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学ppt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95217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性采访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隐性采访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隐性采访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隐性采访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隐性采访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性采访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性采访学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性采访的概念v 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 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v社会映像的真实再现社会映像的真实再现 隐性采访作为对公开采访的补充,能使新闻更加均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新闻给受众展示的社会是一个真实的社会v实施舆论监督实施舆论监督 从社会层面看,揭开了社会的阴暗面 从受众的层面看,帮助真实地认识了自己所生存的社会,宣泄内心的压力v参与新闻竞争参与新闻竞争 冒险性, 独家性隐性采访大行其道的受众基础隐性采访大行其道的受众基础v受众的好奇探究心理受众的好奇探究心理 新闻以“新”取胜,和受众的好奇探

2、究心理不谋而合v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心理动因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心理动因 好奇、冒险、宣泄、窥私、求异心理v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文化基础受众欢迎隐性采访的文化基础 微服私访常常是古代官员乃至皇帝体察民情、关爱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判断分析判断分析v偷拍在公共场合随手乱扔果皮的某某。v对一会议室中正在交谈的两人偷拍偷录。v报纸刊登一小学生正在公园里随地小便。v为了解医院的服务质量,偷拍正在病房查勤的医生。v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和事可以用偷拍偷录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v为暗访公安机关工作记者向110报假案。v记者假扮成文物贩子偷拍文物贩卖活动。v焦点访谈偷拍山东某基层法院院长:“我上管天,

3、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案例1v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曾接到一名听众的投诉,说某电讯企业在处理他的投诉时态度恶劣,记者决定跟随做一番暗访。在现场,听众反映的情况得到证实,服务人员对这位顾客的态度确实不好,那些蛮横无理的谈话被在一旁静静观察、默不作声的广播记者秘密录音,制成节目播出,电台同时对该企业的服务态度提出了批评。v 打假高手王海、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等3人联手对长沙市最知名的性病治疗诊所进行了一次暗访,记者偷拍了诊断全过程。调查人员来到湖南省

4、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排队挂号分别就诊,结果均需做规定的7项检查,共交纳1095元。检查结果是均患有不同名称的性病,开具药方一疗程近4000元。这一切均被记者用眼镜式微型摄像机拍了下来。当天下午,3人到湖南医科大学等3家机构复诊,均确认未患任何性病。一教授说,即使患了,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最多200多元。案例2v 台湾一位女教师自杀身亡。某报社一名新记者奉命前去采访,并要索取一张照片。采访主任交待,务必要先安慰死者家属,切忌冒失开口要照片。记者到了女教师家,突然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声称自己是女教师的学生,表示哀悼,并鼓起勇气向哭哭啼啼的家人提了许多问题,并说要张照片作编纪念册用。次晨,该则消息被显著

5、刊登。案例3v 为了解文物走私犯罪的真实情况,两名记者假扮成文物贩子在西安古玩市场打探行情。有人主动上前询问“要真货吗”,记者将计就计跟着来到当地有名的盗墓村,一进村,所有的通讯工具就被收走了,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为了弄清盗墓贼作案的真相,记者跟随他们偷拍了盗墓全过程。共挖出13件西汉文物,为使文物不致流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记者买下了这批文物。第二天,记者来到省文物局报案。经济半小时栏目将文物献给陕西省文物局后,播出了暗访节目亲历盗墓。 案例4一、四种暗访形式一、四种暗访形式 v观察式暗访观察式暗访 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没有加入到事件当中影响事件的发展。不说假话,也不必说真话v

6、体验式暗访体验式暗访 会让调查对象对其身份和目的发生一定的误解,且已参与到事件当中。不说假话,但也不说真话v诱导式暗访诱导式暗访 目的是让调查对象对记者装扮的虚假身份以及行为的虚假目的确信无疑。说假话v偷窃式暗访偷窃式暗访综合运用多种暗访形式的典型个例v 1978年5月,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接到一个可怕的消息:在密执安大道有四家诊所每年为成百的妇女们做了不必要的堕胎手术。消息来自一位政府官员,要求匿名。报社决定展开秘密调查。v女记者买了男性尿液做检测,有几次得出怀孕结果被推荐去做手术。v为了深入调查,报社开始派人到诊所谋职,在就职履历上删除了与媒介有关的信息。担任工作人员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内

