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98439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高考系列复习高考系列复习1高考复习系列课件6969现代文阅读总论复习2第一部分:科学类文本阅读3(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4(二)课标卷2008年的课标卷考纲侧重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

2、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标卷与全国卷大纲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全国卷大纲总体要求为“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而课标卷大纲的要求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全国卷大纲的要求着眼于文本的内容,而课标卷的要求侧重文本的表达方式。二是课标卷没有“推断想象”类的题目。5一般的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又被形象地称为“现代文小阅读”,往往是放在高考试题的第I卷,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谓的“社科类文章阅读”,是指阅读介绍或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

3、等。社科文较多选自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新华文摘科学之友等报刊,且都属于学术小论文,所选的文章内容,都是一些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理论问题,又不失与社会现实或者教育现实的紧密联系,往往站在人类终极关怀的角度,将沉甸甸的思考融进其深邃的文章之中,所以考生首先读出的是思考,是睿智,是关爱,是鞭策,或获得美感,或产生共鸣。所以需要考生在解答相关题目的时候,能最大程度地调用背景知识,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题目。6有关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近几年的命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II、北京卷、浙江卷等11套试题考到这个考点,2007年考查此考点的高考试题则增加到15套,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科技文

4、阅读所选材料多为高科技方面的材料,主要介绍新科技、新发明,包括新科技新发明的依据、特点、所需设备及技术支持、操作程序、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意义及其相关评价等。2007年高考科技文的选材主要涉及了“人造肌肉”(天津卷)、“嗜盐菌”(湖南卷)、“立体光子结晶”(福建卷)和“瓦斯”(四川卷)等科技领域。科技文已由2006年高考试卷“小阅读”的主流文本变成了非主流文本,试题的题量也有相应的减少。7自然科学类12009年高考试卷中,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仍然会保持弱势、少数的地位。新课标地区出现科技文阅读的命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2文本选材与生活的结合度会更紧密,不排除社会热点,诸如“嫦娥奔月”等话题可能进入试

5、题。3试题形式仍然会是选择题为主流,主客观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有出现可能,题量仍然保持在34道,分值为912分。4命题难度将会有所降低,严格定位在“懂”的层面上,考查的重点是词句的理解8社会科学类12009年高考中,社会科学类文本仍然会保持高考试卷“小阅读”的霸主地位,主流文本的选材趋势不会有改变。但选材具体点会走多元化的路子。2命题形式为选择题,位置在试题的I卷,题量仍然保持在3-4道,分值为9-12分。3试题的难度会有所降低,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这个命题点将会重点凸显,难度或有提高。4不排除个别省市命题向北京卷、上海卷题型靠拢的可能,即主、客观试题综合命题,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性较强的尝试。

6、9从总体上讲,社科文阅读的难度大于科技文。但社会科学类文本与自然科学类文本同为科学类文本,所以在命题方式和信息解读的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需要考生注重跨区间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学会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阅读社科类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三)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的相关概念。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

7、的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述时,需要仔细区分。如有“性”“化”与没有“性”“化”,在文章中就完全不同,有“亚”“次”与没有“亚”“次”也迥然不同。10(四)相对文化散文信息密度要大得多,阅读社会科学类散文同样需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中的作用。如表示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有据与凭空等,忽略了这些词语的修饰限定对象,对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必然难以准确把握。(五)社会科学类文章在作答时,要注意试题题目及选项与文章内容的对应关系,当文章信息密度相对较大时,当连续几个选项容易混淆自己的视线时,同样需要采取脚踏手指的方式,

8、把试题或选项与文章相关的地方对应连接起来,以免被众多的试题文字弄昏头脑。11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12(一)全国卷2008年的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13(二)课标卷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关于现代文阅读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

9、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4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

10、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11、因因此此,2008年年大大阅阅读读的的选选材材有有可可能能向向古古代代或或现现代代经经典作品发展。典作品发展。15(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

12、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16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

13、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

14、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17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

15、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8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

16、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19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

17、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20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共鸣。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

18、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212008年文学类阅读考查趋势年文学类阅读考查趋势一、把握一个总趋势。总趋势:新课标高考将减少题量,降低试题难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的时间。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除去第二单元外,每个单元又减少了一课,这就是课改的主流趋势。2009年将有更多的省市加入新课改,这些省市的文

19、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不要再在难度大的试题上下工夫,应该把时间和工夫用在读懂文章,体验感情上,读懂了文章,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2二、侧重两种文学体裁。两种体裁:一种是散文类,一种是小说类。新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虽然涉及到了诗歌、戏剧,但是前边已经有了一个诗歌鉴赏,后边即使考一个新诗鉴赏,毕竟有重复。戏剧可以出题,但是戏剧短了写不出内容,长了试卷篇幅又不允许,所以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全国卷主要是散文。(一)散文类。散文类文章形式多样,可以是写人散文,可以是叙事散文,可以

20、是论说文,也可以是随笔小品,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散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感情真挚,另外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各种散文,有经历可感受,有真情可体验,因而是出题材料的上上之选。23(二)小说类。小说类文章,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故有四大名著,今有各大派别,可节选长篇,可采用短篇,更可以直接用小小说,小说的语言简洁凝练,机智灵活,写作手法多样,对人物或贬或褒,对社会或讽或赞,都能从感情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因而很适合做阅读材料。24三、注意三个关键词:平实、探究、情意。(一)平实。是说2009年高考选材注重平实质朴,不偏不怪,一般是中外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这告诉我们

21、在平时训练重要选取中外名家的名篇散文或小说,不要准求偏的难的,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功底,只要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题就不会成为高考的障碍。(二)探究。探究题是高考的必考项目之一,从2005年湖南高考卷要求学生写300字的赏析文章起,探究题开始正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可以预言,探究题将是2008年高考的重头戏。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明确增加了一道探究题,能力层级为F。所以在2009年的高考训练中,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探究能力的新时代的合格高中生。25(三)情意。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

22、授知识,还应该交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人的各种素养,其中情感要素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注重人生体验,关注社会热点,把自己同社会联系起来,让自己的感情丰富起来,让自己成为有情有意的高素质的人。只要学生有了这些积累,有了感情积淀,不管高考选什么样素材,出什么样的题,我们的学生都能通过阅读和作者产生共鸣,准确把握文章中心,那么我们的最终目标就实现了。26第二部分: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27(一)全国卷2008年的

23、全国卷考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28(二)课标卷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关于现代文阅读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29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24、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0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

25、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31(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32四个课改实验

26、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33(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稳主要表现在: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和2006年高考是

27、一致的。比如: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题“小说第一段写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年广东卷在第16题题“文章在开头花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

28、,这种题型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年高考肯定还会有。34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

29、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35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

30、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36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

31、、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

32、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37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

33、,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38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34、。共鸣。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392008年文学类阅读年文学类阅读考查趋势考查趋势一、把握一个总趋势。总趋势:新课标高考将减少题量,降低试题难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的时间。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除去第二单元外,每个

35、单元又减少了一课,这就是课改的主流趋势。2009年将有更多的省市加入新课改,这些省市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不要再在难度大的试题上下工夫,应该把时间和工夫用在读懂文章,体验感情上,读懂了文章,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40二、侧重两种文学体裁。两种体裁:一种是散文类,一种是小说类。新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虽然涉及到了诗歌、戏剧,但是前边已经有了一个诗歌鉴赏,后边即使考一个新诗鉴赏,毕竟有重复。戏剧可以出题,但是戏剧短了写不出内容,长了试卷篇幅又不允许,所以考查的可能性不大。

