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7951344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考纲目标考纲目标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a.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b.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a.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b.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c.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 a.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b.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c.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新课标卷近年来以考查传记文为主,其他体裁少有涉及,2015、2014年全国新

2、课标、卷都考了传记文。考查内容,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探究能力为主。考查形式为4个小题(1个五选二的多选题, 3个简答题,25分)。自传、他传、评传大传和小传分类真实、概括、通俗特点传记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分类目的性、限定性特点访谈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分类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广义)消息(狭义)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科普文章和报告科普文章:科学性、 思想性、 通俗性、 艺术性、 知识性报告:综合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 专案调查报告考点考点1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类试题是依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设

3、置的。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有关信息,根据试题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挑选并整合出符合要求的信息。一、一、 答题要领答题要领 1.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文体特征。因为不同文体其传达的信息重点不同,信息传达的方式也有不同。新闻,应关注最具价值的动态;访谈,应关注被访谈者所提及的知识、观点和理念;报告,应关注调查所获得的事实和结论;传记,应关注传主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科普文章,应关注科学新动态、新发现。 2.解答此类试题应以准确解读文本为基础。因为只有把握了内容要点,才能有效地检索、筛选信息;只有把握了文章中心才能准确地整合信息。 3.解答此

4、类试题,在操作上,要学会根据题干的提示或选项的内容在文本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区域,以便快速、准确地筛选、整合信息。二、二、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快速梳理行文的思路,把握段落主要内容。 2.根据题干要求和选项内容,确定信息筛选区域。 3.根据试题指向,有效筛选信息,定向整合信息。 4.组织答题语言,形成准确的答案(选择题则将原文与选项进行比照,看是否存在错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考点考点2 结构作用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类试题是指分析文章内容安排方式及其作用的一类题目。一、一、 答题要领答题要领 1.了解常见实用类文本文体的结构特点。 (1)新闻。通常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5、三部分。标题,新颖醒目,既可以使用单行标题,也可以使用多行标题(引题,多用以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多用以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多用以概括重要事实、结果)。导语,凝练简明,概述要点,揭示主旨。主体,详述事件经过。 (2)传记。多用顺叙,一般是按传主的成长经历去安排,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或几个侧面来表现人物的魅力。另外,事件和背景要灵活穿插、巧妙安排。 (3)访谈。多是顺叙,一般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根据进程,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

6、感谢。 (4)报告。通常也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就调查情况作简要的说明。主体,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可选用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或对比式结构展示调查内容。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归纳主题,强调意义。 (5)科普文章。格式比较灵活,除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科学小品,一般的科普文章就和常见的说明文没有多大的区别。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在说明顺序上,常采用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 2.能根据不同文本的文体特征,解说文本内容安排的特点及其作用。对“作用”的分析,一般应该从文章架构(总领、转承、总括、铺垫、照应等)和主题表达(就

7、传记而言,主要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两个方面考虑。二、二、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1.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全篇内容。 2.明确试题要求,定向研读文本。 3.联系结构、主题,寻求答案。 4.认真组织语言,正确规范答题。考点考点3 手法特色手法特色 手法特色类试题是根据考点“分析语言特色”、“分析主要表现手法”设置的。从分析有特色的语言、分析文本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一、 答题要领答题要领 1.关注文体特征。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其基本特征,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色会存有差异。 2.区辨相关概念。表现手法,指的是实现写作主旨所采用的再现、表现生活的手段,一般可从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

8、论等表达方式,烘托、渲染、铺垫、抑扬、设置悬念等文学手段,及比喻、比拟、对比、反语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语言特色,指的是文本在语言上所呈现出的特征,平实、明白晓畅、深奥冷僻、庄重严肃、诙谐幽默等都属于语言特色范畴。 3.采用一定策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可采用“大中取显”的策略,力求一点突破。分析时可从两个角度考虑:表达者的角度,看这种表达能给表述带来怎样的方便;阅读者的角度,看这种表达能给阅读者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二、二、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试题指向。 2.认真阅读文本,确认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运用的表现手法。 3.根据表达目的,分析语言特色,分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9、。 4.认真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考点考点4 评价探究评价探究 评价探究类试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考生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作多侧面、深层次的解读。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主要包括作品主人公、传主、访谈对象等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作者、传者、访谈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其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是指文本本身与当今社会的精神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而后者则属于现实性的。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中的“写作背景”,是指作者创作某一作品时的某些主观方面和

10、客观方面的情况。写作意图是指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它直接影响到文本中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文本的结构安排等。“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具体内容:时代和社会背景;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背景资料等。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探究性、创造性、思辨性、批判性阅读上。考生所写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既包括文本中的重点问题,也包括文本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主要指存在于文本中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凸显文本核心价值的地方,如文本中的议论、抒情之处;难点问题,主要指存在于文本中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

11、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两层含意:一是考生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也不能因袭他人的说法,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力求自己提出的见解具有合理性、独创性;二是考生提出的见解要能自圆其说,因此考生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从近年来看,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在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题中分值越来越大,这是与新课标理念密切相关的。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预计2016年的高考命题,探究题将依然是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一、一、 答题要领答题要领 1.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并以此作为解答这类试题的基础。 2.掌握评价标准。对“评