7、幕:10%以上的病人接受了堕胎手术,即使她们的尿液检测根本没有怀孕;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执照,存在误诊事件及医疗事故。v为了使自己的目击证明更有说明力,记者们偷偷从诊所拍摄了100多张医疗记录,文件被带回报社,删去了妇女的名字。二、隐性采访引发的法律陷阱和道德质疑二、隐性采访引发的法律陷阱和道德质疑 1.记者可以用违法手段来曝光违法行为吗?记者可以用违法手段来曝光违法行为吗?v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和事可以偷拍偷录吗? v案例:记者暗访110v媒体使用窃听窃照设备并未获得法律授权,不属合法使用 引申问题引申问题 新闻界是否有双重标准新闻界是否有双重标准? (谁来监督监督者?)(谁来监督监督者?) v案例

8、案例:1971年纽约时报发表了偷来的五角大楼文件,内容是关于二战后美国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直到陷入灾难性的泥潭不能自拔。经历一波三折的诉讼后,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的决议最终决定对发表行为给予保护。 v 思考思考:不违法是否意味着行为也合乎道德?它真的不违法吗?v按照康德的观点,偷窃永远是错误的。新闻工作者没有特权。v按照功利主义观点,代表着最大公众的利益发表。“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v有时,时报又对政府官员的偷盗行为严厉谴责,为政府采取措施以防文件再失窃大声叫好。这又如何进行伦理解释?v央视记者假扮文物贩子亲历盗墓v记者暗访110v同样是打假,新闻界的力度大有不同2、记者用欺骗手段来获得

9、真相是正当的吗?、记者用欺骗手段来获得真相是正当的吗?v 新闻记者是否可以用背叛一方面的道德评价标准传播非道德内容,来赢得另一方面的道德评价标准揭露社会丑恶的首肯?道德权衡原则道德权衡原则v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其伦理核心和宗旨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功利的行为就是正当的行为v “两利相逢取其重,两害相逢取其轻”。案例比较:焦点访谈两次揭露犯罪的节目:v武汉街头出现的兜售假文凭现象v发生在四川某地长途公共汽车上的诈骗案在采取暗访方式前必须在采取暗访方式前必须慎重考虑和权衡的三个问题:慎重考虑和权衡的三个问题:v 当获取的信息极其重要时v 当获取信息的所有其他手段均告无效时v 当以欺骗手段

10、揭露出的信息所制止的伤害大于欺骗行为本身带来的伤害时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提出四条不能不能作为“欺骗合理性的标准”:v赢得奖项v以较少的时间和较少的新闻来源获取新闻v由于“别人已经做过了”而这样做v报道的主题本身不道德新闻调查新闻调查栏目坚守的信条栏目坚守的信条 “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用作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采取的手段。” 只有同时符合下述四条原则,才能采用秘密调查:v第一,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v第二,没有其他的途径收集材料;v第三,暴露我们的身份就

11、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v第四,经制片人同意。案例分析:美ABC广播公司与狮子食品公司的10年诉讼案v 狮子公司有人向ABC广播公司黄金时间现场直播栏目制片人透露,该食品下属的一些连锁企业出售不卫生食品。记者捏造虚假的工作经历、持假身份证到狮子公司超市工作,用藏在假发里的微型摄像机和带在身上的小麦克风摄录下该公司出售过期食品、把腐肉清洗后改换包装又高价卖出、乳酷货架上老鼠横行等情况。针对这些事实,ABC邀请公司管理人员应答,但遭到拒绝。节目播出后,引起轰动。 狮子公司指控ABC欺诈、违法侵入私人场所和违反公司雇员的规定,违法获得公司工作现场情况等罪名起诉ABC公司。v思考:法院将如何判决?如何看

12、待判决结果?思考:法院将如何判决?如何看待判决结果?3、观察式暗访一定可行吗?、观察式暗访一定可行吗? v 案例:2002年7月9日,焦点访谈播出了记者追查山东维坊“助考公司”利用手机向考生传递高考答案的作弊全过程。该公司在山东多家中学散发小广告,央视记者得到群众举报后,充分运用偷拍、跟踪等手段,在寿光拍到一对母女与助考公司洽谈,随后到电信商场购买手机的镜头。7日晨,记者看到该考生进入考场后,向监考人员汇报了此情况,该考生被当场抓获。v 案例:2000年高考前夕,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接到嘉禾县可能出现高考舞弊的匿名电话后,决定拍摄其作弊过程。他们选中正对考场的四层居民楼,把摄像机设在四楼阳台上,