36、全国卷主要是散文。(一)散文类。散文类文章形式多样,可以是写人散文,可以是叙事散文,可以是论说文,也可以是随笔小品,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散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感情真挚,另外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各种散文,有经历可感受,有真情可体验,因而是出题材料的上上之选。(二)小说类。小说类文章,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故有四大名著,今有各大派别,可节选长篇,可采用短篇,更可以直接用小小说,小说的语言简洁凝练,机智灵活,写作手法多样,对人物或贬或褒,对社会或讽或赞,都能从感情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因而很适合做阅读材料。41三、注意三个关键词:平实、探究、情意。(一)平实。是

37、说2009年高考选材注重平实质朴,不偏不怪,一般是中外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这告诉我们在平时训练重要选取中外名家的名篇散文或小说,不要准求偏的难的,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功底,只要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题就不会成为高考的障碍。(二)探究。探究题是高考的必考项目之一,从2005年湖南高考卷要求学生写300字的赏析文章起,探究题开始正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可以预言,探究题将是2008年高考的重头戏。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明确增加了一道探究题,能力层级为F。所以在2009年的高考训练中,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探

38、究能力的新时代的合格高中生。(三)情意。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应该交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人的各种素养,其中情感要素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注重人生体验,关注社会热点,把自己同社会联系起来,让自己的感情丰富起来,让自己成为有情有意的高素质的人。只要学生有了这些积累,有了感情积淀,不管高考选什么样素材,出什么样的题,我们的学生都能通过阅读和作者产生共鸣,准确把握文章中心,那么我们的最

39、终目标就实现了。42现代文阅读总论专题训练4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量2350千克,设计寿命一年。该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例如,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它采用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为了实现探月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

40、探测仪器,其中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r/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其中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嫦娥1号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之一。它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用于探测月表元素受太阳X射线或宇宙射线激发产生的和天然放射元素辐射的X射线,通过数据处理获得月表主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从而确定月球表面位置类型和资源分布;实现对1-60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其中在10-60keV能段,将是人类首次在环月轨道上对月面的观测,很有可能

41、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44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附近的轨道。整个飞行过程要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几个阶段。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的10倍,是“双星探测”飞行距离的5倍。进行月球探测不仅要跨过这样的距离,而且由于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复杂和严酷,这些因素给发射嫦娥一号及其对月球开展环绕探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此,实施探月工程对中国航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制和发射嫦娥

42、一号探月卫星要突破四项主要技术难关。轨道设计与控制是实现月球控测卫星月球探测飞行的保证。在飞往月球轨道的过程中,嫦娥一号既不能碰着月球,也不能飞过去。因此轨道设计和控制是一个新问题,要考虑多个天体引力作用下的飞行轨道,合理选择变轨策略,综合考虑多天体及航天器间的运动关系,优化飞行轨迹,满足燃料、光照、测探通信等各方面的需求。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需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所以,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与一般卫星的轨道不同,设计非常复杂,受到的制约因素也较多,必须正确认识月球卫星轨道设计的客观规律,寻找合理的工程实施途径。如面临地月相对

43、运动、测控要求、运载火箭发射、月影分布、月食时机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轨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逐一加以甄别和排除,最终解决了最优化轨道设计难关,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能量最少。(节选自天文爱好者2007年第10期)451下列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是在将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的基础上设计成的。B“嫦娥一号”采用的是三轴稳定方式,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展开

44、对月定向工作。C“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由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D“嫦娥一号”总重量2350千克,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设计寿命一年。【答案】C【解析】这只是搭载的仪器,并不是“嫦娥一号”本身的特征。46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采用的三维定向技术,是指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对准太阳、月亮、地球。BX射线成像光谱仪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C中国发射过各种轨

45、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比它还要飞得远。D在“嫦娥一号”飞行轨道设计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逐一排除,才能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的能量最少。【答案】A【解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错,应是“时时刻刻”。47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X射线成像光谱仪可实现对1-60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这样就很可能在10-60keV能段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是它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上

46、,飞行的距离太过遥远了。C“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设计非常复杂,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D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因为必须要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所以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答案】B【解析】“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不是飞行的距离问题,而是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48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毗拉哈之谜毗拉哈之谜全世界共约有350名毗拉哈人,生活在巴西亚马孙州绵延300公里的迈西河流域。他们基本上没有

47、时间概念,谈话的内容仅限于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是一个完全生活在“当下”的民族。两代人之间不讲故事,没有口头承传的历史。没有本民族的神话传说。除了用粗线条绘出灵魂世界中的形象之外,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艺术。毗拉哈人是世界上最缺乏物质观念的民族之一,财产寥寥无几,也没有谋求更多财富的欲望。直到前不久,毗拉哈人还只是被语言学家所熟知,他们的语言中没有表示数字的词汇。他们学不会算术。一些支持普遍语法理论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方式;因为毗拉哈语中没有表示数字的词汇,所以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无法学会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计算。埃弗里特则认为:毗拉哈人的文化决定了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毗拉哈语中之所以没有数字,也没

48、有颜色、时间等量化的抽象概念,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只强调当前的个人经历。毗拉哈人并不是不具备进行计算的思维方式,而是不愿强求,也不愿别人告诉他们做事情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例如,他们能够画出一条完美的直线,却不能每次都准确地写出数字1。他们喜欢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上课,却不看重西方的知识,甚至强烈地反对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49埃弗里特进一步强调指出:毗拉哈语颠覆了极具埃弗里特进一步强调指出:毗拉哈语颠覆了极具影响力的普遍语法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影响力的普遍语法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大脑经过进化后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所人类的大脑经过进化后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所有语言都具有一定的普遍

49、模式,这是由我们的思有语言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模式,这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维方式所决定的。托马塞洛也说:托马塞洛也说:“普遍语法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普遍语法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它在问世之初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道理。但在那以它在问世之初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道理。但在那以后,我们对许多不同的语言有了更多了解。而这后,我们对许多不同的语言有了更多了解。而这些语言并非千篇一律。些语言并非千篇一律。”当然,关于毗拉哈之谜的争论还在继续。当然,关于毗拉哈之谜的争论还在继续。501不属于普遍语法理论“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毗拉哈语颠覆了极具影响力的普遍语法理论。B人类的大脑经过进化后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C所有语言

50、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模式。D由我们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答案】A【解析】A项是对普遍语法理论的颠覆,而不是其含义。512从原文看,以下对毗拉哈人“学不会算术”的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毗拉哈语中没有表示数字的词汇,这种语言限制了毗拉哈人的计算能力。B毗拉哈人不会运用量化的抽象概念,甚至不能每次都准确地写出数字1。C毗拉哈文化只强调当前的个人经历,这种文化限制了他们的计算能力。D毗拉哈人非常独特的文化,决定了他们的语言中没有量化的抽象概念。【答案】B【解析】B项的表述不是原因,依据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毗拉哈人“学不会算术”的原因应该从语言或文化的角度思考。52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1、A毗拉哈人没有自己的神话、艺术、颜色和时间等抽象概念。B毗拉哈人没有谋求更多财富的欲望,是世界上最缺乏物质观念的民族之一。C埃弗里特认为,限制毗拉哈人计算能力的不是他们的文化,而是他们的语言。D托马塞洛支持埃弗里特的观点,不过,关于毗拉哈之谜的争论还在继续。【答案】C【解析】C项依据第三段,埃弗里特认为,限制毗拉哈人计算能力的不是他们的语言,而是他们的文化。53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智商”来预测人的成功。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提出: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IQ),而是情绪商(又称情商,EQ)。研究人员发现,在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商因素仅占20%,而

