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20164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01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2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主要修订内容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11.8.1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修订背景n n 根据原建设部建标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677 200677 号文的通知,由号文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设,会同有关设计、科研、教学和施工单位对高层建筑混凝土计、科研、教学和施工单位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JGJ3-2002 进行全面修订。进行全面修订。n n 参加修订工作的参加修订工作的设计

2、单位设计单位有:有:北京市建筑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研研究单位究单位有有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司;教学单位教学单位有有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有有北京建工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司。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3、n起草人员:n n徐培福、黄小坤、容柏生、程懋堃n n汪大绥、胡绍隆、傅学怡、肖从真n n方鄂华、钱稼茹、王翠坤、肖绪文n n艾永祥、齐五辉、周建龙、陈 星n n蒋利学、李盛勇、张显来、赵 俭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修订过程简述n n 规程修编准备工作始于 2006 年,2006 年 8 月与主管部门签定规程的修订合同,同年 12月召开修编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宣布修编组成立。完成本规程的送审稿之前,共召开修编组全体工作会议 8 次

4、;参加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协调会 10 余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修订过程简述n n n n 规程修编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先后完成了本规程的讨论稿(第一稿) 、征求意见初稿(第二稿) 、征求意见稿(第三稿) 、送审初稿(第四稿) 、送审稿(第五稿)、送审稿修订稿(第六稿)、报批稿(第七稿)、定稿(第八稿)等版本。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修订过程简述n n 2010 2010 年年 1 1月完成的规程征求意见稿;月完成的规程征求意见稿;n

5、n 2010 2010年年2 2月月2 2日编制组向全国有关设计、研究、日编制组向全国有关设计、研究、教学、施工、质检等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寄送了教学、施工、质检等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寄送了征求意见函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函及征求意见稿 240 240 余份,余份, 并在国家并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进行了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进行了发布;n n 截至截至 2010 2010 年年 4 4 月中旬,编制组共陆续收到月中旬,编制组共陆续收到来自有关单位及专家个人的书面反馈意见来自有关单位及专家个人的书面反馈意见 68 68 份,份,涉及意见和建议涉及意见和建议 700 700 余条。余条。

6、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修订过程简述n n 修订组对反馈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对意见修订组对反馈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对意见进行了汇总、整理,分章节研究提出了处理意见。进行了汇总、整理,分章节研究提出了处理意见。在对反馈意见和建议逐条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在对反馈意见和建议逐条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规程修订的全部内容,于明确了本规程修订的全部内容,于 2010 2010年年 5 5 月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处理报告及规程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处理报告及规程的送审初稿,并在修编组第五次工作会议上对其的送审初稿,并在修编组第五次工作会议上对其进行了仔细讨论,会后形

7、成了本规程的送审稿。进行了仔细讨论,会后形成了本规程的送审稿。后经后经1919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审查,编写组修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审查,编写组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报建设部。建设部于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报建设部。建设部于20102010年年1010月月2121日批复,高规于日批复,高规于20112011年年1010月月1 1日起日起执行。执行。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二、目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存在的疑难问题在新高规中的体现n n1.1.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和方法。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和方法。n n2.2.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和方法。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和方

8、法。n n3.3.短肢剪力墙的具体评判标准和设计要求。短肢剪力墙的具体评判标准和设计要求。n n4.4.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倾覆力矩不同时的设计。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倾覆力矩不同时的设计。n n5.5.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n n6.6.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设计的层间位移比要求。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设计的层间位移比要求。n n7.7.框架结构中的框架结构中的“ “强柱弱梁强柱弱梁” ”的设计要求。的设计要求。n n8.8.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n n9.9.楼层层间位移比是否能适当放松的问题。楼层层间位移比是否能适

9、当放松的问题。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0.10.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和抗震设计的问题。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和抗震设计的问题。n n11.11.混凝土结构风振舒适度计算的问题。混凝土结构风振舒适度计算的问题。n n12.12.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偏小的问题。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偏小的问题。n n13.13.防震缝能否满足抗震要求的问题。防震缝能否满足抗震要求的问题。n n14.14.多塔楼计算分析的原则。多塔楼计算分析的原则。n n15.15.楼梯构件对整体计算的影响要考虑。楼梯构件对整体计算的影响要考虑。n n16.16.托柱转换和托墙转换的区别。托

10、柱转换和托墙转换的区别。n n17. 17. 水平结构舒适度要求。水平结构舒适度要求。n n18.18.框架框架- -筒体结构地震剪力的调整。筒体结构地震剪力的调整。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本次规范修订对很多上一版规范执行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和研究,并在相关的条文中做出了相关规定,便于结构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中的执行。n n具体解决办法反映在相应的修改条文中。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三、本次高规的修改内容主要包括n n1 1、修改了适用范围;、修改了适用范围; n n2 2、修改补充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修改补充

11、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 n n3 3、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增加了、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增加了8 8度度(0.3g0.3g)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 n n4 4、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基本方法及抗连续倒、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基本方法及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塌设计基本要求;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 5、修改、补充了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修改、补充了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 n n6 6、修改、补充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有关内容;、修改、补充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有关内容; n n7 7、调整了、调整了“

12、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及部分构件内及部分构件内力调整系数;力调整系数;n n8 8、修改、补充了框架、剪力墙(含短肢剪力墙)、修改、补充了框架、剪力墙(含短肢剪力墙)、框架框架- -剪力墙、筒体结构的有关规定;剪力墙、筒体结构的有关规定;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9 9、修改、补充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有关规定;、修改、补充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有关规定; n n1010、混合结构增加了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增加了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钢板剪力墙有关设计规定;钢板剪力墙有关设计规定; n n1111、 补充了地下室设计有关规定;补充了

13、地下室设计有关规定;n n1212、修改、补充了结构施工有关规定。、修改、补充了结构施工有关规定。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字体为修改的主要内容。字体为修改的主要内容。n n 字体为新高规条文。字体为新高规条文。n n 字体为修订原因、解释或补充说明。字体为修订原因、解释或补充说明。n n 字体为高亮部分,以引起注意。字体为高亮部分,以引起注意。n n 字体为重点字眼,着重注意部分。字体为重点字眼,着重注意部分。n n 定稿与送审稿的区别之处。定稿与送审稿的区别之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四、对设计影响较大的条文修改n n1 1、调整了设

14、计范围:本规程适用范围调整为、调整了设计范围:本规程适用范围调整为1010层层及及10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房屋高度大于24m24m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n n 第第1.0.21.0.2条:条:本规程适用于本规程适用于1010层及层及1010层以上层以上或房或房屋高度超过屋高度超过28m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非抗震设计和抗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震设防烈度为6 6至至9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

15、用建筑结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规程的有关规定。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段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内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内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修订原因:n n首先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协调,首先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协调,民用建筑设计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相应规定。有相应规定。n n有的住宅建筑的层高较大或住宅的底部几层布置层高较大有的住宅建

16、筑的层高较大或住宅的底部几层布置层高较大的商场(商住楼),其层数虽然不到的商场(商住楼),其层数虽然不到1010层,但房屋总高度层,但房屋总高度已超过已超过28m28m,仍应按本规程进行结构设计。,仍应按本规程进行结构设计。n n大量地震震害及其他自然灾害表明,在危险地段及发震断大量地震震害及其他自然灾害表明,在危险地段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之内建造房屋和构筑物较难幸免灾祸;我裂最小避让距离之内建造房屋和构筑物较难幸免灾祸;我国也没有在危险地段和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内建造高国也没有在危险地段和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内建造高层建筑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应的研究成果。层建筑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应的研究

17、成果。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和基本方法:见1.0.3条和3.11节。n n第1.0.3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修订原因:修订原因:n n近几年,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已在我国近几年,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已在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比较广泛地采用,积累了不少经验。国际上,抗震设计中比较广泛地采用,积累了不少经验。国际上,高层建筑采用抗震性能设计已

18、形成一种发展趋势。(美国高层建筑采用抗震性能设计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美国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陆续提出一些抗震性能设计的文件,年代陆续提出一些抗震性能设计的文件,20082008年年美国:超过美国:超过50m50m;日本;日本19811981年开始:超过年开始:超过60m60m) n n正确应用性能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判断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正确应用性能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判断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针对性地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为发性能,有针对性地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为发展安全、适用、经济的结构方案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展安全、适用、经济的结构方案提供创造性的空间。高规主要修订

19、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条文中提出的条文中提出的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包括: 1 1)“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 2 2)有些工程虽不属于)有些工程虽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但由于,但由于其结构类型或有些部位结构布置的复杂性,难以直接其结构类型或有些部位结构布置的复杂性,难以直接按本规程的常规方法进行设计;按本规程的常规方法进行设计; 3 3)还有一些位于高烈度区()还有一些位于高烈度区(8 8度、

20、度、9 9度)的甲、乙类设度)的甲、乙类设防标准的工程或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工程,出现难以防标准的工程或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工程,出现难以确定抗震等级或难以直接按本规程常规方法进行设计确定抗震等级或难以直接按本规程常规方法进行设计的情况。的情况。为适应上述工程抗震设计的需要,有必要规定可为适应上述工程抗震设计的需要,有必要规定可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1.13.11.1条:条: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应分析结构方案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应分析结构方案的特殊性、选用适宜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特殊性、选用

21、适宜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采并采取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的措施取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的措施。(并分析论证结(并分析论证结构方案可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构方案可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 n n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结构各项因素选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 A、B B、C C、DD四个等级,结构四个等级,结构抗震性能分为抗震性能分为1 1、2 2、3 3、

22、4 4、5 5五个水准(表五个水准(表3.11.13.11.1),每个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每个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相对应。面运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相对应。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本条规定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本条规定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n n1 1)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以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以确定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

23、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以此特殊性作为选用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以此特殊性作为选用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 n n2 2)选用抗震性能目标。选用抗震性能目标。性能目标选用时,一般需性能目标选用时,一般需征求业主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征求业主和有关专家的意见。n n3 3)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证的重点是深入的计算分)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证的重点是深入的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必要的试验验证,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必要的试验验证,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

24、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分析论证分析论证一般需要进行如下工作:一般需要进行如下工作: 1 1)分析确定结构超过本规程适用范围及不规则性的情)分析确定结构超过本规程适用范围及不规则性的情况和程度;况和程度; 2 2)认定场地条件、抗震设防类别和地震动参数;)认定场地条件、抗震设防类别和地震动参数; 3 3)深入的弹性和弹塑性计算分析(静力分析及时程分)深入的弹性和弹塑性计算分析(静力分析及时程分析)并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析)并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4 4)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以及需要加强的关)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以及需要

25、加强的关键部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键部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 5 5)必要时还需进行构件、节点或整体模型的抗震试验,)必要时还需进行构件、节点或整体模型的抗震试验,补充提供论证依据,例如对本规程未列入的新型结构补充提供论证依据,例如对本规程未列入的新型结构方案又无震害和试验依据或对计算分析难以判断、抗方案又无震害和试验依据或对计算分析难以判断、抗震概念难以接受的复杂结构方案;震概念难以接受的复杂结构方案; 6 6)论证结构能满足所选用的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论证结构能满足所选用的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1.23.1

26、1.2条:条: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表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表3.11.23.11.2进进行宏观判别。行宏观判别。对调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位移参考指标名称名称变形参考值变形参考值基本完好基本完好 u ue e 轻微损坏轻微损坏1.521.52 u ue e 轻度损坏轻度损坏2323 u ue e 中等破坏中等破坏34 34 u ue e 不严重破坏不严重破坏0.9 u up p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完好完好轻微损坏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中等破坏不严重破坏不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1/5501/2501/2501

27、/1201/1201/601/60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中筒筒中筒1/10001/10001/5001/5001/2501/2501/1351/135钢筋混凝土框剪、板钢筋混凝土框剪、板柱柱- -剪力墙、框筒剪力墙、框筒1/8001/8001/4001/4001/2001/2001/1101/110钢筋混凝土框支层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1/10001/5001/5001/2501/2501/1351/135钢结构钢结构1/3001/3001/2001/2001/1001/1001/551/55钢框架钢框架- -核心筒、型钢核心筒、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框架- -混凝土核混凝

28、土核心筒心筒1/8001/8001/4001/4001/2001/2001/1101/110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本条所说的本条所说的“关键构件关键构件”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n n例如:水平转换构件及其支承的竖向构件、大跨例如:水平转换构件及其支承的竖向构件、大跨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其支承的竖向构件、大悬挑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其支承的竖向构件、大悬挑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加强层伸臂和周边环带结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加强层伸臂和周边环带结构的竖向支撑构件、承托上部多个楼层框架柱的构的竖向支撑构件、承托上部多个楼层

29、框架柱的腰桁架、长短柱在同一楼层且数量相当时该层各腰桁架、长短柱在同一楼层且数量相当时该层各个长短柱、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个长短柱、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件、重要的斜撑构件等。件、重要的斜撑构件等。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抗规中部分关于抗震性能设计的内容n n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10.1条条文说明中指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其性能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鉴于目前强烈地震下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用尚存在不少经验因素,缺少从强震记录、设计施工资料到实际震害的验证,对结构性能的判断难以十分准确,因此在性能目标选

30、用中宜偏于安全一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2.抗规第抗规第3.10.23.10.2条: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条: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具有针对性:可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具有针对性:可分别选定针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局部部位或关键分别选定针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结构的关键部位、重要构件、次要构件以部位、结构的关键部位、重要构件、次要构件以及建筑构件和机电设备支座的性能目标。及建筑构件和机电设备支座的性能目标。n n条文解释提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条文解释提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

31、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着重提高抗震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高抗震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例如:例如:n n1)1)楼梯楼梯可以提出确保大震下能具有安全避难可以提出确保大震下能具有安全避难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n n2)2

32、)特别不规则、复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结构的水特别不规则、复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结构的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可以提出相应的性能目标,可以提出相应的性能目标,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n n3)3)需要连续工作的机电设备需要连续工作的机电设备其相关部位的层其相关部位的层间位移需满足规定层间位移限值的专门要求,也间位移需满足规定层间位移限值的专门要求,也可提出大震后可修复运行的位移要求;可提出大震后可修复运行的位移要求;n n4)4)玻璃幕墙玻璃幕墙预留变形缝隙。预留变形缝隙。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抗震规范第3.10.

