实体意义的寻觅。” 科林若(ColinRowe)则认为现代城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不同于帝王时代,在集中指导下的城市可以那么“统一”、“一致”,现代城市要由“局部”、“片断”组成,形成一个“拼贴画”(Collage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和城市设计有如下特

35、点:创造出有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与当地的特殊景观和环境特征相联系,创造出有当地特征的环境和空间;强调步行街,阿伦贾各布森在观赏城市(LookingatCities)中认为步行是可欣赏建筑局部、细部和城市细节的唯一方法;强调建筑细部、手工艺、艺术细节和空间环境的多元化。14、80年代以来,西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三个主要特征是郊区的继续扩展,城内的局部更新(以个别地段的改建为“诱因”或“触媒”),以及城市中心的全面复兴。如巴黎德方斯新区、伦敦旧车站区改建、悉尼皮尔蒙特(Pyrmont)地区的改建,以及德国统一后柏林被定为首都,以保留国会大厦为前提,全面改建的市中心区等 总之,现在欧美学者和建筑师

36、们对城市设计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各种论著。尽管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包括其目的、方法、范围、重点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城市是为居民建立的,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人。城市设计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安全、有利健康、方便、舒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城市环境,确保生活的私密性和愉快的社会活动;而且必须考虑城市环境(空间、风貌、形象)给人的感受,包括文脉的、时空的、文化的、心理的、审美的等等,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形成具有美感、时代感和整体感的城市空间 伴随各种理论研究及城市建设实践,1957年“城市设计”作为课程科目出现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于1960年成立了城市设计专业。北美其他大

37、学陆续加入了这一行列。60年代末英国开始设置城市设计学位课程。于是出现了经过专业训练的城市设计师。 在从事城市设计工作的人员中,有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两类。这两类人的观点、方法及结果都各不相同。从实践的成果看,如果这两类人都经过城市设计的训练并密切协作,可以达到相互补充和完善的比较满意的结果。二)我国城市设计发展1、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2、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王宫布置在全城

38、中心,以贯穿“三朝”等主要宫室的南北中轴线为全城规划的控制轴线,宫室和左祖右社统一构成宫廷区,作为规划结构的主体,城北则为市场区规模为全城的九分之一。王室和卿、大夫府第靠近王宫,一般居民闾里分布在外围。道路以南北、东西各三条大道为主,配以与之平行的南北和东西次干道,以及顺城路环涂,形成九经九纬加环涂的经纬涂制道路网。同时在建筑形制上,包括颜色在内都有规定,如天子用丹色、诸侯用黑色等。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逐渐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规模逐渐扩展,“市”的范围及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依附于宫的“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作为奴隶制社会政治城堡的“城”,演进为封建制社会兼有政治和经

39、济中心双重功能的“城市”。形式大多仍循周礼以宫为中心的格局。在诸子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法家前期代表人物提出的有关土地使用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据商君书载:“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蔽泽处什一,溪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夫五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就当时生产力水平提出的关于生态平衡的论述。4、泰统一中国以来,在封建制社会漫长的岁月秦中,或分或合,总的趋势是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经济持续发展。京城虽累经变迁,但直至明清,主要仍承周礼.考工记传统。 结合所在地形各有特色,如华北平原的北京、虎踞龙盘的南京(健康,建业)、水道遍布的苏州(平江)、西

40、湖侧畔的杭州(临安)等。地方行政治所演变成州郡县城,还有不少工商业城市、河海港口城市等,如徽州屯溪处于三江交汇处,成为商业发达的港口城市;都经过规划设计。 甚至有些村落也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如黄山市(原徽州)的宏村,西边沿河,由上游水闸引水入村,沿街巷都有引水明沟通往家家户户,经下游水闸将雨水和污水再排入河中;村前有商店、戏台等环绕的广场,村中心祠堂前月沼不仅可调节环境小气候,而且在主要公共建筑祠堂前构成开阔的空间;村南还有南湖,一个更大的池塘,不但可利用生活污水养鱼浇田,而且还可以积蓄雨水,以防旱涝灾害。5、清末政治衰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列强侵略掠夺。沿海沿江大部分工商业大中城市,都有帝国主

41、义强占的租界,如天津、上海、广州、九江、汉口等;或是被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建立侵略基地所独占,如青岛、哈尔滨、旅顺等。无论受帝国主义控制占领的城市或租界,规划设计和建筑风格都体现其侵略意图,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市中心与旧区、租界与华区、相隔咫尺,天壤之别。租界与租界之间也互不联系。城市格局与建筑风貌显得有些杂乱。6、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战火连绵。城市建设方面少有建树,规划设计更是乏善可陈。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曾制定“首都计划”,并在鼓动楼附近傅厚岗一带,拟定了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选较高地势,突出显示建筑群的雄伟。与此同时,进行了上海市新市区及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后来因日帝国主义发动侵华

