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20364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90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宗教.PPT(1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中国古代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宗教哲学1引论引论n n宗教属于意识形态,它与人类的生存及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宗教属于意识形态,它与人类的生存及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长期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渗透在息息相关,是一种长期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渗透在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即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它不但没有衰各个方面。即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它不但没有衰退的迹象,反而仍然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退的迹象,反而仍然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n n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曾

2、经不同程度地流行过佛教、道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曾经不同程度地流行过佛教、道教、回教、天主教、摩尼教、八卦教等诸多宗教,其中尤以教、回教、天主教、摩尼教、八卦教等诸多宗教,其中尤以佛、道、回教及天主教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佛、道、回教及天主教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在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宗教,与世在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宗教,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相比,有其显著的特征,如包容性、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相比,有其显著的特征,如包容性、实用性、世俗化、不发达性等。了解中国传统宗教发展的历实用性、世俗化、不发达性等。了解中国传统宗教发展的

3、历史及其特征,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史及其特征,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 n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n n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古代 “ “儒教儒教儒教儒教” ”n n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古代佛教n n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古代道教中国古代道教中国古代道教中国古代道教n n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伊斯兰教伊

4、斯兰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3第一节第一节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4n n人类在最初存在的一百多万年中,并不相信神,也没有宗教和宗教观念。只有在人类进入原始公社以后大约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人的大脑、手和劳动工具日臻完善,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够有意识地寻求自己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时,才有了原始宗教的萌芽。5原始宗教主要有两种形式:原始宗教主要有两种形式:n n一种是对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自然现象、自然物或者自然力的崇拜;n n一种是对臆想出来的,脱离了肉体的灵魂或精灵的崇拜。6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n n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

5、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等。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等。n n自然崇拜是以灵魂不死、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而形自然崇拜是以灵魂不死、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神灵崇拜。包括天地山川崇拜。成的神灵崇拜。包括天地山川崇拜。n n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最古老的形式之一,是自然崇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最古老的形式之一,是自然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图腾崇拜主要是由于是当时人拜的主要表现形式。图腾崇拜主要是由于是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是野生动植物,某种对本氏族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是野生动植物,某种对本氏族的繁衍生存有着重大意义的动物或植物就被联想为的繁衍生存有着重大意义的动物或植物就被联

6、想为本氏族的同类而加以崇拜。如黄帝率六兽与炎帝作本氏族的同类而加以崇拜。如黄帝率六兽与炎帝作战。战。7n n生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凶猛的野兽以及人类自身疾病的侵害下,原始人类的寿命极短,生殖繁衍成为群体生存的关键和迫切需要。n n但比较而言,中国人对天地山川、祖先和君王圣贤的崇拜祭祀是最突出的。8n n皇天后土,人们要想五谷丰登、避祸求福,就必皇天后土,人们要想五谷丰登、避祸求福,就必须对天地神灵顶礼膜拜。表现在封建国家的祭祀须对天地神灵顶礼膜拜。表现在封建国家的祭祀仪式上,就是封建帝王最隆重的大礼仪式上,就是封建帝王最隆重的大礼封禅。封禅。n n所谓封禅就是帝

7、王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所谓封禅就是帝王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帝;禅是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祭地神。封坛祭天帝;禅是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祭地神。封禅的根本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后,以天子的身份禅的根本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后,以天子的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合乎天意。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合乎天意。n n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都进行过封禅。玄宗、宋真宗都进行过封禅。天地山川崇拜和祭祀天地山川崇拜和祭祀91011121314 n n祭祀后土是封建国家专门祭祀地神的仪式。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汉文帝。 在

8、河东汾阴县立汾阴庙,武帝东巡立后土祠,率群臣祭祀后土,遂成定制。相传周鼎失落于此。n n此外,还有祭祀山川大河,它们代表了江山社稷。祭祀五岳、五镇、四渎、四海。现在五岳庙都保存完好,以中岳庙规模最大。15n n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祖先崇拜。所谓祖先崇拜,就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祖先崇拜。所谓祖先崇拜,就是认为祖先的灵魂不灭,自己与祖先有着血缘亲属关认为祖先的灵魂不灭,自己与祖先有着血缘亲属关系,只要定期祭祀,祖先的灵魂就会保佑自己。系,只要定期祭祀,祖先的灵魂就会保佑自己。n n中华民族的原始祖先崇拜,在许多流传至今的远古中华民族的原始祖先崇拜,在许多流传至今的远古神话与传说之中有集中的反映,如盘古开

9、天辟地、神话与传说之中有集中的反映,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女娲补天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就是先民们共同认可等。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就是先民们共同认可的祖先神。先民们通过对神化了的祖先的追忆与敬的祖先神。先民们通过对神化了的祖先的追忆与敬仰,表达出自己征服自然的愿望、自信与力量。同仰,表达出自己征服自然的愿望、自信与力量。同时,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达到加强共同的血缘时,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达到加强共同的血缘观念,巩固氏族或部落的内部团结的目的。观念,巩固氏族或部落的内部团结的目的。祖先崇拜和祭祀祖先崇拜和祭祀16

10、n n祖先是人类延续的根本。西周的宗法制把祖先崇拜制度化。自那时起,不但帝王祭祖,官僚百姓也要祭祖。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规定只有皇帝能拥有宗庙,百官不得擅建,宗庙从此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也叫“太庙”。现存的北京太庙是明清两代祭祀祖先的宗庙。17太太 庙庙1819n n帝王祭祀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宗祠。一姓一族聚于一地,为敬奉祖先或本族杰出人物立祠祭祀。由于几千年的宗法传统,这类宗祠在过去多如牛毛,但现在存者寥寥。较为著名的有常州瞿氏宗祠,是当地瞿氏的祭祖之地。还有江西瑞金的谢氏宗祠。现存最古老的宗祠为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宗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20君王圣贤崇拜及祭祀

11、君王圣贤崇拜及祭祀n n所谓君王圣贤,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在古人的观念里,他们都是有非凡神性的人物,对他们的崇拜祭祀也就由此而来。n n“君王”指历代帝王。唐代以来,统治者都要在京师修建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堂。北京阜成门内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21历历代代帝帝王王庙庙22n n最初供奉只有三皇五帝、大禹、成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15人。23伏伏羲羲24黄黄帝帝25神神农农26少昊少昊27颛颛顼顼28帝帝喾喾29唐唐尧尧30虞虞舜舜3132成汤成汤33周周武武王王34汉高祖汉高祖35汉汉武武帝帝36唐唐太太宗宗37宋宋

12、太太祖祖38n n清代增祀忽必烈、朱元璋。乾隆时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但是,明清两代都不祭秦始皇。39元元世世祖祖40明明太太祖祖41秦秦始始皇皇42n n“圣”,一般指孔子和关公。这一文一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两大机制。对这两人的崇拜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现象。但对两人的祭祀在内涵上有明显的区别。祭孔,实质上是封建国家尊崇教育的表现,是汉代以来独尊儒术并以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必然结果。祭关,虽然也有宣扬其忠义勇武的一面,但宗教色彩更浓厚。孔子属圣哲,影响主要在读书人;关公属道教神祇系统,是民间信仰的保护神,影响遍及社会各阶层。43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忠义神武关圣

