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与隐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000987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词多义与隐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词多义与隐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词多义与隐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词多义与隐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词多义与隐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词多义与隐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词多义与隐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多义与隐喻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它与人类的认知、 思维密 切相关, 因此语言词汇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语义系统。 在 词汇中,一词多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满足人们不断认知世界的简单有效的途径。 单个词汇的多种意 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 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发展而 成的。胡壮麟(1997:52)曾经指出:“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新 鲜感得益于隐喻的创造。”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模式, 是一词多义现象发生的根本性理据。 本文试图探讨隐喻在英语词 义扩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得出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一、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是指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

2、一个词的中心意义 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 结果(赵艳芳,2001:36)。一个词在被人类创造并使用之初, 往往是单义的,只是用来表示一定的事物、现象或者行为等。随 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的事物、现象、观念也不断 地产生。因此,为了解释和理解新事物,开展有效的交流,进而 更好地认知世界, 人们往往会借用现有的词汇来表达相同或类似 的意思, 以增强原有词汇的表达能力, 这种现象在科学界较为常 见,如英语中infancy代指事物发展初期,mouse(老鼠)指代 鼠标,virus指代电脑病毒, 这种用法一旦被语言使用者所接受, 就引申成为该词的一个新义项,

3、 这个词就成了一个多义词, 一词 多义现象由此而来。一词多义种种意义之间是连通的,其连通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串联式(linking),一种是放射式(radiating)。所谓 串联式指的是从一个意义产生第二个意义, 然后丢开第一个意义 不顾,直接从第二个意义产生第三个意义,并以此类推;所谓放 射式,指的是以一个意义为中心而演变的, 派生出的各个意义之 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独立的(谢之君,2007:112)。我们 先看串联式的词义扩展方式,如汉语中的“习”最初的意义是 “鸟数飞”,后来引申为“温习”, 因为温习是多次反复的行为, 后来引申为“习惯”, 因为习惯是多次反复的行为所形成的 (谢

4、 之君,2007:112),这其中词义呈线状扩展。我们再来看放射 式的词义扩展,英语中head的中心意义是“身体的头部”,它 的引申义项有“头脑”、 “首领”、“源头”、“人或畜的头数” 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个词在词义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两种方式兼而有之,比如英语中的board,在它的多个义项中,从“一块 木制的平板”到“桌子”再到“董事会”为串联式词义扩展方 式;而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床板”、“黑板”、“布告 牌”、“棋盘”、“船边甲板”为放射式的词义扩展方式。二、隐喻认知与一词多义的关系1.隐喻的本质隐喻理论发展初期, 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 是一种修辞格,直到1988年Lakoff

5、 & Johnson在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主张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 象,而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在其本质上是认知 的。一般来说,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1)创造新的意义;(2)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束定芳,2000)。隐喻 涉及的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一个是结构相对清晰的始 源域(sourcedomain),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targetdomain)(蓝纯,2005:112),前者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 概念, 后者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 隐喻就是把词语在始 源域的各个部分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中,

6、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 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用于谈论另一 种概念,这也是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根据Lakoff的观点,隐喻的本质就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 体验另一种事物。 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就实现了两个 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 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 义的概念, 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赵艳 芳,2001:106)。例如:Life is a longcure.“曲线”在几 何上是一种有很多曲折的形状, 把“曲线”映射到“人生”上, 说明“人生”也是曲折坎坷的。2.多义词各义项之

7、间的隐喻关联王文斌(2007:13)指出,若一个词具有多义性,这往往是 词义发生变化使然, 而词义之所以发生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缘 起于隐喻的作用。 可见, 隐喻对于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一个词语产生之后, 人们便会借用隐喻的手段来使它的基 本意义不断扩展和延伸,其中的一些隐喻义一旦被社会所接受, 它便会固定下来, 同时, 又在隐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出新的隐 喻义,一词多义现象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多义词的不同义项的相关性可以看出, 词汇获得新义并非 无中生有, 而是通过人们的认知建构而取得, 那么一个词的多项 意义就是通常以具有隐喻理据的方式相互联系的。比如,“sponge(