42、战争,除少数建筑外,都没有实现。7、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并出现不少按规划建设的新城。1959年,天安门广场改建完成,开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先河。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起伏和人口迅速增加,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地把城市建设视为消费领域,以致城市建设严重滞后,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8、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急剧扩展。由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法制的滞后,特别是某些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不少城市无序的发展。为此多位建筑学家和资深建筑师曾呼吁重视城市设计问题。吴良镛广义建筑学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城市发

43、展的规律,还发表过许多有关城市设计的论述。林奇的城市的意向、培根的城市设计等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著作先后被翻译介绍给中国建筑界。建筑学报、新建筑等杂志发表了不少有关城市设计的文章和译文,城市设计问题逐渐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90年代初,上海市为浦东新区的开发向国际知名建筑师征集浦东城市设计方案。1990年初,北京举行了有中外知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专家出席的“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国际会议。1992年海口市进行了有国内大学建筑系和设计院等十几个单位参加的“滨海高层区设计竞赛”。1993年海口举办了“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发表了海口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宣言。宣言中除几条针对热带滨海城市外,适用

44、于所有城市和城市设计。如:“应该为城市提供一个高效、科学而灵活的规划和城市设计调控机制,规划和城市设计必须先行,并给予法律保障。应当采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和城市设计,并对其建立信息系统和足以支撑的指标体系。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海滨,河流等)和场所精神(特定的地方特色)。重新塑造城市与建筑历史和文化脉络的连续性。城市设计应注意城市的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公共空间、公共绿地、城市街景的形成”。1994年海口市又进行了新市中心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有美、加、法、日、中国香港和内地共三十多个单位参加。1995年北海市举行了旧城中心广场设计竞赛。1996年深圳市举办了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竞赛。199

45、7年中国建筑学会在上海召开了城市设计学术会议,并出版了论文集。在此期间许多城市改建和新建了城市广场,特别是一些新开发区大都进行了城市设计。但配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总体设计的还比较少。 现代城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尚不成熟,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城市设计的定义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关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丰富多彩,但缺乏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更是未能提出全新的有效方法。第四章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

46、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粱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一、公共空间的定义一、公共空间的定义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 、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

47、成视觉景观轴线。 、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三、街道空三、街道空间设计1、综述、综述 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

48、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3)街道围合 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4)建筑立面: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5)街道设施: 街道设施可

49、以分为四种类型。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6)街道绿化: 街道绿化配置一般包含三种类型,即:绿化隔离带休憩绿化带建筑退后带 绿化带的配置结合具体道路设计。2 2、车行为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车行为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要求两侧建筑有较多的建筑红线退后距离,两侧有较多的绿化,也并不要求街面连续。车行为主导的街道承担着城市大量的客运和货运

50、交通。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要求街道较为开敞,二次街廓的高宽比规划为2左右。景观要求考虑街道空间界面的顶部和建筑中部立面,顶部避免奇特的造型,中部界面与相邻建筑保持协调。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和信息性家俱设施。地面以连续绿化为主,多植乔木和灌木。1)街道形式的考虑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的线型设计基本为直线,若采用曲线一般也选择曲线半径较大且变化较平缓的形式,因此在道路线型上不易产生特色。在街道空间的设计上采取一些措施来体现街道的形象性。通过道路两侧建筑物或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空间规划时采用局部空间放大、不等宽的手法,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

51、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2)建筑形式的设计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建筑布局中强调建筑物的体量关系、外轮廊线阴影效果及色彩的可识别性,建筑景观塑造既要代表现代化好形象,又要创造一种整体的环境氛围。3)街道设施的景观设计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设施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动车辆服务,一部分为自行车和行人服务。 为机动车行驶服务的设施,主要有路灯及各种交通设施,包括划线、信号灯、指路牌、隔离装置、候车亭等,这些设施的设计要与街道整体环境相协,各个细部要精心推敲。交通标志的设计形象化,标准化,突出直观性,造型上可根据道路的环境特色,考虑个性化设计,强调整体性。 为自行车和行人服务的设施,除了必要的交通标志外,还

