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921663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1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1.了解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局面的时代背景。2.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探究区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革”结束,“两个凡是”阻碍了“ ”倾错误的纠正。(2)关于 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目的:纠正长期以来的“ ”倾错误。意义: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 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的 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答案左真理标准左实践个人崇拜2.召开(1)时间: 年底。(2)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2、代化 上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意义: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答案1978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材料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思考思考党的十七大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么,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答案深化探究理解“两个凡是”: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

3、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号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概念阐释有人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对此有何看法?遵义会议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重点精讲二、

4、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开放1.背景:原有的经济体制随着生产的发展, 日益明显。2.实质: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公社的体制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弊端答案社会主义(2)步骤率先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 的基础上给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改革向 、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实行合同定购制和市场收购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税费改革:实行“ 、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土地集体所有制专业化

5、三个取消答案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扩大企业 ,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放权让利”为主线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 的分离。(2)过程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84年,全面展开: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主张建立“ ”。1992年,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自主权所有权和经营权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5.对外开放(1)区域推进: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呈现特点: 、多

6、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全方位答案深化探究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思考思考材料反映了我国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答案答案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发展的高水平、高速度。答案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

7、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思考思考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答答案案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它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答案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

8、,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思考思考材料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答答案案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答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

9、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概念理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归类比较重点精讲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你怎样理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

10、方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都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2)不同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核心比较1.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显著变化?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政治逐步制度化、法律化。2.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全方位、多层次”?(1)全方位

11、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西部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重点精讲三、政治领域的改革1.党风建设(1)原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对 和现代化建设腐蚀极大。(2)内容 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其指明了方向。2.政治体制改革(1)含义:在坚持和完善 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改革开放反腐倡

12、廉三个代表答案人民民主专政(2)主要任务:涉及制度、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建设等内容。(3)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4)成果从传统的 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民主模式过渡。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村民 ,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民主集权答案自治材料一胡锦涛说:“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深化探究思考思考(1)材料中胡锦涛这样说的原因何在?答答案案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不

13、正之风滋生蔓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极大的腐蚀作用。反腐败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党和国家机关的少数干部受到腐蚀。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答案(2)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公布说明了什么?答答案案其公布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由传统的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材料二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据报道,1998年11月,某行政村村民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村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没有选民证、没有选票而且是等额选举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经有关部门查证核

14、实,随即宣布该选举无效。经重新选举,村民选出了大家拥戴的村委会。思考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些什么问题?答答案案(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2)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答案归纳总结村民自治有何重要意义?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

15、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四、奋斗目标团结一心奔小康1.目标: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 。2.形成(1)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2)定量表述:“党的 ”。(3)“三步走”战略:党的“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 ”小康社会十二大十三大答案十六大返回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根本的一点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解析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历史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

16、。在这次会议前,党以阶级斗争为工作重心,在此之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这一点来衡量四个选项,A项应为最佳答案。A解析答案反馈训练区1234561234562.“文革”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取消人民公社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解解析析解答本题时,按照“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就可排除A、D两项;按照“突破”这一标准衡量其他两个选项,可以排除C项。B解析答案1234563.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

17、”,主要是因为它()A.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B.完成了土地由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解解析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而不是所有权,因而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C解析答案1234564.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变化B.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与时俱进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18、不可逆转D.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解析答案1234565.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解解析析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产生,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故答案为C。C解析答案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初经济发展,与赋税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顺治和康熙时,编订赋役全书,改进纳税制度。康熙五十年(1711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固定丁税,稳定了全国的丁税负担。雍正元年(1723年),制定摊丁入亩政策

19、,将丁税平均分摊于地亩之内,变成了单一的土地税。戴逸清史123456材料二改革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农村经济体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中党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加速发展。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李文当代中国研究123456(1)据材料一,指出清初赋税政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解

20、析答案解解析析 “变化”应由材料一的内容进行概括,“影响”应从税种变化的角度分析。答案答案变化:税种简化;征税标准发生变化。影响:削弱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生产;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返回123456(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特点。与材料一相比较,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解析答案解解析析“特点”应结合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如“废除人民公社”“农村市场”“基层民主选举”来归纳。“目的”应结合代表的阶级利益来回答。答答案案特点:改革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发展生产与调整结构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改革和民主改革相结合。不同:前者维护封建统治;后者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