13、大帝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44n n孔子的封号有“文宣王”、“至圣文宣王”、“衍圣公”、“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等。n n从汉至清,共有10个皇帝亲往曲阜祭孔,乾隆达4次。45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孔子死后第二年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公元前478年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有殿、堂、坛、阁进院落,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多间,门坊54座,座,“御碑

14、亭御碑亭”13座。座。46北京孔庙位于安定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门内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祭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始建于元代庙始建于元代(1302年),至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占地二万平方史,占地二万平方米,院内有米,院内有198座座元、明、清三代进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院内还士题名碑,院内还有有14座明、清两代座明、清两代碑亭。碑亭。 47n n祭祀关公的活动开始的较晚,他的显赫是跟道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n n关公的封号有“汉寿亭侯”、“壮缪侯”、“忠惠公”、“武安王”、“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忠义神武关

15、圣大帝 ”等等。48关帝庙关帝庙49关帝庙关帝庙50v此外,“妈祖信仰”也是值得一提的民间信仰之一,在海峡两岸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台湾,对妈祖的信仰历久不衰。51n n对于先贤的崇拜和祭祀,也是中国的传统信仰之一。周公、屈原、张良、韩信、杜甫、苏轼、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等都是后世钦崇的对象,各地都建有各种专门的祠堂祭祀。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先贤、追求进步的伟大精神。52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古代“儒教”53一一 儒与儒学儒与儒学n n“儒”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从事宗教活动的巫觋(音席)。它的来源说法甚多,一般是指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并专为贵族人家相礼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村

16、社里主持祭祀仪式、接待宾客,在春秋时期则演变为以传统礼仪知识谋生的自由职业者。54n n中国儒学从产生至今,大体经历了早期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到明清的实学与考据学等不同发展阶段。 55二二 早期儒学的发展早期儒学的发展n n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学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n n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素王”。孔子除中年一度从政以外,毕生主要从事教育和文化活动。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56孔子思想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n n(1)天命思想。天命观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天命观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外在于人的

17、天命、命运、鬼神;一层是内在于人的天职或使命。对于前者,孔子丢掉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而保留了天具有最高意志权威的思想,同时又试图以不可认识的必然性去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 57n n(2)仁爱思想。孔子讨论“仁”特别多,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0多次。“仁”的本意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妥善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内省),孔子反复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8n n(3)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西周式的国家,就是以礼治国。孔子继承了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8、”用行政和刑罚的手段治国,只能使人免于犯罪,而用道德和礼教治国,则可以使人心悦诚服。 59n n(4)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中最有价值的恐怕就是他的教育思想了。孔子大约二十二虽开始设教授学,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打破了千百年来“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模式,为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开创了民办教育的先河。 60n n(5 5)中庸思想。)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过儒学与传统文化的特质之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过儒学与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它既是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思维方式,更是一一。它既是一种具有

19、东方特色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十分推崇尧告诉舜的种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十分推崇尧告诉舜的“ “允允执其中执其中” ”的教导。他认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应当的教导。他认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应当通过研究这个事物在可能的发展趋势中,在其不及通过研究这个事物在可能的发展趋势中,在其不及和过头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出一个适中合宜的地方来。和过头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出一个适中合宜的地方来。他认为在处理事物时,也不要偏袒于某一种倾向,他认为在处理事物时,也不要偏袒于某一种倾向,或与某一种人保持完全的统一,而应当调和不同的或与某一种人保持完全的统一,而应当调和不同的倾向,在各种不同的人之间进行适当的调和

20、。倾向,在各种不同的人之间进行适当的调和。 61n n孔子创建儒家学派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这与他一生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密切相关。孔子晚年曾概括自己生平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对这种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奋斗精神造就了一代儒学宗师。 62n n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人。约15岁时,到鲁国求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应该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他勤学不息,后成为一名颇负盛名的儒家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宣传和发扬孔子学说,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儒学亦有很大影响,因而被尊为“亚圣”。63孟子思想主要

21、包括如下内容:n n(1)天命思想。孟子的天命观是对孔子“听天命,尽人事”天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讲“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这皆是一种“天意”决定一切的传统思想。 64n n(2) “人性善”的思想。在各种各样的人性理论中,孟子的人性理论是非常典型的。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有善,水无不就下”,性善是天赋与人的本性。 65n n(3)仁政思想。仁政、王道学说是孟子性善论和伦理观在政治思想上的表现。孟子仁政学说是基于其“民本”思想提出的。他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66n n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人。荀子一生除约十五岁以前在故乡

22、赵国度过外,大半生居于齐国。晚年(约七十岁以后)居楚国兰陵,曾两次为兰陵令,最后客死兰陵。荀子的著作经汉刘向校订为孙卿子32篇,现在的荀子是唐杨倞根据刘向的校订重新编排的。 67荀子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n n(1)天命思想。根据夏、商、周的思想,人民普遍认为天如何,则人便应该如何,人应当效法天,应该和天一致。孔孟都认为天道有命,人道有为,人道和天道是合一的。而荀子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张水平基础上,提出天人各有自己的职分和规律,主张“明天人之分”。 68n n(2)“人性恶”的思想。“人性恶”的思想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正好相反。荀子说“人之性恶”。在生活上,人“生

23、而有好利焉,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在心里上,人总表示愿意为善,这正说明人性本恶。在政治上,规矩、法令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圣人”制定并督促人们去遵守,这仍说明人性本恶。一句话,“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69n n(3)“明分使群”的思想。荀子反对简单的把人等同于其他自然物。他认为社会是有分工的,即所谓“分”。而在分工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群,“人能群”。“群”就是群居、群处,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系。 70n n(4)“法后王”的思想。荀子主张“法后王”(指近代之王,即周文王和周武王),反对孟子“法先王”(尧舜)的思想。荀子比较注重现实,反对盲目的崇拜“先

24、王”。n n荀子思想的基本框架应该说是儒学的,但在许多问题的具体解释上又与儒学有很大区别,所以荀子的思想成为先秦时期儒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派别。 71三、两汉的经学三、两汉的经学 1.汉初儒学的复兴 n n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大行其道,秦始皇利用法家理论统一中国后,法家思想发展到极点。但西汉政权建立后,鉴于泰朝用法家思想而迅速灭亡的教训,汉朝统治者便运用黄老“清静无为”思想统治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此时的儒家思想不是很受统治者重视,发展缓慢。 72n n汉初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叔孙通、陆贾、贾谊等人 。他们宣扬儒家的仁义德治,批判法家片面崇尚法治和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同时顺应历史发展,吸

25、收、融合法家和黄老思想,为儒学的重新崛起作好了思想与学术上的准备。而对儒学的复兴贡献重大的应该首推董仲舒。 73n n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广川镇)人,西汉今文经学大师,汉代新儒学的奠基人。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他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君权神授”论;二是“天人感应”论;三是“三纲五常”论。 74n n董仲舒非常重视天人关系,天人相互交涉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成败兴衰。一个人成为了君主,并非人力所能决定的,这是那个人禀受了天命才成为君主的。“天”是字宙间的最高主宰,天子是秉承“天”意办事的代言人,因而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董仲舒这种天、人、

