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010523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回顾o人口与环境的悲观观点n马尔萨斯n“人口爆炸”论n增长的极限o乐观的观点:西蒙o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1第九章第九章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2n人口转变和人口转变理论n人口转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人口的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的不同状况为标志的,人口从低级到高级阶段转变的过程。3o人口转变理论也称人口过渡论或人口演变论,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种人口理论。人口转变论通过对西欧多数国家的人口出人口转变论通过对西欧多数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历史资料的分析,以人口发展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历史资料的分析,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

2、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统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事实,对人口发展必然经历的不同计资料所提供的事实,对人口发展必然经历的不同阶段作出描述性的分析和说明,以此来论证当前不阶段作出描述性的分析和说明,以此来论证当前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人口转变论第一次说明了自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时代以来经济学家一直探讨的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式一种因果关系或者是互利关系,为当代世界人口学界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人口理论之一。4第一节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概述o一、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n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声势浩

3、大的工业革命,拉开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深刻变化的序幕。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疾病能力不断增强,死亡率开始逐步呈现规律性下降的趋势。n另一方面,社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在岗工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市场对高素质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教育培训的费用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人口再生产的成本增加,降低了人们对人口数量的需求,转而提高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出生率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n正是基于此,一些西方人口学家开始试图通过对这一变化进行描述和说明,探究决定人口变动的根本原因,从中对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做出规律性的总结。5二、经典人口转变理论o人口转变的创始兰德里n他结合西欧

4、特别是法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对比分析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阐述了人口发展的阶段性。他认为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是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他把人口发展过程分为:原始阶段、中期阶段、现代阶段。n在原始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因素通过死亡率来影响人口发展,人口的变化直接与食物供应成比例,人口的增加或减少总是伴随着食物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人口死亡率决定人口出生率。n中期阶段,经济因素通过影响婚姻关系来影响生育率,人们为了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往往晚婚甚至不结婚,从而降低生育率并影响人口增长,限制生育达到普及的程度。6p人口转变的创始兰德里p现代阶段,经济的发展加快,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们

5、的生活以及婚姻生育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和家庭自觉避孕节育成为社会风气,家庭人口规模缩小,出现了先是死亡率的大大下降,促使人口剧增,后来又出现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放慢。欧洲产业革命以来的时期属于这个阶段。p兰德里认为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出现了人口再生产的三种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每一次变化,就是一次人口革命。比如西欧出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类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兰德里认为这一变化如同人口领域的一场“革命”。7o汤普森 将欧洲人口发展的经历应用到其他地区的理论结构中来。n根据19081927年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发展状况,将

6、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三类,体现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n第一类,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受到控制且水平比较高,特别是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得更快,因此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也是人口潜力最大的阶段。n第二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以较快的速度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很高的水平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并且不久将变成静止人口,甚至出现人口数量的萎缩。n第三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通过增加生存的机会加以人为的控制,处于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人口低增长、稳定或减退的阶段。8o经典人口转变理论的最终完成者:诺特斯坦n将汤普森提出的三类空间增长模式演绎成时间上依次发生的转变阶段:n第一阶段属于人口高增长

7、阶段,高出生率及开始显著下降的低死亡率,直接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高水平。n第二阶段是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但人口增长的速度仍然较快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人口死亡率继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n第三阶段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都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人口增长更趋缓慢。9o诺特斯坦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论证,得出了决定人口转变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变化的结论。死亡率的下降在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医学进步,而出生率的下降,亦是缘于诸如儿童经济价值的变化、妇女经济地位及家庭传统功能的改变等一系列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而揭示了人口再生产类型演变在于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推动规律。 10第二节 人口

8、转变模式转变o一、芬兰的传统型人口转变模式一、芬兰的传统型人口转变模式o芬兰的人口转变事实成为当时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代表。欧洲各国的情况是:一进入现代,战争、饥饿、传染病造成的死亡率高峰消失了,控制在正常水平上的死亡率缓慢下降。o19世纪后期,死亡率大幅下降逐渐明显,而20世纪则下降得更加急剧。另一方面,出生率在19世纪以前一直保持着高水平,但因国家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俄国、芬兰、东欧和西欧下降到了30,多数在19世纪开始下降,20世纪初加速下降。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死亡率有所改善,冲破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传统高位均衡,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但19世纪末以后出生率下降,从而导

9、致少生少死的低位均衡,在某些国家出现的人口增长几乎停止。11o欧洲出现的由多生到少生少死的转变过程,可以归纳出以下特征:n长期性。北欧、西欧各国是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最早从而人口转变也最早完成的国家。但它们的转变是缓慢的、渐进的,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总体来讲,欧洲的出生率下降始于15世纪后期,而真正完成人口转变的结束时间却划定在20世纪。n滞后性。考察欧洲的人口转变过程,大都是伴随着经济现代化的深入,其人口转变才开始缓慢进行的。现代经济增长,带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家庭的原有结构和家庭传统功能,传统的家庭生育观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而另一方面,欧洲人口转变进程较现代经济发

10、展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在这些早发人口转变的国家在实现了人口转变之后其人口变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主要原因。n干预性。在人口转变早期,死亡率锐降,而生育率未有实质性的下降,这便直接导致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激化。当时的一些欧洲国家尝试通过大量移民来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大量移民使其人口实际增长率有所下降,从而缓和了人口增长过快所造成的压力。12二、日本的稳健型人口转变模式o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人口转变,其在一个较短时间内经历了人口出生率从高出生育率急剧下降,然后达到基本稳定的过程。o但与欧洲发生人口转变的背景不同的是,日本人口转变没有伴随着漫长的工业化进程,它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转变结