52、包括其他引导性的标牌,如规划导游图。这些设施设计要独具匠心,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体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4)街道绿化的设计 在街道的城市设计中,绿化不仅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街道景观中重要的构成元素。绿绿化化的的形形式式: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还可将它们组合。根据街道环境的特色进行构思,巧妙的改变街道的景观效果。在道路交叉处规划街头广场。这些广场强调构图,突出景观,并设置醒目的交通引导标志。 绿化树种的合理选用:绿化树种的合理选用:每个气候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另外在同一气候带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有其特殊的景观效果,像春天的桃花,秋天的红叶等等。车行为

53、主导的街道的绿化行道以常青树一至二种为主,花坛等绿化的选择应精心设计,巧妙的组合,使街道在不同的季节里体现出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烘托城市的环境气氛。5)街道广告与艺术品的设计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上的广告作品尺寸不宜过大,避免影响建筑立面,破坏城市固有的风貌,或干扰交通的正常运行。 交叉口可规划雕塑。雕塑选择色彩、质感与背景对比较强,尺度相对较大,轮廓线变化较明显的艺术形式,以满足快速通过时能产生视觉刺激的要求。另外,在秀袁路利用一些建筑的实墙,作一些壁画处理。3 3、人车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人车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所考虑的的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联系各个组团的景观轴线,它是人流、车流主要的汇

54、集街道,是市民的主要活动路径。人车主导街道就是既要考虑人步行时的视线,又要考虑车行的视线。 人车主导街道的二次街廓的高宽比约为2.5,一次街廓的高宽比约为1.2。人车主导街道需要考虑城市立面的所有的三段界面,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基座的规划与设计。街道家俱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四类街道家俱类型:功能性家俱、信息性家俱、休憩性家俱和观赏性家俱。1)街道形式的设计 人车主导街道以城市生活为主,因此它的场所感较强。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的活动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街道的功能特点,可以考虑街道空间的适当变化,使街道的空间向外拓宽,形成“收、放”变化的韵律。在设计中,规划绿化广场,并将小区延伸至街道,丰富城

55、市街道的空间的景观。2)沿街建筑的设计 人车主导街道建筑的设计要有强调建筑的连续性,要突出其体量变化、阴影关系和轮廊线。新的建筑尺度不宜过大,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以减小体量,建筑的形式、风格不宜作太多限制。在位于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给以精心的设计,既要符合整个街道建筑的风格,又要体现其活跃的气氛,丰富街道的视觉景观。3)街道设施设计 为机动车行驶所提供的设施与车行主导街道基本一样,只是考虑到此类街道的交通特点在交叉处增设一些减整标志和减速设施,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还应考虑自动停车设施。还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残障人的使用要求。4)街道绿化的设计 街道绿化除行道树之外,其他形式的绿化适合选用

56、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利用建筑后退、围合成街道绿地。在绿化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 另外,设计中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使绿化在夜晚不会显得漆黑一片,毫无生机。5)街道广告及艺术品设计 人车主导街道与市民生活最接近,在居住区与办公区,广告的设计要考虑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不宜过大,在商业区内适当增加广告的数量,突出街道空间的商业气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空间的环境,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活跃商业街的气氛。 雕塑可选择尺度适宜,设计精美,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供人们欣赏、品评、合影。4 4、滨水道路的城市设计、滨水道路的城市设计

57、 滨水道路临水一侧需要保持足够宽的休憩绿化带,需灵活处理防护堤与水面和道路的关系,可以通过阶梯式、斜坡式等多种形式来缓解防护堤带来的压迫感。休憩绿化带上以乔木种植为主,铺装以硬地和草坪兼有的形式,同时要加强休憩性街道家俱和观赏性家俱的布置。充分考虑合适的人的尺度,建议一次街廓的高宽比为1.5左右。滨水道路空间广阔,水天一色,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景观。在城市设计中,既要保留河道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许多特点,如烟波浩渺的水面,蜿蜒伸展的岸线,还通过设计营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环境。1)建筑设计 滨水道路的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建筑的群体尺寸首先要适合人体的尺度,其次要考虑旧建筑空间的层次,使之高低跌岩、

58、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尽量使建筑群体的空间高度形成乐章式的呈示、发展、高潮、再现等一系列的艺术程序,就如一部悦耳的乐章。2)建筑小品 在滨水区域规划一些人们可以集聚的广场。广场一侧临水或贴近水面。广场的尺度视水域的环境可定。广场周围的环境塑以自然原貌为主。做到布局合理,构图优美。通往广场的道路也力求似直似曲,配以乱石,给游人造成一种憧憬向往之感。3)廊道 滨水道路规划廊道,这些廊道造型简洁,结构轻盈,虚实相掩,似有若无,它成为公共环境和秘密环境之间的过渡地带,既作为一个无形的隔离,又是一个有形开放的一种建筑形式。4)步行小道 在临近水面,规划若干条步行小道,这些步行小道的特点是以宁