33、3条为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做法和要求,与高规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比如性能目标方面,抗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三个不同地震水准下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变形分为性能14。n n实现相应的性能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设计指标,即各个地震水准下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细部构造的指标。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抗规附录抗规附录M M里面对实现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里面对实现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有比较具体的描述,包括有:法有比较具体的描述,包括有:n n1.1.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构造的抗震等级等不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构造的抗震等级等不同内容的参考指标示例;同内容的参考指标示例;n

34、 n2.2.内力计算、变形计算的方法;内力计算、变形计算的方法;n n3.3.建筑构件和附属设备支座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建筑构件和附属设备支座抗震性能设计方法。n n相比较而言,大部分的需要进行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物一般相比较而言,大部分的需要进行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物一般都是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高规都是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高规给出的条文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的承载力、变形等要求,给出的条文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的承载力、变形等要求,相对而言更为简单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相对而言更为简单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1.

35、43.11.4条:条:n n结构弹塑性计算分析结构弹塑性计算分析除应符合本规程第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5.15.5.1条的规定外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高度高度不超过不超过150m150m的高层建筑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的高层建筑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析方法; 高度高度超过超过200m200m时,应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时,应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高度在高度在150150200m200m之间,可视结构之间,可视结构自振特性和自振特性和不规不规则程度选择静力或时程分析法。则程度选择静力或时程分析法。 高度高度超过超过300m300m的结构或新型结构或特别复杂的结

36、构,的结构或新型结构或特别复杂的结构,应应有两个有两个(由两个不同单位进行)(由两个不同单位进行)独立的计算,独立的计算,进行进行校核。校核。不同不同单位指该工程设计团队之外的另一个设计、咨询单位。()单位指该工程设计团队之外的另一个设计、咨询单位。()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2 2 弹塑性计算分析应以混凝土构件的实际配筋、型钢弹塑性计算分析应以混凝土构件的实际配筋、型钢和钢构件的实际截面规格为基础,不应以估算的配筋和钢构件的实际截面规格为基础,不应以估算的配筋和钢构件替代。(定稿已取消)和钢构件替代。(定稿已取消) 3 3 复杂结构应进行复杂结构应进行施工模拟分析

37、施工模拟分析,应以施工全过程完,应以施工全过程完成后的内力为初始状态。成后的内力为初始状态。 4 4 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双向或三向地震输入双向或三向地震输入。计算计算结果宜取多组波计算结果的包络值;结果宜取多组波计算结果的包络值; (定稿已取消)(定稿已取消) 5 5 应对计算分析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应对计算分析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 (定稿已取消)(定稿已取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 3、增加了对混凝土、钢筋、钢材材料的要求,强、增加了对混凝土、钢筋、钢材材料的要求,强调了应用高强钢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轻质调了应用高强钢筋、高强高性能

38、混凝土以及轻质非结构材料。非结构材料。见见3.23.2节。节。 n n第第3.2.13.2.1条: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构件。 n n第第3.2.23.2.2条:条:高层建筑的填充墙、隔墙等非结构构高层建筑的填充墙、隔墙等非结构构件宜采用各类轻质材料,构造上宜与主体结构柔件宜采用各类轻质材料,构造上宜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并应满足自身的承载力、稳定要求和适性连接,并应满足自身的承

39、载力、稳定要求和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 (定稿已取消)(定稿已取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3.2.2条(定稿):n nn n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等级强度不宜高于C60。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本节规定了关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主要要求,关于局部特殊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钢筋要求;补充了对混合结构中型钢钢材的抗震要求。n n特别提到:混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型钢及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宜采用Q345和 Q235等级的钢材,也可采用

40、Q390、Q420等级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其他钢材;型钢梁宜采用Q235和 Q345等级的钢材。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GB50010-2010中:中:n n1.1.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400、HRB500HRB500、HRBF400HRBF400、HRBF500HRBF500钢筋,钢筋,也可采用也可采用HPB300HPB300、HRB335HRB335、HRBF335HRBF335、RRB400RRB400钢筋;钢筋;n n2.2.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梁、柱纵向受力

41、钢筋应采用HRB400HRB400、HRB500HRB500、 HRBF400HRBF400、HRBF500HRBF500钢筋;钢筋;n n3.3.箍筋宜采用箍筋宜采用HRB400HRB400、HRBF400HRBF400、HPB300HPB300、HRB500HRB500、HRBF500HRBF500钢筋,钢筋,也可采用也可采用HRB335HRB335、HRBF335HRBF335钢筋。钢筋。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 4、调整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要求,增加了、调整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要求,增加了8 8度度0.3g0.3g抗震设防区的房屋适用高度内容;框架结构抗震设

42、防区的房屋适用高度内容;框架结构高度适当降低;板柱高度适当降低;板柱- -剪力墙结构高度增大较多。剪力墙结构高度增大较多。见见3.3.13.3.1条。(与送审稿原条。(与送审稿原3.3.23.3.2条合并)条合并) n n第第3.3.13.3.1条:条: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用高度应区分为A A级和级和B B级。级。A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3.3.1 1-1-1的规定,的规定, B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

43、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3.3.1 1-2-2的的规定。规定。n n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定稿中已取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 5、调整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宽比要求,不再区分、调整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宽比要求,不再区分A A级高度和级高度和B B级高度。级高度。见见3.3.3.3.2 2条。条。n n第第3.3.3.3.2 2条:条: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钢筋混凝土高层建

44、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宜超过表3.3.3.3.2 2的规定。的规定。定稿中已取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修订的内容:n n本次修订将A级高度与B级高度的适用高宽比限值进行了合并处理,不再强调“最大高宽比”概念;将筒中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宽比限值分开规定,适当提高了筒中筒结构的适用高宽比。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6 6、修改了楼层位移比的计算要求及可以适当放松、修改了楼层位移比的计算要求及可以适当放松的条件及限值。的条件及限值。见见3.4.53.4.5条。条。n n第第3.4.5

45、3.4.5条: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n nA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1.2倍,不应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1.5倍;倍;n nB 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 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

46、平均值的1.21.2倍,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1.4倍。倍。n n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Tt 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期T T1 1之比,之比,A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0.9,B B级高度高层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建筑、超过A 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10章所指的复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0.85。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

47、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3.7.3条规条规定的限值的定的限值的40%4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1.6。n n例如:剪力墙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例如:剪力墙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001/1000,当最大层,当最大层间位移角为间位移角为1/25001/2500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最大可放松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最大可放松至至1.61.6

48、。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规定的水平地震力:规定的水平地震力:一般可采用振型分解组合后一般可采用振型分解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偏心。n n水平作用力的换算原则:水平作用力的换算原则:每一楼面处的水平作用每一楼面处的水平作用力取该楼面上、下两个楼层的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力取该楼面上、下两个楼层的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连体下一层各塔楼的水平作用力,可由总水值;连体下一层各塔楼的水平作用力,可由总水平作用力按该层各塔楼的地震剪力大小进行分配平作用力按该层各塔楼的地震剪力大小进行分配计算。计算。n n结构

49、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仍采用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仍采用CQCCQC的效应组合。的效应组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7 7、调整了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调整了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见见3.5.23.5.2条;条;明确了受剪承载力计算范围,明确了受剪承载力计算范围,3.5.33.5.3条。条。n n增加了沿竖向质量不均匀结构的限制:增加了沿竖向质量不均匀结构的限制:见见3.5.63.5.6条;条;n n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见见3.5.73.5.7条;条;n n楼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

50、增大系数由楼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1.151.15调调整为整为1.251.25:见见3.5.83.5.8条。条。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5.23.5.2条:条: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n n1.1.对框架结构,对框架结构,楼层与相邻上层楼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的侧向刚度比 1 1可按式可按式3.5.2-13.5.2-1计计算,且本算,且本层层与相与相邻邻上上层层的比的比值值不宜小于不宜小于0.70.7,与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相邻上部三层刚度

51、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不宜小于0.80.8;n n2.2.对框架对框架- -剪力墙和板柱剪力墙和板柱-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 -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相邻上层楼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的侧向刚度比比 2 2可按式可按式3.5.2-23.5.2-2计计算,且本算,且本层层与相与相邻邻上上层层的比的比值值不宜不宜小于小于0.90.9,当本层层高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大于相邻上层上层层高层高的的1.51.5倍时,倍时,该比该比值不宜值不宜小于小于1.11.1,对结构对结构底部嵌固层,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该比值不宜小于小于1.51.5。

52、(原来均为不应)(原来均为不应)n n对应原高规对应原高规4.4.24.4.2条。条。n nV V为楼层地震剪力;为楼层地震剪力;n n 为层间位移。为层间位移。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5.33.5.3条:条:A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80%,不,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65%;B B级高度高层建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筑的楼层层间抗

53、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75%。n n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斜撑的受剪承的受剪承载力之和。载力之和。 n n 楼层抗侧力结构的承载能力突变将导致薄弱层破坏,楼层抗侧力结构的承载能力突变将导致薄弱层破坏,本规程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提出了限制条件。柱的受剪承载本规程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提出了限制条件。柱的受剪承载力可根据柱两端实配的受弯承载力按两端同时屈服的假定力可根据柱两端实配的受弯承载力按两端同时

54、屈服的假定失效模式反算;剪力墙可根据实配钢筋按抗剪设计公式反失效模式反算;剪力墙可根据实配钢筋按抗剪设计公式反算;斜撑的受剪承载力可计及轴力的贡献,应考虑受压屈算;斜撑的受剪承载力可计及轴力的贡献,应考虑受压屈服的影响。服的影响。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3.5.6条: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n n第3.5.7条:不应采用同一部位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第3.5.2条和3.5.3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5.83.5.8条:条: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承

55、载力变化及竖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及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本规程第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本规程第3.5.23.5.2条、条、3.5.33.5.3条、条、3.5.43.5.4条要求的,该楼层应视为薄弱层,条要求的,该楼层应视为薄弱层,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1.25的增的增大系数。大系数。并应符合本规程第并应符合本规程第4.3.124.3.12条规定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条规定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要求。(定稿中取消该句)(定稿中取消该句)n n本条由原规程第本条由原规程第5.1.145.1.14条修改,薄弱层地震剪力条修改,薄弱层地

56、震剪力增大系数由增大系数由1.151.15调整为调整为1.251.25。n n抗规: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抗规: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于1.151.15的增大系数的增大系数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8 8、 明确结构侧向位移限制条件是针对风荷载或明确结构侧向位移限制条件是针对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计算结果,见见3.7.33.7.3条。条。n n第第3.7.33.7.3条:条: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的楼层层间最大

57、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宜符合以下规定:比宜符合以下规定:n n1 1 高度不大于高度不大于150m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表层高之比不宜大于表3.7.33.7.3的限值;的限值;n n2 2 高度不小于高度不小于250m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1/5001/500;n n3 3 高度在高度在150250m150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按本条第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按本条第1 1款和第款和第2

58、 2款的限值线性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插入取用。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 u u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9 9、增加房屋高度大于、增加房屋高度大于150m150m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见见3.7.43.7.4条。条。n n第第3.7.43.7.4条:条:高层

59、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n n1 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n n 1 1)7 79 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0.5的框架结构;的框架结构;n n 2 2)甲类建筑和)甲类建筑和9 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n n 3 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n n 4 4)房屋高度大于)房屋高度大于150m150m的结构。的结构。n n2 2 下列结构宜进

60、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n n 1 1)本规程表)本规程表4.3.44.3.4所列高度范围且不满足本规程第所列高度范围且不满足本规程第 3.5.23.5.5 3.5.23.5.5 条规定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条规定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n n 2 2)7 7度度、类场地和类场地和8 8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n n 3 3)板柱)板柱-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

61、的比值。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010、增加了风振舒适度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值要求,、增加了风振舒适度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值要求,见见3.7.63.7.6条;条;增加了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增加了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见见3.7.73.7.7条。条。n n第第3.7.63.7.6条:条:房屋高度不小于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载规范GB50009GB50009规定的

62、规定的10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应超过表3.7.63.7.6的限值的限值(表略)(表略)。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结构技术规程JGJ99JGJ9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阻尼比宜取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阻尼比宜取0.010.010.020.02。n n明确了阻尼比取值,对混凝土结

63、构取明确了阻尼比取值,对混凝土结构取0.020.02,对混合结构根,对混合结构根据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取据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取0.010.010.020.02。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7.73.7.7条(送审稿):条(送审稿):楼盖结构宜具有适宜的刚楼盖结构宜具有适宜的刚度、质量及阻尼,其竖向振动舒适度应符合下列度、质量及阻尼,其竖向振动舒适度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定: 1 1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竖向频率不宜小于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竖向频率不宜小于3Hz3Hz; 2 2 不同使用功能、不同自振频率的楼盖结构,其振不同使用功能、不同自振频率的楼盖结构,其振动峰值加

64、速度不宜超过表动峰值加速度不宜超过表3.7.73.7.7限值。楼盖结构竖向振限值。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动加速度可按本规范附录C C计算。计算。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3.7.7条(定稿):楼盖结构宜具有适宜的舒适度。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 竖向振动加速度竖向振动加速度不应超过表3.7.7限值。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第第A A A A.0.0.0.0.2 2 2 2条:条: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可按下列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近

65、似计算:公式近似计算: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第第A A A A.0.0.0.0.3 3 3 3条:条:楼盖结构的阻抗有效重量楼盖结构的阻抗有效重量w w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n n第第第第A A A A.0.0.0.0.1 1 1 1条:条: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加速度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宜宜(原为(原为“ “也可也可” ”)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目前设计中需要针对楼板减震(目前设计中需要针对楼板减震处理的均采用此详细计算方法)处理的均采用此详细计算方法)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