26、宇宙整体论,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75n n天人感应论,是将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结合起来,并认为二者会彼此影响、相互印证的一种理论。董仲舒认为:“天”对地上的统治者常以符瑞、灾异来表示希望和谴责。董忡舒的天人感应论从理论上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威,肯定了君臣父子的统治秩序,同时也混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运动规律。76n n三纲五常论,是董仲舒根据儒家伦理思想提出的一种封建伦理观。关于“三纲”,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种思想后来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基本道德准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27、,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77n n董仲舒的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起到了最直接和最基本的理论维护,对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n n董仲舒新儒学理论的出现与运用,标志着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学从此走上官学化道路。782经学产生与演变 n n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把他们传习的书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经。由政府正式确立经书为全国普遍尊奉的最高经典则始于两汉。研究、注释“五经”的学问称为经学。n n汉代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 79n n今古经文之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公案,今、古经文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对孔子的态度不同。第

28、二,学术渊源和研究方法不同。 n n在儒学逐步官学化、经学化的同时,汉代儒学又逐步走向神学化。在汉代,与经学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谶纬神学,这是一种宣传迷信、预决吉凶的学说。谶纬实际上是假托天神、先圣之言,诡为隐语,预决吉凶之兆的一些迷信做法。 80n n经学是政治需要的产物,所以它也随着政治的变幻而荣枯。 “党锢之祸”之后,经学衰落了。经学的衰落除了政治原因外,后期人们解经方式的变化,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之一。81四、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四、魏晋南北朝的玄学 n n汉末以来,天下大变,三国纷争,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士人们逐渐转向远离社会和国家而更关注个体生命以及人生价值等问题。同时经学衰落,儒学独尊局

29、面已被打破。社会上产生了把老庄的道家虚无思想与儒家的名教糅合在一起,宣扬名教本于自然的所谓“玄学”。 82n n两汉儒学的神学化,使儒学偏离了理性化正常发展的轨道,由此回归儒学的理性化本质,成为历史的重任。从一定意义上说,玄学对儒学的改造,基本上斩断了儒学与神学的联系,使儒学重新回到理性化道路上。83 五、宋明的理学五、宋明的理学n n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东晋南北朝后期,玄学逐步衰落,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出现儒、释、道三种思想对峙的局面。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配合北宋新政权的统治要求,历史需要新思想,为此理学应运而生。理学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之所以叫理学,是因为宋代诸儒所构建的新的

30、思想体系是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以其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理学大概可分为道学、心学和气学。 84n n道学侧重于从哲学上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性和至上性,强调对于儒家伦理纲常价值的认识与内化。心学侧重于说明道德的内在根据与道德的主体性,强调道德的外化和践履。气学的立场接近于道学,并以“气”作为哲学的本体。n n理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首有所谓“宋初三先生”,即孙复、胡援、石介开理学之先导,随后有周敦颐和邵雍。 85n n集心学之大成者是明代的王守仁。 n n王守仁心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心即理”的观点;“知行合一”的命题 ;“致照知”的思想 。n n理学是儒学的又一大发展,它深化了儒家义

31、理思想,使儒家思想哲学化,并使儒家纲常伦理思想造成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和道德风气,使孔孟之道更加深入人心,儒学因此发展至更高境界。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86六、明清的实学与考据学六、明清的实学与考据学 n n明末清初社会的大动荡,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出现,使得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伟大的进步实学思潮的兴起。实学,是一种实际致用之学,是相对于理学专务空疏、清谈圣经而言的学说。实学思潮的基本特点是“崇实致用”。 n n徐光启是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 87n n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时又大力提倡实学,使得清代产生了继承汉代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

32、证的考据学。清代考据学又称汉学、朴学、清学或乾嘉之学,它以考证为主要研究方法。n n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其间占主导文化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体系。儒家的纲常伦理等思想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之中,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深刻影响。 88七、儒家宗教化的过程七、儒家宗教化的过程1、儒家走向儒教的可能性 n n先秦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原始宗教中以“敬天法祖”信仰为核心的神灵崇拜观念,先秦儒家思想的宗教色彩为后来儒家走向儒教提供了可能性。89n n孔子是先儒家的创始人与杰出代表。在孔子那里,其宗教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的祖先崇拜观念。n n先秦儒家以天命神学和祖宗崇拜

33、为宗教思想与基础,为确立维护封建统治的以尊尊、亲亲、维护君父权力为核心的儒家理论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由“敬天法祖”到“三纲无常”演化的初步可能,这成为儒教最后成立的理论依据。 902、儒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n n儒家宗教化是伴随着封建统一大帝的建立和巩固逐渐进行的,经历了千余年的过程。儒学宗教的第一个高潮应该是在两汉时代。儒学宗教化的第二高潮是在宋明时代。n n从儒学、儒家到儒教,从学术说的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治国之学,并最终发展成为宗教的礼教,其发展过程也揭示了儒学的奥秘,既有文化思想意义,也有精神信仰意义。91n n3、儒教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特征n n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学,具有与中国文化大化境相一致的

34、内容和特征,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宗教派别的独特风格:(1)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是信仰和制度的核心;(2)政教一体,宗教与政治、伦理紧密结合;(3)重视现实人生,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92第三节第三节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古代佛教93n n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相当于我国春秋晚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佛教产生以后,不断外传,逐渐发展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宗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步中国化。佛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94一、佛教在印度的产生和发展一、佛教在印度的产生和发展 1. 1.佛教的创立佛教的创立n n

3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迦罗卫(今尼泊尔境内)迦罗卫(今尼泊尔境内) 释迦族王子悉达多释迦族王子悉达多 乔答乔答摩(公元前摩(公元前565-485565-485)。悉达多的父亲称净饭王,)。悉达多的父亲称净饭王,母亲称摩耶夫人。据说悉达多母亲称摩耶夫人。据说悉达多 乔答摩出生时,净乔答摩出生时,净饭王已经五十多岁,而摩耶夫人也已四十五岁。饭王已经五十多岁,而摩耶夫人也已四十五岁。摩耶夫人生下悉达多七天后去世。悉达多是其姨摩耶夫人生下悉达多七天后去世。悉达多是其姨母养育成人的。净饭王对悉达多寄予厚望,期望母养育成人的。净饭王对悉达多寄予

36、厚望,期望他成为他成为“ “轮转王轮转王” ”(统一天下的君主)。少年时代(统一天下的君主)。少年时代的悉达多不负父望,是一位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悉达多不负父望,是一位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王子。的王子。 952.佛教的发展 n n佛教在印度大概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个发展时期。96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1.佛教的初传和发展 n n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一般以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使节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为佛教传入我国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从那时到西晋为初传阶段。初传时期的佛事主要活动是译经,其基本特征则是佛教的

37、神学化。972佛教的演变和极盛 n n 隋唐是中国汉语系佛教的鼎盛时期。隋朝二帝致力于佛教的发展,尤其是炀帝自称“菩萨弟子”,自度僧人1620个。唐朝国力强盛,三教并重,并利用国家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泽经、求法、建寺等活动,不仅使汉地佛教极盛一时。而且推动了佛教向朝鲜、日本、越南的传播。 98n n3佛教在中国的主要宗派 n n汉地佛教出现了八大宗派。八宗的兴盛正是中国佛教极盛行的体现。八大宗派有:天台宗 、法相宗 、三论宗 、律宗 、净土宗、密宗 、华严宗 、禅宗 。99三、佛教的基本教义三、佛教的基本教义 n n佛教教义富有思辨哲理而又庞杂艰深,涉及到很多内容。基本教义包括“三法印”、“四