52、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绪智力因素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用以描述像了解自我情绪、控制他人情绪的移情作用,通过情绪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一类的才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新著情绪智力则使这一术语成为美国社会广为流传和讨论的话题。美国研究人员对“成功因素”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智力因素占20%,其余因素包含社会背景、运气、健康以及被称为情绪商的一系列个人素质。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其原因往往是“人际关系紧张”,并非是“计划有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54情绪控制技能具有

53、普遍的实用价值。8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某年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雇佣后第一年有一半人辞职,四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五分之一。原因是:在推销人寿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要一次又一次面对被人拒之门外的窘境。该公司向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讨教。马丁塞里格曼对该公司15000名参加过两次测试的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公司的甄别测试,但却在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中取得“超级乐观主义者”成绩。研究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额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以后,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为被录用为该公司推销员的一

54、个条件。另一个案例是,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大卫坎普尔及同事在研究“出轨的主管人”(指昙花一现的主管人员)时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像“信心”“乐观”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素质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受到重视。公司员工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同所有新词刚流行一样,要确切说明其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绪反应无法通过美国人通常用的定量分析来给出读数,比方说,情商高达多少分。但是它却确确实实存在,明明白白对人产生影响。希望不久的将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商”因素,以求获得更多的成功。(选自管理在线,2008年3月)551

55、关于“情商”这一概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情商”又称为“情绪商”,是情感的一种生理学称呼。B“情商”简称为EQ,被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是决定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C“情商”简单点说,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D“情商”这一说法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的。【答案】B【解析】A项应当属于心理学范畴。C项还包括诸多情绪智力因素,并非仅仅是这两种。D项彼得塞拉维和琼梅耶创造的是“情绪智力”这个术语,而非“情商”。562对“情商”与“成功”之间关系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情绪因素在人的成功中,应该占有80%的比重。B人们之所以在工作中失败,是因为不具

56、备或没有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情商。C在预测人的成功时,了解情绪智力比通过智商测试及其他标准化测试测量出的人的智力水平更有价值。D一个人能不能成功,除智力因素外,还包括是不是具有像社会背景、运气、健康等在内的各种情绪商。【答案】C【解析】A项原文只说“智力因素占20%”。B项条件不充分,绝对化。D项“社会背景、运气、健康”不属于情商。573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美国某保险公司的“两次测试”包括先前对5000名推销员的测试。B智商和情商互相联系,在每个人身上,发展虽不平衡,但大体趋于一致。C美国某保险公司的“两次测试”是指公司和马丁塞里格曼分别对15000名员工进行的测试。D心理学

57、家马丁塞里格曼的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答案】C【解析】A项并不包括前次对5000名推销员的测试。B项“大体趋于一致”与文意相悖。D项张冠李戴,应是“大卫坎普尔和同事”的研究。584根据文章的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控制技能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它对企业应如何决定该雇佣谁,父母应如何培养子女,学校应怎样教育学生都是有用的。B一个具有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往往比缺乏自信或悲观失望的人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尽管两者在智能上相差无几。C情商是心理学家继智商之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将会使人们忽略智商因素,转而重视情商因素。D情商

58、和智商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互为补充,如果一个人面对压力时能集中智力并将智力付诸实用,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其情商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答案】C【解析】C项“将会使人们忽略智商因素”推断有误。59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的美丽早已深入人心,但近日太湖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却使它的形象大大打了折扣。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无锡市整座城市。由于蓝藻大面积爆发,受到蓝藻污染的水进入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变差,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毫无疑问,蓝藻就是这个事件的元凶。那么,蓝藻是何种类的生物

59、?它为什么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蓝藻属于藻类。藻类是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它与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藻类的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一般构造比较简单。藻类大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等各种水体中,部分生于土壤、岩石和树干上。通常把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称为海洋藻类,把生活在各种淡水水体中的藻类叫做淡水藻类。蓝藻在分类上隶属于蓝藻门,在全世界共有2000种左右。这是藻类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级的一门。由于蓝藻和细菌一样,是原核生物,所以它又被称为蓝细菌。蓝藻也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

60、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蓝藻能够摄取地球还原性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游离氧,使大气中的氧气逐渐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都是由蓝藻等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60蓝藻的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不具鞭毛,不产游动细胞;一部分丝状种类能伸缩或左右摆动。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壁外常形成胶质鞘。它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核的组成物质集于细胞的中央,无核膜和核仁。大多数蓝藻呈蓝绿色,所以又叫蓝绿藻,这是因为体内含有叶绿素与藻蓝素的缘故。此外,它的细胞内还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藻红素等。常因个体

61、老幼、生理状况及环境光质不同而呈红、黄、绿、褐、黑等丰富多变的颜色,也因此较其他生物更能有效利用光源以适应环境。蓝藻体外普遍具有一层黏滑的胶质鞘,这些胶质鞘可保护蓝藻生长在不良的环境,忍受高温、冰冻、缺氧、干涸及高盐度等。因此,在今天的自然界里,蓝藻仍然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很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的两极,或98以上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有的种类还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或生在植物体内形成内生植物。蓝藻吸收水中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适量繁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遮阴、提供氧气和稳定水体环境等方面是有好处的。但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

62、,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不仅危害鱼、虾、贝等水生动物,也威胁到人、畜的生存。(摘自百科知识,2007年7月,有删节)611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蓝藻是一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B蓝藻与细菌、原生动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蓝藻的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构造一般比较简单。D蓝藻体外的胶质鞘可为蓝藻在极端环境中提供完全的保护。【答案】D【解析】D项原文只是说蓝藻的胶质鞘可以使蓝藻忍受一些极端的环境,但并未有可以提供完全保护的信息。622关于“水华”成因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在水体

63、表面形成的一层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B“水华”形成的主因是蓝藻由自然选择而产生的极强的繁殖力。C在夏季的富养水体中,蓝藻过量繁殖,从而造成“水华”。D相比而言,淡水比岩石、植物体甚至地球两极更易于蓝藻的聚集,从而形成“水华”。【答案】C【解析】A项解释了“水华”是什么,并不是成因。B项缺少爆发“水华”必须的水体富养条件。D项理解偏颇,并不是因为容易生存就一定爆发“水华”。63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2007年5月下旬太湖发生水污染事件而造成的饮用水危机,蓝藻是元凶。B藻类大多数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部分生于土壤、岩石和树干上。C蓝藻在分类上属于蓝藻门,是藻类植物中最

64、简单,最低级的一门,在全世界大约2000种。D因为体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大多数蓝藻又叫蓝绿藻,它能够制造养分和独立繁殖。【答案】B【解析】原文信息为“藻类大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等各种水体中”,并非仅仅是淡水和海水这两类。64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同为原核生物,所以蓝藻和细菌并无两样,故又被称为蓝藻菌。B当今地球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的动人景象,是由蓝藻等藻类经过数亿年的进化而发展来的。C蓝藻常因个体老幼、生理状况及环境光质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更能有效地利用光源来适应环境。D蓝藻在生物进化及稳定生态环境方面,可谓是功过兼有,所以需要辨证对待,科学控制。【答案】A