11、合起来,将人口问题纳入现代化进程之中。o日本在实现了战后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顺利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13o日本人口转变的特征可以归纳出以下特征:n高效性。一方面在于其完成转变前后仅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人口转变是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人口问题非但没给日本经济的恢复造成太多负面影响,相反,却将其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n控制性。在日本的人口转变进程中,政府的调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面临战后人口激增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果断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鼓励优生少育的政策,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日本人口出生率由44.5下降到17.2 ,较好地预防和解决了由人口问题所引发的问题。n广

12、泛性。日本的人口转变能顺利完成还得力于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n老龄化。日本是闻名全球的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日本自完成人口转变后面临的最为棘手的人口问题。14三、印度的失控型人口转变模式o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但其缺乏有效的人口控制手段,人口高速增长,2045年将超过中国。n前瞻性。早在现代化刚刚起步之时,印度政府就认识到人口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在1952年就开始推行家庭计划,成为最早提出人口控制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的第三世界国家之一。n滞后性。政府的远见卓识最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伴随20世纪70年代政府有关强迫国民节育政策的出台,印度的人口转变进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

13、重创。该项政策引起了国民的强烈反对,致使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独立以来始终徘徊在20左右,减缓了其人口转变进程。n失控性。其主要表现在新生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和避孕措施不力,结果不但确保生育率下降政策不能得到落实,人口反而急剧增长。15四、中国的强控型人口转变模式o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n20 世纪60 年代,高速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 死亡率下降至78,出生率则始终高于30 (1963 年一度达43.37 ),形成了全国第二次生育高峰。n20 世纪70 年代,减速增长阶段减速增长阶段,出生率由1970 年的33.43 降到1980 年的18.21 。总和生育率由1970 年的5.81降到1979

14、 年的2.75。n20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阶段持续增长阶段,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后人口转变时期”,主要特征是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从生育意愿(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的生育意愿多数为2个以上, 20世纪90年代后均低于更替水平)和生育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地低于更替水平)都成功地跨越了更替水平这一“瓶颈”,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n但“三低” 存在的同时,人口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就是低出低出生率(低生育水平),高增长量生率(低生育水平),高增长量。16一组数据(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 )o新中国建立后,妇女总和生育率经

15、历了迅速上升(19501957),大幅下降(19581961),猛烈反弹(19621963),高位整理(19641971),逐渐下降(19721990),低位徘徊(1991至今)几个阶段。目前已降低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长期低于2.1。o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形势、人口政策有很强相关性。总和生育率的变化也直接左右着人口总量的变化。 17o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实施,人口增长迅速,总和生育率持续攀升;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形势严峻,人口非正常死亡大量增加,粮食异常紧张,所以总和生育率大幅下降;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口和总和生育率猛烈反弹,其幅

16、度要大大高于经济恢复的速度,之后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高位整理。由于七十年代就业困难,加上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推广避孕药具,所以总和生育率开始逐步下降。o到90年代以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内在地具有调节人口增长的功能,抚养孩子的成本大幅上升,会迫使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和进城农民工降低生育率,所以妇女总和生育率始终在低位徘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要求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18o如果维持目前的计生政策,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低位整理态势,中国的人口增长始终长期低于生育更替水平,那么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总人口绝对数量将会开始负增长。目前,在上海等特大城市,老龄

17、化进程异常迅猛,社会保障压力巨大,户籍人口负增长的态势已经持续近十年,这和上海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太低是有直接关系的。 19o中国官方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 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并稳定至今。” o但事实上,中国最近十年甚至十五年间,总和生育率是大大低于1.8这个警戒线的。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以及最近10多年的每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及生育调查均显示,上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5,从没有接近过1.8。 o1992年国

18、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38万人调查申报的全国1991年和1992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5和1.52,大大低于总和生育率为2.1的替代水平。人们不相信38万人调查的结果,也没有其他可信的数据来源,大家期待着1995年国家统计局的“小普查”结果。然而结果令人失望,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56,甚至比政策生育率还低0.2。到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更令他们吃惊, 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到1.22。2005年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34 。 20o讨论:你觉得我国过低的总和生育率会带来哪些后果?21o中国人口转变的几个特征

19、n快速性。建国以后一段时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n强控性。具有我国特色而且争议很大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降低人口出生率和加速我国人口转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生育政策所显示的控制能力是影响生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n波动性。出生率下降至一定水平后进入一段波动时期,构成了中国人口转变的一大特色。n不平衡性。中国幅员辽阔,在某种程度上是造成各地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环境等方面呈现差异性的直接原因,这种差异表现在人口发展方面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不平衡性22第三节 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转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理论确立,使它们的人口变动

20、进入了稳定增长时期,有利于人口资源密度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增加资本积累,这对于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23o发达国家n人口转变使人口资源密度高,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国土面积广阔,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的缓慢增长使人口资源密度比一些人口增长迅速的国家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n其次,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先进,人口的低增长使人均GDP很高,从而经济更发达。 这些国家由于人口压力小,使得新增国民收入中的大部分可以重新投入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n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低增长会产生消极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4o发展中国家n中国、韩国、巴西、智利等基本完成人口转变。n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人口转变的过渡性阶段:特点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基础薄弱、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n对策加速实现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25o名词解释:o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论o思考题:o1、 简述A.兰德里 的“ 三个序列” 理论的内容。 o2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与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 o4 、你认为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