38、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 100n n三法印。三法印就是印鉴是否为真正佛教的三个基本标准。包括:诸行无常,认为世界的一切变化无常;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都属因缘和含,并无独立实体或宰者;涅槃寂静,即超脱轮回的涅槃是纯粹精神统一的最高境鼻。 101n n四谛。四谛是佛教全部教义的总纲,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n n八正道。八正道是八种通往涅槃境界的正确途径或方法,实际上是道谛的发挥。这八种方法是正见(对四谛佛理的正确见解)、正思(接四谛之义正确思维)、正语(不作非佛理之语言)、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正命(符合戒律的生活)、正精进(努力勤修涅槃道法)、正念(铭记

39、四谛之理离尽邪非)、正定(收心禅定)。 102n n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缘起论是全部佛教教义的理基础,即所谓“诸法由因缘而起”。因缘即关系和条件。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生起和出现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 103n n简单地说,简单地说,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宣扬一切皆苦,人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宣扬一切皆苦,人生如苦海,人们只有虔诚信佛,视世间万物和自我生如苦海,人们只有虔诚信佛,视世间万物和自我为空,灭绝一切欲念,长期修道,才能消除一切烦为空,灭绝一切欲念,长期修道,才能消除一切烦恼,具备一切清静功德,从而达到涅槃境界恼,具备一切清静功德,从而达到涅槃境界。修行修行的

40、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戒,即约束身心;定,即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戒,即约束身心;定,即能耐苦;慧,即钻研佛理。能耐苦;慧,即钻研佛理。无论是来自哪个等级的无论是来自哪个等级的人,哪怕罪孽深重者,都可以修道,而且只要虔心人,哪怕罪孽深重者,都可以修道,而且只要虔心修道,都能修成正果。这些说教,对于深受自然与修道,都能修成正果。这些说教,对于深受自然与社会压迫,被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种种苦难所折社会压迫,被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种种苦难所折磨而难以解脱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安慰磨而难以解脱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安慰剂,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剂,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因而

41、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04四、佛教的主要规制四、佛教的主要规制1.寺院机构 n n佛教认为,僧众和和共处如同树木丛集,故而称寺院为丛林,相对禅宗寺院则称禅林。禅林以主持承传方式分为两类:寺院由自己所度的弟子轮流主持的为甲乙徒弟院,又称梯度丛林;寺院公请各方名僧主持的为十方丛林。还有由朝命任命住持的,称敕差住持院。 1052僧尼与居士 n n佛教分教徒为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和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性名“比丘”,女性名“比丘尼”,皆源梵谮语译音,意为乞食。比丘俗称僧人、沙门、和尚。比丘尼俗称尼姑。 106n n3度牒与僧籍 n n度是国家颁发的出家许可证,也是僧人的身份证。唐朝度牒成为由祠部颁发的出家证

42、件,而且要收费,甚至在社会上一度成为有价证券。僧死或还俗必交还地方官府。直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废止僧道度牒。僧籍则是国家依据度牒编造的僧人簿籍,内容包括憎人姓名、出家度碟、所隶寺院等。107五、寺院的殿阁配置五、寺院的殿阁配置n n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一般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组成。一般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按照中国的营造法式,主要建筑摆在南北地方。按照中国的营造法式,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

43、两侧。由南往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由南往北,主要建筑次递: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经主要建筑次递: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或法堂。东西楼或法堂。东西“ “配殿配殿” ”则有珈蓝殿、祖师堂、观则有珈蓝殿、祖师堂、观音殿、地藏殿等,寺院的音殿、地藏殿等,寺院的“ “生活区生活区” ”集中在中轴线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旅馆区” ”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禅堂以容四海之

44、来者。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108六、佛教节庆六、佛教节庆 n n佛教节庆很多,其中对社会影响大者莫过于孟兰盆会、佛诞节。 109七、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七、中外佛教文化交流n n1.法显西游n n2.玄奘西游n n3.鉴真东渡110111112113114八、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八、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n n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与融合,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民间习俗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115佛教与中国哲学佛教与中国哲学n n佛教哲学则富于理论思辨,蕴含着高度的思辨智慧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思想资料与理论思维成果大大地丰

45、富了中国古代哲学,推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可以说,佛教的传入,给中国哲学注入了源头活水,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水平,改变了中国哲学的面貌 。116佛教与文学艺术佛教与文学艺术n n首先,佛经的翻译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词汇。据统计,首先,佛经的翻译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词汇。据统计,佛学中有佛学中有35 00035 000多条外来语和专用名词,其中如世界、多条外来语和专用名词,其中如世界、实际、相对、绝对、平等、知识、刹那、一尘不染、实际、相对、绝对、平等、知识、刹那、一尘不染、一针见血、三生有幸、百丈竿头、天花乱坠、心心相一针见血、三生有幸、百丈竿头、天花乱坠、心心相印、不可思议等词汇都源于佛教。这

46、些词汇形象生动,印、不可思议等词汇都源于佛教。这些词汇形象生动,通俗灵活,大大提高了汉语的表现能力。通俗灵活,大大提高了汉语的表现能力。n n其次,佛教与诗歌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许多著名其次,佛教与诗歌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许多著名诗人佛学造诣都很深,他们将诗与禅结合,或以禅入诗人佛学造诣都很深,他们将诗与禅结合,或以禅入诗,开拓了诗歌的意境,或以诗寓禅,增添了诗的特诗,开拓了诗歌的意境,或以诗寓禅,增添了诗的特殊理趣。从谢灵运、王维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殊理趣。从谢灵运、王维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都是长于此道的名家。唐代以后,禅、诗融通的佳作都是长于此道的名家。唐代以后,禅、诗融通的佳

47、作更是不胜枚举。更是不胜枚举。117n n第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创造的变文、俗讲、语录体等新文体,对中国评话、评书、戏曲、俗文学、语录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佛教中的神话故事,更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提供了故事来源,启发了作家的艺术构思。如人们熟知的西游记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说,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118n n第四,佛教使中国古代艺术绚烂多姿,异彩纷呈。第四,佛教使中国古代艺术绚烂多姿,异彩纷呈。佛教在宣传教义时,充分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与艺佛教在宣传教义时,充分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与艺术形式。为了唤醒人们的崇敬与信仰,佛教往往通术形式。为了唤醒人们的崇敬与信仰,佛教往往通过艺术夸张,使佛的

48、形象极度理想化和神秘化。因过艺术夸张,使佛的形象极度理想化和神秘化。因而佛教的雕塑、绘画都精美华丽,寺院浮图都壮观而佛教的雕塑、绘画都精美华丽,寺院浮图都壮观辉煌,梵呗净音也充满神圣、崇高的音乐美,这些辉煌,梵呗净音也充满神圣、崇高的音乐美,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力地推都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古代艺术水平的提高。至今,散布在全国进了中国古代艺术水平的提高。至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宏伟庄严的寺院以及多姿多彩的古塔;大同各地的宏伟庄严的寺院以及多姿多彩的古塔;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中精美绝伦的雕塑;敦煌莫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中精美绝伦的雕塑;敦煌莫高

