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7941504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5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 1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

2、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

3、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0.1 秒 17 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 题。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 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 2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

4、【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活动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天平的测量值(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值之和):横梁标尺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思考:哪次测量更准确?为什么?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采取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同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二、测量水

5、的质量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教材 P6 把三个步骤排列一下,填入表格。思考:把和交换,这个方案如何?分组活动:调节天平;测一枚大头针质量;发现: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设计方案;测 100 枚大头针质量;再测 200 枚大头针质量;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测多算少(累计法)活动 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测烧杯质量 m 杯;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总;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m 水=m 总-m 杯可行,但误差大(分析:将水倒出时烧杯内仍有少量液体,测量 m 杯结果偏大,导致 m 水结果偏小,这种测量方法对牛奶、油等黏性液体来说误差更大,所以不可取。)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分析

6、、总结、概括,不仅调动他们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自由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并对猜想内容,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或自制器材进探究设计,并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实验始处于一种主动的获取状态,他们全心投入,手脑并用.学生共同协作,记录数据,培养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意识.最新优秀初中物理简短教案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 3 3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逐步培养

7、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 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

8、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 4、第 5 项内容,时间为 5 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 30 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 10 分钟。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

9、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 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 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 2 分钟。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

10、程的平均速度。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 1 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 4 4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

1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 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 动能增加)3.进

12、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实验 1:滚摆实验。图 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仿照摆轮

13、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想想做做”用铁锁做单摆。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 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演示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

14、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 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 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有些事例比较复杂, 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 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 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

15、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4.科学世界1.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 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

16、有时远。 (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 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 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 2384 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 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动能;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 难以使学生揭开谜底, 往往由此而损伤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讲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参看图 1,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我们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永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大约是 8 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五)小结(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