8、海绵)”,其基本含义是“一种海洋动物”,借助人 们的隐喻认知思维,现在的“sponge” 一词被赋予了“吸水性强 的材料”、“像海绵一样吸收量大的东西”、“大量饮酒的人” 等更多的扩展意义。再如,“crane(鹤)”的基本含义是“large bird wit h long legs, neckand beak”, 后来指“a kind of machine or vehicle with a long movablearm from which heavy weights can be hung in order to lift or movethem机)”。这种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也

9、存在于形容词中, 例 如,“cold”由基本意义“having a lower than usual temperature; having(起重a temperature lower than the human body.”到泛指“seeming to lackwarmth(光线、 颜色、 食物、饮料等) 冷的, 再到“冷漠的; 不友好的”、“(路径等)不易 发现的”、“(儿童游戏中)离目标远的、未猜中的”、“真实 的、 客观的”等等相对抽象的概念或特征,都是人类隐喻思维的 产物。cold在英汉语中有语义对等的表达, 女口to pure cold water泼冷水,the coldness

10、 in his voice冷言冷语,a cold sweat一身冷汗,cold war冷战,a cold-blooded killer冷血杀手 (游 晓玲,2007:98),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共性。 而汉语中的“冷 宫”和“冷板凳”虽然在英语中没有语义对等的表达, 但也说明 了“冷”这个词的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 只是由于自然和文 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英汉民族认知角度和参照点的不同。我们再来以动词为例说明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 我们选取的是感官动词smell和taste。再看“smell”一词, 其基本意思是“用鼻子闻”, 但有“觉察出”的意思, 这个隐喻 义项也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11、, 因为我们用鼻子闻到了气味基本 上就能辨别出气味来自哪里或是什么东西发出的气味, “觉察” 这个意义由此而生,例如,Thereporter began to smell a good story(记者觉察到一则精彩的报道材料) 。同理,“taste”一 词在下面的句子中拥有了引申意义:She has a goodtaste for music.(她对音乐有很好的鉴赏力)。我们可以从taste的基本意义“尝”出发, 加上我们的身体经验和客观知识, 就不难发现 该句中的taste与其基本意义的特征相似性,即隐喻关联。三、启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隐喻在词义扩展过程中的不可 或缺的作用。 英语词

12、汇丰富, 而且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大量存 在,英语学习者普遍感到, 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学习词汇却收效甚 微,词汇习得似乎成了难以克服的“瓶颈”。其实根源在于,多 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往往被忽略。如果只是采用死记硬 背的方式,没能认识到隐喻思维的作用,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能 力自然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改善这种现状, 英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隐 喻性来自于认知的隐喻性, 英汉语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但是 词汇发展的过程是有一定的共性的,词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次,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 隐喻渗透于日常生 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我们借以思维 和行动的普

13、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都是隐喻。 借助隐喻思维发 展起来的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名词中,在动词、形容词、介词等词类中也不难发现。 所以,语言学习者有必要了解隐喻思 维对语言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第三,英语教师要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立足本义, 并有意识地 启发学生对词汇的隐喻联想。 词的本义为始源域, 其它的义项是 目标域,始源域是词义扩展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本义, 才能借助 隐喻思维进行语义推导,也就是把抽象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建立在 具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否则, 离开了本义空谈隐喻 下的词义引申将是无源之水。 比如启发学生对“memory的基本 意义“记忆”扩展到“记忆力”、“存储器”、

14、“内存”,从power”的“能力”之义扩展到“权利”、“动力”另外,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 隐喻认知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 性,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够借助隐喻去理解语言和认知 世界。扎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可能重合, 但不同语言的隐喻 化系统并不是完全对等的。 例如, “猫头鹰”在汉语文化里是不 祥之兆, 在英语文化里却是“智慧”的象征; “龙”在汉语中象 征着“权势、高贵、吉祥” ,而英语文化中的“龙”却象征着“邪 恶”。有着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自然拥有不同的隐喻意义, 因此, 学习者也应该认识到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和认知特点也是学习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也应该加强目的语文化的 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