49、窟的佛教壁画,已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高窟的佛教壁画,已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宝。119佛教与社会生活佛教与社会生活 n n佛教传入后,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传入后,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佛教的流传,使我国民俗这种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佛教的流传,使我国民俗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如与佛教有关的拜佛、烧香、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如与佛教有关的拜佛、烧香、还愿、诵经、放生、造像、建塔、赶庙会和信阴间、还愿、诵经、放生、造像、建塔、赶庙会和信阴间、敬阎王等,都是在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而佛敬阎王等,都是在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而佛教寺院更往往

50、成为古代民间的综合文化艺术中心。教寺院更往往成为古代民间的综合文化艺术中心。每逢庙会,社会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论信佛每逢庙会,社会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论信佛与否,都可以前来参加和观赏,与此相联系的商业与否,都可以前来参加和观赏,与此相联系的商业活动也非常活跃。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至今仍然保活动也非常活跃。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留。120第四节第四节古代道教古代道教121n n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长达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长达20002000年的封建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则带有

51、鲜明的民间宗教的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则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的色彩。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由教主所创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由教主所创立的宗教,而是广泛吸纳中国古代巫术、方仙道、立的宗教,而是广泛吸纳中国古代巫术、方仙道、黄老道等,由众多民间教团组织融合而成。道教的黄老道等,由众多民间教团组织融合而成。道教的成熟与佛教传入中国几乎同时,而且几乎同步地在成熟与佛教传入中国几乎同时,而且几乎同步地在中国发展,最终形成儒、道、佛三者鼎足而立的局中国发展,最终形成儒、道、佛三者鼎足而立的局面。道与佛的区别之一为前者本土,后者外来,道面。道与佛的区别之一为前者本土,后者外来,道教始终

52、植根于中国社会。道与儒的区别之一为前者教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道与儒的区别之一为前者在野,后者在朝,道教不似儒学具有鲜明的官方政在野,后者在朝,道教不似儒学具有鲜明的官方政治色彩。治色彩。 122一一 道教的起源道教的起源n n道教形成于汉代,其思想来源远承中国原始社会以来的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接近谶纬神学,可谓杂而多端。 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道教思想的来源之一。 n n道教的第二个思想来源是战国秦汉之际的黄老之学。 n n谶纬神学和阴阳五行学说也是道教思想的第三个来源。 123n n原始巫术和宗教是道教的第四个来源。 n n最后,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也是道教的来源之一。 n n由于道教的形成是

53、建立在广泛吸收原始宗教、谶纬神学、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道家和儒家的部分思想内容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十分庞杂。经过长期的酝酿,至东汉末年形成了以神仙信仰为核心、以长生久视为人生目的的道教,其形成的标记就是由张角、张道陵分别创立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124二二 道教的发展道教的发展n n早期道教的理论简单而粗放,鉴于此,东晋南北早期道教的理论简单而粗放,鉴于此,东晋南北朝的道教学者致力于理论上的创新与建设。东晋朝的道教学者致力于理论上的创新与建设。东晋葛洪为此做了重大贡献。葛洪为此做了重大贡献。 n n葛洪自号抱朴子,是道教丹鼎派神学理论体系的葛洪自号抱朴子,是道教丹鼎派神学理论体系

54、的奠基人。他不仅精通儒学,而且对风角、望气、奠基人。他不仅精通儒学,而且对风角、望气、三元、遁甲、六壬、太一之法等,也都能知其旨三元、遁甲、六壬、太一之法等,也都能知其旨要。他对道教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为深厚的知识要。他对道教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为深厚的知识修养,以至于后来他因功当上伏波将军,封侯食修养,以至于后来他因功当上伏波将军,封侯食邑,却依然以不仕为荣,并最终以丹鼎生涯终老邑,却依然以不仕为荣,并最终以丹鼎生涯终老于罗浮山。于罗浮山。 125葛洪(葛洪(284364)126n n南北朝时,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旧天师道,创立了北天师道,在道教内部构建了等级制组织,以迎合封建政权的组织原则,北天

55、师道在北方得到了官方的认同,南朝道士陆修静创立南天师道。 n n陆修静是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他在刘宋政权的庇护下,研究道教经典,得到上清派系和灵宝派系的经典,以及经戒、方药、符图类的大批图书,加油整理甄别、考订校对,数年后编撰出最早的道教经书目录三洞经书目录。 127128n n唐宋两朝的统治者都是提倡和扶植道教,道教进唐宋两朝的统治者都是提倡和扶植道教,道教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其教理也不断深化。唐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其教理也不断深化。唐朝统治者因老子李耳与己同姓,尊老子为唐宗室朝统治者因老子李耳与己同姓,尊老子为唐宗室“ “圣祖圣祖” ”,规定道第一,儒第二,佛第三,奉道教为,规定道

56、第一,儒第二,佛第三,奉道教为官方宗教。官方宗教。 n n宋代皇帝在崇道的做法上与唐朝皇帝如出一辙。宋代皇帝在崇道的做法上与唐朝皇帝如出一辙。宋真宗笃信道教,不仅宣称天神下降赐他以天书,宋真宗笃信道教,不仅宣称天神下降赐他以天书,命他统治天下,而且还称其祖赵玄朗为命他统治天下,而且还称其祖赵玄朗为“ “圣祖上灵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皇帝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皇帝” ”,又追尊老子为,又追尊老子为“ “太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宋徽宗则干脆自称为教主。宋徽宗则干脆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由于唐宋朝廷的大力崇道,极大地促道君皇帝。由于唐宋朝廷的大力崇道,极大地促进了道教的发展

57、,道教内部的南北派别交流融通,进了道教的发展,道教内部的南北派别交流融通,道士数量剧增。道士数量剧增。 129n n唐宋以后,在北方有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该道不尚符箓丹鼎,也不奢谈神仙。中心思想是三教合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以祖风”。主张敦品励行、修身养性的渐修教化。全真道的教理既符合宋代新儒学的精神,又与禅宗北宗的渐修主张相近,加之其弟子丘处机深得成吉思汗的重视,全真道遂成为影响最大的一个教派。 130n n元代另一个主要的道教宗派为正一道,它由长期融通后的南、北天师道及其他宗派合流而成。此后的道教宗派正式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全真道重内修,信奉该道的道士须

58、出家;正一道重符箓信奉该道的道士可以不出家。明代对道书的整理很是重视,明正统和万历年间编纂的正、续道藏共收道书1476种,多达5485卷。 131n n进入清代以后,统治者采取重佛抑道的政策,疏远并断绝了道教与封建皇室的联系道教因此走向衰落。但是,道教的斋戒超度、符咒驱邪、祈禳福祸、导引推拿等迷信和养生活动,则渗透到民间世俗生活中,成为民俗信仰的一部分。 132三三 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的基本信仰n n道教的来源和内容虽然庞杂,但其教义信仰、修持方术、制度仪式等都围绕着神仙信仰这一核心。一元论宇宙观与多神信仰、出世精神与在世功德、内修与外炼等,都是道教信仰的基本内容。 133n n第一,神学创世