59、静的环境为主体,做到曲径通幽,忽隐忽现,并与流淌河水和平静江面遥相呼应。它的空间应以密集的绿化树木与喧闹区相隔开或相距一段距离,以造成一种自然、朴实和较为封闭的环境。滨水步行小道旁还设置了座凳,供游人休憩和赏景,并形成一种休闲的氛围。5)平台 人们在精神上往往有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心理趋向,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在饮用水的同时营造海滩、湖畔和河岸来作为都市的“景观走廊”,滨水区域的人们更向往亲水的建筑空间,这就出现了平台水空间和地空间的过渡、衔接。 亲水平台可使建筑空间的边界模糊,是增强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的有机整体感作用的极好的场所。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视,它在现代滨水区域休闲

60、空间的营造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6)绿化 滨水道路的绿化布置,在近水一边的树木栽植应以不防碍水上和岸上借景、对景的视线为准则,树木的排列应疏密有致,不宜平均单一,没有重点。植物的种类切忌千篇一律,宜以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相互塔配,同时要注意使种植的绿化可以起到遮挡建筑物的某些不重要的局部或不需被看见的部分的作用。5 5、步行系统规划、步行系统规划 营造亲切、宜人、完善的步行空间系统是在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1)建立步行系统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用于休闲、购物等生活性、消费性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这些活动大都是在步行状态下进行的;

61、同时随着汽车时代大量弊病的显露,人们追求自然生活方式的愿望也日渐加强。城市的步行环境是最接近市民的日常生活环境,也是市民最关心的景观环境。将步行系统作为宜春新区开发规划一个专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确定下来,体现了对市民日常“步行权”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对步行空间、步行环境的需要。2)步行系统规划 在步行系统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优势,考虑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购物等需要,规划如下四类步行空间: 现代商业步行区:现代商业步行区:对商业步行区内的建设活动应有相应的规划要求,如要求为顾客提供更大的公共空间,尺度更加亲切的建筑物,更好的绿化、景观环境和服务设施等。 滨江步行带:滨

62、江步行带:包括沿江多形式、多功能的一系列绿化、道路、广场、景观驻留点,通过滨江步行带的建立,将多个城市景观区、步行区串联起来。滨江步行带的建设形成,不但要求沿江绿带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休闲游乐设施,同时也要求沿江的街道和建设相应地为步行环境提供景观上和功能上的保证。 城市广场:城市广场:城市广场为市民日常的集会、购物、娱乐等步行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规划将其作为城市步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设计,结合城市景观重点地点,规划多个城市广场,各具形式和功能的特点,满足广大市民不同方面的需求。规划要求在下一步的规划和建设管理中,保证市级广场落实的同时,通过对个别项目的管理和奖励措施,增加城市中建设项

63、目提供小型公共广场的数量和质量。 步行联系通道:步行联系通道:这类“通道”并不是专用的步行街、半步行街,而是在步行街之外的步行空间之间的重要联接通道,它们对于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规划中要求它们在保证其机动交通功能的同时考虑步行者的需要,如设计较宽的人行道,独特的地面铺装,齐全的设施和清晰的标志等。 在规划了四类城市步行空间,在规划范围内建立起完整的、多功能的步行系统的同时,还考虑城市步行系统与外围的自然风景游览区之间建立一定的步行联系,使市民可以安全、方便地走出城市,接近自然。四、广场空间设计四、广场空间设计 按照性质、功能,城市广场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

64、场、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类型。 根据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城市广场可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区域中心广场、社区广场三个级别。1 1、城市广场设计原则、城市广场设计原则1)市场广场设计一般比较强调空间构图,突出景观效果,同时更要便于公众使用,应增强广场功能和设施,提高广场的利用率。2)纪念广场应能表现城市的历史和个性,其空间处理应满足气氛及象征意义的要求。广场中不宜布置广告牌、标语牌、宣传牌等。3)文化广场必须留有足够的空地以开展文化活动,并根据人的行为特征和建筑物性质进行动静分区。广场中可安排露天或半露天的表演赏区。4)商业广场应合理连接和过渡广场及其周围的商业活动,可采用步行街形式或用连廊联