65、【解析】错置因果关系,原文的信息为“由于蓝藻和细菌一样,是原核生物”,这是表明在原核生物这一点上,两者具有共同点,并非说因为都是原核生物,所以两者就没有区别了。65第二部分: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66(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15题。 生命里的山峦生命里的山峦杨闻宇五岳之外,黄山、庐山、峨眉山也属于了不得的名山。苏东坡有一首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际上,无论进入哪座大山,苏东坡在庐山的这等感觉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是谓通感。人在成长途中总要进入不同的境地。这境地大体可分八类,每一类皆可以大山为喻。大地上最为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66、;对于美妙青春,无妨喻之为“青山”。人在青春期,万象蓬勃,眼前是绵淼无限的光阴与岁月,裹挟着七彩缤纷的前程与理想,浑身有使不完的丰沛气力然而,古往今来的走出青山者,自悔青春懵懂,因为少壮欠努力而到世上空来了一回的大有人在,认定自己青春得意而无悔者,能数出几人呢?一代一代的过来人告诫儿孙辈珍视青春,等于是对牛弹琴。春日之山容,其色如黛,西厢记称崔莺莺“这些时春山滴翠,秋水凝眸”,隐喻爱情的最佳状态。步入婚爱期的男女,青春被推至极致,自然是进入了“春山”。春山美梦,千古之谜,且不计在爱情波涛中翻船溺水的众多男女能泅出几人,世上的长久夫妻纵然不少,其爱情内涵究竟如何?在“长久”这株大树上又曾吊死过多

67、少真正的爱情?千秋万岁,涌进春山者熙熙攘攘,爱情与婚姻一直是谁也躲不开又怎么也理不清的人生命题,就连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也变成了“爱河饮尽犹饥渴”的角色。67女儿家秀媚明艳,娇美绝伦,无妨说是步入了“丽山”之境。数千年里,有哪一位出类拔萃的美女、丽人的下场收局是令人称道的呢?女性秀外慧中,敏感聪颖,可她们只从镜鉴中、水月里、人们的眼光中看到本身无上珍贵的潜在值,谁也看不清潜在值背后所潜伏着的危机,更想不到自己身后会是那样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残局。红颜薄命之说,在浩大的“丽山”领地上反复地演示过多少遍了。第四座,是财富堆叠成的金光灿烂的“金山”。人行于世几乎都有投向金山的欲望。奇怪的是,进

68、入之后即使已经腰缠万贯,却仍然不可能知足知止。富人自身也无所适从,不知巨额钱财要将自己导向何方,归宿何处。西方的富人长期摸索,最后归纳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于是热衷于慈善事业。后起的东方富人呢?硬是被巨富送进了地狱而仍是迷财不悟者,屡见报端。与金山齐肩并峙的,一为“官山”,一为“名山”。常人心目中,名誉是上天赐予的瑰宝。因之成名者自然是入了“名山”。人一旦名声大震,不唯金山、官山会向他含笑点头,就连春山、丽山也要为之折腰献媚可入了名山的人会本能地忘记生活里的一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可能于无形中断送自己业已现出曙光的事业。各行各业技艺娴熟的匠人都是各自艺术道路上的铺路石,为

69、什么其间晋升为里程碑的罕稀难逢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为名所累而难成巨擘者实在太多了。名声的危害是潜在的,而且潜伏甚深。68第七座是“健山”。健者强壮,失去健康的生命,病病殃殃的躯体,任是什么也无从谈起,也就是说,生命进程中的任何山峦,都得老老实实拜伏在“健山”脚下。医院是人生途程中的一个紧要去处:出了“健山”之人只好进医院,进得医院者又不能不回头看而“一览众山小”,这时才体认出平时不在意的健山实乃诸多山峦里的“神山”。拥有健康之日,人总不知珍惜,待会得“珍惜”之意时,健康已如流星之坠,追悔复又何及!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座山是“老山”,是人生不得不进入的岁暮之山。山深龙蛇古,能进此山者多所阅

70、历,自以为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长,自诩成熟而智慧。但是容易保守、僵化、固执、故步自封,觉不出自己在社会进步面前已成老朽。“朽木不可雕也”,他常因昏睡过甚而自以为是,反将此语施于年轻后生。看样子,老人也有个桑榆困境,很难走出生命里既定的最后一座山峦。人生一世,丽山、官山、名山之外的五座山峦,大抵上是绕不过去的。每座山峦,自成境界;境界有别,人往高处走。(载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691文章开头引用苏东坡的诗有什么作用?答:2文章为什么说“一代代的过来人告诫儿孙辈珍视青春,等于是对牛弹琴”?答:3文中共写了人生中的八座大山,请你分别选取其中四座,说说在此山中最易犯什么毛病?答:4人生中有种

71、种困境,我们青年学生正处于“青山”之中,请你根据文意,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应如何正确地度过“青山”呢?(探究题,有探究意味,要言之成理)答: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构思巧妙,把人生需要经过的种种难关比作一座座山,形象生动。B人生最后一座山是“老山”,这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因此告诫人们及时努力,否则悔之晚矣。C关于“丽山”,作者说数千年来,每一个出类拔萃的美女、丽人的下场收局都是令人惋惜的,就是“红颜多薄命”。D“健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山,人们应该及早注意身体,注意健康问题,不要失去了才觉得珍贵。E在文中,作者对“金山”“官山”“名山”的态度是否定的,主要是从警戒人

72、的角度来写的。70【参考解答参考解答】(一)1有总括全文的作用。作者就是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统帅全文的一个纲,下文所写的八大山,均体现了这一感觉,故而起统领全文的作用。2人在“青山”中懵懂不知,虚空光阴,但对长辈的告诫持逆反心理,把大人的忠告当耳旁风,听不进长辈的劝告。3(1)“青山”中易犯虚掷光阴不知努力的毛病;(2)“春山”中易犯沉溺爱河却不知爱情真谛,热热闹闹到头翻船溺水的毛病;(3)“丽山”中只沉醉别人的赞美与热捧,却想不到红颜易逝、青春过后的危机,不能及时修养自身,容颜老,风光不再;(4)“金山”中不知足知止,极力追求财富,被财富送入地狱仍不醒悟;(5)“官山”中

73、忘却责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6)“名山”中得意忘形,不思进取,断送自己的事业;(7)“健山”中不知珍惜,健康逝去,追悔莫及;(8)“老山”中容易倚老卖老,保守、僵化、固执,故步自封。4在“青山”中,青少年常常因为贪玩虚掷了年华,在人生最该打基础的年代却因不努力而缺乏坚实的基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该早立志,定下人生的目标,让目标引领我们前行。另外,要明白自己的宝贵青春一去再也不复返,有时间宝贵的念头,及时努力,珍惜一分一秒,绝不把青春虚掷在嬉闹玩乐中,而是多读书,多积累知识,让自己在青春时期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5BC(B论断过于武断,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老山”的,早夭的人就

74、不会有。C也是过于武断,并不是每一个都没有好结局)71(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

75、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我凝视着浮桥,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72“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76、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动物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