59、论与多神信仰。道教继承了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以“道”为创世主。本来,道家将“道”视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它是人们无法感知的虚无,无象、无声、无形,无法用明确的概念表达,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34n n道教所信仰的神仙为数众多,庞杂不一,但其一元宇宙观和多神信仰的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表现为,一是至上神的名号虽然与时变化,但它为“道”的化身是不变的。“大道”生成宇宙及万事万物,这是道教最基本的教义。二是太上老君是创世主,这是道教徒的基本信念,但他们同时又崇拜其他各类神仙,从而构成道教的多神信仰。135n n第二,炼形养生与心性修

60、养。对于道教信徒而言,长生成仙是得道与否的重要标志。关于得道的方法,道教分为炼形养生与心性修养两个方面。炼形养生又可分为炼外丹与炼内丹两种。136n n外丹就是把一些矿物质如丹砂、雄黄、雌黄、磁石之类放在炉鼎中烧炼,经过若干次的化学反应,据说就可以炼成金丹。内丹术不用服药,它主张以人体为“炉鼎”,以人体内的精、气为“药物”。内丹家以精、气、神为“三宝”,称之为“上药三品”,用神去烧炼精、气,使其在体内凝结成丹。内丹说本于道教的精、气、神理论。这个理论是道教汲取中国哲学中关于精、气、神的理论后,加以综合提炼,发展而成的,最早是在太平经里提出的。137n n除炼形养生外,道教还主张心性修养。心神和

61、性除炼形养生外,道教还主张心性修养。心神和性情是最容易外驰追逐,沉溺于官场、情海、名利情是最容易外驰追逐,沉溺于官场、情海、名利之中,以致气血亏损,生命短促夭折。正所谓:之中,以致气血亏损,生命短促夭折。正所谓: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多恚(音慧),病乃成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多恚(音慧),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喜乐无极则伤魄,忿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喜乐无极则伤魄,忿怒气逆则伤肝,悲哀狂妄则伤魂,思虑过则伤神。怒气逆则伤肝,悲哀狂妄则伤魂,思虑过则伤神。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色,不道不在

62、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失得,不恩荣辱,心不劳,神不极,思胜负,不思失得,不恩荣辱,心不劳,神不极,可千岁。所以道教十分重视心性的修养,其主要可千岁。所以道教十分重视心性的修养,其主要方法是修持守一法。方法是修持守一法。 138道教名山和著名宫观n n武当山、青城山、泰山、白云观、太清宫、重阳宫、青羊宫、长春宫、中岳庙、玄妙观等。139白白云云观观140陕西户县重阳宫陕西户县重阳宫141重阳宫重阳宫142苏州玄妙观苏州玄妙观143成都青羊宫成都青羊宫144青城山青城山145青城天下幽青城天下幽146青城山老君阁青城山老君阁147武当山武当山148沈阳太清宫沈阳太清宫14

63、9太清宫太清宫150三三 道教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l l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科技、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科技、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l l道教为了修炼成仙,重视医药养生,祛病延年。道教为了修炼成仙,重视医药养生,祛病延年。道教的炼丹术,推动了化学、制药学的发展。丹道教的炼丹术,推动了化学、制药学的发展。丹砂炼水银、镀金、镀银、火药的发明。砂炼水银、镀金、镀银、火药的发明。l l道教的音乐和绘画也很有特色。唐代的道教的音乐和绘画也很有特色。唐代的霓裳羽霓裳羽衣曲衣曲就是唐代的道曲。现存山西芮城永乐宫的

64、就是唐代的道曲。现存山西芮城永乐宫的朝元图朝元图,泰山岱庙,泰山岱庙 的的泰山神启陛回銮图泰山神启陛回銮图,还有清源山老君造像,龙山石窟。还有清源山老君造像,龙山石窟。 151n n道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直接促成六朝志怪小说的繁荣。博物志、搜神记等,唐代传奇柳毅传、枕中记以及封神演义东游记等神魔小说均受到影响。道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最直接影响是游仙诗。曹植、郭璞、李白等深受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n n戏剧方面,神仙题材的的戏剧很多,如黄粱梦、八仙庆寿等。152n n道教广泛渗透于民俗文化之中。对于城隍、土地、灶王爷、门神、财神等道教俗神的崇拜遍及各地,渗透到千家万户。仅就财神而言,民俗信

65、仰就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分,而且名目多样。著名的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有赵公明和关羽。153第五节第五节伊斯兰教伊斯兰教154n n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麦加圣地,主要流行于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各地。伊斯兰教在20多个国家被定为国教,全世界教徒达五亿多人,其中我国约有一千余万人,主要流行于回族、维吾尔、哈萨克等十多个民族中。 155n n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570(570632)632)创建的创建的,创建时间大约在公元创建时间大约在公元7 7世纪初期,公元世纪初期,公元622622年被视为年被视为伊斯兰教历的纪元。伊斯兰教崇奉的神叫

66、安拉,据伊斯兰教历的纪元。伊斯兰教崇奉的神叫安拉,据说安拉是宇宙中惟一的神,它自生、永在、无形象,说安拉是宇宙中惟一的神,它自生、永在、无形象,无所不在,全知全能,是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无所不在,全知全能,是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人们称之为胡达人们称之为胡达( (大大) )或真主,而穆罕默德则是或真主,而穆罕默德则是“ “主的主的使者使者” ”,被尊为,被尊为“ “至圣至圣” ”。 穆罕默德不仅创教,而且穆罕默德不仅创教,而且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统一了阿拉伯半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不断对外扩张。岛。并不断对外扩张。8 8世纪初,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世纪初,

67、发展为世界性宗教。期间分裂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期间分裂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156n n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包括信仰、功课、善行三个方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包括信仰、功课、善行三个方面面。信仰指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天经、。信仰指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天经、信后世、信前定等信后世、信前定等“ “六信六信” ”;功课指念;功课指念( (念诵信条念诵信条) )、礼礼( (每日礼拜安拉每日礼拜安拉) )、斋、斋( (斋月把斋一月斋月把斋一月) )、课、课( (每年每年奉献一定收入奉献一定收入) )、朝、朝( (朝觐朝觐) )、“ “五功五功” ”;善行,指在;善行,指在宗教上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中心

68、为行善止恶。宗教上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中心为行善止恶。这三个方面,既有理论和思想,又有实践与行为这三个方面,既有理论和思想,又有实践与行为规范,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理。规范,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理。伊斯兰教惟伊斯兰教惟一的经典为古兰经一的经典为古兰经,在我国,古兰经曾,在我国,古兰经曾译为可兰经天经等。译为可兰经天经等。 157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n n伊斯兰教在唐贞观、开元年间即已传入我国,一伊斯兰教在唐贞观、开元年间即已传入我国,一说为永徽二年(说为永徽二年(651651年)大食年)大食“ “遣使朝贡遣使朝贡” ”。伊斯兰。伊斯兰教先后被称为教先后被称为“ “大食法