66、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111、调整了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的划分,、调整了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的划分,见见3.9.33.9.33.9.63.9.6条。条。n n第第第第3.9.33.9.33.9.33.9.3条:条:条:条: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

67、合相应的计算和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构造措施要求。构造措施要求。构造措施要求。A A A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的抗震等级应按表的抗震等级应按表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9.33.9.33.9.33.9.3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度为度为度为9 9 9 9度时,度时,度时,度时,A A A 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

68、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n n(框架结构从严,板柱剪力墙结构放宽幅度也较大)(框架结构从严,板柱剪力墙结构放宽幅度也较大)(框架结构从严,板柱剪力墙结构放宽幅度也较大)(框架结构从严,板柱剪力墙结构放宽幅度也较大)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原注4取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9.43.9.4条:条: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B B级高度

69、丙类建筑钢筋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9.43.9.4确定确定。(没变化)(没变化)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3.9.5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n n(相关范围可取主楼周边外延(相关范围可取主楼周边外延1212跨)跨)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抗震设计的高

70、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需要嵌固在地下室其他楼层时,实际嵌固部位所在楼层及以上的地下室楼层(与地面以上结构对应的部分)的抗震等级,可取为与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嵌固部位以下各层可按3.9.5条采用。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9.63.9.6条:条: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

71、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n n本条增加了裙房与主楼相连的本条增加了裙房与主楼相连的“ “相关范围相关范围” ”概念,概念,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三跨的裙房结构,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三跨的裙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裙房可按裙房自身的结构类型确定抗震等以外的裙房可按裙房自身的结构类型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偏置时,其端部有较大扭转效应,也需级。裙房偏置时,其端部有较大扭转效应,也需要加强。要加强。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当地下室为大底盘其上有多个独立的塔

72、楼时,若嵌固部位当地下室为大底盘其上有多个独立的塔楼时,若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板,地下一层高层部分及高层部分受影响范围在地下室顶板,地下一层高层部分及高层部分受影响范围以内部分的抗震等级应与高层部分底部结构的抗震等级相以内部分的抗震等级应与高层部分底部结构的抗震等级相同。地下一层其余部分及地下室二层以下各层(含二层)同。地下一层其余部分及地下室二层以下各层(含二层)的抗震等级可按的抗震等级可按3.9.63.9.6条的方法确定。条的方法确定。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212、增加了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增加了结构抗连续倒塌

73、设计基本要求,见见3.123.12节。节。n n第第3.12.13.12.1条:条: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时,应满足抗连续倒塌概念设安全等级为一、二级时,应满足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的要求;计的要求; 2 2 安全等级一级且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拆除构件方安全等级一级且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拆除构件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n n第第3.12.13.12.1条:条: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结构应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满足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的要求;有特殊要求时,满足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的要求;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拆除

74、构件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拆除构件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2.23.12.2条:条:抗连续倒塌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应符合下列要求:求:n n1 1 应采取应采取(通过)必要的结构连接(通过)必要的结构连接措施措施,增强结构的整,增强结构的整体性。体性。n n (不允许采用仅靠摩擦连接传递重力荷载的传递方式)(不允许采用仅靠摩擦连接传递重力荷载的传递方式)n n2 2 主体结构宜采用多跨规则的超静定结构;主体结构宜采用多跨规则的超静定结构;n n3 3 结构构件应具有适宜的延性,避免剪切破坏、结构构件应具有

75、适宜的延性,避免剪切破坏、 压溃破压溃破坏、锚固破坏、节点先于构件破坏;坏、锚固破坏、节点先于构件破坏;n n4 4 结构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反向承载能力;结构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反向承载能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 5 周边及边跨框架的柱距不宜过大;周边及边跨框架的柱距不宜过大;n n6 6 转换结构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途径;转换结构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途径;n n7 7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宜刚接,梁板顶、底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宜刚接,梁板顶、底钢筋在支座处宜按受拉要求连续贯通;在支座处宜按受拉要求连续贯通;n n8 8 钢结构框架梁柱宜刚接;钢结构框

76、架梁柱宜刚接;n n9 9 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2.33.12.3条:条:抗连续倒塌的抗连续倒塌的拆除构件方法拆除构件方法应符合下列基本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要求: 1 1 逐个分别拆除结构周边柱、底层内部柱以及转换桁逐个分别拆除结构周边柱、底层内部柱以及转换桁架腹杆等重要构件;架腹杆等重要构件; 2 2 可采用弹性静力方法分析剩余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可采用弹性静力方法分析剩余结构的内力与变形; 3 3 剩余结构构件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剩余结构构件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R Rd d SSd d

77、 (3.12.3)(3.12.3) S Sd d 剩余结构构件内力设计值,可按本规程剩余结构构件内力设计值,可按本规程3.12.43.12.4计算;计算; R Rd d剩余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可按本规程剩余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可按本规程3.12.53.12.5采用;采用; 效应折减系数。对中部水平构件取效应折减系数。对中部水平构件取0.670.67,对角部和悬挑水平,对角部和悬挑水平构件取构件取1.01.0,其他构件取,其他构件取1.01.0。其中其中3.12.53.12.5条: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混凝土强度可取标准值;钢材强度,条: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混凝土强度可取标准值;钢材强度,

78、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可取标准值的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可取标准值的1.25 1.25 倍,受剪承载力验算时可取标准值。倍,受剪承载力验算时可取标准值。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2.43.12.4条:条: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时,荷载组合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时,荷载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的内力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3.12.63.12.6条:条:拆除构件不能满足结构抗连续倒塌要求时,拆除构件不能满足结构抗连续倒塌要求时,该构件表面附加该构件表面附加8080kN/mkN/m2 2 侧向偶然作用侧向偶然作用

79、设计设计(标准)(标准)值,值,此时其此时其承载力应满足式承载力应满足式下列公式下列公式的要求。的要求。 R Rd d S Sd d (3.12.6-1) (3.12.6-1) S Sd d =1.2=1.2S S GK GK + 0.5+ 0.5S S QKQK +1.3+1.3S S BKBK (3.12.6-2)(3.12.6-2) S Sd d = =S S GK GK + 0.6+ 0.6S S QKQK + +S S AKAK (3.12.6-2)(3.12.6-2) 式中式中: : R R d d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程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程3.8.13.8.1条计算;条

80、计算; S Sd d 作用组合的效应作用组合的效应(构件内力)(构件内力)设计值;设计值; S S GKGK永久荷载标准值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的效应(产生的构件内力)(产生的构件内力); S S QKQK活荷载标准值产生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效应的效应(产生的构件内力)(产生的构件内力); S S BKBK侧向偶然作用侧向偶然作用设计值的效应设计值的效应(标准值产生的构件内力)(标准值产生的构件内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GB50010-2010中也有这一内中也有这一内容,表达方式不完全一样:容,表达方式

81、不完全一样:n n3.6.13.6.1条: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条: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1 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2 2 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的措施;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的措施; 3 3 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布置备用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布置备用的传力途径;的传力途径; 4 4 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等重要结构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的承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等重要结构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载能力和

82、变形性能; 5 5 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并与周边构件可靠地锚固;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并与周边构件可靠地锚固; 6 6 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6.23.6.2条: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下列条: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下列方法:方法: 1 1 局部加强法:提高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局部加强法:提高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的竖向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的安全储备,也可坏的竖向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的安全储备,也可以直接考虑偶然作用进行设计。以

83、直接考虑偶然作用进行设计。 2 2 拉结构件法:在结构局部竖向构件失效的条件下,拉结构件法:在结构局部竖向构件失效的条件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梁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梁- -拉结模型、悬索拉结模型、悬索- -拉结模型拉结模型和悬臂和悬臂- -拉结模型进行承载力验算,维持结构的整体稳拉结模型进行承载力验算,维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固性。 3 3 拆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拆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拆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拆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能力;也可以采用倒塌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能力;也可以采用倒塌全过程分析进行设计。全过程分析进行设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

84、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313、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1.1倍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倍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采用基本风压(可采用基本风压(5050年重现期)。年重现期)。见见4.2.24.2.2条。条。n n第第第第4.2.24.2.24.2.24.2.2条:条:条:条: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载规范GB50009 GB50009 的规定采用。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的规定采用。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层建筑以及

85、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承载力设计时时应按应按100 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强条)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强条)n n第第第第4.2.24.2.24.2.24.2.2条:条:条:条: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载规范GB50009 GB50009 的规定采用。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的规定采用。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1.1倍采用。(强条)倍采用。(强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原解释:原解释:n n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

86、层建筑的自振特性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尚无实用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有关,目前尚无实用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50年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年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大于60m60m的高层建筑可按的高层建筑可按100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60m60m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是否提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提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n n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50年的高层建筑,年的高层建筑,100100年重现年

87、重现期的风荷载主要用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期的风荷载主要用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如位移计算),也可采用使用极限状态(如位移计算),也可采用5050年重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基本风压)。现期的风压值(基本风压)。改为与广东省标准一致。改为与广东省标准一致。()()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新解释:新解释:n n相对于相对于0202规程,本次修订:规程,本次修订:n n1 1)取消了)取消了“ “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的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增大要求,的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增大要求,主要因为对重要的建筑结构,其重要性已经通过结构重要主要因为对重要的建筑结构,其

88、重要性已经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性系数 0 0体现在结构作用效应的设计值中,见本规程第体现在结构作用效应的设计值中,见本规程第3.8.13.8.1条;条;n n2 2)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如位移计算),其要求)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如位移计算),其要求可比承载力设计适当降低,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或由可比承载力设计适当降低,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或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再作为强制性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再作为强制性要求;n n3 3)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计算时不)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计算时不再强调按再强调按100100年重现期的风压

89、值采用,而是直接按基本风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而是直接按基本风压值增大压值增大10%10%采用。采用。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4、增加了横风向风振效应计算要求。见4.2.54.2.6条。n n第第4.2.4.2.5 5条:条:横风向振动作用明显的高层建筑,应横风向振动作用明显的高层建筑,应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横风向风振的计算范围、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横风向风振的计算范围、方法及顺风向与横风向效应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方法及顺风向与横风向效应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GB50009 的的有关规定。有关规定

90、。n n一般情况下,高度超过一般情况下,高度超过200m 200m 的或自振周期超过的或自振周期超过5s 5s 的高层的高层建筑,宜通过风洞试验研究确定横风向振动的影响。建筑,宜通过风洞试验研究确定横风向振动的影响。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4.2.6条: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时,结构主轴方向的侧向位移应分别符合本规程3.7.3 条的规定。n n横风向效应与顺风向效应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必横风向效应与顺风向效应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必须考虑两者的效应组合。对于结构侧向位移控制,须考虑两者的效应组合。对于结构侧向位移控制,仍可按同时考虑横风向与顺风向影响后的主轴方仍可按同时考

91、虑横风向与顺风向影响后的主轴方向位移确定,不必按矢量和的方向控制结构的层向位移确定,不必按矢量和的方向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间位移。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515、扩大了风洞试验判断确定风荷载的范围,对、扩大了风洞试验判断确定风荷载的范围,对复杂体型和风环境下风洞试验取消了复杂体型和风环境下风洞试验取消了150m150m房屋房屋高度的限制。高度的限制。见见4.2.4.2.7 7条。条。n n第第4.2.4.2.7 7条:条:房屋高度大于房屋高度大于200m200m或有下列情况之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

92、的风荷载。 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 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 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 (0202规程原条文表述:房屋高度大于规程原条文表述:房屋高度大于150m150m,有下列情,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况之一时, )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对结构平面及立面形状复杂、开洞或连体建筑及对结构平面及立面形状复杂、开洞或连体建筑及周围地形环境复杂的结构,都建议进行风洞试验,周围地形环境复杂的结构,都建议进行风洞试验,取消了原规程中取消了原规程中150m 150m 以上才建议考虑的要求。以上才建议考虑的要求。n

93、n对风洞试验的结果,当其与规范建议荷载存在较对风洞试验的结果,当其与规范建议荷载存在较大差距时,设计人员应进行分析判断,合理确定大差距时,设计人员应进行分析判断,合理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取值,因此将条文由原建筑物的风荷载取值,因此将条文由原“采用风采用风洞试验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洞试验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改为改为“进行风洞试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616、扩大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扩大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见见4.3.24.3.2条和条和4.3.144.3.14、4.3.15

94、4.3.15条。条。最小地震剪力最小地震剪力调整,调整,4.3.124.3.12条。条。n n第第第第4.3.24.3.24.3.24.3.2条:条:条:条: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 1 1 1 1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当相交角度大于151515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 2 2 2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

95、称、不均匀的结构,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3 3 3 3 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 7 7 7 7度度(0.15g0.15g0.15g0.15g)、)、)、)、8 8 8 8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 9 4 9 4 9 4 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

96、课件n n本条增加了本条增加了大跨度、长悬挑结构大跨度、长悬挑结构7 7度度时也应考虑竖时也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规定。向地震作用的规定。 大跨度指跨度大于大跨度指跨度大于24m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m8m的转换的转换结构、悬挑长度大于结构、悬挑长度大于2m2m的悬挑结构。的悬挑结构。n n对高层建筑,由于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放大比较明对高层建筑,由于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放大比较明显,因此增加抗震设防烈度为显,因此增加抗震设防烈度为7 7度(度(0.15g0.15g)时也)时也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计算。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计算。n n大跨度、长悬臂结构应验算其自身及其支承部位大跨度、长

97、悬臂结构应验算其自身及其支承部位结构的竖向地震效应。结构的竖向地震效应。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4.3.144.3.14条:条:跨度大于跨度大于24m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于12 m12 m的转换结构和连体结构,悬挑长度大于的转换结构和连体结构,悬挑长度大于5m5m的悬挑结构,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宜的悬挑结构,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宜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进行计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进行计算。时程分析计算时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可算。时程分析计算时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可按规定的水平输入最大值的按规