65、接邻近的室内商场与露天、半露天市场。广场中须布置适宜人们休憩、交通和饮食的设施。5)游憩广场空间宜采用园林绿化,以树木、草地和林荫道营造舒适宜人的开放空间。广场中宜布置台阶、坐凳等供人休憩;设置花坛、雕塑、水景等供人观赏游乐。游憩广场对老人、儿童的活动应予特别的考虑。6)交通集散广场应合理确定广场内外交通组织方式,针对人流、客货运车流需要划分不同的活动分区和通行线路,必要时应设地下隧道或人行天桥。广场中以交通服务设施为主,不宜过多安排会导致行为滞留的其它设施,还应突出、醒目的交通引导标志。2 2、城市广场的景观设施、城市广场的景观设施 1)广场景观设施的构成城市广场的景观设施的设置应与广场功能

66、及周边环境结合,在满足使用的同时塑造鲜明的广场形象。广场景观设施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包括广场建筑、公共艺术品、水景、绿化、照明、铺装等。2)广场建筑 广场中及其周边与广场功能相关的公共性建筑是塑造广场形象的主要元素,广场建筑形象应体现广场的文化内涵和广场性质,每个建筑单体都应有利于加强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3)公共艺术品 包括雕塑、壁饰等,具有纪念性、主题性、标志性、游乐性、观赏性等功能。公共艺术品的设置应与整体环境协调,在强调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的同时。公共艺术品的周边应留出观赏的空间,并考虑观赏的舒适距离。4)水 景 包括喷泉、瀑布、水池等,适用于集会功能不强的广场。可通过对水的动静、起

67、落等处理手段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设置水景时应考虑安全,应有防止儿童、盲人跌落的装置,周围地面应考虑排水、防滑要求。5)绿 化 绿化主要包括树木、草坪、花坛等内容,是广场景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配置方法和裁剪整型,能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广场中宜栽植适量的高大乔木和多植草坪。6)铺 装 铺装面可以用不同颜色和不同风格的材料铺成图案,应具有耐损、防滑、防尘、排水、易于管理的性能,并以其导向性和装饰性的地面景观服务于广场环境,广场的不同空间可用不同的铺装材料、造型和色彩加以区别。7)照 明 广场的照明,应保证交通和行人的安全,并美化广场夜景。广场上的照

68、明器应与广场的性质、规模、形状、周围的建筑和绿地相适应,并注重节能的要求。照明器的形式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选择: 低位置路灯灯具位置在人眼高度以下,一般为0.3 1.0米的高底,在较小的路径及主要入口的踏步和墙裙应布置此类路灯; 步行道路灯灯柱的高度一般为1 4米之间,造型应区别于广场周围区域的路灯,应注意细部处理,以配合人在中、近视距的观感; 广场灯灯柱高度一般为412米,通常采用较强光源、较远距离排列,灯具设计要考虑控制光线投射角度,以防造成光污五、建筑环境空间设计五、建筑环境空间设计 1 1、建筑、建筑红线 确保城市道路系统的景观和功能完整性,结合整体空间的景观、功能轴线和公共空间节点的

69、需求确定,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和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底层墙面退后红线指在商业和文化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活动地段,为了形成具有统一的视觉效果和道路性格,缓和人行尺度视角的压迫感在保证用地建筑容积率条件下设置骑楼或遮阳设施,适应多日照和雨水的气候。2 2、建筑高度、建筑高度 突出城市重点地段,产生空间轴线和衔景轮廓,3 3、建筑形体、建筑形体 建筑外部形体造型应使规划区各衔坊的空间能在有序的原则上相互衔接、协调,并以具有一定特征的形体来塑造整体的、富有性格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兼顾土地容积率和城市空间文化特征。 4 4、建筑色彩、建筑色彩 建筑的色彩是城市街坊整体形象统一协调和其空间个性塑造的重要手段,是

70、实质造型中最动人的感官要素,就现代环境设计来说,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其本身表现力,而且对整体环境的气氛也加强烘托。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是决定空间表现和环境气氛渲染的关键,设计对色彩的运用“纯度”选择作原则性的规定和建议,在具体的实施管理中,还需要运用色彩的色阶和色调来加以补充说明。)城市整体色彩设计 城市整体色彩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配色原理,采用“主导色”、“调节色”“重点色”的配色方案。 “点”是以重要建筑和景观显赫点的建筑实体,以广告、招牌、铺地等为对象,慎重使用纯度高的“重点色”,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线”是以步行商业街区和行人系统的建筑、铺地、招牌、广告等为对象,以适当面积或尺度交