13、以床单、毛巾为隐蔽物对作弊过程进行了秘密拍摄,真实地记录下了触目惊心的考试舞弊实况。 讨论:讨论: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与社会公德心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与社会公德心 之间应如何平衡之间应如何平衡?v做人的标准优先于职业的标准 v私利与公共利益两者之间的取舍v罗斯的多元价值理论 4、偷拍偷录的素材有证据效力吗?、偷拍偷录的素材有证据效力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v第七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一)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二)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照片、

14、录像资料等;(三)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三)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 v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依据。v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四)无法与

15、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v 案例:案例:海峡都市报以夜宿湖美,应召小姐说:这里全省最安全为题披露了记者暗访福建泉州湖美大酒店的经历。报道说,记者下榻这家酒店后,有几批小姐先后打来骚扰电话,称可以上门提供服务,当记者表示对安全有疑虑时,一位小姐竟然说:“我们湖美在整个福建省最安全,是四星级的,如果有什么事的话,警察会通知我们酒店,然后酒店再通知我们。” 湖美大酒店认为,报道将其“描写成一个与公安机关串通一气,靠色情服务招揽生意的酒店”,严重侵害了酒店名誉,遂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v问题:你认为该报道存在问题吗?问题:你认为该报道存在问题吗?三、隐性

16、采访在博弈中寻求道德平衡三、隐性采访在博弈中寻求道德平衡 v公共利益为上原则公共利益为上原则 曼切尔:“记者也许要慎重考虑,既要反对又要坚持这种方法。一个方针:对属于私人的活动,要慎重从事;对秘密进行的官方活动,要按照公共利益办事。” 密苏里教材:“有时必要在两类错误中进行平衡:一种是担任公职人士正在犯的错误,另一种是试图报道那位公职人士的记者可能犯的错误。”v守法原则守法原则 “要求的手段既是不正当的,目的也就是不正当的。” v客观记录原则客观记录原则v动机良好原则动机良好原则 v“三公原则三公原则”:公共场所、公务人员、公务活动:公共场所、公务人员、公务活动v博克总结了在欺骗问题上权衡道德

17、得失的总体原则博克总结了在欺骗问题上权衡道德得失的总体原则 : 第一,是否存在能够解决难题的其他形式的行为而不用撒谎。 第二,在被提出来为撒谎开脱的种种说词中,哪些可以作为道德上的理由,可以提出哪些理由来作为反驳对方的论点。 第三,为检验以上两个步骤,我们必须发问:对于这种谎言,由有理智的人构成的公众可能会说什么。暗访与偷拍的六大禁区:v国家秘密v司法秘密v商业秘密v个人隐私v未成年人v法庭审判 南京现代快报以陪款姐一晚挣港币2万为题,用整版篇幅刊登了由烟台晚报提供的记者开展隐性采访的文章。 文章前有一段新闻提示:12日晚10时左右,记者接到报料:在烟台市区个别练歌房等娱乐场所,“三陪先生”暗

18、地“坐台”,专门为女性顾客服务。翌日,记者一行约了一位女性朋友作“托儿”,转悠了市区几家练歌房。暗访发现,虽然“三陪先生”凤毛麟角,但个别娱乐场所的确有“三陪先生”出没 全文内容为描述记者寻找“三陪先生”的过程及“三陪先生”讲述“三陪”的经历。 现代快报用大半个版面刊登了由成都晚报提供的记者卧底“富太太俱乐部”一文。 与前文中记者听“三陪先生”讲故事不同,该文中的记者成功获得一位富太太的青睐,彼此间有了密切接触,文中的故事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小标题为“侍应生原是男妓”、“记者卧底俱乐部”、“男郎自述经历”。请你思考:v媒体为何如此热衷色情曝光的故事?v暗访的目的是舆论监督吗?v新闻内容格调与品位的标准在哪里?v公共利益与隐私权有明确的分界线吗?四、暗访:媒体是最后的赢家吗?四、暗访:媒体是最后的赢家吗?v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v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