69、大食法” ”、“ “西域教门西域教门” ”、“ “回回教门回回教门” ”、“ “回回教回回教” ”、“ “天方教天方教” ”、“ “清真教清真教” ”、“ “回教回教” ”等,教徒等,教徒则通称则通称“ “穆斯林穆斯林” ”。唐代已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人。唐代已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人因通商、战争等各种原因世居中国,繁衍后代,因通商、战争等各种原因世居中国,繁衍后代,变为中国本土的穆斯林。到宋代,伊斯兰教在中变为中国本土的穆斯林。到宋代,伊斯兰教在中国进一步发展,有些穆斯林还做上了宋官,甚至国进一步发展,有些穆斯林还做上了宋官,甚至娶宗室女子为妻,应试登科的穆斯林也代有其人。娶宗室女子为妻,应试登科

70、的穆斯林也代有其人。 158n n 到了元代,由于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建立,阿拉伯、到了元代,由于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建立,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大量进入中国,深入内地和沿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大量进入中国,深入内地和沿海各大都市定居,形成了海各大都市定居,形成了“ “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小集中” ”的特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中国回族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中国回族开始形成。 “ “色目人色目人” ” 穆斯林穆斯林在元代社会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高于汉人与南人,在元代社会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高于汉人与南人,其中又以其中又以“ “回回回回” ”为最多。元政府对伊斯兰教持支持为最多。元政府对伊斯兰教持支持

71、和宽容态度,设立了专门的和宽容态度,设立了专门的“ “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学” ”、“ “回回国回回国子监子监” ”,实行宗教教育,修建并保护各地礼拜寺。伊,实行宗教教育,修建并保护各地礼拜寺。伊斯兰教因此得到迅速传播。斯兰教因此得到迅速传播。159n n明朝实行民族同化政策,让蒙古人和色目人与外族通婚,这客观上促使了回回人口的大量增加,许多汉人也改变宗教信仰。在明代300年间,回回逐渐形成了回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教发挥了重要作用。至此,伊斯兰教也在中国扎下根来,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明代出现了很多回族杰出人物。160常遇春常遇春(13301369) 161海瑞(15

72、14-1587) 郑和 (13711433) 162n n伊斯兰教作为从阿拉伯世界移入的宗教,能在中国扎下根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它自身逐步接受了中国文化传统,适应了中国社会特点,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能够吸纳外来的异质文化,在交融合会中不断充实、壮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特点,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163伊斯兰教习俗伊斯兰教习俗n n伊斯兰教对我国的回、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吉克、伊斯兰教对我国的回、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道德

73、观念和文化艺术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俗、道德观念和文化艺术等都有深刻的影响。n n伊斯兰教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场所伊斯兰教教徒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场所叫清真寺,也称礼拜寺。唐代称叫清真寺,也称礼拜寺。唐代称“ “礼堂礼堂” ”,宋代称,宋代称“ “祀祀堂堂” ”或或“ “礼拜堂礼拜堂” ”,元代始有,元代始有“ “清真寺清真寺” ”之名,以称颂清之名,以称颂清净无染的真主。中国清真寺的风格一般为殿宇式。净无染的真主。中国清真寺的风格一般为殿宇式。也有尖塔圆顶式,主要有大殿、望月楼、宣礼楼、也有尖塔圆顶式,主要有大殿、望月楼、宣礼楼、南北讲堂、浴室等组成。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南

74、北讲堂、浴室等组成。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清真寺内不供奉任何偶像,只以花卉、几何图案故清真寺内不供奉任何偶像,只以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为饰不用动物图形,这是伊斯兰教装或阿拉伯文字为饰不用动物图形,这是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个特点。饰艺术的一个特点。164n n我国清真寺组成人员一般为:阿訇、乡老、海里凡(学员)、寺师傅(管理浴室)等。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严格规定。古兰经明令禁止之物包括: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未颂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这也是中国穆斯林之所以持畜禽到清真寺请阿訇宰杀后方才食用的原因。同时伊斯兰教徒还禁止食用性情凶猛的禽兽,形状怪异的鱼类,如鹰、枭、虎、狼、狗、熊、鲸、鳖龟等

75、。伊斯兰教徒亦禁止饮酒。165伊斯兰教节日习俗伊斯兰教节日习俗 n n开斋节开斋节 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是“ “开斋节开斋节” ” ,我国新疆地,我国新疆地区称之为区称之为“ “肉孜节肉孜节” ”。庆祝斋戒满月园满结束。按。庆祝斋戒满月园满结束。按教法规定,每年伊斯兰教月,称为斋月。凡是成教法规定,每年伊斯兰教月,称为斋月。凡是成年健康的穆斯林在教历九月封斋,斋月期间,穆年健康的穆斯林在教历九月封斋,斋月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的白天,不吃不唱,谓之封斋,在这期间,一个的白天,不吃不唱,谓之封斋,在这期

76、间,一心只敬真主,戒除一切俗念,纯净思想,一心向心只敬真主,戒除一切俗念,纯净思想,一心向主。经过一个月的斋戒,于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主。经过一个月的斋戒,于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后的第二天,即行开斋,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后的第二天,即行开斋,故名开斋节。若未见新月,则顺延,但一般不超故名开斋节。若未见新月,则顺延,但一般不超过三天。过三天。166n n圣纪节 阿拉伯语称“冒路德节”,与“开斋节”、“古尔邦节”并称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在每年教历3月12日进行,相传这天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逝世日,亦称“圣忌”。我国穆斯林习惯上把二者合并纪念,俗称“办圣会”。为缅怀其功德,举行纪念

77、活动,主要包括诵经、赞圣和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当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听教长、阿訇讲经,然后游玩一天,有的还宰杀牛羊,设宴聚餐。167n n古尔邦节古尔邦节 亦称亦称“ “宰牲节宰牲节” ”、“ “牺牲节牺牲节” ”、“ “忠孝节忠孝节” ”,“ “古尔邦古尔邦” ”是是阿拉伯语,原意是献牲,阿拉伯语,原意是献牲,“ “宰牲节宰牲节” ”是其意译,时间是其意译,时间为伊斯兰教历的为伊斯兰教历的1212月月1010日。这天上午日。这天上午1010点左右,回点左右,回民头戴小白帽,衣冠整齐,拥入清真寺进行会礼叩民头戴小白帽,衣冠整齐,拥入清真寺进行会礼叩拜,会礼结束后,举行别开生面的典礼,在条件好拜,会

78、礼结束后,举行别开生面的典礼,在条件好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所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骆驼。所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赠亲邻和招待来客之用,一份济贫施舍。典礼完毕赠亲邻和招待来客之用,一份济贫施舍。典礼完毕后,众人开始访亲问友,馈赠礼物,互相庆贺。新后,众人开始访亲问友,馈赠礼物,互相庆贺。新疆哈萨克、塔吉克等族,在这一天还要举行叼羊、疆哈萨克、塔吉克等族,在这一天还要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大型活动。赛马、摔跤等大型活动。168n n中国早期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寺是:杭州凤凰寺、扬州的仙鹤寺、泉州的麒麟