77、“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73“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78、(选自海明威小说集)741试分析“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中动词使用的表达效果。(4分)答:2小说中“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这句话有什么用意?(4分)答:3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段的内涵?试作具体分析。(6分)答:4这篇小说是如何塑造老人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字数300字左右。(8分)答:75【参考解答】1本句动词主要有“撑”“摇晃”“仰”“坐”,力写老人疲惫的状态,深刻体现了老人的内心痛苦、心力憔悴而又无可奈何的神情。2“不再是对着我讲”,指明了是老人的喃喃自语,“木然”一词则生动地摹写出老人有些神经质的状态,这些突出体现了

79、战争给人们的躯体和精神所带来的双重伤害。3本段意蕴深长,虽是复活节,可法西斯仍然在侵略,而老人仅有的幸运是建立在天气上,结尾用反讽的手法,写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引人深思,发人深省。4注意抓住神态、语言、动作来分析。示例:作者在文中通过对老人多角度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受尽战争伤痛的老人正蹒跚着向我们走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生动细致的神态描写。作者用“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力写老人的疲惫,“他说着,露出笑容”状写老人对故乡的依恋,“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摹写老人的内心。语言描写质朴简明。如“那时我在看管动物”写出老人的精神因战争而受到重创的木然状态,一句“政治跟我不

80、相干”也委婉地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人们的苦难。作者在文中还力写了老人有个性化的动作,如用“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极写老人的痛苦与无奈。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综观全篇小说,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典型的细节、个性化的动作来塑造人物,从而使一个伤痛累累的战争老人形象栩栩如生,毕神毕现。76(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美与同情美与同情丰子恺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有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

81、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

82、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画,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推而广之,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77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

83、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

84、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78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1929年9月8日791文章第二段说:“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

85、”那么,画家所见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是什么呢?(4分)答:2文中加点的“物我一体的境涯”,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答:3联系上下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圣经中的话有哪些作用。(6分)答:4文中说: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结合你的学习体验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4分)答:80【参考解答】1画家所见的是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前三者”所见的是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每点2分)2艺术家的同情心,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使它们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4分,答成“万物皆备于艺术家心中”得2分)3印证前文儿童大都富于同情心,儿童的本质是

86、艺术的;突出“感情移入”(或“自我投入”)行为的可贵;形象地表明人只有具备艺术修养(或“用心感知万事万物”)才能体味到幸福仁爱和平的世界。(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言之成理即可,艺术家的范围可适当放宽。(4分)81(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把心灵交给信仰把心灵交给信仰杨志军就地理来说,它高旷而寒冷,就精神来说,它馨香而温暖我的青藏高原,它就是阿妈的乳汁,喂大了我的躯体,也喂饱了我的精神。我出生于青藏高原,在那里被峻拔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映衬了40年,然后悄然离开。我知道我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我离开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找,我似乎已经找到了我想找到的青藏高原的灵魂,我想知道,那被我们因

87、为朝夕相处而看淡了的东西,是不是远远地看着会更加清晰。是的,我的预知并没有欺骗我,在我用眼光清晰地捕捉到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涵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回答一个许多人问过我、但许多次我都无言以对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希望,真的是为了希望。青藏高原为希望而存在,藏地的文化为希望而灿烂,我们为希望而吃饭而睡觉而行走。一个懂得如何为希望而信仰、而做事、而活着的人,就有了一半青藏高原的气质。大概就是因为青藏高原的气质感染了我,多少年来我都在焦灼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道德沦丧了吗?我们的信仰丢失了吗?我们的精神残缺了吗?我们的心灵不再美好了吗?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或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或坐着汽车、

88、火车、飞机从四面八方走向青藏高原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也是带着同样的问题,走向了河流的源头、山脉的源头、信仰的源头、精神的源头。我不知道他们找到答案没有,但有一点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明白,那就是:希望并不会因为失望或绝望的存在而失去光彩。82都说我的家乡是人类的最后一块净土,是的,我喜欢“净土”这个词,净土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的内心生出了一片永不污染的绿地、一股清凉的风,你带着它可以抵御所有的不幸,预防所有的心灵疾病,就像我们通常期待的那样:莲花自馨,金刚不坏,所有的生命都将因为有了精神而常青不衰。我想我一生的使命就是回报,用我的心、我的血,回报我的故乡青藏高原。她给我的寒冷和冰凉我忘了,

89、她给我的温暖和热情我永远记得,一点一滴都记得。所以我一直在写,20多年来,我的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关于高原故乡的描述。这样的描述让我愉快、幸福、轻松自如。我的祖辈是河南孟津的农民他们是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的后裔。我的父辈和我自己曾经是藏族地区游牧高地的一员。我现在身居青岛,天天呼吸着来自太平洋的腥咸的空气。这样一种地缘背景,让我有幸经历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塑造。游牧文化的自由、浪漫与热情,农耕文化的道德、秩序与坚忍,海洋文化的凝聚力、果敢性与独闯意识,三种文化的三种优势让我如此痴迷,我相信中国人的现代形象和未来人格,就应该是这三种文化内部优势的杂交或者综合。它首先要克服的,当然还是这三种文化

90、越来越凸现的劣根性,那就是游牧文化的易于满足与散淡随意,农耕文化的僵化守旧与胆小怕事,海洋文化的抹杀个性与冷漠无情。83我的作品的走向应该就是为了这样一种建树依托青藏高原和我所生活的青岛以及我的祖国,建树中国人的现代形象和未来人格。一个作家的使命大概就是肩负着良知去建树,建树已经被历史挖空了的精神家园以及关于“人”的全部内涵,既忠于社会的良知,也忠于人类的理想。而当务之急就是把心灵交给信仰,信仰是超越所有宗教的一种精神现象,它首先关注的是道德认同和自我完善,是人生境界的无限提升,是人与环境之间最有价值的和谐。愿我和我的作家同道,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擦干净信仰路途上的所有污迹。(载光明日报,2006

91、年12月15日)841文章开头从地理角度和精神领域两方面写青藏高原,并且把她比作阿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2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当务之急就是把心灵交给信仰,信仰是超越所有宗教的一种精神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3文章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经历的三种文化的塑造,请你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三种文化的态度,一定要鲜明地表达自己对待三种文化的观点。(探究题要有探究味道,言之成理。)答:85【参考解答】1作者写出了青藏高原的特点,以及青藏高原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了作者对青藏高原的赞美之情。2作者这样说是为了告诫当今社会的人们,人要想活得充实,就必须做到认同社会公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

92、,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3三种文化既有各自的优势,又有不同的劣势,我们应该吸取他们各自的优势,克服他们的劣势,我们国家公民的形象和未来人格就是这三种文化内部优势的杂交与高度综合,这样我们国民的心灵才会更加充实,我们国民的人格才会更加高贵。86(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7分)乡乡 愁愁罗黑芷写了死草的光辉,已经回到了十四年前去的这个主人,固然走入了淡淡的哀愁,但是想再回去到一个什么样的时候,终寻不出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并非是十四年以前的时间的海洋里,竟看不见一点漂荡的青藻足以系住他的萦思,其实望见的只是茫茫的白水,须得像海鸟般在波间低徊,待到落下倦飞的双翼,如浮鸥似的贴身在一个清波上面,