12、价”题,应按照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加以评判。所作评价应做到尊重事实,客观周全,体现个性,追求深刻。 3.定向适度探究。应根据试题指向(如评析类、辨析类、质疑类等)定向探究;探究应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度,以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自圆其说为要。二、二、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准确把握试题指向。 2.对文本作个性化解读。 3.以正确的标准评价作者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对试题要求探究的问题作深入探讨。 4.正确而周全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一、一、 传记的阅读方法传记的阅读方法 1.掌握具体阅读路径:拎取四个纲目。 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

13、,追溯他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有关的“纲目”,“纲目”提取出来了,做题就成功一半了。那么,要提取出哪些“纲目”呢? (1)线。即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事。即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3)理。即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情。即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另外,应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 2.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

14、要注意细节描写。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的角度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3.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

15、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其次,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结合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4.如何解答传记的探究题 解答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或时代精神的探究性试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文本的主旨大胆探索,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切忌脱离文本任意发挥。解题思路:明确表述观点;分点列出

16、事实依据(或理由);结合文本内容作合理分析;联系现实,对相关内容作个性化解读。二、二、 新闻的阅读方法新闻的阅读方法 1.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2.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 (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3.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1)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 (2)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3)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17、 4.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 (2)抓相似点,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3)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1)分析其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分析其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其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分析其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5)分析其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6.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显新

18、闻的社会效应等。 7.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1)概述相关事实; (2)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 (3)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8.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1)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2)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3)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4)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2015全国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

19、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

20、,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

21、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

22、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

23、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

24、词) 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

25、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解析】【解析】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据原文第3段可知,“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朱东润是因为对传记研究感兴趣而为之献身的。C.“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第9段说“是不是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

26、?应当说是可以”“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但并未拒绝把它作为范本。E.“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有误,相关链接材料中说“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 【答案】【答案】 BD 【提示】【提示】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木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找出失误点。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 【解析】【解析】 原文第410段写朱东润博览古今中外传记作品并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的理论,第11段写朱东润进行传记文

27、学写作实践,据此概括作答。 【答案】【答案】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提示】【提示】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里应包括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所谓“标准”,就是在“筛选”前需要明白的目的、要求和方向。这是很重要的一步。首先要弄清楚它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筛选。所谓“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辨别,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筛选”说明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做出选择和辨别。所谓“整

28、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整合”说明需要对于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 【解析】【解析】 评论文章的特点,有鉴赏的意味,须从内容、行文脉络、语言特色等方面,紧密结合选文,归纳概括。 【答案】【答案】 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提示】【提示】 解答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类

29、试题,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别传记的不同特点,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诙谐,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富有文采。其次,要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般与记叙文相似,有前后照应、修辞、想象、联想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话语可以佐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更加真实感人。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答: 【解析【解析】 第一问:原文56段主要写朱东润信笔直书的传记观,710段主要写朱东润主张应入情入理地细致

30、刻画传主的个性,对这些段落概括提炼即可。 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同意与否均可,关键是要结合原文内容,自圆其说,充分阐明理由。 【答案】【答案】 第一问: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 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

31、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提示】【提示】 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 (2015全国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将军赋采薇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

32、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33、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

34、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

35、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

36、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

37、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戴安澜自幼对

38、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解析】【解析】 答

39、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于文无据,原文并没有说戴安澜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熟读成诵。B.略有错误,放心不下的还有父母。C.曲解文意,“提议”有误,原文第5段第2句说“英国要求远征军”。 【答案】【答案】 DE 【提示】【提示】 将选项内容与源信息进行对照和比较,通过比较鉴别真伪信息。这是把握信息准确度的关键。此环节,需从两方面入手:着力于对源信息的重组和分析。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条件,将对应的语言材料中的源信息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看是否有与题干和选项对应的准确信息,这种准确信息要求信息“量”的大小恰好适“度”。对照比较,包括试题与源

40、信息的比较和试题内选项与选项的比较。比较着力于求同存异,由“同”肯定真信息,由“异”排除干扰信息,最后筛选出符合题旨要求的信息,求得正确答案。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答: 【解析】【解析】 回答此题需找到信息所在区间(第2段),重点词句在戴安澜的语言描写中有体现,如同共合作、写过真实感人的报道、卓越的见解、爱国志士等。 【答案】【答案】 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宗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提示】【提示】

41、 筛选信息题方法解密: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性语句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来说,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遗漏内容要点,考生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理清思路。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就要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

42、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解析】 涉及的历史人物为诸葛亮、秦始皇,结合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当时的情状,阐述戴安澜的志向。需注意写出自己的理解。 【答案】【答案】 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提示】【提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是整体感知全文,把握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等,然后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中的句子,虽然摘录

43、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问题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 【解析】【解析】 回答此题不但要分析原文,还要注意相关链接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戴安澜的品格精神,重点分析4、5两段,多侧面多角度总结日军佩服戴将军的原因,此题需分条陈述。 【答案】【答案】 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提示】【提示】 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