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99343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及技巧.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现代文的方法与技巧碧寨初级中学黄梅艳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

2、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作用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

3、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作用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4、层楼。(流水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作用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作用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

5、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作用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

6、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第一步,通读语段12篇。1、大致了解语段写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3、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从以下几种方法中达到上面的目的:1、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

7、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2、弄清文章的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l)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8、。(2)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第二步,审清要解答的题目的意思,带着题目去阅读语段,找出适合题目的答案。在语段的什么地方找答案呢?要注意:1、找准了语段中对应题目的相关词语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看清楚题目中相关词语在语段的什么区域有,就在这些词语的区域内找答案。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

9、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注意用例子说明怎样答题。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

10、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5、概括题。即概括中心相思、人物性格、作者的相思感情等。写作手法及作用一:拟人手法一: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

11、和动作,使物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二:比喻手法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三:夸张手法三: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强烈的印象。四:象征手法四: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五:对比手法五: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通过比较

12、,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体)。六: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六: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七:讽刺手法七: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八:欲扬先抑八: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

13、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久: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久: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突出。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二:渲染气氛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描写语言描写作用: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一:刻画人物性格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

14、质和性格特点。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作用:作用: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情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情四:深化作品主题四:深化作品主题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作用:作用: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二: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二:表

15、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作用:作用: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

16、艺术手法。诗词中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

17、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联想等。(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篇章【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

18、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释念、实写与虚写等。文章的段落(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文章的段落(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1、对下文的作用:总领下文、引起下文。、对下文的作用:总领下文、引起下文。(第一自然段)。打下伏笔、做铺垫。(第一自然段)。打下伏笔、做铺垫。2、对上下文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对上下文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文章中间)。(文章中间)3、对上文的作

19、用:总结全文前文(点明、对上文的作用:总结全文前文(点明中心)、照应上文、首尾呼应。中心)、照应上文、首尾呼应。4、照应作用(题目、开头、文中某处)。、照应作用(题目、开头、文中某处)。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是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解释文章主题。“”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用了“”词,生动的说明了

20、,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去了“”,句子的意思就改变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的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内容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和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察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内容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这”“它们”指什么?1、一般在前边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