93、然后那仿佛正歌咏着什么在这暂时有了着落的心中的叹息,方知道这个小小的周围是很值得眷恋的。谁说,你但向前途寻喜悦,莫在回忆里动哀愁呢?呵!哀愁也好,且回转去罢,去到那不必计算的一个时候。那时候是傍晚的光景;我不知被谁,大约是一个嬷嬷吧,抱在臂里,从后厅正屋走到前厅回廊。给放下在右手阑干边一个茶几上站住。方从母亲床上欢喜地睁开来的一双迷朦朦的小眼睛,在那儿看见一个穿蓝色竹布衣衫的女人,是在我小小的心中觉得一见面便张手要伊拥抱的女人。这是谁呢?你猜一猜看,伊凭倚着阑干,微笑着,望着那被黄昏的光充塞了的庭院,空中无数点点的飞虫穿来穿去,它们的薄翅振动仿佛习习有声。“孩子!这是萤火虫呀!这是”我立刻被伊

94、的唇吻着了,我在伊的那从有史以来便凝聚着爱情的黑晶晶的睫下了。我从旁边不知又是谁的手里喝了一口苦味的浓茶,舌头上新得了一种苏生的刺激,我立刻在这小小的模糊的心中感觉了:这是我家的七月的黄昏。87回转去罢,房屋依然是那所古旧的房屋,在那条有一个木匠人家管守入口的短巷左边;落雨的时节,那木匠饲养的三只斑鸠便在檐下笼中咕咕地叫唤,时候却仿佛是五月。祖母在伊静悄悄的房中午睡;父亲的窗子里似乎有说话的声音;我的一个伴侣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叔母生的不知到哪里去了;母亲也不见了;我独自在后院天井里瞪着。那从墙边和砖缝里挺生出来的野草,有圆叶的,有方叶的,密密的,疏疏的,不知叫做什么,衬着满阶遍地的青苔,似

95、乎满院里都是绿色的光的世界。“哥儿!哪!这儿一点东西送给你。”挑水的老王,从他担进院来而尚未息肩的一个水桶里,取出一枝折断了的柳梢,尖尖的长叶滴下的水珠在他的手背上。呵!城外是一个什么世界呢?他又在他肚腰带里挖摸着,一个黑壳亮翅的虫儿嘶鸣着随着他的手出来了:“这叫做蝉子。”“呵!老王!”我飞跳过去了。于是那蝉和柳枝便齐装在一个小方竹笼内挂在后院的壁上。我在这东西旁边盘旋玩耍,直到“赫儿,赫儿”地呼唤着的即在今日还能引我潸然泪下的母亲的声音,可爱地送到我的小耳朵里。88回转去罢,回转去罢,这回仿佛在一个暮春的夜里。母亲坐在有灯光的桌前和邻家的姆姆安闲地谈着话。一个姑娘我为你祝福,姑娘,我记不起你

96、的名字了背靠着那窗下坐着。伊是我的姐姐,这是母亲教我这样称呼的;当伊站立起来的时候,伊仿佛比我高半个身躯,听说是要说人家了,因为是十五岁的女孩儿呢!我来到母亲房里瞧着伊,原是我的先生的吩咐。我记得进来的时候,仿佛那先生已经到了后厅的屏门外,将他的一只耳朵和一只眼睛交换贴在门缝边向内打听。十分对不住您,先生,我现在应该这样向您道歉,因为姐姐抱我坐在伊的膝上,伊用面庞亲热地偎傍我,偏起头看我,摇我的肩膊,抚我的头发,喊我做“赫弟!赫弟!”我痴痴地瞧着伊的那笑眯眯但是而今我记不清楚了的尖尖的脸。先生,伊或许已经替你生了几个好儿子吧?可是我所能有的,只是那一根灯草头上吐出来的静静的一朵黄色灯焰。这也即

97、是儿时母亲房里的春夜的光辉呵!虽然伊的身影很模糊,我细细吟味,如掣电般我便又站在伊的面前了。隔着彭蠡的水,隔着匡庐的云,自五岁别后,这一生认为是亲爱的人所曾聚集过的故乡的家,便在梦里也在那儿唤我回转去。回转去罢,我而今真的回来了:你无恙么?我家的门首的石狮,我记得我曾在你身上骑过;你还是被人家唤做秃头么?可怜的癞子徒弟,那些斑鸠又在叫唤你喂食给它们呢!这真是了不得,我还握着四文小钱在手中,听见门外叫卖糯米团子的熟悉声音来了,我便奔向大门去:“糯米团子,一个混糖的,一个有白糖馅的!”很甜,很甜,妈妈,您吃不吃呢?(选自1936年版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第2集)891文章第一段中“谁说,你但向前途寻喜

98、悦,莫在回忆里动哀愁呢?”一句是什么意思?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去到那不必计算的一个时候”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不必计算”又该如何理解?(4分)答:3文章多处有“回转去罢”,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答:4文章的结尾用一句“很甜,很甜,妈妈,您吃不吃呢”成段,有什么意蕴?试结合全文分析。(5分)答:5文章赏析: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1)简析文章的细节描写。)简析文章的细节描写。(2)简析本文的构思特色。)简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3)简析本文的感情体现。)简析本文的感情体现。90【参考解答】1有人说生活要快

99、乐就要向前看,不要把自己困在回忆的哀愁里生活,可“我”不同意,虽说回忆让人伤感,但“过去的周围”值得眷恋。作用:启下,使文章自然引入了下文要叙述的“回忆的生活”。2“时候”是指“我”的童年时光。“不必计算”有两重意义:一是那是人生的开始,很单纯的。二是那段时光令人难忘,不必在回忆中屈指算计寻找,凸现乡情深深。3反复。“回转去罢”就是指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去,全文多次用它反复,将回忆中的几个片断串连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文章通过他对童年生活情景和家人、乡亲的回忆,抒发了他思念故乡的“淡淡的哀愁”。最后一句的“甜”既指糯米团子的味道,又反衬出“我”思乡的哀愁;“妈妈,您吃不吃呢”一句问话,更

100、是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寓于其中,使人于恍惚之中犹如回到了过去的美好的童年时光,母子深情令人难忘,让人沉浸,悠悠情思无限流淌。【参考解答】1有人说生活要快乐就要向前看,不要把自己困在回忆的哀愁里生活,可“我”不同意,虽说回忆让人伤感,但“过去的周围”值得眷恋。作用:启下,使文章自然引入了下文要叙述的“回忆的生活”。2“时候”是指“我”的童年时光。“不必计算”有两重意义:一是那是人生的开始,很单纯的。二是那段时光令人难忘,不必在回忆中屈指算计寻找,凸现乡情深深。3反复。“回转去罢”就是指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去,全文多次用它反复,将回忆中的几个片断串连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文章通过他对童年生活情

101、景和家人、乡亲的回忆,抒发了他思念故乡的“淡淡的哀愁”。最后一句的“甜”既指糯米团子的味道,又反衬出“我”思乡的哀愁;“妈妈,您吃不吃呢”一句问话,更是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寓于其中,使人于恍惚之中犹如回到了过去的美好的童年时光,母子深情令人难忘,让人沉浸,悠悠情思无限流淌。91【参考解答】5(1)简析文章的细节描写。)简析文章的细节描写。本文思念故乡的“淡淡的哀愁”处处可现,感情的尽情流淌得益于细节的成功刻画。作者在文中紧扣生活细节和环境细节来写,如“仿佛是五月”,一次是在“一个暮春的夜里”,母亲对他小时候的亲吻、“赫儿,赫儿”的呼唤声以及母亲坐在灯下与邻家姆姆安闲地谈话等情节之中,把自己对母亲