98、定的水平输入最大值的65%65%采用,反应谱分采用,反应谱分析时结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水平地震析时结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65%采用,但设计地震分组可采用,但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按第一组第一组采用。采用。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4.3.154.3.15条:条:高层建筑中,大跨度结构、悬挑结高层建筑中,大跨度结构、悬挑结构、转换结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构、转换结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不宜小于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用标准值,不宜小于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与表代表值与表4

99、.3.154.3.15所规定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所规定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乘积。其实就是原规范的“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20%”等的另外一种表述,实质是一样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4.3.124.3.12条:条:多遇地震多遇地震多遇地震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式要求: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补充了补充了6 6度时的规定。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度时的规定。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

100、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3.5s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而对于长周期结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中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构,地震动态作用中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尚无法对此作出估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对结尚无法对此作出估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对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

101、值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烈度下的剪力系数,当不满足时,结构总剪力规定了不同烈度下的剪力系数,当不满足时,结构总剪力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改变结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改变结构布置使之达到满足要求。构布置使之达到满足要求。n n 对于薄弱层,本规程对于薄弱层,本规程3.5.83.5.8条规定对层剪力标准值应条规定对层剪力标准值应乘以乘以1.251.25的增大系数,该层剪力放大的增大系数,该层剪力放大1.251.25倍后仍需要满足倍后仍需要满足本条规定,即该层的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本条规定,即该层的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151.15倍。倍

102、。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抗震规范对应本条的条文解释补充n n需要注意:需要注意:1 1)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需要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选型和总体布置需要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大系数方法处理。增大系数方法处理。2 2)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整不满足的楼层。3 3)满足最小地震剪力是结构后)满足最小地震剪力是结构后续抗震计算的前提,只有调整到符合最小剪力要续抗震计算的前提,只有调整到符合

103、最小剪力要求才能进行相应的地震倾覆力矩、构件内力、位求才能进行相应的地震倾覆力矩、构件内力、位移等等的计算分析。移等等的计算分析。4 4)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其计)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其计算的总剪力也需要符合最小地震剪力的要求。算的总剪力也需要符合最小地震剪力的要求。5 5)本条规定不考虑阻尼比的不同,是最低要求,各本条规定不考虑阻尼比的不同,是最低要求,各类结构,包括钢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均需类结构,包括钢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均需一律遵守。一律遵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717、150150米以上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米以上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见见5.

104、1.95.1.9条条。增加了多塔楼结构分塔楼模型计算要求,。增加了多塔楼结构分塔楼模型计算要求,见见5.1.5.1.1414条。条。明确地震作用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以明确地震作用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以折减,折减,见见5.2.15.2.1条。条。首层嵌固时的刚度比不宜小于首层嵌固时的刚度比不宜小于2 2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见见5.3.75.3.7条条文解释。条条文解释。n n第第5.1.95.1.9条:条: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斜撑等构件的轴向变形宜采应分析时,柱、墙、斜撑等构件的轴向变形宜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型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用适当的计算

105、模型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房屋高房屋高度度150m150m以上及复杂高层建筑,以上及复杂高层建筑,应考虑施工过程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的影响。 (后半句是新增的)(后半句是新增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5.1.5.1.1414条:条: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较不利较不利的结果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当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进行结构设计。当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两跨的裙楼结构。的裙楼结构。n n本条为新增内容,增加了分塔

106、楼模型计算要求。本条为新增内容,增加了分塔楼模型计算要求。多塔楼结构振动形态复杂,整体模型计算有时不多塔楼结构振动形态复杂,整体模型计算有时不容易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辅以分塔楼模型计算分容易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辅以分塔楼模型计算分析,取二者的不利结果进行设计较为妥当。析,取二者的不利结果进行设计较为妥当。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5.2.1条: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组合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n n 明确了仅在有地震作用的组合中可以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没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如重力荷载与风的组合)不能考虑连梁刚度折减。 高规

107、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5.3.7条: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n n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虑地上结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虑地上结构以为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构以为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 “相关部位相关部位” ”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E.0.1条公式计算。条公式计算。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818、增加了结构弹

108、塑性分析有关要求,、增加了结构弹塑性分析有关要求,见见5.5.15.5.1条。条。n n第第5.5.15.5.1条: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分析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分析时,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采用静力或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并应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采用静力或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下列规定:n n1 1 当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应根据本规程当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应根据本规程3.113.11节的节的有关规定预定结构的有关规定预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抗震性能目标;n n2 2 梁、柱、斜撑、剪力墙、楼板等结构构件,应根据实梁、柱、斜撑、剪力墙、楼板等结构构件

109、,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分析精度要求采用合适的简化模型;构件的几何际情况和分析精度要求采用合适的简化模型;构件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构件所配的钢筋和型钢、混合结构的钢构件尺寸、混凝土构件所配的钢筋和型钢、混合结构的钢构件应按应按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参与计算;参与计算;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 3 应根据预定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合理取用钢筋、钢应根据预定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合理取用钢筋、钢材、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材、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本构关系本构关系。钢筋和混。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110、设计规范规范GB50010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的有关规定采用;n n4 4 应考虑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影响;影响;n n5 5 进行动力弹塑性计算时,地面运动进行动力弹塑性计算时,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加速度时程的选取的选取以及预估罕遇地震作用时的以及预估罕遇地震作用时的峰值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取值应符合本规程取值应符合本规程第第4.3.54.3.5条的规定;(原来写的是条的规定;(原来写的是5.5.35.5.3条,其实是一样的)条,其实是一样的)n n6 6 应对计算结果的应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行分析和判断。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111、1919、 调整了结构作用组合的有关规定,增加了考调整了结构作用组合的有关规定,增加了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见见5.6.15.6.45.6.15.6.4条。条。n n第第5.6.15.6.1条:条: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无地无地震作用组合且),震作用组合且),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线性关系考虑考虑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n n (5.6.15.6.1)n n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112、设计使用年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为5050年时取年时取1.01.0,设计使用年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为100100年时取年时取1.11.1;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5.6.45.6.4条:条:地震设计状况下,地震设计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表的分项系数应按表5.6.45.6.4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承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承载力有利时,表载力有利时,表5.6.45.6.4中不应大于中不应大于1.01.0。增加了7度竖向地震的要求和竖向地震与水平地震组合时竖向地震为主的组合。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

113、件n n2020、 第第6 6章增加了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章增加了楼梯间的设计要求。见见6.1.46.1.4、6.1.56.1.5条。条。不与框架柱相连之次梁,可按非抗震要不与框架柱相连之次梁,可按非抗震要求进行设计求进行设计 ,见,见6.1.86.1.8条。条。n n第第6.1.46.1.4条:条: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楼梯间应符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合下列要求: 1 1 楼梯间的布置应尽量楼梯间的布置应尽量减小其造成结构平面不规则减小其造成结构平面不规则; 2 2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结构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结构应有足够的应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抗倒塌能

114、力; 4 4 当钢筋混凝土楼梯与主体结构整体连接时,当钢筋混凝土楼梯与主体结构整体连接时,应考虑应考虑楼梯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楼梯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并应对楼梯构件进,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3 3 宜采取构造措施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小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减小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6.1.5条: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4 4 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于层高且不大于4 4米的米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

115、凝土构造柱并采并采用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6.1.8条:不与框架柱相连的次梁,可按非抗震要求进行设计 。n n不与框架柱(包括框不与框架柱(包括框剪结构中的柱)相连的次剪结构中的柱)相连的次梁,可按非抗震设计。梁,可按非抗震设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121、 修改了框架结构修改了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强柱弱梁” ”的设计要求。的设计要求。见见6.2.16.2.1、6.2.26.2.2条。条。n n第第6.2.16.2.1条:条:抗震设计时,除顶层、柱轴压比小于抗震设计时,除顶层、柱轴

116、压比小于0.150.15者者及框支梁柱节点外,框架的梁、柱节点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及框支梁柱节点外,框架的梁、柱节点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端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合的柱端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n n1 1 一级框架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及9 9度时的框架:度时的框架:n n(6.2.1-16.2.1-1) n n2 2 其他情况:其他情况:n n(6.2.1-26.2.1-2) n n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二、三级分别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二、三级分别取取1.51.5和和1.31.3;对其他结构中的框架,一、二、三、四级;对其他结构中的框架,一、二、三、四级分别取分别取1.4

117、1.4、1.21.2、1.11.1和和1.11.1。n n原规范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原规范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cc,一、二、三级分别取,一、二、三级分别取1.41.4、1.21.2和和1.11.1。n n且式且式6.2.1-1 6.2.1-1 和式和式6.2.1-26.2.1-2的顺序也做了调整。的顺序也做了调整。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一级框架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和9 9度时的框架应按实配钢筋进行强柱度时的框架应按实配钢筋进行强柱弱梁的调整,弱梁的调整,无需同时满足(无需同时满足(6.2.1-26.2.1-2)式的要求)式的要求。 n n 梁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楼

118、板钢筋,梁的有效翼缘宽度梁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梁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各国规范也不尽相同。取值,各国规范也不尽相同。本规程建议为梁两侧各本规程建议为梁两侧各6 6倍倍板厚。板厚。n n当框架梁是按最小配筋的构造要求配筋时,为避免出现因当框架梁是按最小配筋的构造要求配筋时,为避免出现因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与弯矩设计值相差太多而无法实现强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与弯矩设计值相差太多而无法实现强柱弱梁的情况,柱弱梁的情况,宜采用实配反算的方法宜采用实配反算的方法确定柱子的受弯承确定柱子的受弯承载力设计。此时条文载力设计。此时条文6.2.1-16.2.1-1公式中的系数公式中的系数1.21.2可适当降低

119、,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但不应低于1.11.1。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6.2.2条: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7、1.5、1.3的乘积。底层框架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n n 增大系数只适用于框架结构,对其他结构类增大系数只适用于框架结构,对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框架,不作此要求。型中的框架,不作此要求。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222、 修改柱修改柱“ “强剪弱弯强剪弱弯” ”的设计规定。的设计规定。见见6.2.36.2.3条。条。n n

120、第第6.2.36.2.3条:条:抗震设计的框架柱、框支柱端部截面的剪力抗震设计的框架柱、框支柱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一、二、三、四级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设计值,一、二、三、四级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 n1 1 一级框架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和9 9度时的框架:度时的框架:n n (6.2.3-16.2.3-1)n n2 2 其他情况:其他情况:n n (6.2.3-26.2.3-2) 柱端剪力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二、三级分别取柱端剪力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二、三级分别取1.31.3、1.21.2;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一、二级分别取;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一、二级分别取1.41.4和和1.21.

121、2,三、,三、四级均取四级均取1.11.1。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323、 增加了三级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增加了三级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取消了原规程的附录要求,取消了原规程的附录C C。见见6.2.76.2.7条。条。n n第第6.2.76.2.7条:条: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的节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应进行抗震验算;四级框架节点可不进点核心区应进行抗震验算;四级框架节点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各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均应符合构行抗震验算。各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均应符合构造措施的要求。造措施的要求。 n n 增加了三级框架节点

122、的验算要求,取消了原增加了三级框架节点的验算要求,取消了原规中规中“各抗震等级的顶层端节点核心区,可不进各抗震等级的顶层端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行抗震验算”的规定及原规程的附录的规定及原规程的附录C C。节点核心。节点核心区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区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范GB50010GB50010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424、 梁端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给出梁端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给出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见见6.3.

123、26.3.2、6.3.36.3.3条。条。增加了框架梁开洞的构造,增加了框架梁开洞的构造,见见6.3.76.3.7条。条。n n第第6.3.26.3.2条:条: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表注2为新增加内容,主要为了便于施工并保证混凝土质量。主要考虑当箍筋直径较大且肢数较多时,箍筋的净距偏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故将箍筋的间距适当放宽。 (强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6.3.36.3.3条:条: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

124、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宜大于大于2.5%2.5%,不应大于不应大于2.75%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大于2.5%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一半;(梁的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梁的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文,“不应大于不应大于2.5%”2.5%”改为改为“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5%”2.5%” ) 2 2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14mm,且分

125、,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积的1/4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2mm12mm;(本款未作修改)(本款未作修改) 3 3 一、二、一、二、三级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向截面尺寸的1/20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

126、/201/20。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6.3.76.3.7条:条: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跨中1/3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0.40.4倍;倍;开洞较大时应进行验算。开洞较大时应进行验算。 梁上洞口周边应梁上洞口周边应配置附配置附加纵向钢筋和箍筋(图加纵向钢筋和箍筋(图6.3.76.3.7),并应符合计算及),并应符合计算及构造要求构造要求。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本条为新增内容,给出了梁上开洞的具体要求。当梁本条为新增内容,给出了梁上开洞的具

127、体要求。当梁承受均布荷载时,在梁跨度的中部承受均布荷载时,在梁跨度的中部1/31/3区段内,剪力较小。区段内,剪力较小。洞口高度较大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洞口上、下的纵向钢筋洞口高度较大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洞口上、下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在梁两端接近支座处,如必须开洞,洞口不宜过和箍筋。在梁两端接近支座处,如必须开洞,洞口不宜过大,且必须经过核算,加强配筋构造。大,且必须经过核算,加强配筋构造。n n 有些资料要求在洞口角部配置斜筋。这样容易导致钢有些资料要求在洞口角部配置斜筋。这样容易导致钢筋之间的间距过小,使混凝土浇捣困难。一般情况下,不筋之间的间距过小,使混凝土浇捣困难。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建

128、议采用。n n 图图6.3.76.3.7可供参考采用。当梁跨中部有集中荷载时,可供参考采用。当梁跨中部有集中荷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考虑。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考虑。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525、 加大了柱截面基本构造尺寸要求。加大了柱截面基本构造尺寸要求。见见6.4.16.4.1条。条。n n第第6.4.16.4.1条:条: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 1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250mm,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四级不宜小于四级不宜小于300mm300mm,一、,一、