79、寺和广州的狮子寺。n n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是:喀什艾提尕尔大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寺。 169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n n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与西安化觉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新疆喀什艾与西安化觉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相提并论,驰誉国内。始建明洪武提尕尔清真寺相提并论,驰誉国内。始建明洪武年间,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年间,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占地占地11021102平方米,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平方米,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

80、建筑物。每逢礼拜、宗教节日,穆斯林汇集在此建筑物。每逢礼拜、宗教节日,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举行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该寺是西宁市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该寺是西宁市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 1700320731403207314171172西安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n n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是伊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

81、公元唐天宝元年(公元742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全寺总面积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全寺总面积1.31.3万平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6000平方米,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平方米,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四进院。共分四进院。n n大清真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国民族风格,然大清真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国民族风格,然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

82、建筑艺术风格巧夺天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巧夺天工的结合,令人观止,因而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的结合,令人观止,因而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173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174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n n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是中国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它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最大的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它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约建于明正统(区喀什市,约建于明正统(1436144914361449)年间地,该)年间地,该寺占地面积寺占地面积1.681.68万平方米,坐

83、西朝东,位于市中心广万平方米,坐西朝东,位于市中心广场。建寺之前,这里原是一片公墓,大约在公元场。建寺之前,这里原是一片公墓,大约在公元1442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 米尔扎首先在这里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用来祷告他的亲友们的亡灵。到建立了一所清真寺,用来祷告他的亲友们的亡灵。到了公元了公元15381538年,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年,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米尔扎孜外力,又将寺院扩建,改为聚礼用的大寺。父米尔扎孜外力,又将寺院扩建,改为聚礼用的大寺。后分别于后分别于1616世纪上半叶、世纪上半叶、1818世纪末和世纪末

84、和1919世纪中叶进行世纪中叶进行修建、扩建,重新规划全寺布局,形成今天的规模和修建、扩建,重新规划全寺布局,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气势。气势。 175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 176广州怀圣寺广州怀圣寺n n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之一,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 “至圣至圣” ”穆罕默德,故名穆罕默德,故名怀圣寺。地处古阿拉伯商聚居的怀圣寺。地处古阿拉伯商聚居的“ “蕃坊蕃坊” ”。又因寺内有。又因寺内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称光塔寺。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称光塔寺。n n怀圣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怀圣寺坐北向南

85、,占地面积29662966平方米,在主轴线上平方米,在主轴线上依次建有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光塔在依次建有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光塔在寺西南角,还有回廊和碑亭。光塔始建于唐代,高寺西南角,还有回廊和碑亭。光塔始建于唐代,高36.336.3米,青砖砌筑,塔身圆筒形,向上有收分,表层米,青砖砌筑,塔身圆筒形,向上有收分,表层涂抹灰砂,塔身开长方形采光小孔,塔内设二螺旋形涂抹灰砂,塔身开长方形采光小孔,塔内设二螺旋形楼梯,双梯绕塔心盘旋而上,各自直通塔顶。塔顶原楼梯,双梯绕塔心盘旋而上,各自直通塔顶。塔顶原有金鸡,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明初为飓风所坠。顶有金鸡,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

86、明初为飓风所坠。顶部用砖牙叠砌出线脚,上砌尖形顶,为部用砖牙叠砌出线脚,上砌尖形顶,为19341934年重修。年重修。此塔为国内现存伊斯兰教建筑最早最具特色的古迹之此塔为国内现存伊斯兰教建筑最早最具特色的古迹之一。一。177178银川南关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n n清顺治元年始建于南门外,清顺治元年始建于南门外,19531953年经过扩建,成年经过扩建,成为一座拥有大殿为一座拥有大殿6363间、面积间、面积12001200多平方米,南北多平方米,南北配房配房4141间,占地为间,占地为1.31.3多公顷的建筑群,其规模居多公顷的建筑群,其规模居银川市城区七寺之首。银川市城区七寺之首。1981

87、1981年重建为阿拉伯建筑年重建为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寺院。面积为风格的寺院。面积为20742074平方米,分上、下二层,平方米,分上、下二层,礼拜大殿设在上层,下层为小礼拜殿、男女淋浴礼拜大殿设在上层,下层为小礼拜殿、男女淋浴室、阿訇住房,以回廊相连。大殿前的方塔形邦室、阿訇住房,以回廊相连。大殿前的方塔形邦克楼和两侧长廊,使整个寺院的风格浑然一体,克楼和两侧长廊,使整个寺院的风格浑然一体,呈现出典型的阿拉伯伊斯兰建筑特色,成为宁夏呈现出典型的阿拉伯伊斯兰建筑特色,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一处旅游景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独具特色的一处旅游景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179银川南关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

88、大寺180泊头清真寺泊头清真寺n n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1404),明嘉靖(),明嘉靖(15211521年年- -15671567年)、万历年间(年)、万历年间(15721572年年-1620-1620年)重修,明年)重修,明崇祯年间(崇祯年间(16271627年年-1644-1644年)扩建。寺座西朝东,年)扩建。寺座西朝东,建筑面积建筑面积29192919平方米。寺内院落基本上分为三重:平方米。寺内院落基本上分为三重:前院、中院和殿庭。前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堂,中前院、中院和殿庭。前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堂,中间是望月楼;中院为南北配殿;殿庭有南北讲堂,间是望月楼;中院为南

89、北配殿;殿庭有南北讲堂,大殿前月台东端有花殿阁。望月楼高大殿前月台东端有花殿阁。望月楼高2424米,楼内米,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大殿包括抱厦、前殿、中殿、下为阁,上为厅。大殿包括抱厦、前殿、中殿、后窑殿四部分,平面呈凸形。后窑殿是全寺最高后窑殿四部分,平面呈凸形。后窑殿是全寺最高点。点。 该寺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布局完整,保存该寺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布局完整,保存较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较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181泊头清真寺泊头清真寺182183牛街礼拜寺牛街礼拜寺n n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

90、(996年),明朝成化十年(1474 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和碑亭等。寺内东南小院有2座筛海坟,据碑载,为宋末元初来华讲学的麦地那额鲁人穆罕默德.本.艾哈默德和布哈拉人阿里。寺内还藏有古兰经阿波文对照手抄本、木刻和明清香炉等珍贵文物。 184牛街礼拜寺牛街礼拜寺185186扬州普哈丁墓扬州普哈丁墓n n普哈丁墓俗名回回堂,位于扬州古运河东岸岗上。普哈丁墓俗名回回堂,位于扬州古运河东岸岗上。普哈丁墓俗名回回堂,位于扬州古运河东岸岗上。普哈丁墓俗名回回堂,位于扬州古运河东岸岗上。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第十六世裔

91、孙,南宋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第十六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咸淳年间(咸淳年间(咸淳年间(1265126512741274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人。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人。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

92、阿拉伯式建筑,初人。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立的时立的

93、时立的时立的“ “先贤历史记略碑先贤历史记略碑先贤历史记略碑先贤历史记略碑” ”,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纪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此外墓园里还集纪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此外墓园里还集纪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此外墓园里还集纪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此外墓园里还集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187扬州普哈丁墓扬州普哈丁墓188思考题思考题n n1.简述中国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n n2.试述佛教中国化的简要历程。n n3.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重大影响?n n4.道教是如何产生的?n n5.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和习俗有哪些?189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