102、的思念之情寓于这些“生活细节”,使之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抒情细节”,不仅如此,作者还把对家的眷恋之情,寓在对家中环境的细致描写之中:“望着那被黄昏的光充塞了的庭院,空中无数点点的飞虫穿来穿去“,“这是我家的七月的黄昏”。“我独自在后院天井里瞪着。那从墙边和砖缝里挺生出来的野草,有圆叶的,有方叶的,密密的,疏疏的,不知叫做什么,衬着满阶遍地的青苔,似乎满院里都是绿色的光的世界。”家中的一草一木,使他眷恋,都成为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2)简析本文的构思特色。)简析本文的构思特色。本文构思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侧面体现,以虚写实。文章从现在“想回到过去”写起,然后用一句“谁说,你但向前途寻喜悦,莫在回忆

103、里动哀愁呢?”引入下文的回忆中,用“回转去罢”串连起三次“梦乡”,追忆童年往事,并由这些往事构成一种思乡的情绪波流,让“淡淡的乡愁”默默地浸入肺腑,感染人打动人的情感。其中“回转去罢”这句呼唤语,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家”的思念,随着三次“回转去罢”的呼唤声,作者在梦里回到了离别十四年的故乡,呈现了他童年的生活情景、母亲的面影,以及不能忘怀的往事,这样就从侧面来表现思念之情,远比正面表现的效果强烈,并且这种以虚(梦幻)写实(对故乡思念的现实)的手法运用也更有艺术感染力。最后单句成段,情思悠悠尽情流淌,让人沉浸在思乡的情怀之中,难以自拔。(3)简析本文的感情体现。)简析本文的感情体现。作者在

104、乡愁这篇散文中,通过他对童年生活情景和家人、乡亲的回忆,抒发了他思念故乡的“淡淡的哀愁”。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忧郁的性情,品尝到了作品中那种苦涩的滋味。 “情情”寓寓“梦梦”中。中。乡愁在写情上,也充分地表现出作家自已的艺术个性。他通过三次“梦乡”的描写,来追忆童年往事,并由这些往事构成一种思乡的情绪波流,让“淡淡的乡愁”默默地浸入肺腑,感染人打动人的情感。“情情”寓寓“事事”中。中。作者把母亲的思念之情寄寓在母亲对他小时候的亲吻、“赫儿,赫儿”的呼唤声以及母亲坐在灯下与邻家姆姆安闲地谈话等情节之中,把对乡亲的怀念之情,寓在一些难以忘怀的童年趣事之中:挑水的老王,送给他柳梢和蝉子,他“在这

105、东西旁边盘旋玩耍”;按照“我的先生的吩咐”,他到母亲房里瞧那位记不起名字的姑娘,使先生趁机逼近门缝相看姑娘的情景;还有那骑过的石狮子,走水果的老蒋,癞子徒弟给叫唤的斑鸠喂食,以及门外传来的一阵阵叫卖糯米团子的熟悉声。作者通过这些萦绕着他心灵的往事,以叙寄情抒发他那“淡淡的乡愁”。“情情”寓寓“景景”中。中。如“望着那被黄昏的光充塞了的庭院,空中无数点点的飞虫穿来穿去,它们的薄翅振动仿佛习习有声”一句,将童年时的美好情怀写得活灵活现。再如“从墙边和砖缝里挺生出来的野草,有圆叶的,有方叶的,密密的,疏疏的,不知叫做什么,衬着满阶遍地的青苔,似乎满院里都是绿色的光的世界”等句,无不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

106、,令人难以忘怀。92(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0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93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

108、“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94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

109、准确的一项是()(3分)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是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

110、塑料。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3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4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6分)答:95【参考解答】1B(“臭”是因为它造成了环境污染)2C(A“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绝对;B与文中的“继续为人类造

111、福”矛D“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太武断。)3(1)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2)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3)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4(1)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2)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3)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塑料袋。(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96(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

112、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

113、“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97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

114、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98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

115、染环境的问题。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是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

116、塑料袋”“禁用塑料袋”。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3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4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6分)答:99【参考解答】1B(“臭”是因为它造成了环境污染)2C(A“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绝对;B与文中的“继续为人类造福”矛D“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太武断。)3(1)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

117、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2)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3)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4(1)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2)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3)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塑料袋。(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100(二)(二)阅读下面的科普文章,完成14题。(18分)寄生虫寄生虫法布尔在八九月里,我们应该到光秃秃的、被太阳灼得发烫的山峡边去看看,让我们找一个正对太阳的斜坡,那儿往往热得

118、烫手,因为太阳已经把它快烤焦了。这种地方,往往是黄蜂和蜜蜂的乐土。在这些默默地埋头苦干的蜜蜂和黄蜂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别的虫,那些我们称之为寄生虫。它们匆匆忙忙地从这个家赶到那个家,耐心地躲在门口守候着,你别以为它们是在拜访好友,它们这些鬼鬼祟祟的行为决不是出于好意,它们是要找一个机会去牺牲别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看看这一个,这是一种没有翅膀的黄蜂,它虽然没有翅膀,可是它有一把短剑,或者说是一根利刺。只见它踯躅了一会儿,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开始挖和扒,最后居然挖出了一个地下巢穴,就跟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似的。这巢在地面上并没有痕迹,但这家伙能看到我们人类所看不到的东西。它钻到洞里停留了一会儿,最后又重

119、新在洞口出现。这一去一来之间,它已经干下了无耻的勾当:它潜进了别人的茧子,把卵产在那睡得正酣的幼虫的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的主人当作丰美的食物。这里是另外一种虫,满身闪耀着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和紫色的光芒。它们是昆虫世界里的蜂雀,被称作金蜂,这十恶不赦的金蜂并不懂得挖人家墙角的方法,所以只得等到母蜂回家的时候溜进去。它一直大摇大摆地走到洞的底端,对捕蝇蜂锐利的刺和强有力的嘴巴似乎丝毫没有惧意。至于那母蜂,不知道是不是不了解金蜂的丑恶行径和名声,还是给吓呆了,竟任它自由进去。来年,如果我们挖开捕蝇蜂的巢看看,就可以看到几个赤褐色的针箍形的茧子,开口处有一个扁平的盖。在这个丝织的摇

120、篮里,躺着的是金蜂的幼虫。至于那个一手造就这坚固摇篮的捕蝇蜂的幼虫呢?它已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些破碎的皮屑了。它是怎么消失的?当然是被金蜂的幼虫吃掉了!101有一种灰白色的小蝇,它蜷伏在日光下的沙地上,等待着抢劫的机会。当各种蜂类猎食回来,当母蜂把猎物夹在腿间拖到洞里去的时候,它们也准备行动了。就在猎物将要全部进洞的那一刻,它们飞快地飞上去停在猎物的末端,产下了卵。就在那一眨眼的工夫里,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任务。母蜂还没有把猎物拖进洞的时候,猎物已带着新来的不速之客的种子了,这些“坏种子”变成虫子后,将要把这猎物当作成长所需的食物,而让洞的主人的孩子们活活饿死。对于这种专门掠夺人家的

121、食物吃人家的孩子来养活自己的蝇类,我们也不必对它们过于指责。一个懒汉吃别人的东西,那是可耻的,我们会称他为“寄生虫”,因为它牺牲了同类来养活自己,可昆虫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情。昆虫中的“寄生虫”要比人类中的“寄生虫”要高尚得多。其实,我们人类是最大的猎手和最大的盗贼。他们偷吃了小牛的牛奶,偷吃了蜜蜂的蜂蜜,就像灰蝇掠夺蜂类幼虫的食物一样。人类这样做是为了抚育自己的孩子。自古以来人类不也总是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而且往往不择手段吗这不是很像灰蝇吗?102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人们读起来感到很有兴趣,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答:2文章第四段说“这十恶不赦的金蜂并不懂得挖人家墙角的方法”,请问“挖