129、二、三级时不宜小于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00mm400mm;圆柱直径,非抗震和四;圆柱直径,非抗震和四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50mm350mm,一、二、三级时不宜,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小于450mm450mm; 2 2 柱剪跨比宜大于柱剪跨比宜大于2 2; 3 3 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3。 考虑到抗震安全,本次修订提高了抗震设计时对柱截面最小尺寸考虑到抗震安全,本次修订提高了抗震设计时对柱截面最小尺寸的要求。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矩形截面柱最小截面尺寸由的要求。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矩形截面柱最小截面尺寸由300mm300mm改为改为400mm4

130、00mm,圆柱最小直径由,圆柱最小直径由350mm350mm改为改为450mm450mm。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6、 调整了框架柱轴压比规定,对框架结构及四级抗震等级柱提出更高要求。见6.4.2条。n n第6.4.2条: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4.2的规定; 对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抗震设计时,限制框架柱的轴压比主要是为了保证柱的延性要求。本条中,对不同结构体系中的柱提出了不同的轴压比限值;本次修订对部分柱轴压比限值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四级抗震的轴压比限值。

131、框架结构比原限值降低0.05,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类型中的三级框架柱限值降低了0.05。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当采用设置配筋芯柱的方式放宽柱轴压比限值时,当采用设置配筋芯柱的方式放宽柱轴压比限值时,配筋芯柱的截面尺寸配筋芯柱的截面尺寸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 1 1 当柱截面为矩形时,配筋芯柱也可采用矩形截面,当柱截面为矩形时,配筋芯柱也可采用矩形截面,其边长可取柱截面相应边长的其边长可取柱截面相应边长的1/1/3 3; 2 2 当柱截面为正方形时,配筋芯柱可采用正方形或圆当柱截面为正方形时,配筋芯柱可采用正方形或圆形,其变长或直径不宜小于柱截面

132、边长的形,其变长或直径不宜小于柱截面边长的1/31/3; 3 3当柱截面为圆形时,配筋芯柱宜采用圆形,其直径可当柱截面为圆形时,配筋芯柱宜采用圆形,其直径可取柱截面直径的取柱截面直径的1/1/3 3。n n条文所说的条文所说的“较高的高层建筑较高的高层建筑”是指,高于是指,高于40m40m的的框架结构或高于框架结构或高于60m60m的其他结构体系的混凝土房屋的其他结构体系的混凝土房屋建筑。建筑。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727、 调整了柱最小配筋率要求,给出一级柱端箍筋加密调整了柱最小配筋率要求,给出一级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

133、条件。见见6.4.36.4.3条。条。n n第第6.4.36.4.3条: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条: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n n 1 1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6.4.3-16.4.3-1的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0.2%;抗震设计时,对抗震设计时,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增加0.10.1; 调整了所有框支柱、框架结构柱调整了所有框支柱、框架结构柱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规定。的规定。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

134、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 2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n n n n 2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大于12mm12mm且箍筋肢距且箍筋肢距小于小于150mm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不小于10mm10mm、肢距、肢距不大不大于于200mm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150mm;三级框;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

135、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用6mm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 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的配筋率大于3%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8mm;n n n n第第2 2款增加了第款增加了第2 2项规定,主要考虑当箍筋直径较大且肢数项规定,主要考虑当箍筋直径较大且肢数较多时,箍筋的净距偏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故将箍筋较多时,箍筋的净距偏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故将箍筋的间距适当放宽,的间距适当放宽,以便于施工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以便于施工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但应注意:箍筋的间距放宽后

136、,柱的但应注意:箍筋的间距放宽后,柱的体积配箍率仍需满足体积配箍率仍需满足本规程的相关要求。本规程的相关要求。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828、 调整了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调整了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见见7.1.7.1.8 8条、条、7.2.27.2.2条。条。n n第第7.1.7.1.8 8条:条: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肢剪力墙; B B级高度高层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级高度高层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9 9度的度的A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具有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

137、力墙,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原来在后面)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原来在后面)当采用具当采用具有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不宜大于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50%; 2 2 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3.3.3.3.1 1-1-1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用高度适当降低适当降低,7 7度和度和8 8度度(0

138、.2g 0.2g ) 8 8度(度(0.3g 0.3g )时分别不时分别不宜大于宜大于100m100m、80m80m和和60m60m。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注:注:1 1 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300mm、各肢截面、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 4但不大于但不大于8 8的剪力墙;的剪力墙;n n 2 2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

139、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30%的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结构。n n对于对于L L、T T、十字形剪力墙,、十字形剪力墙,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墙肢高度与厚度之的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最大值比最大值 4 4 8 8时,才为短肢剪力墙。当洞口较小时,才为短肢剪力墙。当洞口较小且连梁刚度较大,剪力墙的受力接近整体小开口墙时,可且连梁刚度较大,剪力墙的受力接近整体小开口墙时,可按整体墙长度判断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按整体墙长度判断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7.2.27.2.2条:条: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应符抗震设计时

140、,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合下列要求: 1 1 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除应符合本规程第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除应符合本规程第7.2.17.2.1条条的要求外,的要求外,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200mm,其他部位,其他部位尚不应小于尚不应小于180mm180mm; 2 2 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分别不宜大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分别不宜大于于0.450.45、0.500.50、0.55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应相应减少比限值应相应减少0.1 0.1 ; 3 3 短肢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的应按本节短肢剪力墙

141、的底部加强部位的应按本节7.2.67.2.6条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其他各层调整剪力设计值,其他各层一、二、三级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的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4、1.21.2和和1.11.1;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4 4 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应符合本规程第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应符合本规程第7.2.147.2.14条的要求;条的要求; 5 5 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部位一一, , 二级不宜小于二级不宜小于1.2%1.2%,三,三、四、四级不宜小

142、于级不宜小于1.0%1.0%;其他部位;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一、二级不宜小于1.0%1.0%,三,三、四、四级级不宜小于不宜小于0.8%0.8%。 6 6 不宜采用一字型短肢剪力墙,不宜采用一字型短肢剪力墙,不宜不宜(原为不应)(原为不应)在一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本条是原规程本条是原规程7.1.27.1.2条部分内容的修改、完善,不条部分内容的修改、完善,不论是否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论是否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所有短肢所有短肢剪力墙都要求满足本条规

143、定剪力墙都要求满足本条规定。n n原规程规定短肢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一、二、原规程规定短肢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分别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分别为0.50.5、0.60.6、0.70.7,本次修订,本次修订不要求提高抗震等级,但第不要求提高抗震等级,但第2 2款降款降低了轴压比限值低了轴压比限值。最大的区别在于原规程是针对。最大的区别在于原规程是针对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本次修订是对所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本次修订是对所有短肢剪力墙。有短肢剪力墙。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929、 调整了剪力墙截面厚度要求,强调了要

144、满足调整了剪力墙截面厚度要求,强调了要满足稳定计算要求。稳定计算要求。见见7.2.17.2.1条。条。n n第第7.2.17.2.1条:条: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n n n n 1 1 应符合本规程附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n n 2 2 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220mm,其他

145、部位不,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应小于180mm180mm;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 3 3 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取消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取消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160mm160mm,其他部位),其他部位)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60mm160mm;(取消无端柱或无翼墙的)(取消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尚尚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80mm180mm(取消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取消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160mm););n n 4 4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6

146、0mm160mm;n n 5 5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160mm。n n n n本条为原规程本条为原规程7.2.27.2.2条部分内容修改而成。墙厚应条部分内容修改而成。墙厚应符合稳定要求符合稳定要求(稳定要求是(稳定要求是先必须满足的第一条件)、先必须满足的第一条件)、并满足最小墙厚要求并满足最小墙厚要求。本次修订取消了厚度与层。本次修订取消了厚度与层高的关系,同时部分最小厚度有所减小,主要是考虑低烈度地区的实际情况。高的关系,同时部分最小厚度有所减小,主要是考虑低烈

147、度地区的实际情况。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0、 调整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见7.2.137.2.16条。n n第7.2.1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一、二、三级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7.2.13的限值。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7.2.147.2.14条:条: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表7.2.147.2.14的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

148、墙结构的剪的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应符合本规程第,约束边缘构件应符合本规程第7.2.157.2.15条的规条的规定;定;表表7.2.147.2.14为低轴压比时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条件为低轴压比时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条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2 2 除本条第除本条第1 1款所列部位外,剪力墙应按本规款所列部位外,剪力墙应按本规程第程第7.2.167.2.16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3 B3 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

149、宜在约束边缘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 12 2层过渡层过渡层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求可低于约,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求可低于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束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要求。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7.2.157.2.15条:条: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可为暗柱、端柱和翼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可为暗柱、端柱和翼墙(图墙(图7.2.157.2.15),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约束边缘构件沿墙

150、肢的长度l lc c和箍筋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和箍筋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7.2.157.2.15的要求,其体积配箍率应按下式计算:的要求,其体积配箍率应按下式计算: 2 2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7.2.157.2.15)的竖向钢筋除应满)的竖向钢筋除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计算要求外,其配筋率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计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一、二、三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应小于级时分别不应小于1.21.2、1.0%1.0%和和1.0%1.0%,并分别不应少于,并分别不应少于8 8 1616、6 6 1616和和6 6 1414的钢筋(符号的钢筋(符号 表示

151、钢筋直径);表示钢筋直径); 3 3 约束边缘构件内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约束边缘构件内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一级不宜大于一级不宜大于100mm1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二、三级不宜大于150mm150mm;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肢距不宜大于300mm300mm,不应大于竖向钢筋间距的,不应大于竖向钢筋间距的2 2倍。倍。 (本款(本款为新增)为新增)v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筋,计入水平分布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fc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取C35。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本条

152、为原规程7.2.16条的修改、完善。补充了三级的要求;补充了按轴压比确定配箍特征值和约束边缘构件长度的规定;补充了箍筋、拉筋肢距的规定;计算配箍率时,箍筋(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再受360MPa的限制;完善了图7.2.15的b、d拉筋。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7.2.167.2.16条:条: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7.2.167.2.16中阴影部分采用,其最小配筋应满足表中阴影部分采用,其最小配筋应满足表7.2.167.2.16的规定,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1、2 2、3 3、4 4、5 5款略

153、)款略)。02规程为箍筋或拉筋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131、 剪力墙分布筋直径及间距不再作为强制性条剪力墙分布筋直径及间距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文,见见7.2.177.2.17、7.2.187.2.18条。条。n n第第第第7.2.177.2.177.2.177.2.17条:条:条:条: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应小于0.20%0.20%。(强条,本条为原规程(强条,本条为原规程7.2.187.2.1

154、8条的修改,条的修改,不再把分布筋间距和直径作为强制性条文)不再把分布筋间距和直径作为强制性条文)n n第第7.2.187.2.18条:条: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宜宜大于大于300mm300mm,直径不应小于,直径不应小于8mm8mm。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1/10。(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由由“不应大于不应大于300mm”300mm”改为改为“不宜大于不宜大于300mm”300mm”,增加了直,增加了直径与墙厚的关系)径与墙厚的关系) n n(抗规剪力墙结构中,竖向

155、钢筋不宜小于(抗规剪力墙结构中,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mm10mm,框,框架架- -剪力墙结构中,分布筋不宜小于剪力墙结构中,分布筋不宜小于10mm10mm。)。)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232、 增加了剪力墙洞口连梁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增加了剪力墙洞口连梁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筋率要求。见见7.2.247.2.24、7.2.257.2.25条。条。n n第第7.2.247.2.24条:条:跨高比(跨高比(l/hl/hb b)不大于不大于1.51.5的连梁,非抗震设的连梁,非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为计时,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为0.

156、20.2;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符合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符合表表7.2.247.2.24的要求;跨高的要求;跨高比大于比大于1.51.5的连梁,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按框架梁的连梁,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按框架梁的要求采用。的要求采用。(新增条文)(新增条文)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7.2.257.2.25条:条:剪力墙结构连梁中,非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剪力墙结构连梁中,非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底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底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5%2.5%;抗震设;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底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

157、大配筋率宜符合计时,顶面及底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宜符合表表7.2.257.2.25的要求。如不满足,则应按的要求。如不满足,则应按实配钢筋实配钢筋进行连梁强进行连梁强剪弱弯的验算。剪弱弯的验算。(新增条文)(新增条文)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修订原因:修订原因:n n为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本规程为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本规程7.2.217.2.21条(原规范第条(原规范第7.2.227.2.22条)规定按强剪弱弯要求计算连梁剪力设计值,条)规定按强剪弱弯要求计算连梁剪力设计值,7.2.227.2.22条(原规范第条(原规范第7.2.237.2.23条)又规定

158、了名义剪应力的上条)又规定了名义剪应力的上限值,两条共同使用,就相当于限制了受弯配筋,连梁的限值,两条共同使用,就相当于限制了受弯配筋,连梁的受弯配筋不宜过大。受弯配筋不宜过大。n n但由于但由于7.2.217.2.21是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获得剪力设计值是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获得剪力设计值(与实际配筋量无关),容易使设计人员忽略受弯钢筋数(与实际配筋量无关),容易使设计人员忽略受弯钢筋数量的限制,特别是在计算配筋值很小而按构造要求配置受量的限制,特别是在计算配筋值很小而按构造要求配置受弯钢筋时,容易忽略强剪弱弯的要求。因此,弯钢筋时,容易忽略强剪弱弯的要求。因此,7.2.247.2.24

159、和和7.2.257.2.25条分别给出了最小和最大配筋率的限值,是新增条条分别给出了最小和最大配筋率的限值,是新增条文,文,以防止连梁的受弯钢筋配置过多。以防止连梁的受弯钢筋配置过多。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此外,02规程7.2.26有关连梁配筋的要求改为非强制性条文7.2.27。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333、 修改了框架修改了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倾覆力矩较多和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倾覆力矩较多和较少时的规定。较少时的规定。见见8.1.38.1.3条。条。板柱板柱-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程度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程度的剪力问题,