71、替使用高、中纯度的色彩,作为“调节色”,形成线性的色彩、视觉走廊和这类空间的特性。“面”是以街坊、居住组团以及城市其它大片空间实体为对象,使用以纯度较低的调和色,形成城市的“主导色”。在和谐的配色中,各街坊或居住组团也可能采用其独立的配色,以确定自身的气质、方位感和识别性。)城市局部色彩设计 城市的局部色彩除了要包含前述的目的外,还应在针对不同的功能区从色彩的感觉和象征意义上有目的地去营造效果。 色彩对人发生心理感觉上的习惯反应,简单地可分为冷热的感觉。色感的冷热可以与城市空间环境中不同的情调、意境或者功能相协调、吻合。 步行商业街、广场或相关功能区内的铺地、近人尺度的裙楼部分运用热色为主,表

72、现空间环境热烈、愉快、刺激、竞争、华丽等气氛,并辅以冷色表现优雅、高贵、柔和等情调;对铺地采用统一色调。还可以运用天然光和人工照明的不同特性,营造丰富的色彩感觉。生活居住区则强调运用淡雅的冷色去表现平和、凉爽沉静的感受,以反差于本地炎热的气候。利用绿树草坪和花圃等天然的冷热色表现城市环境的茂盛、生命、湿润、柔和、凉爽、平静的感受。 5 5、建筑外表装修、建筑外表装修 建筑物或环境的外装修所涉及的质感、颜色、气氛等对于城市的公共空间部分个性的塑造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也是街景中能引人注目的特征。对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和环境空间的外装修建立一种引导性的原则,确定一条各开发单元需共同遵循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强

73、调建筑及其环境个性中的共性,创造近人尺度的,统一协调的公共空间环境。第五章第五章 城市设计的系列系统设计城市设计的系列系统设计一、夜景规划一、夜景规划 夜景夜景规划的作用划的作用 城市的夜色景观是反映一座城市发展是否具有现代气息标志之一,是城市内在活力强弱的反应。同时,良好的城市夜景系统将对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的文明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夜景夜景规划的原划的原则 城市夜景规划的设计主要建立在以下三条原则之上: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突出各重点景观地区的形象。创造明亮、安全、悦人的城市夜间休闲、娱乐环境。烘托繁荣的城市夜间活动气氛,体现蓬勃的商业活力。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1 1)城市夜景观

74、是自然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夜景观是自然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

75、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2)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76、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

77、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

78、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

79、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2、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1)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

80、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2)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

81、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3)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4)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

82、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5)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1)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

83、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

84、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

85、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

86、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3)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

87、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城市性质的制约;城市规模的制约;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经济性原则;(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4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

88、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城市夜景观由规划师在宏观层面上首先展开有利于城市相关系统的协调发展,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便于部门管理。建筑师、电气工程师在城市夜景观规

89、划的基础上各尽其能,更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5 5、夜景、夜景规划划 在城市夜景中,通过山、水、城的夜景设计,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 通过对建筑、道路、绿化,以及桥梁的灯光设计,并利用水中的灯光倒影来表现自然河道的轮廓线。 通过城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物和新市区各片建设群的点点灯光表现城市的骨架和建成区轮廓。 在城市夜景中,通过重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主要建筑物的灯光,反映城市夜景的重点。 沿河道路和绿带的照明强调出袁河的优美线形及其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符合空中和高处俯瞰的要求。可以考虑多种柔和色彩灯光的照射,形成变幻的水景;同时,河面上的大桥也可以作为河面景观和延伸。 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

90、的照明光源采用柔和的白炽灯,选用特殊、美观的灯具、路灯、射灯、彩灯等多种类型的结合运用。二二、城市、城市标识系系统城市标识系统是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给进入本区的机动车和行人以明确的位置及方位指示的系统,以简单易懂的与广场、游憩绿地有机结合的路标、指示牌为系统的内容、城市、城市标识在交通干道上有计划地布置交通路标指识系统,明确引导机动车进入本规划区,在街坊内则将停车方式,车位和单向行车等内容显示情楚,具体组织方式参照城市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在公交车站、城市商业空间,步行道转折点等交通重要地点,设置街坊指南图,标识周围情况和城市主要功能区,明确所处方位,并通过设置道路及街道的路标,使行人能方

91、便辨认方向,产生引导作用。2 2、景、景观设施施景观设施是具有服务、景观、管理等功能的城市小品,包括地面设施、人行天桥、灯具、电话亭、广告牌、座椅、邮筒、垃圾筒、休息亭廊、雕塑小品等。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的、具有宜人尺度的、有令人愉快的视觉效果的城市环境。地面铺装结合土地的使用功能、空间大小及环境空间需达到的意境,规定城市重点铺装地段,注重其材料质地、纹理、色彩、平面造型、拼构形式等,使之成为城市中最富于表情的景观要素。 邮筒和电话亭均是城市中心的基本建设内容,也是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通讯设施,它们的位置状况不仅反映城市公用事业的水平,也标志着城市生活的节奏和效率,是城市景观的组成之一。规划邮