122、人家墙角的方法”怎么理解,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答:3本文写了几种“寄生虫”?他们分别是什么?作者对他们的感情一样吗?具体说说。答:4最后一段,作者说“我们人类是最大的猎手和最大的盗贼”,为什么这样说?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103【参考解答】1(1)本文用第一人称,把读者称作“我们”拉进了和读者的关系,使读者产生亲近感。(1分)(2)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娓娓而谈,生动细腻。(1分)(3)多用打比方的手法,容易理解,而且常常和人类进行比较,更容易理解。(1分)(4)词语丰富,多用成语和熟语。(1分)(5)感情色彩鲜明,善恶分明,有教育意义。(答出四点既可得满分)2挖墙脚是一个熟语,比喻拆台,

123、也比喻从根本上损害别人。本文是指第三段所说黄蜂通过挖洞到达蜂巢,在蜜蜂的虫卵旁产卵的行径。3写了四种“寄生虫”,他们分别是黄蜂、金蜂和人类中的懒汉。作者对他们的感情不一样,对动物作者持宽容态度,对人类中的懒汉作者持谴责态度,作者认为“昆虫中的寄生虫要比人类中的寄生虫要高尚得多”。4这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爱,他热爱动物,强烈谴责不劳而获还不如动物高尚的人类中的寄生虫。(3分)他以同情劳动人民的心情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表现了他的人情味及人文性思想。(3分)104(三)(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8分)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严文井:一口柔

124、和的井林天宏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心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一个孩子。”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们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人有这样勇敢吗?”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

125、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有着“苏格拉底似的谢顶”、长着又圆又大额头的“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105但在那个“以阶级

126、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用强烈的灯光照着,不让睡觉。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在韦君宜出版了思痛录后,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

127、剖自己,并郑重地按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欢欢”。(载中国青年报,

128、2007年12月12日,有改动)106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从严文井养猫写起?(4分)答:2第段中:“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严文井的答话好像并没有回答两者之间的关系,你怎样理解这一回答?(4分)答:3请概括指出严文井的“柔和”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4怎样理解严文井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4分)107【参考解答】1交代作者爱猫的特点;暗示儿童文学家喜爱小动物的童心。2作者的回答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拥有孩子一样的眼睛、心灵、幻想和浪漫,才能写出童话。3爱用“柔和”这个词;对妻子久远深沉的爱;善于发现

129、诗意和美;乐于助人;不随便写回忆录。4作者自画像,嘴和脸都扭曲了,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扭曲压抑的象征;也表现了他勇于正视过去、剖析自己的精神。108(四)(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医生不应该是天使吗医生不应该是天使吗(访谈录,节选)问:医生拿回扣、收红包是一个普遍现象吧?看来医生的道德水平的确大大地下降了。答: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根本就不存在道德滑坡这回事。从根本上看,引导人们行为的是利益而不是道德。在经济学看来,法律也好,道德也罢,都是人们在交往和合作中,为协调相互利益关系而达成的一些制度安排。这些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规范个体的自利行为,降低交往的成本,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有关

130、人性的基本假设是,个人总是在所面对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有人称之为“人性自私”假设。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抨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还没有人能够推翻它。“人性自私”假设并不是断定人必定自私而不可能利他,更不是鼓吹人们应当自私自利。说穿了,这一假设只不过是基于一个谁都明白的常识:没有什么能保证人人无私,也没有什么能保证个人事事无私。既然如此,人们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当然就只能从人有可能为恶的低调假设着眼,而不能把制度安排建立在人性永善的高调假设上。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制度安排决定收益分配规则,收益分配规则决定了个人的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所有个人的行为合在

131、一起,决定了全社会的经济绩效。这一基本原理意味着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当事人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极大化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学家看来,只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而没有不合理的个人行为选择。109因此,不是医生的道德水平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问: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他们不应该道德高尚吗?他们不应该是天使吗?答:哪个职业不应该是天使?政府官员不应该是吗?他们的决策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这份责任比救死扶伤轻吗?法官的判决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尊严甚至生命,这份责任轻吗?媒体的报道或广告事关人们是否了解真相,事关一个人乃至一些人的名誉、尊严甚至命运,这份责任轻吗?大巴司机的行为决定

132、了几十个人的安全乃至几十个家庭的幸福,这份责任轻吗?农民是否使用剧毒农药,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乃至生命,这份责任轻吗?如果医生应该是天使,谁又可以不是?问:你的意思是?答:我不否认道德的巨大作用,但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更相信这样的信条:不信任任何人的品德,不怀疑任何人的理性。从根本上看,引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是利益取向,而非道德取向。我不能确定人们会不会为了所谓的道德或良心采取某一行为,但是我相信他的利害得失计算会诱使他选择某一行为。如果一个医术精湛、工作负责、完全根据患者的利益决定自己行为的医生,即能够获得充分的社会尊重并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的理性会引导他这样工作。反过来,如果一

133、个行为规范的医生过的却是清贫的生活,而一个损害患者利益、拿回扣、收红包的医生却过着优裕的生活,你怎么指望医生像天使一样工作?一般地说,一个社会是不是道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什么?是那些行为增进社会福祉的人过着更为体面的生活,这种体面既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励大家做道德高尚的人!(载书摘,2007年12期,折翼的天使医生怎么了)110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不能认为医生拿回扣、收红包,就表明医生道德水平大大地下降了。B、法律和道德,都是为协调人际交往和合作中的相互关系而达成的一些制度安排。C、为了规范个体的自利行为,降低交往成本,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134、,是协调相互利益关系而达成的制度安排的基本功能。D、个人总是在所面对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是经济学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个人的行为,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激励机制、收益分配规则和制度安排的制约。B、全社会的经济绩效,由个人的行为合在一起所决定。C、任何人都可以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的极大化。D、天使意味着道德高尚,因此不仅是医生,包括政府官员、法官、媒体从业者、大巴司机和农民在内,都应该是天使。3如何理解经济学有关“人性自私”的假设?(6分)答:4以医生为例,说说这位经济学者“不信任任何人的品德,不怀疑任何人的理性”这个信条的含义

135、。(6分)答:111【参考解答】1B(漏了“在经济学看来”这个限制语)2C(A、将原文内容混杂,表述不准。B、“个人”前缺了“所有”。D、原文说“天使”意味着责任重大,而不是道德高尚)3(6分)这一假设认为,个人总是在所面对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2分);但并不是断定人必定自私而不可能利他,更不是鼓吹人们应当自私自利(2分);因为没有什么能保证人人、事事无私,所以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只能从这个低调假设着眼(2分)。4(6分)这个信条的含义是:因为不能确定人们会不会为了所谓的道德或良心采取某一行为,但能够相信他的利害得失计算即理性会诱使他选择某一行为(2分,如果少“理性”则扣1分)。如果一个医术精湛、工作负责、完全根据患者的利益决定自己行为的医生,就能够获得充分的社会尊重并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那么绝大多数医生的理性会引导他这样工作(2分)。可见引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是利益取向,而非道德取向;而利益取向源于他的利害得失计算,即理性(2分,如果少“理性”则扣1分)。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