160、的剪力问题,见见8.1.108.1.10条。条。增加了板柱增加了板柱- -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规定,规定,见见8.2.38.2.3条。条。n n第第8.1.38.1.3条:条:抗震设计的框架抗震设计的框架- -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符合下列要求: 1 1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161、覆力矩的10%10%时,按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部分应按框架部分应按框架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2 2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覆力矩的10%10%但不大于但不大于50%50%时,按本章时,按本章框架框架- -剪力墙剪力墙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3 3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覆力矩的50%50%但不大于但不大于80%80%时,时,按

162、框架按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进行进行设计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宜按框架结构的规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定采用; 4 4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覆力矩的80%80%时,时,按框架按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进行进行设计设计,但其,但其最大适用高度最大适用高度宜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级和轴压比限值应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163、。当结构的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 -剪力墙结构规定时,剪力墙结构规定时,可可按本规按本规程第程第3.11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和论证。论证。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8.1.10条:抗风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筒体或剪力墙有关能承担不小于8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抗震设计时,应能承担各层全部相应该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而各层板柱部分尚应能承担不小于2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且应符合有关抗震构造的要求。高规

164、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8.2.38.2.3条:条:板柱板柱-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n n1 1 结构分析中规则的板柱结构可用等代框架法,其等代结构分析中规则的板柱结构可用等代框架法,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两侧柱距各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两侧柱距各1/41/4;宜;宜采用连续体有限元空间模型进行更准确的计算分析;采用连续体有限元空间模型进行更准确的计算分析;n n2 2 楼板在柱周边临界截面的冲切应力,不宜超过楼板在柱周边临界截面的冲切应力,不宜超过0.70.7f ft t,超过时应配置抗冲切钢筋

165、超过时应配置抗冲切钢筋或抗剪栓钉或抗剪栓钉(取消尽可能采用高效能抗剪(取消尽可能采用高效能抗剪栓钉以提高抗冲切能力)栓钉以提高抗冲切能力),当地震作用导致柱上板带支座弯矩反,当地震作用导致柱上板带支座弯矩反号时还应对反向作复核。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的验算可按号时还应对反向作复核。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的验算可按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并应考虑节点不平衡弯矩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并应考虑节点不平衡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剪力影响;作用下产生的剪力影响;n n3 3 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且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且钢筋

166、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第3款为原规程8.2.3条,补充了在8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本条本条1 1、2 2两款均为新增条款。两款均为新增条款。n n为确保板柱为确保板柱- -剪力墙结构计算的准确性,第剪力墙结构计算的准确性,第1 1款对款对板柱板柱- -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约定;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约定;n n第第2 2款对板柱款对板柱- -剪力墙的抗冲切能力进行了约束,剪力墙的抗冲切能力进行了约束,同时规定了当板截面冲切强度不满足要求时的构同时规定了当板截面冲切强度不满足要求时的构造措施。造措施。 高

167、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在设计无梁平板(包括有托板者)的抗冲切承载力时,当在设计无梁平板(包括有托板者)的抗冲切承载力时,当冲切应力冲切应力0.7 ft0.7 ft时,常使用箍筋以承担剪力。跨越裂缝时,常使用箍筋以承担剪力。跨越裂缝的竖向钢筋(箍筋的竖向肢)能阻止裂缝开展,但是,当的竖向钢筋(箍筋的竖向肢)能阻止裂缝开展,但是,当竖向筋有滑动时,效果有所降低。一般的箍筋,由于竖肢竖向筋有滑动时,效果有所降低。一般的箍筋,由于竖肢的上下端皆为圆弧,在竖肢受力较大接近屈服时,皆有滑的上下端皆为圆弧,在竖肢受力较大接近屈服时,皆有滑动发生,此点在国外的试验中得到证实。在一

168、般的板柱结动发生,此点在国外的试验中得到证实。在一般的板柱结构中,如不设托板,柱周围之板厚度不大,再加上双向纵构中,如不设托板,柱周围之板厚度不大,再加上双向纵筋使减小,箍筋的竖向肢往往较短,少量滑动就能使应变筋使减小,箍筋的竖向肢往往较短,少量滑动就能使应变减少较多,其箍筋竖肢的应力也不能达到屈服强度。因此,减少较多,其箍筋竖肢的应力也不能达到屈服强度。因此,加拿大规范(加拿大规范(CSA-A23.3-94CSA-A23.3-94)规定,只有当板厚(包括托)规定,只有当板厚(包括托板厚度)不小于板厚度)不小于300mm300mm时,才允许使用箍筋。美国时,才允许使用箍筋。美国ACIACI规范

169、规范要求在箍筋转角处配置较粗的水平筋以协助固定箍筋竖肢。要求在箍筋转角处配置较粗的水平筋以协助固定箍筋竖肢。美国近年大量采用的美国近年大量采用的“抗剪栓钉抗剪栓钉”(Shear StudsShear Studs),能),能避免上述箍筋的缺点,而且施工方便,既有很好的抗冲切避免上述箍筋的缺点,而且施工方便,既有很好的抗冲切性能,又能节约钢材(可省去箍筋的水平段,仅在有暗梁性能,又能节约钢材(可省去箍筋的水平段,仅在有暗梁时配置构造箍筋即可),因此本规程建议尽可能采用高效时配置构造箍筋即可),因此本规程建议尽可能采用高效能抗剪拴钉以提高抗冲切能力。能抗剪拴钉以提高抗冲切能力。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

170、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434、筒体结构高度不同时的设计原则;及框架、筒体结构高度不同时的设计原则;及框架- -核心筒结构核心筒构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墙提高核心筒结构核心筒构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墙提高0.05%0.05%。见见9.1.29.1.2及及9.2.29.2.2条第条第4 4款。款。n n第第9.1.29.1.2条:条: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低于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低于8080mm,高宽比不,高宽比不宜小于宜小于3 3。对高度。对高度不超过不超过60m60m的框架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可按核心筒结构,可按框架框架- -剪力墙剪力墙

171、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n n研究表明,筒中筒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与其高度和高宽比研究表明,筒中筒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与其高度和高宽比有关,当高宽比小于有关,当高宽比小于3 3时,就不能较好地发挥结构的空间时,就不能较好地发挥结构的空间作用,高度由原来规范的作用,高度由原来规范的60m60m提高到提高到80m80m。n n框架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高度和高宽比可不受本条的限制。对核心筒结构的高度和高宽比可不受本条的限制。对于于高度较低高度较低的框架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可按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框架- -抗震墙结构设抗震墙结构设计,计,适当降低核心筒和框架的构造要求适当降低核心筒和框架的构造要求。

172、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9.2.29.2.2条:条: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下列要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下列要求:求:n n (前(前1 1、2 2、3 3条放在第条放在第9.1.79.1.7条中去了)条中去了)n n 4 4 筒体墙的筒体墙的水平、竖向配筋不应少于两排水平、竖向配筋不应少于两排。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时,核心筒主要墙体的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时,核心筒主要墙体的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30%0.30%;n n第第9.2.29.2.2条:条:抗震设计时,核心筒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

173、规抗震设计时,核心筒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定:n n1 1 底部加强部位主要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主要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均不宜小于0.30%0.30%;n n2 2 底部加强部位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角部墙体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墙肢截面高度的1/41/4,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主要采用箍,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主要采用箍筋;筋;n n3 3 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底部加强部位以上角部墙体角部墙体宜按本规程宜按本规程7.2.157.2.15条的规定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设置约束边缘构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

174、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535、 增加了框架增加了框架- -核心筒结构中,当框架承担地震剪力过核心筒结构中,当框架承担地震剪力过低时对框架和核心筒的内力调整要求。低时对框架和核心筒的内力调整要求。见见9.1.119.1.11条。条。n n第第9.1.119.1.11条:条: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应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剪力不应小于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应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20和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框架部分和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中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最大

175、值1.51.5倍倍二者的较小值二者的较小值。n n当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当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力的10%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应增大到结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5%15%,其,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应乘以力应乘以1.11.1,且不大于基底剪力。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且不大于基底剪力。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

176、优秀课件n n第第9.1.119.1.11条:条: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n n1.1.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10%。n n2.2.当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当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总地震剪力的10%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177、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准值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5%15%;此时,;此时,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宜乘以增大系数乘以增大系数1.11.1,但可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但可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再提高。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3.当框架部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当框架部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震剪力标

178、准值的20%20%,但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但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准值的2020和按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和按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n n按本条第按本条第2 2款或第款或第3 3款调整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后,框架柱端款调整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后,框架柱端弯矩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梁端弯矩、剪力应进行相应调整。弯矩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梁端弯矩、剪力应进行相应调整。n n有加强层时,本条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

179、剪力标准值的有加强层时,本条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应包括加强层及其上下层得地震剪力。最大值不应包括加强层及其上下层得地震剪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6、 增加了内筒偏置时的设计要求以及框架-双筒结构的设计要求。见9.2.59.2.7条。n n第第9.2.59.2.5条:条:对内筒偏置的框架对内筒偏置的框架- -筒体结构,应控筒体结构,应控制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单向地震作用下,制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单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应大于该楼层平最大楼层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均值的1.41.4倍,结构扭转为

180、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Tt t与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T1 1之比不应大于之比不应大于0.850.85,且且T T1 1的扭转成分不宜大于的扭转成分不宜大于3030。 n n本条要求对该类结构的位移比和周期比均按本条要求对该类结构的位移比和周期比均按B B级高度高层级高度高层建筑从严控制建筑从严控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9.2.6条:当内筒偏置、长宽比大于2时,宜采用框架-双筒结构。n n第9.2.7条:当框架-双筒结构的双筒间楼板开洞时,其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楼板典型宽度的50,洞口附近楼板应加厚,采

181、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单向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双筒间楼板宜按弹性板进行细化分析。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737、 明确框支墙、框支柱的定义;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明确框支墙、框支柱的定义;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调整;对转换构件水平地震内力增大系数做了放大调高度调整;对转换构件水平地震内力增大系数做了放大调整。整。见见10.2.110.2.1、10.2.10.2.2 2、10.2.10.2.4 4条。条。n n第第10.2.110.2.1条: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转换梁,称为框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转换梁,称为框支梁,转换柱称为框支柱。支梁,转换柱称为框支柱

182、。 (以前的表述基本跟(以前的表述基本跟0202版版相同)相同)n n第第10.2.110.2.1条:条: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形成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本节对带托结构转换层,形成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本节对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带托柱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作出设计规定。转换层的筒体结构作出设计规定。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直接

183、承托被转换构件的梁为转换梁,转换梁以下直接支撑转换梁的柱都是转换柱(一直延续到柱脚),转换框架是由转换梁和转换柱组成的框架。n n同时本条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托柱转换层结构进行了定义:当上部为剪力墙结构,下部部分构件转换为柱时,形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上部为密柱,通过转换构件,下部为稀柱时,形成托柱转换层结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0.2.10.2.2 2条:条: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取至转换层以上

184、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1/10。n n n n第第10.2.10.2.4 4条:条:(将原(将原0202版版10.2.110.2.1条中转换构件条中转换构件的形式放在这里了)的形式放在这里了)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特一、一、二级特一、一、二级(取消三级)(取消三级)转换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转换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计算内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901.90、1.601.60、1.31.30 0(取消(取消1.251.25);转换结构构件应按本规程第转换结构构件应按本规程第4.3.24.3.2条的规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条的规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85、。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838、 增加了三级转换梁构造要求增加了三级转换梁构造要求(这个已取消),(这个已取消),梁梁腹板配筋要求扩大到所有转换梁。腹板配筋要求扩大到所有转换梁。见见10.2.710.2.7条。条。n n第第10.2.710.2.7条:条:转换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转换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n n 1 1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时均不应小于0.30%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取消三级)(取消三级)分别不应小于分别不应小于0.60%0

186、.60%、0.50%0.50%、0.40% 0.40% (取消(取消0.30%0.30%)。n nn n 3 3 偏心受拉的转换梁的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偏心受拉的转换梁的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含墙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含墙端柱)内;端柱)内;沿梁腹板高度应配置间距不大于沿梁腹板高度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直径、直径不小于不小于16mm16mm的腰筋。的腰筋。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3939、 框支梁最小截面高度由不应小于跨度的框支梁最小截面高度由不应小于跨度的1/61/6

187、调整为调整为不宜小于跨度的不宜小于跨度的1/81/8。见见10.2.810.2.8条。条。n n第第10.2.810.2.8条:条:转换梁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转换梁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n nn n 2 2 转换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转换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1/81/8;对梁上托;对梁上托柱的转换梁,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方向的托柱截面宽柱的转换梁,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方向的托柱截面宽度。梁上托剪力墙的框支梁截面宽度不宜大于框支柱相应度。梁上托剪力墙的框支梁截面宽度不宜大于框支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且不宜小于其上墙体截面厚度的方向的截面宽度,且不宜小于其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 2

188、倍和倍和400mm400mm的较大值的较大值。 n nn n4 4 托柱转换梁应沿腹板高度配置腰筋,其直径不宜小于托柱转换梁应沿腹板高度配置腰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12mm,间距不宜大于,间距不宜大于200mm200mm。n nn n9 9 托柱转换梁在转换层宜在托柱位置设置正交方向的框托柱转换梁在转换层宜在托柱位置设置正交方向的框架梁或楼面梁。架梁或楼面梁。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040、 调整了转换柱的轴力、弯矩增大系数,增加调整了转换柱的轴力、弯矩增大系数,增加了三级要求;提出了转换梁柱节点核心区的要求。了三级要求;提出了转换梁柱节点核心区的要求。见见

189、10.2.1110.2.11、10.2.1210.2.12条。条。增加了部分框支剪力增加了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布置、计算规定,增加了框支梁上部墙体的墙的布置、计算规定,增加了框支梁上部墙体的构造规定等内容。构造规定等内容。见见10.2.1610.2.2210.2.1610.2.22条。条。n n第第10.2.1110.2.11条:条:转换柱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转换柱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n nn n2 2 一、二级一、二级(取消三级)(取消三级)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轴力应分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别乘以增大系数1.51.5、1.1.2 2,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考虑该,但计