92、筒一般固定设在街道路口,电话亭则主要分布在主要街道、广场和公共活动场所的人流集散地。电话亭设计和布置要求美观大方,与环境特点取得谐调,并做到容易被使用者发现,又不过分夺目。室外坐椅设置在公共性强的地方,如商业广场就需提供一些供人们休息的空间和坐椅,疏缓体力和情绪。在步行专用道上也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设置坐椅,结合树木、花坛、亭廊等设施创造轻松、愉快的休息环境。 安排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程度是反映城市文明的标准之一。城市环境是面向大众开放的空间,作为城市景观主要内容的环境设施也应体现对所有人的关心,城市环境改善与创造的目标是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是健全人、病人、孩子、青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都没有任何不方

93、便和障碍,能够共同的自由生活,活动的城市。所有步行道和步行广场,凡是地面和进入建筑时,有高差的地方均应设计方便步行或轮椅攀登的坡道。在步行专用道路区域内,为了给残疾人、老人等行走困难者提供方便,应结合步行空间的设计在适当的问隔设置带坐椅的休息场所。公共场所的公厕设计时,须考虑为残疾人专设的厕间。另外,公用电话亭的设计也应考虑少量的残疾人方便使用的问题。三三、城市照明系、城市照明系统 照明设施是影响环境特征的要素之一,照明设施的系统设计可以使城市夜空间的特色得到突出,起到方便人民生活、美化城市的效果。照明设施的功能并不只限于夜晚照明,其设计还需注意白天的效果,灯具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尺度适宜

94、;在城市道路上同一类型的路灯高度、造型、尺度、布置等要统一、连续、整齐;步行商业衔空间,应结合商业的厨窗、厂告、环境照明等多种光源,装点环境,渲染气氛,形成城市中的亮区,创造“灯光”文化和特色,使之与城市功能相适应;步行系统中的路灯灯具,应满足人们近距离的观感:其细部造型应精致、耐看,突出造型的统一感和个性,给人以一种特定的环境认同感;高层建筑,特别是位于显赫位置的高层建筑,城市的夜空间需择其重点进行建筑立面装饰照明,形成城市外部空间的亮区,丰富城市的夜空间,给人以空间上的诱导和视觉上的刺激;广场空间的照明,针对其功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商业广场需延续,商业空间的繁华、热闹,以园林灯、霓虹

95、灯为主,借助商业区的环境亮度,共同组织照明;文化广场则需考虑集会照明用的高杆灯,在平时,仍是以园林灯为主,重点地区强调其照明四四、广告空、广告空间 广告作为城市信息传播的媒界体,其漂亮的色彩和丰富的内容是城市环境和景观的构成要素。广告的设计,内容、实施与设置也可以反映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文化水平。为了有序地管理广告空间,防止其任意蔓延给城市景观带来不良影响、保持城市特写领域的环境特性,结合用地和空间的规划制定广告空间的有关规定。 为避免视觉上的杂乱无序和破坏环境特性,在城市中心广场和滨河绿地内严禁设置固定的大中型商业广告; 在步行商业街内,考虑近人尺度的舒适感、安全感、广告的设置必须考虑规范统

96、一。广告的设置不得超过建筑外墙控制线,建筑物单体上所设置的招牌、指示牌面积总和不得超过建筑沿街立面的表面积。 在居住区行人专用道两侧和其他城市配套设施范围内,为保持其环境的舒适性,不设置大中型商业广告。五、城市其它景观空间五、城市其它景观空间 、雕塑空、雕塑空间 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雕塑应注重整体环境的谐调性,控制其自身的表现,对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心理、城市景观等设计原则进行分析、理解,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和题材。设计结合环境空间的特性要求,对城市雕塑的空间分布作出建议。 2 2、水空、水空间 水空间是城市景观要素之一,水的柔和与城市人工建筑的硬朗形成鲜明的

97、对比,水的动感又能令人兴奋、激动。是人与自然的情结纽带,也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内容,本设计通过喷泉、人工瀑布、水池、河滨绿带等设计方式来反映水空间。 规划结合人工瀑布、喷泉、水池来表达水的空间,使广场空间生动而富于变化,并与步行系统形成一体。 滨河绿带则利用观景广场组织开敞空间,设置临水的步行道路、台阶、护拦等,让游人体会宁静、平缓水面以及白天和夜晚光影变幻给环境带来的安抚作用,起着调节城市人情绪之功用第六章第六章 城市设计的实施城市设计的实施 设计的方法一般与城市规划一样,需经过调查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布局和各专业的规划,同样需要通过方案比较,最后确定定案。由于城市是一个

