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91409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23章.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章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一、天道“自然”与人道“有为”二、“明主使吏不治民”三、“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韩非思想源于道家,但他根据时代需要,对道家思想做出了新的诠释。韩非以“法、术、势”对道家进行政治解读,使道家的“无为”内涵从形而上滑落到形而下,从而将它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一、天道“自然”与人道“有为”1、“不敢为”而“随自然” 韩非批判地吸取了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 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至於群生,斟酌用之,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 韩非子扬权 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 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恃万物

2、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韩非子喻老2、“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韩非不同于道家,认为人在天道面前,有“无为”的一面,也有“有为”的一面,他巧妙地把“无为”与“有为”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道家“无为”思想的片面性和消极因素。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圆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韩非子显学 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 。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纴 ,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 。明于权计,审

3、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于财用, 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 。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 韩非子难二3、“君人南面之术”的“无为而治” 根据“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的辩证法思想,在治国上,韩非如老子一样,也十分强调“无为而治”。 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韩非子难二 在治国上,

4、韩非虽然强调“无为”,更主张“人为”,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但在“人为”的内涵上,他却极力排斥儒家的“为政以德”的思想。 韩非大力提倡“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并以“法、术、势”相结合的观点来诠释“无为”概念,将“无为”概念法家化,进一步提出了“君臣不同道”的命题,遂使道家的“无为”这一抽象原则落到实处,从而完成了由道家“无为”向法家“无为”的创造性转换。二、“明主治吏不治民” 1 、“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众人之力。 管子形势解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5、 申子大体 古之王者,其所为小,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忧也,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之矣。 吕氏春秋任数2、“君臣不同道” 韩非认为在国家政权中,“君不同于群臣”,君主是群臣的枢要。 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韩非子扬权3、“明主治吏不治民” 其原因有三: (1)吏为民纲,纲举目张。 以“摇木之本”与“引网之纲”为例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6、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韩非批评子产在治国上犯了“越位”的错误。 (2)君主“力不敌众,智不尽物”。 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 韩非子难三君主的“有术以御之”: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於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於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於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韩非子主道 (3)君主自身有余也有不足、有长处也有短处。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

7、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 韩非子观行齐宣王自听“终岁之计”汉高祖刘邦的“善将将”。唐太宗李世民善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三、三、“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乎下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乎下”韩非认为君主要做到所谓“无为而治”,除了学会“尽人之力”、“尽人之智”外,还必须善于借“术” (“审合刑名审合刑名”的“课能之术课能之术”)而致无为。 如何具体地实施“课能之术”?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韩非子二柄1、“因任而授官”(用人

8、之术用人之术)“因任而授官”即“程能而授事”(韩非子八说),“官贤者量其能” (韩非子八奸)。用人标准:一是“能”,二是“贤”。韩非由此批评商鞅的用人之法。根据“因任而授官”的原则,韩非主张“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韩非子说疑)。在选拔方式上,韩非主张“迁官袭级” (韩非子显学)。2、“循名而责实”(考核方法考核方法) 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韩非子显学韩非肯定社会实践是考核官吏的惟一正确方法。 人皆寐,则盲者

9、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故无术者得於不用,不肖者得於不任。言不用而自文以为辩,身不任而自饰以为高。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然则虚旧之学不谈,矜诬之行不饰矣。 韩非子六反“审合刑名”时,韩非主张“一听责下”,即君主一定把“循名而责实”落实到每一个臣下。“审合刑名

10、”时,韩非主张用人必须做到“各处其宜”。“审合刑名”时,韩非主张“不得越官而有功”。 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悦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大功,故罚。 韩非子二柄 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韩非子用人“审合刑名”时,韩非坚持以“参验之术”考核群臣。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11、 韩非子内储说上3、“操杀生之柄”(监督之术监督之术) 听言督其用,,课其功, 功课而赏罚生焉 韩非子八经 韩非子认为君主对臣下实施赏罚,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尽管韩非提出“任贤使能”的用人思想,而他在施政中却往往充满着“重贤能”与“妨贤能”的矛盾心理。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 韩非子二柄韩非的“以术治吏”的刚性管理,虽有某些玩弄权术之弊,但现代人才管理上普遍采用的“公开招聘”、“委任试用”制度,同法家的“因任而授官”的思想有想通之处,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现代管理普遍实

12、行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管理制度,可以说是对法家“课能之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虚静以待”的“自神之术”1、“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君主在考察、监督和控制群臣的同时,还必须在君主自处上实行“自神之术”。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静则知动者正。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

13、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功,去勇而有强。 韩非子主道“虚静无事,以暗见疵”的内涵: (1)要求君主“无见其所欲”、“无见其意”。 (2)要求君主“去其智,绝其能”。2、“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恶,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 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夫取舍合而相与逆者,未尝闻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其用人也不取同, 同则君怒。使人相用则君神, 君神则下尽。下尽则臣上不因君, 而主道毕矣。” 韩非子八经君主的“自神之术”虽有其神秘性,但它是君主“以法治国”、“以术治吏”的重要保证。现代管理者应从法家的“自神之术”中吸取其管理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