190、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考虑该增大系数;增大系数;n n3 3 与转换构件相连的与转换构件相连的一、二级一、二级(取消三级)(取消三级)转换柱的上端和转换柱的上端和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弯矩组合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组合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5、1.31.3,其他层转换柱柱端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其他层转换柱柱端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6.2.16.2.1条的规定;条的规定;n n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0.2.1210.2.12条:条:抗震设计时,转换梁、柱的节点核抗震设计时,转换梁、柱的节点核心区应进行抗震验算,节点应符合构造措施的要心区

191、应进行抗震验算,节点应符合构造措施的要求。求。 转换梁、柱的节点核心区应按转换梁、柱的节点核心区应按6.4.106.4.10条规定条规定设置水平箍筋。设置水平箍筋。 n n第第10.2.1610.2.2210.2.1610.2.22条:条:内容较多,较细,可自行内容较多,较细,可自行查阅。查阅。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141、 对箱型转换结构增加了新的要求。对箱型转换结构增加了新的要求。见见10.2.1310.2.13条。条。n n第第10.2.1310.2.13条:条: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厚度均不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厚度均不宜小于宜小于180mm180mm

192、,应根据转换柱的布置和建筑功,应根据转换柱的布置和建筑功能要求设置能要求设置双向横隔板双向横隔板;上、下板配筋设计应同;上、下板配筋设计应同时考虑时考虑板局部弯曲板局部弯曲和和箱形转换层整体弯曲箱形转换层整体弯曲的影响,的影响,横隔板横隔板宜按深梁设计。宜按深梁设计。 n n修订原因:修订原因:箱形转换构件设计时要保证其整体受力作用,箱形转换构件设计时要保证其整体受力作用,因此规定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即顶、底板)厚度不因此规定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即顶、底板)厚度不宜小于宜小于180mm180mm,并应设置横隔板。箱形转换层的顶、底板,并应设置横隔板。箱形转换层的顶、底板截面承载力设计时

193、应该同时考虑这两种弯曲变形在截面内截面承载力设计时应该同时考虑这两种弯曲变形在截面内产生的拉应力、压应力。产生的拉应力、压应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2、 对错层结构错层处框架柱的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见10.4.5条。n n第10.4.5条: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承载力宜符合本规程公式(3.11.3-2)(性能设计)(性能设计)的要求。 n n要求其满足设防烈度地震要求其满足设防烈度地震n n(中震)作用下性能水准(中震)作用下性能水准2 2n n的设计要求。的设计要求。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343、 增加连

194、体结构连接体增加连体结构连接体7 7度度0.15g0.15g时考虑竖向时考虑竖向地震影响的强制性要求,地震影响的强制性要求,见见10.5.210.5.2条;条;增加了增加了6 6度和度和7 7度度0.10g0.10g度连体结构宜考虑竖向地震影响的度连体结构宜考虑竖向地震影响的要求,要求,见见10.5.310.5.3条。条。n n第第10.5.210.5.2条:条:7 7度度0.15g0.15g和和8 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原规范仅对(原规范仅对8 8度要求)度要求) n n第第10.5.310.5.3条:条

195、: 6 6度度和和7 7度度0.10g0.10g抗震设计时,高位抗震设计时,高位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宜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宜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444、连体结构新增的计算要求。、连体结构新增的计算要求。见见10.5.410.5.4、10.5.710.5.7条。条。n n第第10.5.410.5.4条:条: 当连体结构采用滑动连接时,支座滑移当连体结构采用滑动连接时,支座滑移量应能满足两个方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要求,并应量应能满足两个方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要求,并应采取防坠落、撞击措施。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时,采取防

196、坠落、撞击措施。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时,应采用应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复核计算。进行复核计算。n n第第10.5.710.5.7条:条:连体结构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连体结构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连体结构竖向振动频率小于连体结构竖向振动频率小于3Hz3Hz时,应进行竖向振动舒适度的时,应进行竖向振动舒适度的验算;(取消本款)验算;(取消本款) 1 1 刚性连接的连接体刚性连接的连接体楼板应按本规程楼板应按本规程10.2.2410.2.24条进行条进行受剪截面和受剪截面和承载力承载力验算;验算; (即框支层楼板验算要求)(即框支层楼板验算要求) 2 2刚性连接的刚性连接的

197、连体部分楼板较薄弱时,宜补充分塔楼计算分析。连体部分楼板较薄弱时,宜补充分塔楼计算分析。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10.5.710.5.7条修订原因:条修订原因:n n连体结构竖向连体结构竖向舒适度验算舒适度验算的要求。(已取消)的要求。(已取消)n n连体部分楼板的验算连体部分楼板的验算。n n独立承担地震作用独立承担地震作用。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5、 除多塔楼结构外,补充了竖向收进结构、悬挑结构的设计要求。见10.6节。n n第第10.6.110.6.1条:条:多塔楼结构以及体型收进、悬挑程多塔楼结构以及体型收进、悬挑程度超过

198、本规程第度超过本规程第3.5.53.5.5条限值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条限值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应遵守本节的规定。筑结构应遵守本节的规定。n n修订原因:修订原因:将原来多塔楼结构的内容与新增的体将原来多塔楼结构的内容与新增的体型收进、悬挑结构的相关内容合并,统称为型收进、悬挑结构的相关内容合并,统称为“ “竖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0.6.210.6.2条:条:多塔楼结构以及体型收进、悬挑结构,竖向多塔楼结构以及体型收进、悬挑结构,竖向体型突变部位的楼板宜加强,楼板厚度不宜小于体型突变部位的楼板宜加强,楼板

199、厚度不宜小于150mm15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0.25%。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造措施。 n n第第10.6.310.6.3条:条:抗震设计时,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抗震设计时,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列要求:n n 4 4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可按本规程第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可按本规程第5.1.5.1.1414条规定的条规定的整体和分塔楼计算模型分别验算整体结构和各塔楼结整体和分塔楼计算模型分别验算整体结构和各塔楼结构扭

200、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的比值,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的比值,并应符合本规程第并应符合本规程第3.4.53.4.5条的有关要求。条的有关要求。 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明确要求按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明确要求按整体和分塔整体和分塔楼模型分楼模型分别验算。别验算。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0.6.410.6.4条:条:悬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悬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n n 1 1 悬挑部位应采取悬挑部位应采取降低结构自重降低结构自重的措施;的措施;n n 2 2 悬挑部位结构宜采用悬挑部位结构宜采用冗余度较高冗余度较高的结构形式;的

201、结构形式;n n 3 3 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悬挑部位的楼层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悬挑部位的楼层应考虑楼应考虑楼板平面内的变形板平面内的变形,结构分析模型应能反映水平地震对悬挑,结构分析模型应能反映水平地震对悬挑部位可能产生的部位可能产生的竖向振动效应竖向振动效应;n n 4 4 7 7度(度(0.15g0.15g)、)、8 8、9 9度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应度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应考虑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竖向地震的影响;6 6、7 7度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宜考度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宜考虑虑竖向地震的影响竖向地震的影响。(取消竖向地震应采用时程法或竖向(取消竖向地震应采用时程法或竖向反应谱法进

202、行分析,并应考虑竖向地震为主的荷载组合。)反应谱法进行分析,并应考虑竖向地震为主的荷载组合。)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 5 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的关键构件关键构件以及与之以及与之相邻的主相邻的主体结构关键构件体结构关键构件的抗震等级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应提高采用,一级应提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n n6 6 在在预估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悬挑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悬挑结构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宜符合宜符合本规程公式(本规程公式(3.11.3-

203、33.11.3-3)的要求。的要求。n n修订原因:修订原因:本条为新增条文,对悬挑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条为新增条文,对悬挑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悬挑结构在结构一般竖向刚度较差、结构的冗余度不高,悬挑结构在结构一般竖向刚度较差、结构的冗余度不高,因此需要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且应提高悬挑关键构件的因此需要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且应提高悬挑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措施,防止相关部位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发生承载力和抗震措施,防止相关部位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倒塌。结构的倒塌。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0.6.510.6.5条:条:体型收进高层建筑结构、底盘高度超过房屋体

204、型收进高层建筑结构、底盘高度超过房屋高度高度20%20%的多塔楼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的多塔楼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n n 1 1 体型收进处宜采取体型收进处宜采取减小结构刚度变化减小结构刚度变化的措施,上部的措施,上部收进结构的底层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相邻下部区段最大层收进结构的底层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相邻下部区段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间位移角的1.151.15倍倍;n n 3 3 结构偏心收进时,应结构偏心收进时,应加强收进部位以下加强收进部位以下2 2层结构周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边竖向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的配筋构造措施;n n 2 2 抗震设计时,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抗震设计时,体型收进部位

205、上、下各2 2层塔楼周边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采用,当收进部位的采用,当收进部位的高度超过房屋高度的高度超过房屋高度的50%50%时,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应时,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应提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提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修订原因:n n 本条为新增条文,对体型收进结构提出了明本条为新增条文,对体型收进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确要求。n n收进部位形成薄弱部位收进部位形成薄弱部位,因此规定在收进的相邻,因此规定在收进的相邻部位采取

206、更高的抗震措施。部位采取更高的抗震措施。n n限制上部楼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下部结构层间位限制上部楼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的移角的1.151.15倍倍。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6、 调整了混合结构的范围和最大适用高度。见11.1.1、11.1.3条。n n第第11.1.111.1.1条:条:本章本章规定的规定的混合结构,系指由外围混合结构,系指由外围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凝土核心筒所所组成的框架组成的框架- -筒体结构,以及由外围筒体结构,以及由外围钢框筒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

207、土框筒与钢筋混钢框筒或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框筒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凝土核心筒所所组成的筒中筒结构。组成的筒中筒结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原规范条文所指的混合结构系指钢框架或型钢混原规范条文所指的混合结构系指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本次修订做了较本次修订做了较大的调整大的调整。n n为减少柱子尺寸或增加延性而在混凝土柱中设置为减少柱子尺寸或增加延性而在混凝土柱中设置型钢,而框架梁仍为混凝土梁时,该体系不宜视型钢,而框架梁仍为混凝土梁时

208、,该体系不宜视为混合结构,此外对于体系中局部构件(如框支为混合结构,此外对于体系中局部构件(如框支梁柱)采用型钢梁柱(型钢混凝土梁柱)也梁柱)采用型钢梁柱(型钢混凝土梁柱)也不应不应视为混合结构视为混合结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11.1.3条:钢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宜符合表的最大高度宜符合表11.1.311.1.3的要求。的要求。 本次修订混合结构除了框筒之外还增加了筒中筒结构。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747、 钢框架钢框架- -核心筒结构核心筒构造配筋率比普核心筒结构核心筒构

209、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墙提高通剪力墙提高0.1%0.1%。见见11.2.411.2.4条。条。n n第第11.2.411.2.4条:条:钢筋(型钢)混凝土内筒的设计宜符合下列钢筋(型钢)混凝土内筒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取消该段话):要求(取消该段话): 1 1 8 8、9 9度度抗震时,抗震时,应应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在楼面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混凝土筒体交接处及混凝土混凝土筒体交接处及混凝土筒体四角设置型钢柱筒体四角设置型钢柱;7 7度度抗震时,抗震时,宜宜在上述部位在上述部位设置型钢柱设置型钢柱。 2 2 外伸臂桁架与核心筒墙体连接处宜设置构造型钢外伸臂桁架与核心筒墙体连接处宜设置构造型钢

210、柱,型钢柱宜至少延伸至伸臂桁架高度范围以外上下柱,型钢柱宜至少延伸至伸臂桁架高度范围以外上下各一层。各一层。( (放到第放到第11.2.711.2.7条去了条去了)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3 3 钢框架钢框架-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为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宜二级的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小于0.35%0.35%,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不宜小于,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不宜小于0.30%0.30%,筒体每隔,筒体每隔2424层宜设置暗梁,暗梁的高度不宜小于层宜设置暗梁,暗梁的高度

211、不宜小于墙厚,其顶面及底部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墙厚,其顶面及底部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30%0.30%。筒。筒中筒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中筒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框架框架-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筒体剪力墙的构造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筒体剪力墙的构造要求同本规程求同本规程9.1.79.1.7条的规定。(取消)条的规定。(取消) 4 4 当连梁抗剪截面不足时,可采取在连梁中设置型当连梁抗剪截面不足时,可采取在连梁中设置型钢或钢板等措施。(取消)钢或钢板等措施。(取消) 这些取消的内容,基本移至第这些取消的内容,基本移至第11.4.1811.4.18条

212、。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1.4.1811.4.18条:条: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内筒的设计,除应符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内筒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合本规程第9.1.79.1.7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n n1 1 抗震设计时,钢框架抗震设计时,钢框架-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筒体底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部加强部位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5%0.35%,筒体,筒体其他部位的分布筋不宜小于其他部位的分布筋不宜小于0.30%0.30%;n n2 2 抗震设计时,框架抗震设计时,

213、框架-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筒体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度的1/41/4,筒体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墙体按本规程第,筒体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墙体按本规程第7.2.157.2.15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n n3 3 当连梁抗剪截面不足时,可采取在连梁中设置型钢或当连梁抗剪截面不足时,可采取在连梁中设置型钢或钢板等措施。钢板等措施。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8、 调整了混合结构计算阻尼比规定。见11.3.5条。n n第11.3.5条

214、:混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为0.04。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0.020.04。n n补充了抗风设计时阻尼比规定。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4949、 调整了混合结构抗震等级规定。调整了混合结构抗震等级规定。见见11.11.1.41.4条。条。n n第第11.11.1.41.4条:条:钢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混凝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混凝土筒体及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土筒体及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1.11.11.11.1.41.41.41.4确定,确定,并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并符合相

215、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强条)(强条)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钢框架钢框架- -混凝土筒体结构中筒体应较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筒体结构中筒体应较混凝土结构中的筒体采取更为严格的构造措施。的筒体采取更为严格的构造措施。n n本次修订增加了筒中筒结构体系中构件的抗震等本次修订增加了筒中筒结构体系中构件的抗震等级。型钢混凝土构件仍不出现特一级。级。型钢混凝土构件仍不出现特一级。n n不同抗震等级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建不同抗震等级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

216、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0、 补充了混合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的有关要求,见11.4.811.4.10条。n n第第11.11.4 4.8.8条:条: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及节点可按本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及节点可按本规程附录规程附录F F进行设计。进行设计。n n(实际上与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实际上与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CECS 28:9090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1.11.4 4.9.9条:条: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宜满足下列构造要求: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宜满足下列构造要求:n n1 1 钢管直径钢

217、管直径不宜小于不宜小于400400mmmm。n n2 2 钢管壁厚钢管壁厚不宜小于不宜小于8 8mmmm。n n3 3 钢管外径与壁厚的比值钢管外径与壁厚的比值D/tD/t宜在宜在(20(20100100)(235/)(235/f fy y) )之间,之间,f fy y为钢材为钢材的屈服强度。的屈服强度。n n4 4 圆钢管混凝土柱的圆钢管混凝土柱的套箍指标套箍指标 ,不应小于,不应小于0.50.5,也不宜大于,也不宜大于2.52.5。n n5 5 柱的柱的长细比长细比 不宜大于不宜大于8080。n n6 6 轴向轴向压力偏心率压力偏心率e e0 0/ /r rc c不应大于不应大于1.01.