98、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因此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样也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是一种动态规划,或称为“滚动式规划”。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不同的是,城市设计是一个三度空间的规划设计。当然从城市总体布局开始到详细规划乃至修建设计,都要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力求体现出城市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 结合国内外经验,在城市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几项规划 城市设计既然要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空间环境,就必须深入地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因此城市设计应做好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在当前深化城市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作好这几项规划尤为重要。在资

99、本主义社会,新城建设、旧城更新,都与整个社会经济的盛衰息息相关。 当前在我国,城市功能、城市经济体制和城市社会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外资引入、旅游事业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剧增、第三产业发展等等,给城市环境空间设计提出不少新的要求,再加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们观念形态包括审美观念的改变,都反映到建筑和城市设计上来。因此要做好变革中的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社会规划,这些都充实城市设计的内容。 一个好的、切合实际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城市设计,会启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规划的发展和完善,并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前来开发。2.注意综合效益的平衡 综合效益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也是实现

100、规划设计的前提。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三者之间应该平衡。 当前,建设部门急于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在重点风景区内建高层旅馆,破坏了环境景观;过多的旅游设施侵占了文物保护用地,破坏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在交通性干道上过份密集地布置商业网点影响城市交通;大量兴建高层楼房破坏旧城传统风貌等等。而规划部门从长远利益出发,不注意必要的经济效益。其实,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和保护,也使保护成了一句空话。 城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综合效益的平衡。如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在西城区、什刹海整治指挥部和公园管理处密切配合下,坚持保护整治、开

101、发、管理相结合的方针。每开发一处景点都使之既发挥经济效益,又修复古迹,并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有所收获。同时将经济收入转化为进一步保护开发的资金,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城市设计坚持这一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是面积大(146公顷)、内容多(有古迹、园林、商业、居住等)、历史悠久的地区,区内机关、工厂、学校、商店、民居都有大量翻建任务,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设计需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应加以研究,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这些翻建任务纳入规划设计轨道,使其功能上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体量风貌上与环境协调,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城市中心区、文物古迹区、风景旅游区或具有

102、历史价值的旧城区的城市设计中,应更多地注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城市外围经济特区、新开发区则应重视经济效益,务求每一平方米用地发挥最大效益。、 此外,还要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地下空间也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它对改善大城市交通,丰富商业活动,繁荣经济,增强城市防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们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大量开发地下空间,但城市设计应高瞻远瞩,作好这方面的规划设计工作。3.探索实现城市设计的机制 城市设计的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和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有很密切的关系。新区开发和旧城改建在实施上也有很大差别。国外大学中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103、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就亲自开一门有关城市设计如何实现的课(Im-plementation of Urban Design)。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设计,需要重视下列3个方面: 一、资金问题。 无论是城市保护或开发,都需要有资金来源渠道。过去主要是靠政府拨款,现在是多种渠道集资,包括外资、合资、集资、贷款等,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偿的,因此要讲求效益,要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建设方式和步骤。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综合开发是实现城市设计的有效途径,不仅新区要综合开发,先解决用地、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再进行房屋建筑(这样做,能体现城市设计意图,整体性好,城市面貌也比较统一),对旧区保护与更

104、新也需要综合开发。当然这种开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保护整治为主,有的以修缮补充为主,有的以更新翻建为主,但都有一个综合效益问题。另外旧城情况复杂,除综合开发外,还存在不少分散建设和改造的情况,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设计应把这一切尽可能纳入规划轨道。 三、群众参与问题。 城市设计特别是旧城保护与整治,要依靠地方政府、群众组织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现在全国有很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街、区就是很好的例证。国外也很强调这一点,因为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支持,建设过程中体现他们的心愿,建成之后也能得到居民的关心和爱护。这方面例子是很多的。这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方针的具体体现。4.制订法令条例,保证设计实施和管理 城市环境,包括从宏观生态环境到微观空间环境,都需要严格的法令条例,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有很多经验,它对城市建设起着很好的指导和限制作用。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城市建设上一些必要的法令条例还比较粗,这与我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工作深度有关。缺乏具体有效的法令条例,城市设计的很多意图无法贯彻,有的按设计实施之后,也难以得到很好保护。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