218、0,e e0 0为偏心距,为偏心距,r rc c为核心混凝土为核心混凝土横截面半径。横截面半径。n n7 7 钢管混凝土柱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时,柱内或柱外应设置与梁上下翼钢管混凝土柱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时,柱内或柱外应设置与梁上下翼缘位置对应的加劲肋。加劲肋设置于柱内时,应留孔以利混凝土浇灌。缘位置对应的加劲肋。加劲肋设置于柱内时,应留孔以利混凝土浇灌。加劲肋设置于柱外时,应形成加劲环板。加劲肋设置于柱外时,应形成加劲环板。 n n8 8 直径大于直径大于2m2m的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钢管内混的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钢管内混凝土收缩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凝土收缩对构件受

219、力性能的影响。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1.11.4 4.10.10条:条: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宜满足下列构造要求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宜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 1 1 钢管截面钢管截面边长尺寸边长尺寸不宜小于不宜小于400400mmmm; 2 2 钢管钢管壁厚壁厚不宜小于不宜小于8 8mmmm; 3 3 钢管截面的钢管截面的高宽比高宽比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 2,当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最大,当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最大边尺寸大于等于边尺寸大于等于800mm800mm时,宜采取在柱子时,宜采取在柱子内壁上焊接栓钉、纵内壁上焊接栓钉、纵向加劲肋等构造措施向加劲肋等构造措施。

220、 4 4 钢管管壁板件的钢管管壁板件的边长与其厚度的比值边长与其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不应大于6060 ; 5 5 柱的柱的长细比长细比 不宜大于不宜大于8080; 6 6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比轴压比应按本规程公式(应按本规程公式(11.4.411.4.4)计算)计算,不宜大于不宜大于表表11.11.4.104.10的限值。的限值。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151、 增加了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规定,增加了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规定,见见11.11.4 4.11.1111.11.4 4.15.15条。条。n n第第11.11.4 4.11.11条

221、:条:当核心筒墙体承受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均当核心筒墙体承受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均较大时,核心筒墙体可采用较大时,核心筒墙体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或钢板混凝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或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的受剪截面及受剪承载,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的受剪截面及受剪承载力应符合本规程力应符合本规程11.11.4 4.12.12、11.11.4 4.13.13条的要求条的要求,其构造设,其构造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计应符合本规程第11.4.1411.4.14、11.4.1511.4.15条的规定条的规定。n n(取消其他截面承载力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取消其他截面承载力

222、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JGJ138进进行截面设计。)行截面设计。)n n本条所指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指设置两端型钢暗柱、上下有本条所指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指设置两端型钢暗柱、上下有型钢暗梁,中间设置钢板,形成的钢型钢暗梁,中间设置钢板,形成的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1.11.4 4.12.12条: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要求:n n1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持久、短暂设计状况n n (11.11.4 4.12-1.12-1)n n (

223、11.11.4 4.12-2.12-2)n n2 2 地震设计状况地震设计状况n n (11.11.4 4.12-3.12-3)n n (11.11.4 4.12-4.12-4)n n试验研究表明,两端设置型钢或内藏钢板的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以提试验研究表明,两端设置型钢或内藏钢板的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以提供良好的耗能能力,其受剪截面限制条件可以考虑两端型钢和内藏钢供良好的耗能能力,其受剪截面限制条件可以考虑两端型钢和内藏钢板的作用,扣除两端型钢和内藏钢板发挥的抗剪作用后,对钢筋混凝板的作用,扣除两端型钢和内藏钢板发挥的抗剪作用后,对钢筋混凝土部分承担的剪力控制其平均剪应力。土部分承担的剪力控制其

224、平均剪应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11.4.13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n n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n n (11.11.4 4.13-1.13-1)n n2 地震设计状况n n(11.11.4 4.13-2.13-2)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11.4.14条: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n n1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本规程第7.2.13条的限值,其轴压比

225、可按下式计算。(也就是普通钢筋混凝(也就是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要求)土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要求)n n (11.4.14)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2 2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在楼层标高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在楼层标高处宜设置暗梁。宜设置暗梁。 n n3 3 端部配置型钢的混凝土剪力墙,型钢的保护层厚度宜端部配置型钢的混凝土剪力墙,型钢的保护层厚度宜大于大于100mm100mm;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墙端型钢,且;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墙端型钢,且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n n4 4 周边有型钢混凝

226、土柱和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周边有型钢混凝土柱和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周边柱型钢,且应满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周边柱型钢,且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当采用间隔穿过时,宜另加补强钢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当采用间隔穿过时,宜另加补强钢筋。周边柱的型钢、纵向钢筋、箍筋配置应符合型钢混凝筋。周边柱的型钢、纵向钢筋、箍筋配置应符合型钢混凝土柱的设计要求。土柱的设计要求。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1.11.4 4.15.15条: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尚应符合下列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造要求: 1 1 钢板混

227、凝土剪力墙体中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体中的钢板厚度钢板厚度不宜不宜小于小于10mm10mm,也不宜,也不宜大于墙厚的大于墙厚的1/151/15。 2 2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墙身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墙身配筋率配筋率不宜小于不宜小于0.40%0.40%。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00mm,且应与钢板可靠连接。,且应与钢板可靠连接。 3 3 钢板与周围型钢构件宜钢板与周围型钢构件宜(取消优先)(取消优先)采用焊接采用焊接。 4 4 钢板与混凝土墙体之间连接件的构造要求可参照钢板与混凝土墙体之间连接件的构造要求可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GB50017中关于组合

228、梁抗剪连接中关于组合梁抗剪连接件构造要求相关部分,件构造要求相关部分,栓钉间距栓钉间距不宜大于不宜大于300mm300mm。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5 5 在钢板墙角部在钢板墙角部1/51/5板跨且不小于板跨且不小于1000mm 1000mm 范围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分布钢筋、抗剪栓钉范围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分布钢筋、抗剪栓钉间距宜适当加密。间距宜适当加密。6 6 四周焊接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节点可按图四周焊接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节点可按图11.5.1511.5.15采用。采用。 (取消本款)(取消本款)图11.5.15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节点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

229、容优秀课件n n从试验情况来看,钢板与周围构件的连接越强,从试验情况来看,钢板与周围构件的连接越强,则承载力越大。为充分发挥钢板的强度,建议钢则承载力越大。为充分发挥钢板的强度,建议钢板四周采用焊接的连接形式。板四周采用焊接的连接形式。n n为使钢板与混凝土能协同工作,应控制内置钢板为使钢板与混凝土能协同工作,应控制内置钢板的厚度。的厚度。n n本规程建议对于钢板组合墙的墙身配筋率不宜采本规程建议对于钢板组合墙的墙身配筋率不宜采小于小于0.35%0.35%。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252、 调整了钢柱及型钢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中型钢的设调整了钢柱及型钢混凝土柱埋入

230、式柱脚中型钢的设计要求。计要求。见见11.11.4 4.17.17条。条。n n第第11.11.4 4.17.17条:条: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 钢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钢柱及型钢混凝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钢柱及型钢混凝土土、钢管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脚;采用埋入式柱脚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脚;采用埋入式柱脚时,应符合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列规定:n n1 1 埋入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且埋入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且不宜不宜小于型钢柱截面长边尺寸的小于型钢柱截面长边尺寸的2.52.5倍;倍;n n2 2 (原第(原第11.5.1811.5.18条:)条:)(取消采用埋入式柱脚时,)(取消采

231、用埋入式柱脚时,)在柱脚部位和在柱脚部位和柱脚向上延伸一层的范围内宜设置栓钉,栓钉的直径不宜小于柱脚向上延伸一层的范围内宜设置栓钉,栓钉的直径不宜小于19mm19mm,其竖向及水平间距不宜大于,其竖向及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mm200mm。n n注:注:当有可靠依据时,可通过计算确定栓钉数量。当有可靠依据时,可通过计算确定栓钉数量。(该部分改为注)(该部分改为注)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5353、 第第1212章修改为章修改为“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补充了一般,补充了一般规定和地下室设计的有关规定;对原规程基础设计内容做规定和地下室设计的有

232、关规定;对原规程基础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简化,合并为一节;对基础设计荷载组合及抗力取了适当简化,合并为一节;对基础设计荷载组合及抗力取值提出要求,值提出要求,见见12.1.612.1.6、12.1.1012.1.10、12.1.1212.1.12、12.2.212.2.2、12.2.312.2.3、12.3.112.3.1条。条。n n第第12.1.612.1.6条:条:(取消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取消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高层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基础底面形心宜与永久作用重力荷载重心重基础底面形心宜与永久作用重力荷载重心重合合;当采用桩基础时,;当采用桩基础时,桩基的竖向刚度

233、中心宜与高层建筑桩基的竖向刚度中心宜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永久重力荷载重心重合主体结构永久重力荷载重心重合。n n表述与原规范条文略有区别,并取消了原规范偏心距计算表述与原规范条文略有区别,并取消了原规范偏心距计算公式。公式。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2.1.1012.1.10条:条: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宜低于C C2525。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置深度按表应根据工程埋置深度按表12.1.10 12.1.10 采用,必要时采用,必要时可设置架空排水层。可设置架空排水层

234、。 参照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修改了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12.1.12条:抗震设计时,独立基础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剪力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抗转动能力。 n n新增条文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2.2.212.2.2条:条: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应综合考虑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应综合考虑上部荷载、岩土侧压力及地下水的不利作用影响。上部荷载、岩土侧压力及地下水的不利作用影响。(取消(取消“ “地下水位标高应综合历年最高水位和使用年限内可能的最高水位慎重选择确地下水位标高应综合

235、历年最高水位和使用年限内可能的最高水位慎重选择确定。扩大定。扩大” ”)地下室应满足整体抗浮要求,可采取排水、地下室应满足整体抗浮要求,可采取排水、加配重或抗拔锚桩(杆)等措施。当地下水具有加配重或抗拔锚桩(杆)等措施。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地下室外墙及底板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腐蚀性时,地下室外墙及底板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防护措施。蚀防护措施。n n明确地下水位标高明确地下水位标高不可简单取勘察报告的勘探期不可简单取勘察报告的勘探期间水位标高作为永久性高层建筑地下室设防水位间水位标高作为永久性高层建筑地下室设防水位。n n可利用室外地形高差设置排水通道,减小水浮力。可利用室外地形高差设置排水通道,减

236、小水浮力。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2.2.312.2.3条:条: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不宜设置变形缝,当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当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 30m40m 设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

237、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浇灌时间宜滞后浇灌时间宜滞后45d45d(原为(原为2 2个月)个月)以上,其混凝土强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度等级应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温入模。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12.2.5条: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设计应满足水土压力及地面荷载侧压作用下承载力要求,其竖向和水平贯通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前后掉了个个)(前后掉了个个)。 n n新增条文。增加对外墙竖向、水平贯通筋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238、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n n第第12.3.112.3.1条:条: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以减小长期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以减小长期重力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差异变形为主,计算地力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差异变形为主,计算地基变形时,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效应采用正常使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效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荷载和地震作用。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采用承台底面

239、的荷载效应采用正常使用状态下荷载效正常使用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相应的抗力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抗力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风荷载组合效应下,最;风荷载组合效应下,最大基底反力不大于承载力特征值的大基底反力不大于承载力特征值的1.21.2倍,平均基倍,平均基底反力不大于承载力特征值。地震作用组合效应底反力不大于承载力特征值。地震作用组合效应下,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下,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240、n n5454、 第第1313章增加了垂直运输,见章增加了垂直运输,见13.413.4节;增加节;增加了脚手架及模板支架规定,了脚手架及模板支架规定,见见13.513.5节;节;增加了大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合结构施工及复杂混凝土结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合结构施工及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有关规定,构施工有关规定,见见13.913.1113.913.11节;节;增加了绿增加了绿色施工要求,色施工要求,见见13.1313.13节;节;取消了原规程取消了原规程13.613.6节节预制构件安装内容。预制构件安装内容。n n5555、 增加了附录增加了附录A A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对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对原规程附录原规程附录DD墙体稳定计算及附录墙体稳定计算及附录E E转换层结构侧转换层结构侧向刚度做了部分修改;增加了附录向刚度做了部分修改;增加了附录F F圆形钢管混凝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土构件设计。 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完毕 谢谢各位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高规主要修订内容优秀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